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常规的固体~(13)CNMR谱与偶极相移谱(DD)分析研究了大庆地区不同类型低成熟干酪根的结构特征。I型干酪根DD谱的主要特征为脂碳中有明显的柔性可动的链亚甲基与次甲基峰,而Ⅲ型干酪很则以甲基信号为主。将不同结构的脂碳与干酪根的生烃潜力(由岩石评价仪测定的S值)相关联,发现亚甲基与次甲基的相关系数最高,甲基次之,a位亚甲基与季碳又次之,氧接脂碳对生烃的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2.
用红外光谱方法确定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成矿温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建新  张爱云 《地球学报》1996,17(3):317-321
本文用干酪根的红外光谱方法,分析了广西金牙金矿的成矿温度为255—300℃。比包裹体均一法测定结果温度范围更窄。该方法样品用量只需0.2—0.5mg干酪根。碎屑镜质体反射率测定和Rock—Eval热解分析证实了红外测温的正确性。以广西金牙金矿为例,探讨了确定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温度的另一有效途径。在缺乏镜质体的海相地层和前泥盆纪地层中,应用该方法分析古地温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和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原油,在国内首次发现这些原油中存在镜质体碎屑。这些镜质体碎屑均具有明显的棱角,其反射率值和侏罗纪煤的反射率值相近,且产出镜质体碎屑的原油均普遍检出了具有高等植物为母质输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因此原油中镜质体碎届的检出为确认准噶尔盆地煤成油的存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加水热模拟实验中藻干酪根X射线衍射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其XRD谱图的演化特征,结构参数间的关系及其与油气生成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藻干酪根的XRD参数间的均具良好的相关性,与干酪根的H/C原子比也都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可作为有效的热演化指标,其中以Fa和D002最好。该藻干酪根开始生油时对应的Fa和D002分别为0.35和3.8A,生油高峰时对应的Fa和D002分别为0.50和3.65A。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有机质成烃模式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陈建平  秦勇 《地球化学》1999,28(4):327-339
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地层中主要的生轻显微组分是孢子体、角质体、藻类体、沥青质体、 碎屑类脂体、基质镜质体等,而树脂体、木栓质体等早期低熟竹油组分含量很低。从煤中分离出来的一些主要单显微组分的热解模拟显示它们成烃演化特征基本相似,主要生油窗在模拟温度360 ̄450℃,生油高峰在390 ̄420℃,分别相应于R^0约0.7% ̄1.2%和0.95% ̄1.0%左右。显微荧光分析表明,镜质组反射率R^0在约0.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乌丽冻土区过成熟烃源岩原始有机质类型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青藏高原乌丽冻土区高成熟烃源岩的原始有机质类型,对采自乌丽水合物试验孔ZK1及周边钻孔的岩心样品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研究区烃源岩干酪根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含量为79.68%~83.62%,惰质组含量为14.19%~18.35%,干酪根类型为Ⅲ型。从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来看,Pr/nC17与Ph/nC18的值分别为0.29~1.05和0.57~1.56,C23三环萜烷/C30藿烷值为0.47~2.23,且C27/C29甾烷值为0.64~1.35,干酪根类型可能为Ⅱ1型或Ⅱ2型。考虑到研究区烃源岩处于过成熟演化阶段,通过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烃源岩的原始有机质类型可能为混合型,部分有机质可能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  相似文献   

7.
