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安徽月山矿田铜矿床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徽月山矿田两类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指示铜矿床成矿地质和含矿流体的来源与月山岩体具密切成因联系。月山岩体形成过程中,岩浆演化的动力学行为有利于含矿热液系统的形成和演化,且具备一个大型铜矿床的成矿潜力。岩浆的熔-流分离作用是该铜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黄沙坪矿田铜矿床矿石物质成份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深部隐伏花斑岩体群的研究,首次确认黄沙坪矿田中铜矿床的存在,花斑岩是铜矿床的成矿母岩,矿体产出形式受围岩条件、构造部位的控制,构成“四位一体”的复式成矿。  相似文献   

3.
安徽月山矿田两类铜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铜矿床成矿物质和含矿流体的来源与月山岩体具密切成因联系。月山岩体形成过程中,岩浆演化的动力学行为有利于含矿热液系统的形成和演化,且具备一个大型铜矿床的成矿潜力。岩浆的熔-流分离作用是该铜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粤西地区铜矿床的分布,矿床类型及其地质特征,初步分析了铜矿床的成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指出今后粤西地区的找铜方向。  相似文献   

5.
吴学益  李金铭 《矿物学报》1995,15(2):199-204,T001
新疆阿舍勒铜矿是一个海底火山喷气-沉积的黄铁矿型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矿床后期受褶皱、断裂构造影响,使铜矿在向斜倒转翼和向斜轴部增厚、加富,形成多次叠加的多因复成矿床。构造控矿模拟实验为阿舍勒铜矿的形成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陆相火山岩铜矿床成矿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陆相火山岩铜矿床的成矿条件,对于多发现新的铜矿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陆相火山岩型铜矿床的实际存在,大陆玄武岩型铜矿的成矿系列,大陆裂谷的成矿环境和热液成矿作用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应立娟  唐菊兴 《矿床地质》2015,34(6):1309-1320
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在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找矿勘查实践。文章在以往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铜矿床的成矿系列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厘定出30个以铜为特色的矿床成矿系列。结合全国地质与成矿演化,分析铜矿床成矿系列在主要地质历史时期的特点与时空分布规律,其中,前寒武纪7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以变质型和岩浆型为主;古生代8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以海相火山岩型为主;中生代13个铜矿床成矿系列和新生代2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均以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为主。西藏地区铜矿找矿突破显著,新增2个全国范围的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成矿系列的复合,是中国铜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的重要成果和特色。  相似文献   

8.
最近提交的“福建省大型隐伏铜矿床预测”研究成果表明,上杭紫金山铜矿田铜远景储量达364.34万吨,在该矿田继续寻找隐伏铜矿床大有潜力。该成果估算上杭成矿远景区铜资源量为505.77万吨,其中紫金山矿田达364.34万吨,并求得C D级储量104.81万吨。指出在矿田中继续寻找潜火山中低温热液硫酸盐型铜矿和斑岩型隐伏铜矿仍大有潜力。  相似文献   

9.
克鲁-冲木达矿集区位于西藏南部扎囊-桑日之间,累计估算铜金属资源量达200多万t.文章从"景"、"场"、"相"、"床"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出发,阐述了该矿集区在印-亚陆陆碰撞"陆内汇聚-地壳分层加厚-重力均衡调整"的高原隆升过程中的成矿地质背景,指出区内存在着与碰撞挤压流体迁移汇聚有关的层控铜矿床、碰撞后伸展环境中夕卡岩铜矿床、斑岩型铜矿床3种矿床类型.利用"成矿构造聚敛场"观点分析成矿资源潜力,并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彭振东  卜安 《矿产与地质》2003,17(2):140-144
阐述了尖笔岽铅锌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分析了控矿因素,指出该矿床的形成是多种因素控制的,火山-岩浆建造是成矿的主要条件;而构造断裂的交汇部位的次一级密集裂隙带,则有利于成矿流体的汇聚,是对成矿有利的构造环境,认为该矿床是粤东火山岩内典型的铅锌铜矿区,具备形成大中型铅锌铜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紫金山矿田包括了紫金山高硫型金铜矿床、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悦洋低硫型银多金属矿床以及矿化类型不清或介于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之间的五子骑龙铜矿、龙江亭铜矿等,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多种类型并存的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也是世界范围内典型的多种矿化类型发育齐全的岩浆-流体成矿系统(华仁民等,  相似文献   

