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压温湿曲线图制作降水预报张玲(栾川县气象局·471500)不同天气系统产生不同天气过程。不同天气系统影响本站时,本站压、温、湿、风等要素有不同的反映。通过统计分析,找出了单站气象要素的不同变化对应的不同天气过程。1基本方法(1)将14hP、t、e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延安国家基本气象站(53845)新、旧站2013年1—12月气压、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向风速、降水、地温等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新站气压、气温、湿度、平均地温、极端日最低地温低(小)于旧站,降水、风速以及地面日极端最高温度大部高(大)于旧站。并从海拔高度、两站周围环境差异等方面分析了新、旧站各气象要素差异的形成原因,为延安站资料的序列延续和订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霍寿喜 《贵州气象》2001,25(5):48-48
“气象变化”与感冒医疗气象学家研究证实 ,感冒与气象要素的变化关系最大。例如 ,感冒发生的机率与一天中的平均气温有关系 ,且与一天中气温的日较差 (即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关系更大。临床实践也表明 ,每每发生一次“天气突变” ,感冒的人数常常也就随之突增。“天气突变”主要表现在气温、气压、降水、风、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上 ,一般都是由“锋面”天气系统带来的 (“锋面” ,即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界面 ) ,尤其是冬春季 ,北方冷空气不时南下 ,锋面活动更为频繁 ,常常诱发人体感冒或出现其它病症。 1 994年冬季 ,凡锋面通过…  相似文献   

4.
引言某种预报图表对未来降水预报的贡献价值,取决于参与组成这种图表的气象要素(即因子)对未来降水(即预报对象)的相关程度。众所周知,气象要素变化与天气演变间的函数图象是非线性的无穷聚集群或集合区间。而一次降水过程的酿成,除地面压、温、湿、风等共处于某一特定的变化状态下外,高空环流背景及天气系统的影响则更为重要,三度空间的有机联系是分  相似文献   

5.
从全州产生降雪的天气特点、天气形势和降雪发生前后单站要素变化三个方面对全州县降雪天气进行分析,发现:北方强冷空气影响是造成降雪的主要原因,高空小槽东移或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南下是造成全州降雪的主要环流形势;单站剖面图上14时的T、P、E曲线大多表现为降雪前气压升高、温度下降,降雪后气压普遍下降,气温回升,水汽压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不规律,但在整个降雪过程中,水汽压大都在8hPa以下,较普通降水过程偏低。分析单站剖面图上等压线走向发现,降雪天气大多属于完全高压型和不完全高压型,积雪比较厚的情况大多发生在不完全高压类型中。  相似文献   

6.
为探求陕西渭南地区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特征及预测方法,切实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利用陕西渭南市华州区设施农业试验点日光温室2014—2016年冬季(11—3月)棚内外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对比分析及逐步回归方法,对冬季晴天、多云、阴天天气条件下温室内温、湿度日变化特征及最低气温预报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内温、湿度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变化,气温最低值均出现在日出前后,于午后13—14时达到最高值,相对湿度则相反;夜间温、湿变化相对稳定,湿度接近饱和状态;晴天时温、湿度变化幅度大于多云和阴天时。试验建立的日光温室内未来一天最低气温预报模型,通过检验,其误差值在2℃范围内的准确率达到80%以上,预报准确率可满足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7.
全州县降雪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萍 《广西气象》2003,24(3):23-24
从全州产生降雪的天气特点、天气形势和降雪发生前后单站要素变化三个方面对全州县降雪天气进行分析,发现:北方强冷空气影响是造成降雪的主要原因,高空小槽东移或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南下是造成全州降雪的主要环流形势;单站剖面图上14时的T、P、E曲线大多表现为降雪前气压升高、温度下降,降雪后气压普遍下降,气温回升,水汽压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不规律,但在整个降雪过程中,水汽压大都在8hPa以下,较普通降水过程偏低。分析单站剖面图上等压线走向发现,降雪天气大多属于完全高压型和不完全高压型,积雪比较厚的情况大多发生在不完全高压类型中。  相似文献   