沉积物中NSO杂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对金湖凹陷原油和烃源岩中分子骨架结构相似,分别含N,S,O的三类杂环芳烃-吡咯类,硫芴和氧芴系列的分布特征及其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烃源岩中这三类杂原子化合物的丰度一般高于原油,其在油,岩中的丰度差异按含N,O和S化合物的顺序依次降低,指示三类化合物吸附性依次降低,原油和烃源岩中三类杂原子化合物丰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并与芴系列具有良好的多项式关系,暗示三类杂原子化合物在原生和(或)后生作用与干酪根降解方式上可能有某些相似性与相关性,在未熟一低熟阶段,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三类化合物的丰度逐渐增加,指示成熟度对其有一定的控制作用,NSO化合物在油气运移,成熟度评价和指相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铮 《沉积学报》1990,8(4):124-129
本文应用镜质体反射率、DTA-DSC热分析、脉冲元素分析等新的测试技术,对两口钻井剖面的有机地球化学资料进行研究,论证干酪根赋存于不同岩性中的各项演化参数是相近的。腐殖型分散干酪根的各项演化参数指标要比同一钻井剖面中埋藏深度相近的腐殖型煤低半个至一个煤阶。 笔者还研究了地层中往往出现的逆反希尔特定律现象的机理,认为造成上述现象是由于干酪根的赋存状态、源岩导热性、聚热、散热系数不同所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氧化—还原条件对有机质的生烃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华北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中发现了沉积—成岩阶段氧化程度逐渐加深的陆生高等植物来源的有机质系列,对该系列有机质的综合研究表明:随氧化程度加深,高等植物的类脂组分基本保持不变,而木质纤维组分可形成由镜质体到惰性体的连续系列,镜质体反射率逐渐增大,有机质的生烃能力逐渐减小,但经过高度氧化的有机质(Ⅳ型干酪根)仍具有一定的生油能力;有机质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0.
东濮凹陷盐湖相原油中杂原子化合物研究薄弱。采用高分辨率质谱技术、结合色谱-质谱,对东濮凹陷盐湖相、淡水湖相原油、烃源岩中的含氮、氧化合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原油中含有丰富的氮、氧化合物, N1、O1和O2占绝对优势;随成熟度增加,N1和O1类化合物相对丰度增加、O2类化合物相对丰度降低、氮/氧化合物的缩合度增加、烷基侧链碳数范围降低,提出了多项氮、氧化合物的成熟度辅助识别指标,建立了DBE15/DBE9-N1和DBE15+/DBE14--N1与折算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式。通过对氮、氧化合物的油-油、油-岩对比,认为东濮凹陷盐湖相原油主要来自成熟烃源岩。基于高分辨率质谱的氮、氧化合物具有重要的成熟度评价、油源对比、油气运移示踪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西成地区分布有多种类型的铅-锌矿和金矿,已探明海底喷流型(SEDEX)铅-锌矿资源量超过1300×10^4t(金属量)。金矿主要分布于盆地中西部泥盆系厚层碎屑岩中.受控于韧性剪切带。对矿床中硫化物硫、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西成铅-锌矿田北矿带的后期改造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实现的、而南矿带铅-锌矿则有部分外来物质的参与,但并未发生明显的分异,同时,两个矿带喷流(气)-沉积过程的不同,这也是导致硫同位素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在印支期的成矿过程中金矿具有明显独立于铅-锌矿的地质特点与硫、铅同位素演化过程,硫主要源自区内的围岩,而铅同位素中则有较多放射性成因铅的加入。  相似文献   

12.
毛坪铅锌矿构造控矿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彬  韩润生 《云南地质》2003,22(3):295-303
本文着重研究毛坪铅锌矿的构造控矿特征,认为猫猫山倒转背斜是NW—SE向构造应力作用的产物。矿床伴随褶皱的演化而形成。“多字型”构造是矿区主要控矿构造型式,NE向毛坪断裂是矿床的主要导矿构造,倒转背斜NW翼层问压扭性断裂是主要容矿构造。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区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甘肃白银厂矿田的描述性地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银厂矿田产在北祁连下古生界优地槽岛弧带中,40年代以来,普遍流行的观点是,白银厂矿田属火山—沉积成因,与黑矿成矿模式可对比。通过详细研究前人取得的大量地质资料并进行大量的野外调查,提出了白银厂矿田次火山热液成因的观点,建立了描述性地质模式,以图在白银地区进行矿床预测和勘察。白银厂矿田的含矿建造主要由细碧—角斑火山岩组成,其中产有发育良好的次火山岩。次火山岩主要由次石英角斑岩组成,其次有次角斑岩和次细碧岩。一定构造背景的块状酸性次火山岩是成矿有利地区,白银厂矿田的5个矿床均产在酸性次火山杂岩中。次火山岩具有多次侵入特点。卫星影象、重磁模式表明,成矿杂岩分布在具放射状线性构造的环形构造中心,具低密度低磁特点。因此,具上述特征的次火山岩分布区应该是今后找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4.
