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爆破挤淤是处理淤泥质软基的常用方法,而研究由此产生的悬浮泥沙的输移扩散对于评价施工对工程区水环境的影响有重要意义。在对爆破挤淤产生的悬浮泥沙对水环境影响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就防波堤地基爆破挤淤处理产生的悬浮泥沙在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的输移扩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爆破挤淤后悬浮泥沙输移扩散规律进行了探讨,指出爆破挤淤对水域附近的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范围并不大,且持续的时间亦不长。  相似文献   

2.
针对爆破挤淤法围堰施工炸药用量大、破坏力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特点,介绍了连云港市海滨新区围堰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及安全管理经验,以供类似环境下围堰或其他爆破挤淤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3.
围填海工程施工过程导致海域悬浮物迅速增加,影响周围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围填海工程悬浮泥沙的输移扩散规律对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及工程建设的综合生态影响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针对湄洲湾峰尾围垦工程施工期悬浮泥沙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对爆破挤淤(5.17t/s)和抛石挤淤(1.39kg/s)的悬沙源强进行了分析计算.在工程海区平面二维潮流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二维对流扩散数学模型对施工范围内的模型网格点(40m×40m)进行了逐点计算,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悬浮泥沙扩散范围和形态主要受潮流控制,工程施工联合影响下悬沙质量浓度大于10mg/dm3的全潮最大影响包络面积为5.848km2,施工9h后悬沙影响基本消失,为工程施工期环境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施工悬浮泥沙的扩散整体表现为总悬沙质量浓度在离工程区较近的范围内较大,而距离越远质量浓度越接近自然状态的本底含沙量.施工悬浮泥沙对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等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施工结束而消失,不会对海洋生态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明  张孝波 《海岸工程》2005,24(2):44-47
岚山港通用泊位工程水下炸礁工程量为18×104m3,施工中采用了孔内毫秒微差爆破、孔间毫秒微差爆破、裸露爆破和导爆管起爆等先进技术。简述了施工参数计算、施工技术和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岸围填海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围填海是缓解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掀起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围填海热潮,随后关于围填海造成的负面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岸围填海作为最常见的一种围填海工程,其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至今尚不系统。本研究从单一环境影响和综合环境影响两方面对近岸围填海环境影响评价的最新研究方法与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在单一环境影响评价方面重点研究了水动力与沉积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污染物运移影响评价,在综合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方面重点研究了综合效益评价、适宜性评价、承载力评价、脆弱性评价等方法,以期为海洋管理部门的围填海开发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海涂围垦工程中悬挂式爆破挤淤基础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软土地基围涂工程中悬挂式爆破挤淤基础处理断面结构设计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对腰宽的处理,腰宽太窄则工后沉降大,反之,则断面石方量增大,投资增加,因此,试图通过工程实例说明悬挂式爆破挤淤基础处理断面设计及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陈玮彤  张东  韩飞  刘鑫 《海洋通报》2015,34(4):443-449
在考虑岸滩的冲淤变化特性、不同岸段冲淤速率差异以及岸外滩涂资源存量差异的基础上,扩展定义了适用于淤泥质海岸的围填海强度与潜力定量评价模型,并以2007-2013年江苏南通海岸老坝港-东灶港淤积岸段、东灶港-蒿枝港侵蚀岸段和蒿枝港-连兴港稳定岸段的围填海造地工程为对象,进行了围填海开发状况定量评价分析及开发潜力预测。结果表明:在以5级为上限的强度评价体系下,2013年老坝港-东灶港、蒿枝港-连兴港岸段的围填海开发强度为3级,围填海压力中等,对岸段的后续开发有一定影响;东灶港-蒿枝港岸段的围填海强度等级为4级,围填海压力较强,应注重围填海域集约利用。由于岸外资源存量的差异以及围填海开发速率的差异,三段海岸未来的可供开发年数预测分别为8年、1年和11年。该评价方法可为定量评估淤泥质海岸围填海开发强度、实现围填海开发潜力科学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近10年来椒江口两岸主要的围填海工程进行了统计,利用基于围填海强度等级控制理念的围填海潜力评估方法,对椒江口海域的围填海强度及围填海潜力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对其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椒江口海域虽然仍有一定的围填海潜力,但围填海压力较大,椒江口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对海岸带地形地貌、海域水文动力环境、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海洋水环境质量、海洋生物资源等均存在负面影响,为此提出了强化围填海管控、重视海岸带整治修复等建议,以期为椒江口的围填海管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沿海地区大量人口的涌入,国内外沿海各地纷纷兴起围海造陆的热潮。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在解决用地不足的同时也给近海海洋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分别从围填海对近海海域地形地貌、水动力环境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阐述围填海工程对近海海洋环境影响,并重点分析数值模拟在海洋水动力环境影响分析中的发展应用。最后根据围填海工程对近海海洋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趋势,提出围填海工程对近海海洋环境影响研究的建议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未来应系统的研究大规模围填海工程对近海海域的长期影响,考虑多项因素,全方位地论述研究的方法,以便于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近年的人工填海工程主要包括南海明珠项目、葫芦岛、秀英港扩建工程等人工填海工程对海口湾冲淤变化的影响,基于FVCOM海洋数值模型,对研究区人工填海前后潮流场、波浪场及冲淤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人工填海后,综合各条件下的冲淤情况,海口湾受潮流和波浪共同作用大部分区域处于淤积状态,年淤积量预测值为0.1~1.0m;白沙角等局部区域处于侵蚀状态,年冲刷量预测值为0.1~0.3m;受海口湾人工填海工程的影响,秀英港航道的水动力条件减弱,对通航条件改善有利,需加强航道的水深监测和定时的清淤工作;在南海明珠人工岛南侧波影区泥沙堆积会形成向海的舌状的突出体,其两侧海岸形成侵蚀后退带,需人工补沙等措施以保证岸线稳定。