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超低频电磁波异常与相关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锦州东港电力有限公司地震台多年来应用超低频电磁信息探索地震前兆所总结出的异常形态分别与远震、近震、地方震的对应实例,揭示了ULF电磁波异常与将要发生 地震映震的一些初步规律,说明了电磁波是地震短临预报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把模糊模式识别的直接方法应用于以地震活动性参数b,η,c为基础的中短期地震预报,并以华北和松潘两地区为例,建立了一年期和半年期的模糊预报模式FP1和FP(0.5)。对华北地区M≥5.8和松潘地区M≥5.4地震的内符检验(197—1988)和外推预报检验(1989-1991)结果表明,一年期和半年期的内检及外推预报检验符合率可分别达到88%和62%以上。  相似文献   

3.
云南地区强震电磁波异常特征及其预报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吾先  金明培  马骏康 《地震》2003,23(2):77-84
从1992年11月开始实施了中日地震电磁波观测和研究项目,该电磁波观测资料真实完整地观测记录到丽江等29次近震电磁波异常的发展过程;对29个地震的特征作了对比观测研究,表明地震电磁波异常有3种发展类型,与之对应建立了3种地震电磁波预报规则;初步提出利用地震电磁波预报地震的模式;分析、讨论TOA电磁波监泅系统的优越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地震电磁波观测找到了有效的前兆信息观测方法和监泅系统。这将对地震电磁波的观测和研究以及对地震短临预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地磁无量纲参数地震短期预报及多综合预报的需要,分析研究了地磁无量纲参数Bij方法,取得了1996年10月6日唐山级地震Bij异常短期(三个月)追踪图象。依据Bij异常(测点数量、幅度、空间分布的大小和方向)时空演化过程和演变特征,可进行地震短期预测追踪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日本利用电磁波预报地震人们已开始注意震前能观测到电波及电流等异常现象可用于预报地震。以阪神大地震为契机,日本文部省地学审议会修订了地震预报计划,决定在电磁现象研究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从而,气象厅也开始了全新的研究。通过在地表测定地下电流(即地电)检测异...  相似文献   

6.
张崇立  邓志辉 《地震地质》1997,19(2):84-184
详细论述了地震中短期预报工作的科学思路,即“给‘静态’的地质(壳)结构赋予动态属性,给前兆性异常赋予构造的涵义”;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简要探讨了地震中短期预报的探索途径,提出了在地震中短期预报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评估一种地震预报方法预报准确与否的标准,不应仅仅依赖于应用抽象而严格的统计定律的方法,而忽视的地震现象的具体特点。断层破裂过程与掷股子不能相拼并论的。本文的结论是如何我们采用Mulargia,Gasperini(1992)在评估VAN方法时所提出的方法,那么,即使是一种理想的地震方法,也会在前兆和震间表现出某种“不确定”的联系,每次VAN预报需单独评估,同时必须考虑所有具体情况和信息,震中位置预报  相似文献   

8.
采用Ms和ML震级表对Varotsos和Lazaridou(1991)宣称成功的22个希腊地震预报作了评估。如果我们假定预报的震级为Ms(预报的震级表在电报中未指明),用震中初步测定目录(PDE)估算地震活动性,我们发现有74%是虚报的(它们并不和某一指定的地震相关),9%偶然相关(任何一个或更多地震的随机概率p〉50%),以及17%是不确定的(0.15〈p〈0.40),没有什么成功预报其置信水平  相似文献   

9.
地震时间间隔的R/S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长海  刘义高 《地震学报》1995,17(3):389-392
地震时间间隔的R/S分析刘长海,刘义高,张军(中国合肥230031安徽省地震局)主题词分维数;地震复发间隔;趋势预报Hurst1965年提出的R/S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以后被很多人用来进行对分数布朗运动(FBM)及自然现象的自仿射分形研究(Mandel...  相似文献   

10.
张军  庆梅 《地震学报》1996,18(1):125-127
地震前兆异常证据可信度的应用郑兆,张军,庆梅(中国合肥230031安徽省地震局)主题词专家系统,地震前兆,可信度我们曾就确定地震前兆异常证据可信度(以下简写为CF(E))的原则、思路和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郑兆,1994).根据各学科地震分析预报方法指...  相似文献   