12.
中条山铜矿流体碳、氧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中条山铜矿富集区,主要有铜矿峪斑岩型铜矿床和胡篦型、落家河型、横岭关型海底喷流沉积变质型铜矿床。四个铜矿床深部流体包裹体的碳、氧同位素分析样品,无一例外地均落在有关图解上的“地幔多相体系—花岗岩区”与“海相碳酸岩区”之间,表明它们属于低温蚀变作用成矿的一套热液矿床组合。矿石的1δ3CPDB值为-3.3‰~-8.3‰,δ18OSMOW值为10.1‰~19.83‰,包裹体的K/Na<1,富含铜,这些资料显示中条铜矿富集区是深部流体(地幔流体和岩浆流体等)、大气降水和地壳物质组成的极其复杂的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3.
宁佐金 《云南地质》2010,29(4):409-415,381
大红山铜铁矿床是我国著名的大型铁铜矿床之一。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矿体特征等综合研究,分析矿床控矿因素,提出矿床成因为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型,建立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沙溪斑岩铜矿床的研究,提出四级控矿构造和构造岩石屏蔽、背斜核部控矿定位的模式及其依据,运用此模式预测了沙溪矿床邻区一个柚似的成矿远景区,初步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活杏宝 《矿产与地质》1991,5(6):405-415
近年国外铜矿床勘查与研究工作,在成矿理论和勘查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介绍了智利埃斯康迪达斑岩铜矿床和圣烛节层控铜矿床,印度马兰杰坎德铜矿床,菲律宾勤班陀富金铜矿床,印尼埃茨伯格矽卡岩铜矿床和格拉斯伯格斑岩金铜矿床,加拿大米利根山和卢维库特铜矿床的勘查工作进展;同时介绍了铜矿床成矿理论和找矿研究工作的新进展,斑岩铜矿床成矿与陆内活化带构造环境有关,成矿作用具多期多阶段特征;层控铜矿床成矿与大陆裂谷环境有关,不同类型矿床与裂谷演变的不同阶段有关,以及层控铜矿床分类的特点.最后,为解决我国铜矿资源,结合我国铜矿床勘查利用情况,提出改进提取技术,开发利用低品位铜矿石的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易门七步郎铜矿床控矿因素及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伟  侯蜀光 《云南地质》1996,15(2):180-191
本文通过对七步郎铜矿床含矿层位、容矿岩石类型、构造及地球化学和成矿特征等综合分析、研究,从铜矿化的时、空结构特征两方面框定了控矿的主导因素,探讨了成矿富集规律,提出只有经历初始预富集→预富集→构造改造富集完整序列阶段的区段方能形成富矿体的认识。对成矿预测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中条山铜矿集中区4个主要类型的铜矿床,提出进一步找矿思路。(1)研究成矿场及指示矿物的标型变化是扩大横岭关型铜矿规模的重要关键;(2)研究剥离断层与回曲构造是寻找胡蓖型铜矿床的主攻方向;(3)建立火山机构模式,按照热卤水成矿理论是寻找铜矿峪型铜矿床的最佳途径;(4)按照沿断裂—地层—花岗岩的地质找矿模式寻找落家河型铜矿床的有效步骤,找矿前景仍是很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地下水成矿理论,探讨了会理红盆南部爱国-湾子村砂岩型铜银矿点的成矿有利条件;根据构造对该类矿床的控制作用和金属矿物分带形成机制等新认识,阐明该区砂岩型铜矿床的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19.
老挝已发现铜矿床7处,矿点44处,矿化点13处,异常点5处.重要矿床为班纳莫(Ban Namo)铜矿、富通(Phou Thung)铜矿、福康(Phu Khan)铜金矿、班南吞(Ban Namthong)铜矿、赛奔(Sepon)铜金矿及银水山(Pha Yinshui)铜矿.矿床成因类型分属沉积改造型、夕卡岩型、热液型、斑岩型.据地层条件、岩浆岩条件、构造条件、铜矿床(点)的分布情况,老挝划分出6个成矿远景区.其中万荣(Vangviang)一级成矿远景区、丰沙里-孟赛(Phongsali-Muang Xay)二级成矿远景区、巴色-沙玛奇赛(Pakse-Samakkhixay)二级成矿远景区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孙忠军  张华 《地质与勘探》2002,38(Z1):185-188
通过北祁连山地区成矿环境和成矿旋回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得出北祁连山成矿旋回是地幔软流圈物质运动的结果,每种成矿环境都是地幔演化的阶段性的具体表现.认为洋脊热液型铁铜矿床是北祁连山最有远景的找矿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