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有颌类的出现是脊椎动物演化历史上的里程碑,云南是世界早期有颌类研究的最重要的地区之一。云南的盾皮鱼类包含在节甲鱼类、瓣甲鱼类、胴甲鱼类三大类群和向硬骨鱼类的过渡类群中,硬骨鱼类以肉鳍鱼类为主,棘鱼类、软骨鱼类和部分硬骨鱼类呈微体化石保存。云南早期有颌类化石的形态学研究已经历了56年,本文回顾总结发现于云南、分布在5个动物群16个组合中的75属82种早期有颌类的整体形态学特征,并展望云南早期有颌类化石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新画作·冲击力·大反响 艺术需要灵性,艺术更需要有文化创造。 曾经的诗人、评论家栗原小荻,以他特有的艺术灵性和他富有天资的文化创造,新近惊人地完成了一组后意象画作《云南秘境》。画作共9幅,分别为《云南秘境1:点苍山雪洞王国》、《云南秘境2:泸沽湖水底人类》、《云南秘境3:高原九彩池》、《云南秘境4:色亦上关风》、《云南秘境5:绝爱澜沧江》、《云南秘境6:情满红峡谷》、《云南秘境7:鹰泪玉泉》、  相似文献   

3.
杨平  马亚雄  白磊  曹显光 《世界地质》2015,34(1):135-141
利用云南1∶50万布格重力异常图,以24×24 km2内49网格点求取布格重力异常均值△g,用公式HM=34.8-0.062 8△g,反演获得莫霍面深度,绘制1∶200万云南莫霍面等深线图,把云南1 800多个金属矿床(点)投绘在图上,总结出云南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的壳幔定位7条规律。并发现云南壳幔界面主体呈近南北向的复式地幔坳陷,其中发育有8条次级地幔坳陷带、10个地幔波台区。次级幔坳带及波台区控制了云南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的生成、展布。  相似文献   

4.
胡绍斌  刘军平  曾文涛  王伟  夏彩香  莫雄  关奇 《地质论评》2023,69(5):2023050013-2023050013
1938年,云南许氏禄丰龙的发现拉开了云南侏罗纪恐龙研究、发掘的序幕,恐龙化石的发现地从云南禄丰一带向外延展,陆续在云南晋宁、元谋姜驿、云南易门夕阳、武定万德、双柏安龙堡等地报道,但目前恐龙化石的报道均集中在楚雄盆地的中部及东部,而楚雄盆地的西部地区未有报道。笔者等通过全面系统的古生物化石调查,在滇西祥云地区下侏罗统冯家河组首次发现恐龙骨胳化石产地,对该新化石产地开展初步化石剖面调查和修理,共发现有5层恐龙化石富集层,部分化石保存较为完整,未经过长距离搬运,以原地埋藏保存为主,骨胳化石主要有肠骨、椎体、坐骨及肱骨等。这一发现拓宽了云南恐龙化石的分布范围,填补了楚雄盆地西部无恐龙化石的空白,丰富了云南早侏罗世恐龙化石库,为楚雄盆地西部古环境演化及地层对比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化石研究素材  相似文献   

5.
云南矿床的区域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君烈 《云南地质》1995,14(4):263-275
云南矿床的区域成矿模式罗君烈(云南省地质矿产厅)1统计资料反映的云南矿产资源概貌在深入讨论云南资源的地质背景及规律前,其轮廓性特征可从探明储量的一些统计数据中看出:(1)云南矿产资源的丰富度。至1994年底,云南共发现142种矿产,有一定经济价值及远...  相似文献   

6.
罗必伦  沈石璋 《云南地质》1997,16(3):288-292
云南是个资源大省,同时也是个矿产勘查程度低、开发不充分的大省。云南省第六次党代会决定,将以磷化工、有色金属为重点的矿业开发培植成云南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任务十分艰巨。笔者认为推进培植这一新兴支械产业的关键在于制定或建立一套完整的矿产勘查、开发政策和管理体制。有了好的政策和体制才能广泛吸纳资金,有了雄厚的资金才能强化勘查、开发,才能培植起集约化的规模经营的勘查、开发企业集团;有了有序管理体制,才能创造财富、增添效益,成为新支柱产业的经济增长点。1云南矿业开发基础较好(1)良好的产业基础云南矿业开发历史…  相似文献   