佛子冲火山岩区隐伏铜锌矿床的类型归属及成矿远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佛子冲铅锌成矿带包括两种矿床类型,即佛子冲式夕卡岩型矿床和牛卫式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这两类矿床矿体产状,围岩蚀变,矿物组合,以及单矿物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等方面区别明显,但硫化矿物的硫,铅同位素组成相同,并且均表现出强烈的均一化的特点,反映出两者的成矿条件及成矿方式虽然不同,但具有相同的物源-燕山期钙碱性火山岩系,在佛子冲矿带南部火山岩覆盖区,铅锌矿化组合空间展布呈“三层楼”结构,并且构造控矿作用明显:矿点主要分布于佛子冲隐伏背斜的轴部(“龙脊”),特别是在隐伏背斜被NE向断裂切割部位,火山岩铅锌矿化大多属于佛子冲式矿床类型,即佛子冲矿带内主要的矿床类型,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秦岭成矿带Pb、Zn化探异常与铅锌矿 常无对应关系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成矿带中Pb、Zn化探异常区常无铅锌矿,而铅锌矿区又常无Pb、Zn异常,这种Pb、Zn异常与铅锌矿的不对应关系,通常导致大量的Pb、Zn异常无找矿指示意义,甚至给找矿评价、勘查部署选区工作带来了某些误导。本次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秦岭地区水系沉积物中Pb、Zn元素主要在较粗粒级(-10~+60目)组分和细粒(小于140目)组分两端粒级中富集,而在中等粒度(80~120目)中贫化。以往所采用的统一粒度(-60目)样品分析所圈定的Pb、Zn异常,主要是细粒级吸附态的Pb、Zn在远离铅锌矿源区富集的反映,强化了远离矿源“次生富集”的信息。据此建议,在秦岭地区开展的面积性化探工作中,首先通过典型矿区粒级试验,建立区内不同背景区成矿元素的合理粒级范围,使所选用的粒度组合(粗、中、细粒)对在不同粒级中富集的元素更具代表性,改变秦岭Pb、Zn等化探异常指导找矿工作的被动局面,确保化探工作能更好地指导地质找矿和勘查部署选区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牙形石生物地层对比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吉维特-弗拉斯期的沉积相和沉积古地理。将该期地层红岭山组分为陆棚、开阔台地、局限台地、生物礁和丘、礁前斜坡及泻湖六个相及十二个微相.提出西成地区泥盆纪存在-南北两侧均有镶边礁的小型碳酸盐台地.礁间泻湖区是该区铅锌矿成矿的有利部位.也是今后寻找铅锌矿的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17.
云南澜沧老厂是三江成矿带南段最重要的铅锌铜钼多金属矿床之一.根据不同的赋矿特征、含矿岩性、矿石构造及成矿元素将澜沧老厂多金属矿床矿石类型系统地划分为铅锌硫化矿石、铅锌氧化矿石、颗粒状含铜黄铁矿石、块状含铜黄铁矿石、夕卡岩型矿石及斑岩型钼矿石6种类型.矿体产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年代学证据均表明铅锌硫化矿石、颗粒状含铜黄铁矿石及块状含铜黄铁矿石为火山喷流沉积型成因(VMS型),而铅锌氧化矿石、夕卡岩型矿石及斑岩型钼矿石为斑岩热液型成因.其中,铅锌硫化矿石、颗粒状含铜黄铁矿石及块状含铜黄铁矿石的主控矿因素为地层;铅锌氧化矿石为构造;夕卡岩型矿石为岩性;斑岩型钼矿石为岩体.  相似文献   

18.
