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国际地震界关于VAN方法预测效能引发的大辩论出发,讨论了在前兆异常与地震相关性评价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在对前兆与地震相关性进行统计检验时,涉及到对地震孕育、发展和前兆基础的理论研究及认识,以及将预测转换成具体操作程序时遇到的许多不确定性问题.文中对这些不确定性逐一进行了介绍."地震界需要一套评估地震预报方法的基本方案"是在辩论后达成的共识,亦应成为中国学者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
将当前地震预测面临的主要问题归结为:银弹战略乏策、回溯研究存疑、数学处理失实和前兆观测无据。为避开其中的问题,提出依据同源前兆波预测大地震的思路,并对大震同源前兆波的发生进行了定义。所指的同源前兆波主要为声发射波、地震波、电磁波及形变波4类。以芦山地震为例进行了分析。依据同源前兆波预测大地震的关键技术是:观测、分析研究以及预测目标区域积累应力的快速释放进程。   相似文献   

3.
吴忠良  蒋长胜 《中国地震》2006,22(3):236-241
地震前兆的效能检验问题既是地震预测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近年来围绕地震预测问题的一个争论焦点。传统的地震预测研究中关于地震前兆机理的一个基本假定,即地震前兆来自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场的某种变化,与传统的地震前兆检验方案,即针对“异常”信息统计与地震之间的“对应”情况,并进行统计显著性检验,存在一个内在的逻辑矛盾。地震前兆的检验不是一个简单的统计问题,而是一个地球动力学问题,不考虑地球动力学的地震前兆检验是没有意义的,由此得到的检验结果则可能对相关研究造成误导。  相似文献   

4.
杨军  田韬  卢永 《中国地震》2011,27(2):113-125
通过回顾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震前兆波的研究与地震预测实践的进展情况,分析利用地震前兆波进行地震预测研究所取得的一些有意义的进展及其在科学上面临的困难,分别对前兆波及其定义、前兆波预测大地震事件基本依据、前兆波观测技术概述、前兆波的地震预测意义进行了探讨.文中定义了地震前兆波,以固体均匀弹性中的介质点波动方程和大量震例总结的前兆波阶段性特征,说明利用地震前兆波预测大地震事件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文中阐述了前兆波观测技术的发展要求,并提出了改变目前的被动观测状况、对观测目标区域发生破坏性地震的短期和临震前兆进行主动观测的科学思路;应强化对地震震源区的观测,利用前兆波携带的信息研究震源及其附近地区的介质参数变化,对实现短临地震预测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地震预测是极具挑战性尚待解决的世界性的科学难题,目前尚处于初期的科学探索阶段,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特别是短期与临震预测的水平与社会需求相距甚远。从理论上讲,地震是有前兆的,地震前兆信息是预测地震的依据,只有获得了地震前兆,才有可能对地震作出预测。但在实际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如何从观测资料中识别和提取地震前兆信息,如何依据这些地震前兆信息进行地震预测,始终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并且必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一种评估地震前兆可信度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对地震前兆的可信度进行评估的方法. 通过对前兆信息的抽取、各类非地震干扰的识别、前兆与地震事件在时间和空间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前兆的随机检验等一系列手段来评估前兆信息的真伪,提高地震前兆信息的显著性和可信度. 该方法及思路也可为其他非地震前兆的可信度评估所借鉴. 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本文利用日本气象厅的地震目录以及能定量描述地震活动的时、空、强信息演化特征的RTL(Region_Time_Length)方法对2000年10月6日在日本鸟取县西部发生的73级地震前周围地区近26年的地震活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了可能的地震活动前兆信息,并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该前兆进行了评估,证实了上述前兆的显著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7.
离散性地震前兆是指地震前兆在时间上的继续性,前兆因素在空间上的不确定性。构造解析是要对离散性的地震前兆进行构造时空复位。限于篇幅,本仅对云南地区的部分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地震震源前兆系统的几个特点。震源和前兆是在应力应变场不同分量作用下发育成的。不均匀性和非线性因素对震源和前兆有强烈的影响。讨论了介质和应力应变场不均匀性对地震震源形成和地震前兆影响的差别。在不同的应力场中,前兆的非线性关系首先在应变灵敏性上显示出来。应变灵敏性的不完备导致了“错误预测”和“漏报”这类预测错误。由地震前兆形成的条件可以得出复杂的前兆分布以及前兆相对震中转移规律的结论。研究了前兆信号曲线组成的几个特点,这些特点可以使地震短期前兆的区分更有根据。  相似文献   

9.
云南地震前兆与短临预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云南地区近30年前兆观测及其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从映震效能的角度对云南地区的前兆观测进行了一次系统研究,从64个前兆台站168个观测 ,优选出了20个具有较好映震效能的前兆台项。它们初步构成对云南地区地震进行”时、空、强“预测的骨干前兆指标群。  相似文献   