7.
杨荆舟 《云南地质》1992,11(4):369-384
早在远古,云南就有锡铜合金(青铜)制造的工具(文物出土)。古代采金、采锡、采铜、采卤制盐的历史也很悠久。128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云南,记述了大理地区的采砂金情况。1638—1640年,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描述了云南地貌、岩溶、水系、地热、火山等的情况。清朝末期,法国、英国的地质学者为殖民主义开辟云南作了铁路选线和矿产调查。辛亥革命后,我国地质学家丁文江首先来滇作地质调查。从此以后,国人对云南的地质矿产进行了持久的调查研究。1925年,朱庭枯到云南组建云南省实业厅地质调查所,同时创办地质测量讲习班。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内迁昆明,地  相似文献   

8.
曹仁关 《地层学杂志》1995,19(2):140-143
云南路南上泥盆统的划分与对比曹仁关(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11)关键词云南,路南,上泥盆统,一打得组,寨黑组,地层划分,地层对比云南东部泥盆系发育完整,分布较广,南起元江龙孔,经后屏双拼,建水石关山、华宁盘溪,至路南老人山都有出露。...  相似文献   

9.
云南红土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志群 《矿产与地质》1998,12(3):160-166
红土型金矿是云南找金工作的主攻类型之一。云南新构造期运动是红土型金矿的主成矿期,地壳的快速抬升,古气候与古地貌的变化,表现出红土型风化壳剖面发育不全,成熟度低,厚度不大,对基岩含金性依存度高等特点。云南红土型金矿成矿作用为红土化作用的初、中期阶段,其金矿类型有岩控型、层控型和构控型三种。  相似文献   

10.
高明红 《云南地质》2004,23(3):402-408
优选云南水泥原料矿山,对水泥工业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根据多年从事地质档案管理经历,充分利用、发掘地质档案资源信息,整理、研究、统计了云南水泥原料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优选部分水泥原料矿山,为本省水泥原料矿产资源规划、水泥工业持续发展和投资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1.
Yunnan Province,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can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how climate change was influenced by global cooling. However, its variation patterns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latest Neogene are not well-understood. Based on the 357 specimens assigned to 31 morphotypes of plant fossils from the upper Pliocene Ciying Formation in Yilia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 paleoclimate was estimated by Leaf Margin Analysis an...  相似文献   

12.
云南中、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与蒸发岩建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观点,分析讨论了云南中、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的特点和过程,阐明蒸发岩建造是本区板块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矿作用产物.根据盐系剖面结构、矿物组合、矿石类型、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稳定同位素组成等对比,认为滇中、滇西两大含盐盆地具有不同的构造演化背景,其蒸发岩矿床受各自盆地成盐期基底构造活动性及后期板块碰撞挤压的不同影响控制.对著名的滇西勐野井钾盐矿床成因,作者认为物质来源与海水的补给有关,但提出并非直接来自海洋,而是经深循环变质为氯化物型卤水后,在新增大陆边缘裂谷盆形成的“高山深盆”陆相环境下蒸发而成.  相似文献   

