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叙述了北京市门头沟地区洪水、泥石流等灾害遥感技术调查的概况。对该区主要灾害的类型及其危害程度作了评价,同时按受害程度,将村镇分为4类,并对每类村镇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具体意见。对日后可能发生严重灾害的潜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灾害的防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影响因素较多,又多具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目前对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主要采用定性的专家打分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基于以上考虑,在分析矿山地质灾害形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量化了各评价因素的权重,并将该权重引入模糊综合评价,建立了基于FAHP的模糊综合评价的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数学模型。并应用此方法对陕北某矿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登封市地质环境条件、发育特征等特性,选取了灾害点密度、岩土体类型、断裂发育程度、地貌类型、坡度、降雨量、人类工程活动等7个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采用专家系统法赋值,建立了该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划分评价单元及利用危险性评价模型,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将该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和高危险区。研究成果对相似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划分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信宜市作为广东省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研究其主要诱发因素及对危险性进行分区,从而为该市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依据。本文应用GIS技术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灾害进行分析评价,目的是希望该方法可以排除决策者个人存在的片面性从而给出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的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朱进守  邓辉  苑泉  沈娟  周瑾  靳洁 《地质与资源》2018,27(3):272-278
在西藏贡觉县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区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根据研究区地质地理环境特征,优选出7个评价因子:坡度、历史地质灾害密度、工程岩组、线性构造密度、植被覆盖度、河网密度、年均降雨量,并建立分级标准.利用GIS技术对空间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功能,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原理,对研究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定量评价,揭示区内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调查和收集"4·20"芦山地震后雅安市雨城区区域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及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等资料,分析雨城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和灾害特点,选用层次分析法的理论进行权重确定,采用地质构造、地震烈度、地形坡度、高程、河流、降雨6个评价因子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将危险性划分为高、中和低三个等级。  相似文献   

7.
地质灾害评估是协调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为大型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提供基本依据。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选择历史灾害危险性、潜在灾害危险性2个基本要素和相应的8个评价因子,对甘肃省洮河莲麓水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河谷地貌区和山间盆地地貌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中山地貌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8.
以麻阳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为基础,选择地质灾害点密度、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类型、地质构造、降雨、植被、人类工程活动、受威胁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等9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与赋权.最后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进行麻阳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分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麻阳县主要处于地质灾害低-中等危险区,其中低、中危险区面积分别为984.44 km2和414.08 km2,极低危险区和高危险区分别为81.11 km2和86.57 km2.  相似文献   

9.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绵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阐述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过程及步骤,并运用该方法(AHP)建立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及判断矩阵,从而确定了影响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因子的权重,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单灾种评价及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绵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应用证明,该方法比较合理、有效,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灾害发育区的拟合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10.
苏南是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也是全国人口密度较大、经济较发达和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地质灾害是影响苏南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尝试以重要性、危害性和易发性3个要素作为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对苏南地区进行地质灾害区域划分,并在区划基础上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对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影响,将苏南地区划分出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和滑坡塌陷重点防治区2个重点防治区,其他区域为一般防治区。评价结果对于苏南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不仅在灾中或灾后能为灾民提供一个临时安置或生存场所,而且更是社会整合其有限资源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平台。本文结合北京市地质灾害应急避险现状及特征,从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安全性、可达性及有效性3方面,对传统的AHP方法进行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避险场所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油资源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通过分析石油安全的影响因素, 分短期和长期分别建立了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估了中国不同阶段的石油安全, 其结果表明: 石油市场(短期)安全随着价格变化而不断波动; 石油战略(长期)安全随着我国石油消费量的不断上升, 石油安全状况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14.
以某大理石矿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矿山岩溶塌陷的机理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地下水活动、覆盖层特征、岩溶发育程度和人类活动强度四个方面,共6个评价指标,建立某大理石矿岩溶塌陷预测评估体系。在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和各评价因子分级标准的基础上,以 MAPGIS 空间分析作为数据处理工具和系统运行平台,生成某大理石矿岩溶塌陷易发性分区图。  相似文献   

15.
安康市滑坡崩塌频繁发生,对当地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安康市地震小区划为依托,对当地滑坡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进行研究。在研究区进行野外踏勘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借助magis和arcgis平台强大的绘图、分析功能,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滑坡灾害因子进行加权叠加计算,绘制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图。区划结果分为四个等级:无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无危险区、低危险区滑坡灾害易发性较低,为适宜城市规划和项目实施工作地带,中危险区、高危险区则要加以治理以减少滑坡地质灾害对居民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门头沟区境内98.5%为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较发育,截止到2012年8月,在门头沟区调查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106处。本文分析了门头沟区地质灾害隐患的形成条件,总结了地质灾害隐患在时问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广西灌江流域岩溶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江流域作为一个典型的岩溶环境单元,具有地表崎岖破碎、植被生长困难、生态系统脆弱、环境承载量低、环境变化敏感的特点。本文根据地表水系将流域划分为22个子流域,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环境敏感度进行分析评价,目的是为有关政府部门提供宏观依据,以便合理而有效地进行流域开发与环境整治。从整体上看,流域的生态环境为一般敏感,但在流域的不同区段,生态环境的敏感度仍存在着较大差异。白宝以南,两河以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最为敏感,枧塘、文市、水车和新圩等地区次之,西山、洞井以北等地生态环境的敏感程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贺华刚 《中国岩溶》2020,39(3):384-390
为评价隧道突涌水风险,确保施工安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构建了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评价模型,并利用P×C分级法确定隧道突涌水危险性等级。实例检验表明:该模型的权值求解方法具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等优点,能有效通过一致性检验,且隶属度求解过程有效综合了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保证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该评价模型可定量评价隧道突涌水的危险性等级,且判别结果与现场实测值的判别结果具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评估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气候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变化,尤其是2012年7·21后,房山区突发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产生了新的变化。为了掌握新时期区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服务于防灾减灾工作,本文借助全区突发地质灾害新一轮的详细调查数据,对全区的突发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再研究。研究表明,构造形成的地形地貌仍是形成本区突发地质灾害的基础条件,而岩性及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具有强化及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城市建设规划阶段,进行地质环境适宜性的分析与评价十分必要。本文在门头沟规划新城前期区域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基础上,通过对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危险性、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以及规划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等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对门头沟新城规划分区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与探讨。认为该新城规划分区的地质环境总体来说是适宜或基本适宜的,但个别功能分区的地质环境不适宜。对于基本适宜及不适宜的功能分区,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