11.
<正>1研究背景地震预测预报是地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地震工作者对地震的时、空、强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提出诸多表征地震活动性的地震学参数,并取得了一定认识和成果。其中,地震危险度D是表示在t时刻内发生地震概率的一个参数,相关研究成果如下:王炜等(1987)在统计研究华北小地震时间间隔时,引入地震危险度D值,并成功提取了华东5次中强震前D值异常;戴维乐等(1997)使用1972—1992年华北地区地震资料,对地震危险度D值进行空间扫描,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强以上地震前2—3年,在未来震中周围会出现较大范围的D值中期异常区域,并对D值在中期预报、预报效能、计算结果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戴维乐等(1998)针对华北地区地震危险度D值的短期异常变化进行研究,从异常区的出现时刻、异常区扩大、收缩时刻等,讨论了中期异常与短期异常的联系,随后将该参数应用于神经网络等方法。此外,王等(2000)利用地震危险度D值和其他地震学参数的异常交会区,对华东地区未来震中位置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大海坨ML=4.9地震前,白家疃地热,地形变两种观测项目,同时观测记录到明显的异常变化,具有短期和短促,突发的临震异常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分析方法,结果较好,为单台项(前兆方法)综合预报提供了震兆观测实例。  相似文献   

13.
只有预报震级和实际震级两个值都用相同尺度时,预报震级和实际震级的直接比较地是允许的。由事实来看,雅典国家观测台地震研究所公开发布MEQ=ML+0.5,VAN很早地清楚地表示,预报值Mpred是指ML+0.5,因此,VAN预报的本身一致性评估值应当包括Mperd和实际的ML+0.5直接比较。  相似文献   

14.
根据青海龙羊峡电磁台自1991年9月以来的资料,对电磁波辐射在震前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地震往往发生在电磁波异常结束后,电磁波在一组异常中出现显著异常是地震进入短期(短临)异常的主要特征。显著异常判断指标是一次地震中异常幅度(产生的场强)最大的或异常持续时间最长的异常。通过对有震异常、无震异常和漏报的统计,龙羊峡电磁波辐射的预报效能并不高。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地震带地震短期综合预报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立明  刘小凤 《地震工程学报》2006,28(3):193-203,209
在多年地震预报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短期阶段具有共性特征的地震活动增强、群体前兆异常演化、重点前兆和重点地震活动现象等,总结、提炼出了区域短期综合预报方案。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种新的统计检验方法对VAN方法在1987 ̄1989年间预报成功率和随机采样地震目录获得的成功率之间进行了对比(成功率是把成功预报的次数与所发出的预报总次数的比值)。与以往的检验不同,这次检验所采样的分布是从1960 ̄1985年间的历史地震空间和震级的分布所得出的。VAN方法预报成功率以延时22天为计达67.9%,而在NEIC人武部目录上随机极样中仅为37.2%,可达到上述指标(67.9%),  相似文献   

17.
Honku.  Y 《世界地震译丛》1997,(2):64-68
VA导震预报方法是以地震电信号为基础的,但是,所引起的争论好象仅仅是直接针对地震资料预报统计显著性的。为此我们将逻辑回归方法引用到地震活动性研究中来,估计了希腊地震发生的概率。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考察是否可以找到一种精细的地震图像,其可以用以明显地提高概率估计。就我们所考察的全部情况来说,如果把地震震级阈值从5.0降到4.3,则可发现概率高达0.75,其可以与Hamada(1993)所估计的VA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内外大震的考察和报导,特别是唐山地震的验证.发现强震前的若干天内在震区周围会出现强的电磁幅射及电磁波干扰现象.国内外一些地震专业队伍和群测队伍在近几年内先后开展了对电磁波异常现象与地震相关的观测研究.认为电磁异常是一种有价值的临震前兆.可用来进行临震预报.目前,观测震前电磁波的仪器和方法均不统一,且无专门设备,影响了研究工作的进程.研制测试仪器,统一资料处理,成了当务之急.我们综合了现有仪器  相似文献   

19.
1地震预报的类型 (1)没有对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地震的限定.对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没有限定为"破坏性"地震,显然存在漏洞.从法律的意义上讲,没有"限制"即意味着"允许".所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中所指的地震可以是从大到小的任一地震.从减灾的角度考虑,不产生灾害的地震没有任何预报意义,只存在地震科学和预测研究的价值.由于短期和临震预报的准确率很低,如果不限制所预报的地震是破坏性地震,错报和虚报所带来的损失也许将远大于报准地震所能减少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前两篇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地震综合效应场函数方法应用于地震短期预报。以大华北地区(33°-43°N,110°-125°E)为例,应用一年内该范围内发生的ML≥3级地震的综合效应场预测下一季度Ms≥4级地震的发生地点。应用1970—1990年的资料,计算预测了共80个季度,其中预测区内发生的地震占应预测地震总数的83%,有震预测区占总预测区的50.5%。预测区内的地震密度是预测区外的60—70倍,效果颇为明显。同时还对月预报及年度预报的应用进行了尝试,其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