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了现有的地下实验室的分类,对普通地下实验室与特定场址地下实验室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述了各国地下实验室的研究概况,对特定场址地下实验室的概念进行了讨论。鉴于在现行的地下实验室分类中,对特定场址地下实验室的定义似乎界定过宽,因为有些该类型的地下实验室,缺乏明确的历史定位,最终没有起到特定场址地下实验室应起的作用。笔者建议,只有建在经本国政府批准的最终处置库场址上的地下实验室,才可称作为特定场址地下实验室,如美国的WIPP和ESF以及芬兰的ONKALO。因为只有这类地下实验室,才能真正起到论证处置库场址适宜性和高放废物处置方案可行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邱华宁 《地球化学》2006,35(2):133-140
简单介绍了国外Ar-Ar实验室发展和我国Ar-Ar实验室建设概况,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新旧两个Ar-Ar实验室作对比,分析了该所新一代Ar-Ar实验室改进之处,指出气体提取系统-纯化系统小型化和实验流程自动化是Ar-Ar实验室的必然发展趋势,并以滇西龙陵花岗岩黑云母Ar-Ar定年结果为例,展示新一代Ar-Ar实验室获得的高质量的实验数据。向广大地质科研工作者介绍新一代Ar-Ar实验室的建设概况,以期推动我国Ar-Ar实验室的实验流程自动化建设,向国际先进水平实验室迈进。  相似文献   

3.
《岩矿测试》2007,26(2):I0002-I0002
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分析试验室》编辑部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实验室管理科学研讨会”定于2007年7月10~14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会议内容包括实验室管理科学、实验室认证认可、实验室比对、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实验室仪器设备运  相似文献   

4.
李松  吴淑琪  罗代洪  饶竹 《岩矿测试》2012,31(5):775-779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为实验室提供了便捷、准确、及时、规范的技术服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实验室认可与应用。我国的LIMS研究和开发工作,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还处于落后水平。目前LIMS在我国地矿行业实验室还没有得到全面推广和应用,一些实验室仍然采用人工管理模式开展实验室相关任务的管理工作。本文通过较为广泛的调研,结果表明,地矿行业相关实验室对LIMS的建设主动性较高,大部分实验室希望通过自行研制或引进先进成果建设数字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地质学和资源工程两个国家重点学科组建。2004年9月申请并通过科技部实验室建设立项。2005年1月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并正式进入建设期,同年5月接受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地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获得良好成绩。2008年1月通过实验室建设期验收。2010年4月顺利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全国地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五年一轮的评估,被评为良好类实验室,在固体地球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排序靠前。  相似文献   

6.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3):F002-F002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是1989年在“工和地质”国家级重点学科(现为“地质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组建的国家级专业实验室。  相似文献   

7.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5):F0002-F0002,F0003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成立于1992年.由原海涂土壤研究室、土壤资源调查评价研究室、土壤生态研究室、农业环境保护研究室合并组建,由农业部批准设置。目前没有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土气交换与温室气体实验室、土壤生物与生态实验室、滩涂与海洋农业工程中心、土壤资源遥感与GIS应用实验室、农业环境保护与环境质量实验室等专业研究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朱祥坤  李延河  陈文 《岩矿测试》2012,31(2):379-381
1历史沿革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矿产资源研究所共建而成,该实验室的前身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同位素地质实验室,成立于1958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同位素地质实验室之一。1990年成为原地质矿产部同位素地质开放实验室,2003年改称为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9.
《岩矿测试》2009,28(2):124
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分析试验室》编辑部承办的“第四届全国实验室管理科学研讨会”定于2009年7月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会议内容包括实验室管理科学、实验室认证认可、实验室比对、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实验室仪器设备运行及考核、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学术研讨。会议将邀请有关专家做大会报告,欢迎全国各行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及实验室科研工作人员参加。会议征文请于2009年5月31日前通过邮局邮寄、电子邮件发送到会议筹备组(3日内收到筹备组的回复邮件方为发送成功),并请注明联系人、详细通信地址、联系电话、传真号码及E-m ail地址。征文经专家审稿后部分录用征文可在《分析试验室》期刊上正式  相似文献   

10.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洪林 《岩矿测试》2012,31(6):1090-1092
1 发展历史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地质学系原实验室的基础上于1992年成立,1995年获准批准为陕西省重点实验室,2000年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年被科技部批准为首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5年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评审,2006年立项建设,2007年顺利通过验收,正式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地矿实验室认可的意义,进行实验室认可的基本程序、步骤、要求以及在进行实验室认可前所需做的准备工作。指出应根据实验室自身的实际资源情况合理申报认可项目,并建立相应的质量体系,确保其顺利实施与运转。  相似文献   

12.
生产型地质实验室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林 《岩矿测试》2010,29(4):425-430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是实验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达到提高实验室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和改进实验室管理、降低运行成本、为客户提供更具价值服务为目的的一个有效的技术手段。根据生产型地质实验室管理需求和信息流特点,结合现今IT技术和LIMS的发展状况,文章提出了生产型地质实验室LIMS的解决方案,即一套以业务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组织管理体系三大体系为支撑,包括技术管理、流程管理、质量管理、文档管理、系统管理和基础管理6个子系统所组成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地质力学学报》2020,26(4):封二-封三
正一、实验室简介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前身为1963年李四光先生亲自指导创建的国内第一家古地磁实验室;2008年被批准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古地磁重点开放实验室";2012年通过专家评估,被批准建设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2019年通过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验收,是自然资源部系统唯一以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研究为特色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14.
张佩桦 《岩矿测试》1985,(3):245-248
澳大利亚矿产开发实验室的英文名称为The Australian Mineral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简称Amdel阿姆德尔。是国际上比较著名的一个地质实验室,也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地质实验室。它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矿产开发实验室的英文名称为The Australian Mineral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简称Amdel阿姆德尔。是国际上比较著名的一个地质实验室,也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地质实验室。它  相似文献   

16.
资讯     
动态首个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矿山重型装备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日前在中信重工成立。这是全国建设第二批56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蔡春跃)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地勘行业综合性实验室的环境因素,并以实例详细阐述了实验室环境污染防治和加强实验室环境管理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金兰  胡九根 《矿产与地质》2004,18(5):502-504
为了加强地质类实验室建设的管理和实验室质量检验的管理,使其全面实施《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准则》,阐述了地质类实验室在组织机构、人员素质、仪器设备、环境条件及相关管理制度与措施,并提出了新时期下实验室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地质学报》2007,81(12):I0015-I0016
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是中国盐湖资源和环境研究的重要科技平台(挂靠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拥有一支由地质学、化学、生物工程学、环境学等多学科中青年科技骨干为主的科技团队。有院士1人、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6人、助理研究员(32程师)3人,协作科研人员14人,客座研究员27人。在北京设有盐湖沉积实验室、盐湖地球化学实验室、盐类化学分析实验室、盐湖生态与活性物质实验室、盐湖生物基因工程实验室和筹建铀系法年代实验室,在郑州有矿物综合利用研究室,在野外建立了西藏扎布耶盐湖水文气象长观站和研究基地、西藏当雄错实验研究基地、新疆罗布泊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20.
《地球科学进展》2008,23(12):F0002-F0002
教育部专家组于2007年12月24日对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验收,经教育部批准,该重点实验室正式开发运行。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以吉林大学为依托的古生物学、地质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考古等学科相互交叉的大型综合性实验室,是我国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