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利用多普勒雷达、气象卫星、自动气象站等监测数据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安徽省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环流背景、内部结构及其演变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低层台风外围偏东气流的输送使得暴雨区增温增湿,进而增强中纬度大气的不稳定度;西风槽前的上升运动有利于暴雨区低层辐合的加强和垂直运动的发展维持。2)强降水过程主要由两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在暴雨区上空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新生维持是强降水维持较长时间的重要原因。3)雷达回波和地面要素场上,强降水表现为两个β中尺度的对流系统的生成发展,中尺度对流系统锋生的原因虽各有不同,但对流的发展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加强的中尺度低压有关。γ中尺度的强对流单体是造成局地降水峰值的直接原因。4)两段强降水的出现都表现出中纬度系统和台风外围气流的相互作用,低层冷空气的触发以及西风槽前暖湿气流的加强都会使降水有明显的增幅。5)雷达速度场上,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加强和低层暖湿气流的加强紧密相关。γ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生成则是由速度场上小尺度的风速辐合造成。  相似文献   

2.
楼茂园 《气象》1993,19(3):7-12
利用高空资料、地面资料和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发生在浙江中北部的9012台风倒槽暴雨的机制进行分析,揭示了该台风倒槽的结构和暴雨的环境场。并进一步研究了产生暴雨的中尺度暴雨云团及其周围的垂直气流分布与地面降水的对应关系。对暴雨云团所对应的高、中、低(地面)层系统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0年SPECTRUM试验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9012(YANCY)台风降水增幅的成因,台风造成的区域降水64%为强降水率降水,其时间变化与台风位置的南北振荡有关。中-α尺度暴雨区与台风西侧的东北风急流以及台风倒槽相联系。中-β尺度暴雨区与地面强东风区、东风气流的扰动、中尺度辐合区、中尺度气旋、中尺度锋区和中尺度锋生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9015号台风登陆后其周围的若干中尺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加密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登陆并穿过浙江省的9015号台风所造成的风雨分布及其变化与台风周围的一些中尺度特征以及地形作用的关系。分析表明:台风登陆后气压眼与风眼存在偏高,这种偏离状况是与风雨强度相对应的。此外,在台风登陆后不久,由于入流增强,中心眼区范围内降雨会突然增强;台风造成的雨区成带状分布,带宽约40─60km,间隔为30─100km,雨带内主要雨团相对于台风中心的移动轨迹大都呈顺时针旋转;较强的风雨区往往出现在台风周围的中尺度低压和中尺度涡旋及辐合线附近,前者易在倒槽内生成,后者则与地形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加密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登陆并穿过浙江省的9015号台风所造成的风雨分布及其变化与台风周围的一些中尺度特征以及地形作用的关系。分析表明:台风登陆后气压眼与风眼存在偏离,这种偏离状况是与风雨强度相对应的。此外,在台风登陆后不久,由于入流增强,中心眼区范围内降雨会突然增强;台风造成的雨区成带状分布,带宽约40-60km,间隔为30-100km,雨带内主要雨团相对于台风中心的移动轨迹大都呈顺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6.
中尺度涡旋和台风涡旋相互作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用一个高分辨率的正压涡度方程模式,实施了4组积分时间为24h的试验,研究了台风环流区域内中尺度涡旋的不同初始径向位置条件下与台风涡旋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中尺度涡旋初始径向位置不同,可以引起随后扰动相对涡度场演变特征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台风暴雨中尺度系统与结构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首先对8407,8411和8504号台风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详细分析了模式输出的带通流场,发现;在湿台风引起的大范围暴雨区,低怪有强辐合,高怪有的大尺度辐散,而在干台风产生的弱降水区,高层则无中尺度辐散气流。其次,对引起暴雨突然增幅的8407号台风进行了对比试验,表明:台风大尺度环境场是产生台风暴雨中尺度系统的源,而凝结潜热释放和地形效应则是形成和影响这些中尺度系统中和中尺度的结构和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高空急流与中纬度系统影响下台风暴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张兴强  丁治英  王焱 《气象》2001,27(8):3-8
我国暴雨天气中,台风是最强的Bao雨天气系统,当台风外围系统与西风槽相互作用时往往发生暴雨突然增幅现象,造成了严重灾害,以往大量的研究表明;台风和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引起的远离台风的北段暴雨大多发生在西南风高空急流区的右后方,高空急流有明显的非纬向特征,而且暴雨增幅与高空急流的非纬向增强有关,对有关高空急流与中纬度系统影响下台风暴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且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对淇、卫河流域"82*8"、"96*8"两场台风低压暴雨的物理量资料合成分析,揭示了该流域致洪暴雨天气的形势场、水汽场、动力场的中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分析1950年以来中等强度以上的ElNino和LaNina当年和次年夏季低纬度风场和500hPa高度距平场发现有不同特征。其中中-西太平洋近赤道地区850、200hPa上风场异常变化十分明显,这种异常变化与南北半球大气相互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1998年和若干历史年份夏季低纬环流的对比分析,发现1998年夏季低纬环流有很多异常特征.这种环流制约了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由此造成1998年西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明显偏少、强度偏弱.  相似文献   