云南澜沧老厂是三江成矿带南段最重要的铅锌铜钼多金属矿床之一.根据不同的赋矿特征、含矿岩性、矿石构造及成矿元素将澜沧老厂多金属矿床矿石类型系统地划分为铅锌硫化矿石、铅锌氧化矿石、颗粒状含铜黄铁矿石、块状含铜黄铁矿石、夕卡岩型矿石及斑岩型钼矿石6种类型.矿体产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年代学证据均表明铅锌硫化矿石、颗粒状含铜黄铁矿石及块状含铜黄铁矿石为火山喷流沉积型成因(VMS型),而铅锌氧化矿石、夕卡岩型矿石及斑岩型钼矿石为斑岩热液型成因.其中,铅锌硫化矿石、颗粒状含铜黄铁矿石及块状含铜黄铁矿石的主控矿因素为地层;铅锌氧化矿石为构造;夕卡岩型矿石为岩性;斑岩型钼矿石为岩体.  相似文献   

19.
西成矿田泥盆系铅锌矿床中的有机成矿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西成矿田是秦岭多金属成矿带最重要的铅锌矿田之一.从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有机质和有机分子与金属元素的关系、矿石、围岩及与矿石共生的炭沥青的元素分析及有机流体萃取金属元素的模拟实验方面出发, 探讨了有机质在西成铅锌矿田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1) 与矿化有关的岩石(硅质岩和灰岩), 主峰碳数均为nC18, 中间支链烷烃、伽玛蜡烷、胡萝卜烷系列含量比非矿化岩石高; (2) 与矿化有关岩石(硅质岩和大理岩) 的生物母源以菌藻类低等生物为主, 并有陆源母质混入, 矿床形成于还原环境, 矿床中存在来源相同或相似的异源有机质; (3) Pb、Zn元素与芳烃、氯芳沥青“A”、非烃+沥青呈显著的负相关; 与非烃、有机硫、有机硫/(有机碳× 1.22) 比值呈正相关关系; Pb、Zn元素与正构烷烃、甾萜烷、胡萝卜烷等有机分子丰度具正相关关系, 而与w(∑C22-)/w(∑C22+)、w(三环萜烷)/w(四环萜烷)、w(C20+C21)/w(C23+C24)及w(萜烷)/w(甾烷) 等有机分子比值具负相关关系; (4) 炭沥青与围岩、矿石中子活化分析结果表明, 在后期改造成矿作用中, 炭沥青与矿石有紧密联系, 有机质和成矿元素一起在改造成矿期抵达成矿部位并参与了成矿; (5) 模拟实验表明, 在热水流体中, 有机水的加入增大了对Pb、Zn元素的溶解能力, 增加了岩样释放成矿元素的能力, 有机质在热水流体运移过程中确实对成矿元素发生了作用.在此基础上, 提出生物有机质在西成地区铅锌矿床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孝国 《地质与勘探》2014,50(5):932-937
郭家沟大型隐伏铅锌矿床的发现历时约十年时间,矿床位于西成铅锌矿带(田)的东段,属于洛坝铅锌矿床的东延,在地表无任何矿化显示的情况下,首先,通过分析地质成矿环境,确定找矿靶区;然后使用激发极化发现异常,并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研究深部含矿层位、控矿构造形态;最后通过研究区域构造、围岩蚀变、含矿地层及其岩性组合特征得出:郭家沟矿区含矿带地层就挟持于F1与F5断裂之间,形成一个呈东西向展布的舌状地质构造体,是寻找本类型铅锌矿的直接标志;矿体集中分布在中泥盆统安家岔组焦沟层(D2a2-2b)的千枚岩与(D2a2-2a)的厚层结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硅化灰岩接触带的硅化灰岩一侧;另外,硅化、铁白云石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网脉状)、碎裂角砾岩等蚀变是找矿的重要标志。通过矿床的发现经过、矿床地质特征及物探异常特征研究,指出了该区的找矿方向;郭家沟大型隐伏铅锌矿床的发现拓宽了西成铅锌矿带(田)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