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概况,特别是地震预报现状和发展专题,包括地震观测台网建设,地震预报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对地震现象的新认识与新理论,地震与地下介质的地球物理性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2006年7月24—27日在北京召开了2006年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本文简介了这次会议的概况,介绍了东亚地震各向异性专题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2002年7月9-12日在新西兰惠灵顿召开的2002年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固体地球物理专题的交流情况,介绍了该专题的16个子专题当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1 AGU会议概况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一年开两次会,过去称为春季会议和秋季会议,分别在美国的东部和西部召开。西部固定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召开,东部先后曾在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和华盛顿DC召开。从2003年开始,春季会议改为和其他组织联合召开,称为联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1994年AGU香港会议与旧金山会议的概况,介绍了这两次会议中地震预报研究专题的情况,论及了这两次会议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6.
开发地球物理(Exploitation Geophysics)是在油气田开发阶段应用的地球物理理论方法技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与辽河油田合作,在辽河油田开发过程中应用地球物理技术取得了初步成果.实践表明,油田开发与地球物理相结合,能够产生显著效果.希望地球物理家能够和油田专家深入合作,把油气田开发阶段工作做的更好,为我国油气资源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戈澍谟 《内陆地震》1996,10(2):97-102
地震不是随机发生的,在地震发生之前,震源区存在介质弹性减弱,密度减小,体积膨胀的孕震过程,它将引起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的前兆观测手段出现形形色色的变化,只要坚持实践-研究-再实践,反复不断地加深规律认识,不断地积累探索,就能循着渐进式预测之路,逐渐实现地震预测。  相似文献   

8.
麻城1932年6.0级地震区地球物理场与深部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麻城地区重、磁异常场特征、经反演计算获得了深部结构特征。对重力布格异常利用Parder-Oldenburg快速位场反演方法计算出莫霍面的展布,对航磁异常利用对率谱法和矩谱法计算出居里面深度。在此基础上,探讨该震区深部蕴震条件。主要结论是:①麻城-团凤断裂带为该区切割较深的主要控震构造;②1932年麻城6.0级地震发生在区域重力异常等值线梯度最大处,磁力异常区局部正异常间的低值带,莫霍面及居面  相似文献   

9.
华南地区1998年度地震趋势分析——地震学异常度预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地震学异常度预测法对华南地区的地震活动趋势进行再研究。丰富了华南地区的地震学异常度预测震例,地全区未来地震趋势作出了较蝗判断,尤其是对广西环江、荔波4.9级地震的跟踪预测和震后环境判定得出了令人信服的图象判据。  相似文献   

10.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6,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6月在武汉召开了第二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会议围绕近年来兴起的近地表探测问题展开,涉及方法原理、仪器采集、资料处理等各个环节,反映出国内外环境与工程探测领域的若干前沿热点和发展动态.结合本次会议,可以看出该学科主要趋势为:应用领域不断扩宽,方法技术灵活多样,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开发新型(特种)仪器,通过高精度测量、延时测量、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手段改善探测质量.我国对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有很大的需要,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积极开展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1.
12.
介绍了美国中加州帕克菲尔德(Parkfield)地震预报实验场的建设、运行和试验场工作期间发生的2004年6级地震的情况.着重阐述了在实验场20多年的地震预测研究中遇到的一系列科学同题以及一些新的认识.这些科学认识包括:对活动构造破裂分段的研究是地震长期预测的基础;无震滑动是地震预测中的一大难点和障碍;地震复发模型具有的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且在预测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差异性及其对地震预测中常用原则--前兆异常重现性和相似性的挑战等.这些认识对地震预测研究与实验场建设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震地质》1986,8(4):76
在地震活动的研究中,对地震预报的理解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相当多的学者认为,就目前的理论水平和观测手段而言,准确地作到地震预报(earthquake prediction)尤其是三要素的预报还是将来的事情,况且,即使实现了预报的问题也还要进行防震、抗震的工程。因此他们探索将震源过程的研究和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15.
南京地区地球物理场与地震构造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石圈的不均衡状态是地球物理场存在差异的原因,对区域地球物理场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岩石圈的不均衡及其构造活动的背景.本文在对南京地区地震地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重力异常、地热场、深部速度结构、天然地震层析成像等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它们与本区地震构造稳定性的关系;分析研究地震活动,从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与地壳形变...  相似文献   

16.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是使用低维特征组合来表示高维特征组合,包含多重复杂结构或多个非线性变换的多个处理层对数据进行高维抽象的一种算法.深度学习的自我学习和适应能力使它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金融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分析深度学习在地球物理领域的应用前景,本文在介绍深度学习概况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分析了深度学习在地震探测定位、大地电磁数据处理、航空电磁数据解释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发现深度学习在处理海量数据在并行处理、进行模式识别特征提取、数据预测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优势.随着三维探测逐渐成为地球物理勘探主流趋势,必将产生海量数据,涉及大型计算和反演,深度学习在地球物理探测中应用将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7.
地球物理联合反演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回顾和分析地球物理联合反演的必要性、分类方式,以及基本原理入手,通过分析和总结前人的研究思路,讨论了联合反演研究和应用中的关键性问题,归纳出联合反演研究的三个基本环节,即模型参数化、目标函数构造和反演算法选择,并对其加以讨论, 同时指出非线性联合反演方法和模型参数化研究将成为未来联合反演研究的主流和热点.  相似文献   

18.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秋季会议于1988年12月5—9日在旧金山召开,会议按地震学、构造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行星科学、大地测量学、地磁和古地磁学、水文学、日地关系、大气与大陆和海洋关系、火山、地化和岩石学等学科分组,每个学科内又安排了许多专题。来自美国和世界各国的代表共向大会提交了4000多篇报告。现将地震学和构造物理学中部分内容作一简要介绍。1.地震空区和地震预报美国对地震预报的强调,不再是给出中短期的确定性(deterministic)预报,而是对某一地区未来时段中发生一定强度的地震的条件概率作出估计。10年前麦卡恩等(McCann etal.)编制了“主要板块边界地震危险性区划  相似文献   

19.
地震监测预警和预测预报是当前地球科学及相关学科所面临的最艰巨的问题之一,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安全与国计民生的亟待攻克的科学难题.为进一步提高地震预测科学研究水平,推进地震监测预测能力建设,我国于世纪之交提出了建立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的战略发展思路,并希望突破三维地球物理场获取能力瓶颈,发展地球多圈层耦合模型,通过卫星观测获取全...  相似文献   

20.
1 研究背景青藏高原构造活动强烈,而地震孕育、发生与周边动力、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因此青藏高原是研究地震孕震演化过程的理想实验室(周民都等,2000;沈旭章等,2013).中国地震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通过对大量震例的前兆异常进行分析、梳理与总结,发现伴随孕震过程出现的地震前兆异常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张肇诚等,1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