10.
吴忠良 《中国地震》1999,15(1):14-22
在目前前于地震预测的争论中,地震前兆的统计检验是一人重要的问题。我们指出,这个问题不是一个纯粹的统计学问题,而首先是一个地震学问题。通过引入前兆的“分辩率”的概念和讨论地震前兆的统计检验,我们澄清了前兆检验中的“边缘问题”即落在预测区边缘附近的地震究竟是否应当算预测成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用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综合数学表达式的方法,选择四川地区映震较好的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地震短期异常前兆信息量的提取,分析四川地区地震短期异常前兆信息量综合时序值变化与四川及邻区6级以上强地震的关系,给出了四川及邻区6级以上地震短期综合预测的指标和方法,该方法能通过R值评分检验。用同样的方法提取不同学科前兆信息量地震短期综合预测的指标和方法,并进行地震预测效能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科前兆信息量短期综合地震预测效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水口水库诱发地震的微震前兆信息与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作馨 《地震》1997,17(1):98-102
福建水口水库地震是我国当前正在发生的一个大型水库诱发地震实例。针对水库地震序列中普遍含有大量微震的特点,探讨微震活动可能包含的前兆信息。研究发现,“微震相对频度”在水口水库地震趋势预测中具有明显的前兆性质,文中还介绍了“微震相对频度”作为一种前兆指标在该水库地震趋势预测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对“微震相对频度”的物理意义以及深入开展“微地震研究”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区地震短期综合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华北地区114项骨干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地震短期异常前兆信息量提取与计算基础上,结合华北地区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地壳厚度,特别是现今动力学环境因子等因素,研究了华北地区地震短期异常前兆信息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给出了华北地区Ms≥5地震短期综合预测的指标和方法。经R值评分检验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地震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地震前兆含义,科学问题与研究途径的研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肇诚  王贵宣 《地震》1997,17(4):429-439
地震前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地震预报、有关科学问题和探索途径的研究现状及其前景有各种评价。文章认为由于一些科学问题没有解决,尽管对中缅边境1995年7月连7.3级地震作出了成功预报,经验性预报有一定的局限性,文中讨论了广义地震前兆和狭义地震前兆,广义地震前兆包含二类前兆:场兆和源兆;而狭义前兆仅指后者。大陆震例前兆的系统研究证实了广义地震前兆的存在,然而  相似文献   

15.
地震预测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要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就地震预测所展开的争论,分析了VAN方法所反映的地震前兆研究动向;就地震前兆观测与数据资料库建设、地震前兆的统计分析、地震的动力学预测、地震预测算法的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国际地震预测研究的进展;并概略地介绍了中国的地震预测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对1991—2000年中国震例提供的前兆观测异常和首都圈地区前兆观测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2005年11月黑龙江前兆异常进行了介绍,也对开展前兆异常研究提出了一些想法。根据对地震前兆观测项目预测效能初步研究,作者建议“十一五”期间应该建设两种地震预测试验场。地震频发地区的试验场,用于验证观测项目效果;无震地区试验场,用于试验仪器的抗干扰性能和确定背景场。  相似文献   

17.
地震电离层前兆综合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前后对电离层进行观测的方法正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地震前兆观测方法。应用多手段地基无线电遥感探测技术,通过软件无线电形式,实现一机多能,对电离层状态的综合探测,获取地震前电离层变态的多参数数据,结合对地震电离层前兆物理机制的研究,将能大大提高地震电离层前兆预报分析的可信度、可靠性,有助于对地震电磁现象机制的识别和前兆信息的提取和强震预报预测。  相似文献   

18.
贺楚儒 《地震》1993,(2):77-77
在分析预报实用化攻关研究中,对我国20多年来的地震前兆现象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取得了一批令人注目的成果,如前兆的时空分布特征,前兆的时空演变过程与震中距的关系,前兆的持续时间与震级的关系,前兆的形态特征,前兆特征随地震类型不同而有差别,场兆与源兆的概念,以及一些非线性方法的应用等;并将这些成果在地震预报实践中推广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研究前兆的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前兆异常与地震相关性定量分析方法,并列举了在进行这方面研究中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困难,以期引起广大地震分析预报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王梅  王华林 《地震研究》1999,22(3):235-242
本对唐山地震前形变场、应力应变场、重磁电变化场、地下流体变化场的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化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前兆空间分布与构造环境的内在关系、各类前兆出现顺序与孕震环境的内在关系,以及各类前兆的相关性;在综合大量前兆时间演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唐山地震中短临过渡指标,为研究有关地震前兆图象分布规律及提取前兆判据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