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南区块钻井资料管理分散和三维可视化利用程度低的现状,以该区大数据量钻井资料为研究对象,探索了一种新的面向三维地质建模的钻井数据快速标准化建库方法,并基于该方法研发了面向Petrel的三维地质建模数据快速入库与输出软件模块。经柿庄南区块实际应用检验表明,该技术方法能够快速完成大批量复杂钻井数据的标准化建库工作,可为煤及煤层气田钻井数据的快速数字化建库和三维可视化建模提供应用借鉴。  相似文献   

2.
探矿者软件Minexplorer的框架结构及技术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矿者软件Minexplorer是通过对地质统计学理论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研究,结合我国地质勘查实际情况而开发的综合性三维地质勘查系统.介绍了探矿者软件Minexplorer的框架结构及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3.
山区地形变化大,基岩裸露,山谷内多冲积物,地震施工困难,各种波干扰严重,记录质量较差。根据山区三维地震勘探的技术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三维地震的激发条件、接收条件、地震资料处理等常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技术方案及施工措施。以山西省某山区三维勘探为例,介绍了山区三维地震勘探施工方法及处理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山地三维地震勘探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针对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时炮点、检波点位置关系校准工作中存在的效率低、容易出现人为错误情况,提出了三维地震勘探炮检点可视化快速校准系统研究思路和方法,就具体实现技术选型、数据格式、关键技术点进行了介绍。经工程化验证,开发的校准系统实现了可视化的、快速化的炮检点位置校准功能,对于提升工作效率,确保资料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针对常规三维地震对小断层、陷落柱解释精度较低的现状,提出了三维数据体方差体计算方法,以克服常规解释方法存在的问题。方差体技术的核心,就是求取整个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所有样点的方差值。方差值参数的选取原则:一是要根据预测的断层走向选择加法模式或乘法模式;二是要根据所预测断层的大小来确定参与运算的道数;三是根据地层倾角的大小选择计算时窗。依据其计算方法及参数选取原则编制了三维地震方差体微机计算软件,利用该软件对山东某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解释。实例表明经方差体计算的水平切片可以很清楚的看断层的错断、同相轴的扭曲及断层的延展方向,经方差体计算的顺层切片对断层的空间展布、走向及相互间切割关系也一目了然,特别是在常规解释结果中却没有明显的反映的较小断层,在顺层切片中清晰可见,由此看见方差体解释技术对断层细节的反映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7.
我国煤田三维地震勘探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当前煤田地质勘探的主流技术,随着煤矿采掘现代化及安全保障系统对勘探精度要求的提高,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也须与之相适应,不断地探索与发展。参考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与勘探实例,对可在煤田地质勘探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进行了介绍,其中包括:高密度空间采样、数字检波器、高精度静校正技术、叠前时间(深度)偏移技术、分频解释技术、波阻抗反演技术、相干体技术,同时也简要介绍了在煤田勘探方面有发展前景的多分量及各向异性技术。  相似文献   

8.
高精度煤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煤炭地震勘探技术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煤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今后应努力研究和须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如频率的问题,小面元高密度采集问题,加强叠前研究工作问题,及单点地震技术应用问题,从而实现高精度勘探的目的,满足煤矿生产、建设、安全等日益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介绍了几年来煤田三维地震勘探工作在设计、采集、处理、解释技术所取得的成果及最新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典型实例说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矿井开采中的应用.随着数字地震仪和数字处理解释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3D、3C和全波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将拓宽在岩性参数方面的研究,可以利用纵、横波速度比、传播时间比、振幅比、泊松比等来研究岩石孔隙度的变化等,也可以利用横波分裂现象研究介质的各向异性,提高勘探精度,提供接近实际地层的岩性参数.并逐步地实现地表面以下的信息数字化,为矿井高产、高效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地震勘探报告三维可视化的需要,以Unity3D引擎为开发平台,利用GIS 3D分析及3DS max三维建模,研究应用煤炭地震勘探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三维地质数据体、地质层位(包括断层面)以及复杂地质模型等的三维可视化,实现对三维地质模型的平移、旋转、缩放,以及各种综合立体显示,建立三维环境漫游和三维可视化交互平台,并以动画形式表现出来,形成具有灵活方便使用的可视化系统。  相似文献   