8.
应用河西走廊敦煌、酒泉、张掖、民勤四站2006—2015年5—10月逐日07:00(北京时,下同)和19:00探空资料,分析0℃层高度的变化特征,以及与干湿、降水、灾害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0℃层高度与日极端气温、0 cm最低地温关系最为密切,日极端气温地温越高,0℃层高度越高,在19:00相关性最好,系数大于0. 95;温度露点差(T-Td)值与日降水量、日最低气温和0 cm最低地温成反相关,而与气温日较差成正相关,最大相关系数大于0. 7。河西0℃层高度在3300~5000 m,气压在680~560 h Pa,T-Td在10~17℃,早上低而湿,夜间相反。干湿天气对比中,干天气时0℃层高度高且早晚变化明显,19:00较高;而湿天气时T-Td早晚变化明显,07:00较小。有降水时,0℃层高度在3000~4800 m,气压在750~570 h Pa,T-Td8℃,07:00 T-Td6℃;昼夜变化中夜间降水07:00高度低,而白天降水19:00高度低。不同降水量级中,T-Td从小到大为大雨、中雨和小雨,相应最大值分别为2℃、5℃和9℃。雷暴0℃层高度在3600~4900 m,气压在660~560 h Pa,T-Td≤7℃。风沙天气0℃层气压在700~540 h Pa,沙尘暴0℃层高度7—9月07:00明显较高,7—8月达5000 m以上;沙尘暴天气出现时早上干而夜间湿,19:00 T-Td5℃,因而汛期沙暴多发生在午后且伴有降水。≥35℃高温天气0℃层高度在4600~5300 m,气压在570~530 h Pa,T-Td≥13℃。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用综合要素时间剖面图作降水预报时发现,剖面图的图形与天气系统及降水的对应关系不太理想。为了改进剖面图,我们用压、温、湿的距平资料,建立了一种气团参数剖面图。 气团参数的含意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天气闷热,本站出现高温、高湿,处于暖湿气团控制下,往往是大、暴雨的  相似文献   

10.
咸阳市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国家基本气象站1965—2014年逐日气温、降水、日照资料,用常规统计方法、Ma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咸阳市区近5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周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咸阳市区气候变化趋势为气温显著升高、降水略微减少、光照显著减少,极端高温、强降水天气增多增强,极端低温天气逐渐减少。气温气候倾向率为0.17℃/10a,气温升高突变年为1997年,气温变化主要存在6、12、32a冷暖交替的振荡周期;冬季明显缩短,春季增长,夏季、秋季长度基本无变化。降水变化不明显,突变特征不显著,主要存在6、11、29a干湿交替的振荡周期。日照气候倾向率为-59.06h/10a,突变年为1980年,日照变化主要存在7、13、25a高低交替的振荡周期。2014年后一段时期为干暖期。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呼吸道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青春  陆晨  刘彦  戴丽萍 《气象》1999,25(3):8-12
利用1996年1月~1997年12月北京某医院内科成人呼吸道感染病例资料712个和北京观象台的压,温,湿逐日资料,对北京地区呼吸道疾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北京地区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的月际变化,分析了气温,气压及空气湿度的变化与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多少的关系,并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逐月呼吸道疾病发病等预防方程。  相似文献   