13.
低纬高原城市昆明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以低纬高原城市昆明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市内的实测资料与城郊昆明气象站的资料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城市内外的气候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差异,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可为探讨低纬高原城市气候特征和形成机制、城市环境污染防治及城市建筑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压大气中的波流相互作用及Sine-Gordon方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建军 《气象学报》1997,55(2):154-162
从正压涡度方程出发,利用截谱方法,讨论波动与基本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了波流之间能量转换的条件。在引入时空缓变量后,导出Sine-Gordon方程,并求得了孤立子解。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8909(Hope)台风登陆后减弱为低压的过程中引起突发性暴雨的因素.结果表明:台风涡旋中心垂直轴线向南倾斜加大,上下层风的垂直切变加大,不稳定能量增强;在低空暖式切变辐合上升运动的激发下,对流和中大小尺度扰动得到发展,导致远离低压中心的闽北浙南突发性大暴雨.  相似文献   

16.
余志豪  李海盛 《气象科学》2000,21(3):289-297
本文将BATS方案的一些简化结果,引入到GCM(R15L9)中,使得积雪也作为模式的一个预报量,实现了雪、气间可以相互作用。此种改进的模式,文中称作SF-GCM。在模式中,积雪变化不仅体现在覆盖面积和反照率上,还能计算出相应的积雪深度、积雪时间和融雪吸热等等雪的各种参量。用该模式进行了9年的时间积分,所得到的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分布特征与实际观测到的情况比较相近。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8909(Hope)台风登陆后减弱为低压的过程中引起突发性暴雨的因素。结果表明:台风涡旋中心垂直轴线向南倾斜加大,上下层风的垂直切变加大,不稳定能量增强;在低空暖式切变辐合上升运动的激发下,对流和中大小尺度扰动得到发展,导致远离低压中心的闽北浙南突发性大暴雨。  相似文献   

18.
苗曼倩  唐有华 《高原气象》1998,17(3):280-289
用三维中尺度模式研究长江三角洲夏季海陆风与城市热岛环流的相互作用,白天由于东海海风和太湖湖风环流与上海市热岛环流相互增强,最大垂直速度可达6.2cm/s;夜间则相反,由于海风(包括长江江风)与湖风的对撞,因而在上海到江阴市沿江出现一条水平辐合带,如果上海周围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大片农田被城市下垫面所取代,而使绿地覆盖率下降到15%以下,则睡季夜间地面气温可上升3℃,两个增温中心分别在苏州和嘉兴附近,  相似文献   

19.
热带和热带外海表温度异常与低空环流特征比较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吴国雄  王敬方 《气象学报》1996,54(4):385-397
利用旋转主分量方法(RPC),在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1980年1月至1988年9月共105个月的月平均海表温度(SST)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取热带模及高纬模两种SST异常(SSTA)分布。再通过分析同期850hPa,各气象要素在该两模上的投影,比较低层大气与不同纬度上SSTA相联系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热带还是热带外地区,暖性SSTA上空均有正的水汽异常及平均流场对月平均水汽输送的异常辐合。两地区SSTA上空850hPa月平均异常的最重要差异表现在流场、高度场及温度场上。热带正SSTA上方850hPa位势高度及温度均为负距平,流场呈Gill型的气旋式异常环流。热带外正SSTA上方850hPa高度及温度均为正距平,流场则呈反气旋式异常环流。分析表明,高纬度的这种异常特征主要是由于中高纬度大气的地转性和斜压性较强所致。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下游地区1月气温异常及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1—200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25个站的1月气温资料和逐年1月大气环流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1951—2008年1月气温变化特征,并对1月异常偏冷、偏暖年的环流形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1月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从此趋势的分布状况上看,长江中下游地区除贵州省外都呈上升趋势。气温异常的年份有11a,其中偏冷年有6a,偏暖年有5a。造成这些异常年份的主要系统是西伯利亚高压、乌山脊、东亚高纬度温带西风急流与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