12.
在贯彻和执行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并进行国家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的期间,我们不能忘记原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矿产地质勘探局局长谭锡畴先生的地质矿产勘探工作对人民的贡献。他逝世已经一年多了,在这个时候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大型矿井的建设以及煤炭工业发展的不断深入,西部地区已逐渐成为我国煤炭资源勘探开发的"主战场"。结合西部高原冻土区三维地震勘探实例,分析了该类地区开展地震勘探工程的主要难点,阐述了在资料采集、处理及解释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黄土塬区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平原、山区、丘陵、戈壁和沙漠地区,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已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但在西部黄土塬区,由于其特有的地貌特征及复杂地质条件,勘探程度不高,三维地震勘探在该类地区仍被视为“地震禁区”。对此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采取改善激发条件、多域迭代静校正等相应技术措施,克服了黄土塬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主要难点,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提出了今后在黄土塬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勘探区地处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属于地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区。经过试验确定适合勘探区的最佳激发与接收参数,利用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时间剖面匹配的方法标定各煤层地震反射波,通过处理解释,查明了区内控制煤层赋存形态的背斜和向斜的展布情况,控制了各煤层的起伏形态及埋藏深度,圈定了各煤层的露头范围、断层、古河床及古隆起的影响情况。本次三维地震勘探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为矿井建设和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复杂地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地质条件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的概念:一是复杂地表地震地质条件;二是复杂的地质条件的影响.例如地下构造变化剧烈、地层倾角大、散射严重、反射信号弱,常规采集方法无法正常采集到有效地震信息,资料信躁比、分辨率都很低等.针对天山地区复杂条件下的三维地震采集,在实际工作中,总结了以采用多种震源联合激发和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辅助设计实施变观,以及针对山前巨厚沉积区的地表模型静校正和初至波静校正相结合的静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淮南矿业集团潘三矿东翼矿区9煤为研究对象,根据以往地质勘探、矿井生产等资料,利用Surpac Vision软件建立该矿区地质数据库,以及矿区基岩面、煤层底板面DTM模型,和断层、矿体3DM模型。该矿体模型全方位展现了9煤层的空间分布规律:自北向南,煤层埋深逐渐变浅,整体走向NWW-SEE,倾角8°~10°,且煤层局部可采。通过对该模型进行剖面切割,结果表明,模型剖面结构和9煤层形态基本吻合。该实例表明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技术应用,有利于矿山资源综合评价、采矿工程优化、矿山安全生产等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基于TIN的三维地层建模及可视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熊祖强  贺怀建  夏艳华 《岩土力学》2007,28(9):1954-1958
基于多层格网模型的表面建模方法,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类三棱柱体元建模方法,要产生大量冗余的三角形面片或者细长的三棱柱单元,既不利于三维模型的快速浏览,也不能满足数值计算单元剖分的原则。采用TIN(不规则三角网)来表达地层面模型可以消除数据冗余。根据数据源的特点,实现了直接通过逐点插入法构造TIN模型,或者先通过Kriging插值法构造格网模型,再转化为TIN模型,以及利用等高线数据构造TIN模型。对TIN的裁剪算法进行了探讨,实现了地层面裁剪和断层的三维建模技术。借助可视化开发类库VTK,实现了三维地层模型的多种可视化表达方法。根据龙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情况,建立了坝址区域的三维地层模型。  相似文献   

19.
侵入型岩体三维可视化构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侵入型岩体的空间几何特征及地质数据的特点,采用断面构模技术实现侵入型岩体三维构模。利用多条轮廓线之间的三维表面重构方法,构建侵入型岩体的表面模型。在生成体数据时使用改进的MC法,提高了构模精度,将多条轮廓线之间的表面重构问题转化为体数据中的等值面构造问题。开发了一种三维可视化构模系统,并利用该系统所提供的构模技术,实现了灵宝金矿侵入型岩体三维模型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三维可视化解释方法与传统剖面解释方法不同,解释人员可以完全、快速地分析每一个层面而且可直接进行地层特征解释,分析构造细节特征,内部岩性变化特征及可能的地质异常。使人们定性、定量化地得到沉积环境、地层相带及油藏描述的解释。其次,可以找出储存在构造和地层圈闭中的新储量,确定有利的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