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测震分析常用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2.
测震系统标定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常用的通过测中肯电阻标定测震系统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以期提高标定工作的精度和速度。主要有,第一用自制的高精度周期仪代替人工读秒表的测周期方法;第二用空气阻尼监测仪快速地监测空气阻尼以落实拾震器的装配状况;第二对衰减振动的记录图提出了数据修正以提高测量程度。  相似文献   

3.
地震速报和地震观测报告是地震台站测震资料两项十分重要的产出。这些产出不仅影响地震目录的编制工作 ,也对大震快速应急反应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 ,加强台站观测资料质量管理 ,提高资料的产出质量 ,为地震科研提供连续、准确的观测数据也是十分必要的。为了科学的、定量的对地震资料质量进行管理 ,我们研制了一套检测台站测震观测资料质量的管理系统 ,采用该系统对各地震台的地震观测资料进行质量管理 ,既公正、准确 ,又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项工作可以更科学地对测震资料的产出进行质量评比 ,对于促进台站提高地震速报…  相似文献   

4.
文章概述了山西长治数字测震台网的系统构成,并对台网的维护工作从维修次数、故障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要保证观测质量必须做好五方面的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辽宁省应急流动测震台网的构成以及供电模式、系统集成、数据传输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唐山地震后,北京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强震前天文测时测纬残差会出现较大异常的现象,随后把这一地震的前兆现象纳入地震预报研究中。1991年起,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地震联合基金的支持,北京天文台组建了天文测震网,此网于1992年底投入试运行,至今已有一年半的时间。天文测震网的主要观测手段是测时、测纬。它的测震原理是这样的:在强震发生前(一般大于5级)几个月,观测仪器的测时、测纬资料将出现较大异常波动,这种波动一般超过两倍中误差,持续时间2-3个月,恢复正常后l一2个月台站附近200km内将会有强震发生。天文测震网现有…  相似文献   

7.
以测震台网Jopens系统流服务为依托,根据NetSeis/IP协议通讯标准实时接收数据包,解析MiniSEED格式波形数据,监控台站波形中断情况,实现基于REST架构的台站状态显示,结合震中附近地质构造信息,快速判定地震破坏扩展方向,圈定极震区范围,为地震应急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8.
天津数字测震台网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为完善与强化首都圈地震监测及速报能力,天津数字测震台网在原有数字遥测台基础上,新建及改造升级部分测震台站,并建立环渤海虚拟监测台网,以加强对环渤海地区的地震监测。建成后丰富了记录信息,扩大了观测动态范围,地震监测能力明显提高,速报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流动测震台网观测系统的建设,在历次中强地震的现场测震流动观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提供更好的数据服务,仪器设备近两年也进行了更新升级,并且在历年的西北应急演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既检验了设备,又锻炼了队伍。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开发管理信息系统MIS的不足之处,叙述了一种开发MIS的新方法,即把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方法运用在MIS的分析与设计中,通过具体的测震分析预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讨论了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具体应用;提出了一个通用的面向对象的测震分析预报管理信息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1.
訾少刚  刘春云  常明 《内陆地震》2006,20(4):378-383
银川地震台数字地震仪系统由地震计、GPS授时系统、VSAT卫星通讯网、EDAS-C24型数据采集器等组成。其供电方式采用市电和发电机供电两种方式。避雷措施采用电源避雷和在观测室架设避雷网方式来实现避雷。总结了银川地震台数字地震仪系统在日常工作中数据传输、转发、存盘、波形质量等方面遇到的11种故障及排除方法,可供其他相关地震台站借鉴。  相似文献   

12.
陈述新  史勇军  罗刚 《内陆地震》2009,23(2):282-290
分别从信息节点、台网中心信息网络部、局域网、政务网、网络监控系统方面阐述了新疆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平台建设及其成果,并从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和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角度介绍了网络安全建设及其成果.  相似文献   

13.
从现代移动通信短信息业务SMS出发,思考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应用新领域。介绍了DsnSMMS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结构和主要功能。分析了OCX短信控件、系统软件、地震信息处理程序、台网实时监控程序的开发,各模块实现的功能。通过系统软件开发和短信收发设备的集成,实现了地震信息的快速群发、触发报警及台网运行状态的监控,并可以采用移动设备远程控制台网软硬件。从无锡市数字地震台网的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智能化的交互操作与远程监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疆数字地震观测网络测震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袁顺  段天山  冉慧敏 《内陆地震》2009,23(2):174-179
介绍了新疆测震系统中的各类台站在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通信条件下的科学构建,固定台站、和田台阵及流动台网采用了不同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台网中心对采用各类传输方式的数据进行实时接收、存储、共享分发以及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化改造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九五期间(1996~2000年)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化改造的进展和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1999~2001年)的建设情况,重点介绍了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的台站分布、仪器配备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新疆数字地震台站观测动态范围和台基噪声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新疆数字地震台仪器的配置,对新疆23个数字地震台站台基噪声进行分析计算。台站的观测动态范围,反映了观测仪器本身的性能和台基环境干扰背景的水平,有效动态范围大小反映记录地震信号的最大能力。台站(台网)的监测能力不仅取决于仪器的性能,而且还与台基的噪声背景有关。得出了各地震台台基的脉动噪声的均方根值、观测动态范围、地噪声功率谱。有效观测动态范围的大小与数字地震仪的种类和配置有关。新疆23个数字地震台中的21个台的台基地动噪声在1~20 Hz内符合中国数字测震台网技术规程的要求,而另外2个台,即二宫和石河子数字地震台没有达到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在新形势下地震台站体制、任务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认为地震台实行地震监测、科研、预报三结合和将单一观测型台站转化成观测--科研型台站系我国地震台站的发展方向。文中结合牡丹江等地震台的实践对三结合地震台站建设的实施办法和管理体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刘书芹 《华南地震》1991,11(1):92-96
本文根据省级地震部门的工作任务和特点,从人、财、物、地震台网建设、观测质量、科研成果、人材培养等方面对河北省地震局自组建队伍以来的投入与产出作了较深入的统计、分析。认为该局基本上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但也走过弯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引文分析方法,对代表中、美、日地震学研究水平的《地震学报》、《美国地震学会通报》和《地震》三个核心期刊1988-1990年期间的410篇论文所附的7095篇引文的引文量、引用学科、引文来源和语种、自引、互引及引文年代进行了统计分析;此外,还探讨了中外地震学文献交流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以期对掌握地震学文献交流的规律和特征、文献的利用和管理及促进中外地震学文献的交流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震重力监测体系的结构与能力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民育  詹洁晖 《地震学报》2000,22(4):360-367
对我国现行地震重力监测网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实施后形成的中国地震重力监测体系的结构和能力进行了评估,得到的主要结论有:① 现行的地震重力监测网对5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监测预报能力,但对6级以上强震因测网范围太小而无此能力;② 网络工程实施后的中国地震重力监测体系,对7级以上大震有较好的监测预报能力,但对6级左右至7级地震,因测点太稀而分辨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