13.
云南矿业支柱产业建设的重点、难点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矿业发展现状尤其是磷化工和有色金属等优势资源的调研和分析结果表明,矿业已成为云南工业的主体产业群体,影响云南矿业发展的难点主要是企业规模偏小,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下降,国有企业困难面大,地质勘探投入少,矿山建设落后等,并据此讨论了矿业作为云南省支柱产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云南岩溶区As、Cd元素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宇  彭淑惠  杨双兰 《中国岩溶》2012,31(4):377-381
云南岩溶区水系沉积物中As、Cd元素含量分别为6.7~14.9ppm和0.14~0.21ppm,普遍高于省内其它地区。云南不同岩溶区As、Cd元素含量高异常还有较大的差异。As、Cd元素的高异常以滇东南岩溶区最为明显,异常幅度最大;其次为滇东岩溶区、滇西北以及滇西保山—沧源岩溶区;滇东北地区Cd异常较为突出,而As异常较弱。一般从岩石到土壤As、Cd元素呈富集态势,富集约4~5倍。通过对小江流域泸西As、Cd元素高异常区的地球化学和地质环境分析,发现农作物对As吸收量不大,超标率为14.8%;但对Cd元素吸收远高于As元素,超标率高达74.1%。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岩溶区碳酸盐岩As、Cd元素的高背景含量(As含量12.89~28.86ppm、Cd含量0.031~0.314ppm)是其风化形成的土壤中As、Cd元素含量高异常的根本来源,As、Cd元素主要通过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的吸附累积而富集。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东川人占石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晓牛 《地质与勘探》2012,48(2):237-249
[摘 要]云南东川人占石铜矿位于川滇元古宙铜多金属成矿带之滇中一带,是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和云南金山矿业有限公司新近勘查开发的一个资源产地。本文重点报导了矿体特征、矿石岩石学矿物学特征,矿物生成顺序与共生、交代关系等矿床地质特征,并从这些实际材料出发,通过综合类比研究,对矿床成因进行初步讨论。研究表明,人占石铜矿床赋存于青龙山组灰白色厚层状白云岩中,系在中元古界裂谷环境的海盆沉积碳酸盐含矿层经变质成矿作用之后,在晋宁期又叠加了热液改造富集,可以归属于“东川式冶沉积变质叠加热液改造矿床,使东川地区原始含矿层位在继因民组、落雪组、黑山组、陡山沱组“四层楼冶之后,又增加了青龙山组一层,丰富了东川成矿模式内容,为本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2,54(10):1153-1172
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 several types of Cambrian sections in eastern Yunnan, we have tentatively concluded: 1) existence of the Middle Cambrian in eastern Yunnan is definitely proved; 2) the Lower Cambrian of eastern Yunnan may be divided into four formations, of which the Mei-shu-ts'un is so named for the phosphate bearing beds; 3) judging from the lithological character we recognize that the subsiding area of eastern Yunnan is still considered in the late Early Cambrian era; 4) Paragraulos and Redlichia chinensis should not be used as zoning fossils for the Tsanglangpu and Lung-wang-miao formations, respectively; 5) the Middle Cambrian of eastern Yunnan might be correlated with the Middle Cambrian of Kueichow, because Kunming was a subsiding area in the Middle Cambrian era. – Authors.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开发在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对矿区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以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普朗铜矿一期采选工程为例,简要分析了临近世界自然遗产"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的普朗铜矿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影响程度,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区,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滇东南老寨湾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明聪 《地质与勘探》2011,47(2):261-267
老寨湾金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著名的"滇黔桂金三角"内,是云南迄今为止唯一进行详查并大规模开发的"卡林型"金矿.现已探明矿床规模为中大型,目前,矿山已建成云南省首座吨金矿山,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本文通过对矿区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石特征进行了分析,推断矿床成因为后期热液改造形成,属沉积型后期热...  相似文献   

19.
上扬子西部滇东、黔西茅口组之上多为峨眉山玄武岩所覆盖,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两者不存在沉积间断和地层剥蚀。作者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室内综合研究首次系统地厘定上扬子西部茅口组顶部的古喀斯特地貌,其形态多种多样,包括起伏不平的古剥蚀面、溶蚀洼地、溶斗、峰林、溶丘、洞穴以及洞穴充填物和古剥蚀面上红壤土。古喀斯特地貌在一个地区的地质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代表了一次地壳上升运动。本区古喀斯特的系统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喀斯特研究的内容,而且对确定云南地区东吴运动的存在和峨眉山地幔柱的活动提供了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20.
印度/亚洲汇聚-碰撞过程经历了新特提斯洋盆滋生、消减和俯冲、亚洲南缘增生造山以及印度/亚洲碰撞造山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在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部造就了"冈底斯火山岩浆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和大量物质向南东逃逸的"三江侧向挤出地体群",以及相应形成具有重大找矿突破战略前景的"冈底斯成矿带"、"雅鲁藏布江成矿带"、"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和"三江成矿带"。本文通过对四大成矿带的大地构造定格讨论了与资源前景相关的科学问题,提出"冈底斯成矿带"中的岛弧型斑岩铜金矿具有找矿的重大潜力、重视藏东—滇西地区的俯冲-碰撞型岩浆成矿专属性研究;提出扩大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矿集区的开发规模,以及在西部阿里地区的大型超基性岩体中寻找新的铬铁矿远景地的思路;在三江多阶段成矿作用的叠合型矿床中,集中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成矿类型,关注与斜向碰撞有关的走滑剪切带对成矿作用的制约机制;需进一步确定特提斯喜马拉雅矿化带与藏南拆离系关系和重视始—中新世高Sr/Y花岗(斑)岩的成矿专属性及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