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expenditures from the 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ARRA) of 2009 that the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 administered for coastal habitat restoration projects around the United States. Estimates of the total jobs created as well as the average number of jobs created per million dollars spent are provid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50 ARRA projects administered by NOAA in the first year and half generated a total of 1409 jobs. These habitat restoration projects created, on average, 17 jobs per million dollars spent which is similar to other conservation industries such as parks and land conservation, and much higher than other traditional industries including coal, gas, and nuclear energy generation. This suggests that habitat restoration is indeed an effective way to stimulate job creation. In addition, habitat restoration has longer-term economic benefits, including future job creation in rebuilt fisheries and coastal tourism, and benefits to coastal economies including higher property values and better water quality. Therefore, investing in blue infrastructure habitat restoration is a green opportunity benefiting coastal economies and societies in both the short and the long term.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洋环境观测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海洋减灾防灾工作的需要,建设与发展中国海洋环境观测系统已成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本文就建立一个完整的海洋环境体观测框架的结构,加速开发与研究观测技术所需的仪器装备和建产一个现代化的观测资料通讯网络提出概要介绍,供有关部门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海洋观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目前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对海洋观测数据从人工到计算机智能化管理的实际需求,设计开发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海洋观测数据管理系统。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整合了现有的观测设备数据,实现了海洋观测数据的智能化管理,有效降低了海洋观测系统的管理成本,同时系统为海洋信息动态发布网站提供了更多的数据信息和资源。系统在国家海洋局闽东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试运行半年,稳定可靠,综合效益明显。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较好的完成了预期任务,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实测数据,构建了海洋测深网检核指标的计算模型,结合海道测量规范要求,对测深网某些定性指标实现了定量计算,构建了海洋测深网数据质量评估指标.实际算例表明,检核指标的计算模型能够有效地反映数据的质量,有助于实现数据评估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实测数据,构建了条带测深网检核指标的计算模型,结合海道测量规范要求,对条带测深网某些定性指标实现了定量计算,构建了条带测深网数据质量评估指标。实际算例表明,检核指标的计算模型能够有效地反映数据的质量,有助于实现数据评估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载人深潜器潜航员职业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层次分析法理论为基础,对载人深潜器潜航员职业特征进行分层次建模,采用3个层次63个要素对潜航员职业特征进行描述,结合与潜航员相关的一线专家队伍调研数据,采用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手段得到各要素之间的重要性量化权重,客观地反映潜航员职业所需的能力、知识、技能等各个层次、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为我国潜航员的科学选拔、科学培养、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柳宾  姜红 《海岸工程》2003,22(3):102-108
旅游业是国际公认的“朝阳产业”,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和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青岛旅游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应在作好旅游空间延伸、产业链延伸、市场延伸和功能延伸的基础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转变政府职能,同时努力做好景区秩序和安全救护工作,为将青岛尽快建设成为国际著名旅游城市而努力。  相似文献   

19.
夏启兵 《海洋测绘》2013,33(5):63-66
港口航道图测量工作量的计算是测绘计划编排和任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一直以来完全采用手工方式操作完成,具有计算工作量大、精度不高、容易出错等缺点。探讨了基于GIS技术的港口航道图测量工作量自动计算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采用GIS技术中的成熟空间操作算法,系统实现了图幅各类多边形的全自动提取、自动裁剪、自动拼接、自动扩展,最终实现工作量的自动计算,从而取代繁琐的人工操作,最大限度实现工作量计算的自动化,改进测绘生产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20.
近海水产养殖与环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迅速发展的近海水产养殖业,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就业机会,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影响和社会经济问题,其中包括开垦大面积湿地、地面下沉、土壤酸化、地下水和农田盐渍化等。这些问题造成的损失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近海水产养殖业本身的综合效益。为此,对近岸区域实施综合规划和管理,推广和采用无环境危害、技术适宜、经济可行,社会可接受的方法,使近海水产养殖业在提高总体效益的基础上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