12.
时间剖面曲线图仍然是目前县站预报的基本工具之一。如何进一步发挥这种图表的作用,过去我们作预报时,只是根据曲线的变化特征找相似过程,但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这是因为曲线的前期变化相似与后期的天气变化却不一定相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每日观测的压、温、湿以及气团参数组合值所点给的曲线图中,采取找曲线图上的特征点,运用找指标的方法[主要考虑参数组合值(A),气压(P)、湿度(e)],从而发现不同的天气征兆发生与这些曲线及其气团参数组合值的表现是不相同的。根据各要素峰谷值的变幅大小以及降区的时间间隔,它不但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2003年7月4~5日出现在西宁及海东部分地区冰雹天气环流特征发现,强对流天气一般在特定的环流形势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影响下产生的,与蒙古冷槽相配合的中小尺度对流云团的发展是最为典型又十分常见的强对流天气形势,其水汽条件是由中小尺度系统自身携带或高层特别是400hPa上西南暖湿气流的输送得到满足。假相当位温场和总温度场在垂直方向的变化能够准确地反映大气不稳定能量的真实情况。在出现强对流天气前6~8h前,降雹区上游存在着明显的上升运动区,本地区一般为下沉运动区或上升运动表现得很弱。另外对自动站资料中逐时本站气温、水汽压、本站气压、风向、风速等要素的分析中发现,在降雹前均存在明显的气温下降、水汽压上升、风向和风速发生突变等现象,从而得出较有利的预报依据,以供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气象条件对呼吸道疾病影响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0年1月—2001年12月西安某医院内科成人呼吸道感染病例资料712个和西安观象台的湿、压、温逐日资料,对西安地区呼吸道疾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了西安地区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的月际变化,分析了气温、气压及空气湿度的变化与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的关系,并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逐月呼吸道疾病发病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5.
吴达鸿 《广西气象》2005,26(2):57-57,56
在气象资料的收集过程中,仪器示度被误读的情况时有发生口对有自记资料对比的气压、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误读往往较容易及时发现,对没有自记资料对比的地温等要素,在误读5℃,10℃时尚易发现,但在误读1℃,2℃时则较难被发现,往往要通过与前后几天相似天气特点的地温资料相比较,误读才能被发现。  相似文献   

16.
宋锦乾  王立生 《气象》1979,5(8):20-22
1978年7月9日上午,在本地区范围内发生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不少测站出现瞬时大风(潍坊市风速达36.2m/s),气压涌升。从单站压、温、湿的变化特征分析颇具有飑线的形式。全地区出现降水,局部有冰雹。但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个别站3小时雨量超过100mm,高密站一小时降水量达51.8mm,图1是9日6—16时的降水量分布图。此次过程的特点是风大、雨骤、尺度小。 一、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积蓄的天气形势 发生强对流天气的关键是强位势不稳定能量的存在、积累和释放。这是同天气尺度环流形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自动观测系统资料及物理量场,分析了厦门高崎机场2002年12月19日冰雹天气过程.发现冰雹发生前气温呈先升后降的特征,海平面气压显现出陡降陡升的"漏斗状";降雹时气温骤降、相对湿度剧增、风向突变、风速迅速减小.气压的变化验证了在强雷暴中,上升气流下方中低压的存在.单站物理量要素表现为整层大气为上干下湿的对流性不稳定,19日08时和20时厦门站850hPa与200 hPa之间风的垂直切变值分别为4.9×10-3·s-1和5.7×10-3·s-1,0℃层高度(H0)在3.8~4.1km,-20℃层高度(H-20)在6.8~7.2km,满足了冰雹产生的三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易言 《气象》1985,(10)
为了考查气象要素时间变化中的周期,松尾敬世对日本及其周围温带和副热带地区的5个天气站的气象要素(气温、气压、风、云量和总太阳辐射通量)进行了谱分析,目的在于寻找25—90天范围的周期,分析得到如下两点结果。  相似文献   

19.
黔东南地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池再香  白慧 《高原气象》2004,23(5):704-708
利用1961—2000年黔东南地区18个气象站的月平均气温、总云量、气压、水汽压、旬降水量、暴雨日数等资料,对黔东南地区近40年特别是近10年的气候变化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黔东南地区降水呈上升趋势(6.75mm/10a),气温呈下降趋势(-0.25℃/10a)。  相似文献   

20.
张尚朴 《气象》1989,15(12):53-53
1.本站14时压、温、湿曲线上,三条曲线都上升,我们编为“ ”型,则24—72小时内,本站有一次降水或大风天气过程,准确率在80%以上。当压、温、湿曲线编为“- ”型或“ -”型时,也可预报24—72小时内有上述天气过程,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