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韩合作南黄海第四纪地质对比研究之进展PROGRESSOFSINO-KOREAQUATERNARYGEOLOGICCORRELATIONSTUDYOFTHESOUTHYELLOWSEA黄海是典型的冰后期的边缘海,中韩两国共享南黄海陆架。黄海及其陆架对...  相似文献   

2.
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环境——纪念世界地球日28周年CHERISHNATURALRESOURCESANDPROTECTTHEEARTHENVIRONMENT——DEDICATEDTOTHE28THANNIVERSARYOFTHEWORLDEARTHDA...  相似文献   

3.
由时域有限连续信号的部分频段值重构其它频段值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解线性方程A·x=b的问题。奇异值分解(SVD)方法能够清楚地刻画算子A的值域和数值零空间,通过计算信号与所张成值域的正交基的内积,可以预先判断信号重构性能的好坏。数值计算表明SVDTikhonov正则解比Papoulis-Gerchberg(PG)算法在色噪污染情况下有更好的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4.
对矩阵的最大秩分解、奇异值分解进行了分析,将两种分解方法应用于秩亏网平差中,得到新的未知量平差结果和精度评定公式,其形式更利于计算机语言编程;同时推导证明了奇异值分解和M—P广义逆矩阵之间的关系,得出奇异值分解的广义逆矩眸为矩阵的M—P广义逆;最后通过秩亏网算例进行了解算,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矩阵分解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首先分析了法方程稳定性对平差解算结果的影响。为减弱法方程对平差解算结果的影响,采用矩阵分解方法直接对系数矩阵进行矩阵分解,以求解最小二乘最小范数解替代原来最小二乘的法矩阵求逆运算,从而克服法方程求逆造成的解算稳定性差和病态性问题。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矩阵分解的平差解算精度和可靠性较优。  相似文献   

6.
黄勃  刘瑞玉 《海洋科学》1996,20(6):18-20
文章得到相建海、董金海以及邓景耀、李德尚、罗秉 征、唐启升、周名江研究员书面或口头上的帮助,在 此诚表谢意。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调查研究报告第2935号。THE APPLICATIONS OF SYSTEM ANALYSIS METHODS IN FISHERYRESOURCES STUDY AND ECOLOGICAL ENVIROMENTAL ENGI-NEERING 系统理论与系统分析应用于渔业资源、生态环境工程始于60年代,现已成为定量研究渔业资源、生态环境工程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并已为大家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7.
地质矿产部海洋沉积开放研究实验室举行揭牌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THEUNVEILINGCEREMONYANDTHE1STMEETINGOFTHEACADEMICCOMMITTEEOFTHEOPENLABORATORYFORMARINESEDIM...  相似文献   

8.
对两种广义迭代方法GAOR和GSSOR分别导出了其迭代矩阵和Jacobi迭代矩阵的特征值之间的关系式,这些结果推广了已有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关于龙门山区二叠纪灰岩飞来峰成因与时代的讨论DISCUSSIONSONORIGINANDTIMEOFPERMIANLIMESTONEKLIPPEINLONGMENMOUNTAINAREA四川龙门山地区二叠纪灰岩超覆在中晚侏罗世地层之上的事实,早在我国...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环境地质状况及值得重视的若干问题SITUATIONSOFCHINA'SENVIRONMENTALGEOLOGYANDSOMEPROBLEMSTHATMERITATTENTIONS我国人口众多,地质条件复杂,各种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问题极为突出和严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经验正交分解的基本原理,对两种平均场分解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距平场分解得到的特征向量作为基底分解平均场是可行的,文中给出的实例清楚地显示出几个主要影响因子的分布特征。 文中还讨论了几个与经验正交分解法的有效性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定义了两种关系矩阵,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间接地导出了时空转换公式。  相似文献   

12.
具有单向强耦合的时滞大系统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具有单向强耦合的时滞大系统,通过构造Lyapunou泛函,并采用部分分解法,给出了判定系统一致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与传统的分解等价法相比,该方法扩大了单方向关联项的界限,并可通过参数的选取扩大时滞界限,结论易于验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多子波地震道分解是一种新的地震道分解技术,它是以分解算法将地震道分解成不同形状,不同频率的子波。利用多子波地震道分解等技术,对东海平湖油气田花港组油藏地震数据体进行多子波地震道分解与重构、频谱衰减和数据体波形分解等应用研究,找出了与钻井资料吻合,并含有地质意义的属性,勾画出该地区主要油藏的含油气范围和有利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局域波分解的地震信号时频属性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局域波分解可以得到有意义的频率并可以抑制时频分布交叉项,是1种新的自适应信号分解方法.在局域波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研究基于局域波分解的地震信号分频谱及频率属性的提取方法.将局域波分解与传统时频分析结合,进行有效数值实现与对比分析,通过模型地震数据与实际2D地震数据试算验证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基于局域波分解的Wigner时频分布分频谱,具有较高的时频分辨率,交叉项得到简单有效的抑制;基于局域波分解的时频分析方法计算提取的频率属性,避免无意义的负频率,物理意义明确,为在地震储层研究和油气检测中的正确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经验模态与小波分解在光学遥感内波参数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波遥感参数提取是利用遥感影像研究海洋内波的重要手段,通过提取内波的基本参数可以对海洋内波的生成与传播机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小波分解与高阶多项式拟合从光学影像中提取内波半波宽度的方法。经验模态分解与小波分解对内波剖面数据进行尺度分解,根据归一化方差最大来提取内波分量;多项式拟合基于内波剖面的亮暗条纹变化完全由内波调制的假设,对数据进行拟合,并根据一阶导数来提取半波宽度。用南海北部东沙岛附近2004年7月10日的中-巴资源卫星(China-Brazil Earth Resources Satellite,CBERS)影像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3种方法能较好地提取所需参数,获取的内波半波宽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上述方法在处理非平稳及非线性遥感数据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基于一维非线性内波理论,通过提取的内波半波宽度,辅以水深和混合层深度数据,反演了内波的振幅。  相似文献   

16.
基于相关矩阵特征向量的目标分解将地物回波复杂的散射过程分解成相互独立的三种单一散射分量:单向散射、双向散射和交叉散射,分别对应各自的目标相关矩阵。目标分解技术降低了散射回波之间的相关性,有利于分析地物散射机理,有助于提高分类精度。对荷兰F levoland地区全极化数据进行分解,经过试验和相关性分析,选用7种数据形成多参数数据组合,对其进行最大似然监督分类,同时进行常规三种极化加相位差的分类和基于复W ishart分布的最大似然分类,逐像元计算混淆矩阵,分析对比三种分类结果的精度,试验表明:相对于常规数据组合分类,基于复W ishart分布的监督分类可以小幅度提高分类精度,而利用目标分解得到多参数组合数据进行分类则有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潮滩先锋植物藨草腐烂分解过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为研究区域,采集了先锋植物藨草(Scirpus triqueter)的地上茎和地下根部分,分别埋藏于高潮滩和堤内两处不同地点,研究了植物不同部位组织在腐烂分解过程中质量及其碳、氮元素含量的变化,分析了影响植物分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藨草残体在为期391 d的分解过程中质量损失了46%~66%,其中藨草茎分解速率大于藨草根的,高潮滩的大于堤内的;碳含量呈持续降低趋势,而氮含量则显著升高。植物体中初始营养盐水平和C/N比值的高低可能是导致藨草根、茎残体的分解速率存在差异的最主要因素。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对藨草残体的腐烂分解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温度升高、湿度增大,则加速微生物对植物碎屑的分解。由于受潮汐作用影响,高潮滩的植物埋藏环境比堤内的更潮湿,从而使得藨草在高潮滩的分解速率以及碳、氮元素含量的变化速率都明显高于堤内。  相似文献   

18.
对于深水沉积盆地,由于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因素,有些区域内勘探程度低或无钻井,在此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寻找有利区带,提高勘探成功率是最迫切的问题。为此,运用无井反演和地震分频技术对西非某深水盆地进行了研究。地震分频技术实现了在频率域内通过调谐振幅属性的对应关系来研究储层横向变化规律,经分频处理后的地震数据其解释分辨率高于常规地震主频所能达到的分辨能力,有利于确定含油气储集层边界、估算地层厚度。在无井地区开展波阻抗反演,和地震分频技术结果进行相互印证,预测了西非某深水盆地有利相带和储层的发育区带。  相似文献   

19.
The absorption spectrum of phytoplankton is an important bio-optical parameter for ocean color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its magnitude and shape can be aff ected considerably by pigment composition and concentration. We conducted Gaussian decomposition to the absorption spectra of phytoplankton pigment and studied the spectral components of the phytoplankton, in which the package effect was investigated using pigment concentration data and phytoplankton absorption spectra. The decomposi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concentrations of the five main pigment groups (chlorophylls a , b , and c , photo-synthetic carotenoids (PSC), and photo-protective carotenoids (PPC)).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jority of residual errors in the Gaussian decomposition are <0.001 m^-1 , and R 2 of the power regression between characteristic bands and HPLC pigment concentrations (except for chlorophyll b) was 0.65 or greater for surface water samples at autumn cruise. In addition, we determined a strong predictive capability for chlorophylls a , c , PPC, and PSC. We also tested the estimation of pigment concentrations from the empirical specific absorption coeffi cient of pigment composition. The empirical decomposition showed that the Ficek model was the closest to the original spectra with the smallest residual errors.The pigment decomposition results and HPLC measurements of pigment concentration are in a high consistency as the scatter plots are distributed largely near the 1:1 line in spite of prominent seasonal variations. The Wozniak model showed a better fit than the Ficek model for Ch1 a , and the median relative error was small. The pigment component information estimated from the phytoplankton absorption spectra can help better remote sensing of hyperspectral ocean color that related to the changes 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and varie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