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引言在许多太古宙克拉通的绿岩带中都产有重要的金矿床。但在已知克拉通矿化带中,金矿化的特征和强度是很不同的。在绿岩带中至少发现两种特征的金矿床类型:(1)与条带状铁建造共生的层状含金硫化物矿脉;(2)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或与长英质火山岩共生的脉型含金石英脉矿床。  相似文献   

2.
阿尔丹地盾西部是由两个省、即阿尔丹麻粒岩—片麻岩地体和奥廖克马花岗岩—绿岩地体组成。花岗岩—绿岩地体的下壳岩带,根据火山成因或火山—沉积岩石为主和变质程度,可分两种类型。奥隆多(Olondo)绿岩带是第一类型的典型实例,它以含有大量镁铁质—超镁铁质火山岩(已变质达中等的红柱石—矽线石级,T~560℃,P~4×10~8Pa)为特征。通古恰绿岩带是代表第二种类型,它含有丰富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已经受了高级的蓝晶石—矽线石级变质作用(T~600℃,P~5-6×10~9Pa)。阿尔丹地盾西部的通古恰绿岩带的上壳岩呈阳起石片岩和斜长角闪岩包体产在3.2Ga 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内。地质和化学资料表明这些上壳岩是科马提岩和拉斑玄武岩。根据 A1/Ti 和 Gd/Yb 比  相似文献   

3.
全球各地的太古宙克拉通由花岗岩类及散布在其间的绿岩带组成。绿岩带中含有各类火山岩。尽管它们的成分有周期性变化,但通常在旋回底部是超镁铁质科马提岩,向上则有规律地经过拉斑玄武岩、钙碱性安山岩,到顶部变为流纹英安岩。这些喷出岩被或分类似广泛的岩石侵入,它们与前者同源,但相对较深,属次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不成熟沉积地层,包括浊流杂砂岩和复矿砾岩,与这些火山岩相间出露或在其边部出现。所有上述岩石都是长期火山作用的产物,它主导了太古宙的上地壳演化和成矿作用。稀有元素伟晶岩与太古宙花岗岩侵入体共生。在绿岩带里有四种主要金属矿产:即铁—锰、镍—铬、金—银和铜—锌,它们往往相互共生在一个矿区内。阿尔戈马型铁建造的氧化物、碳酸盐、硅酸盐和硫化物相自下而上贯穿整个火山—沉积层序,这说明这些矿产有着共同的生成过程。阿尔戈马型铁建造是化学沉积。铬铁矿床局限于层序底部的超镁铁质科马提岩内许多金属矿床的原生母岩为拉斑玄武岩,特别是当后者与富铁白云石—黄铁矿化学沉积地层呈互层时,但小型金矿床在下部超镁铁质或上部长英质火山岩内也有产出。最大的块状贱金属硫化物矿床产出在较高地层层位的长英质流纹英安类岩石内。太古宙岩石中这些金属矿产,特别是某些镍、金和贱金属矿产在空间与铁建造紧密共生,并且它们有许多相似的地质特征,说明这些矿产具有共同的生成过程。阿尔戈马型铁建造是在漫长的太古宙水下火山活动期间从含铁的热水溶液中周期性地在海底释放出来的化学沉积物。块状贱金属矿床具有相似的成因,它本质上是富铜、锌的硫化物相铁建造变种。含金燧石、铁白云石或黄铁矿的化学沉积地层也是由于类似的洋底喷气热液活动形成的。虽然它们本身很少含有可开采的金含量,但它们组成了晚期变质成因含金脉的重要而又初步富集的源岩。虽然许多镍硫化物和铬铁矿体具有岩浆成因,但其它一些紧密与铁建造共生,它们与燧石或滑石碳酸盐条带呈薄的互层,可能由于伴随超镁铁质岩喷出活动类似的海底热液沉淀作用而生成,考虑到这些矿床间的紧密空间和成因联系,上述四种矿床中无论哪一种的出现都意味着可能有其它矿床在有利的太古宙容矿岩石出露地区存在。可是各太古宙克拉通区这四种矿床的比例不同,产出这些矿的母岩比例也不同。全世界各克拉通区的绿岩带中都含有铁建造和金矿。但是南非和西澳的绿岩带有比较丰富的超镁铁质岩和较为重要的镍—铬矿床。其中某些可能比加拿大的绿岩带要老,加拿大具有较多的流纹英安岩和较重要的铜—锌矿。巴西和西非的某些绿岩带可能较为年轻,含有较多的火山碎屑岩,不含镍—铬和铜—锌矿,但在它们的铁建造中含有较大量的锰矿。这些关系说明太古宙绿岩带的生成时间是不同的,晚太古代有花岗造山运动,接着是元古宙的沉积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太古宙地体基本上分布在华北地台范围内,主要为花岗岩绿岩带.少部分为高级变质带.它们的主要特征是:(1)中国的太古宙绿岩带变质程度普遍较高,多为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2)普遍经受后来构造岩浆活动的叠加和改造,它们的活动性显著高于国外的太古宙地体;(3)绿岩带下部的超镁铁质火山岩组合,多以镁铁质火山岩为主,超镁铁质火山岩比较薄;(4)科马提岩主要为玄武岩质科马提岩,可见变余火山组构.中国太古宙地体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是金、铁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杨豹  毕守业 《吉林地质》1993,12(3):24-31
吉林省南部晚太古宙绿岩带位于龙岗古陆核南部边缘,它包括板石沟、四方山和旺文川绿岩带,其岩石主要为变质镁铁质火山岩和变质长英质火山岩,反映出具双峰式火山岩的特征。另外,本区绿岩带岩石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与龙岗古陆核北部边缘的夹皮沟绿岩带具有明显的差异,表明两者成岩环境不同。本区绿岩带斜长角闪岩属板内玄武岩,其成岩环境与大陆裂谷环境相似。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夹皮沟花岗岩—绿岩带成因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夹皮沟绿岩带层序、岩石成因以及叠加其上的变质变形作用特征的研究,认为绿岩带形成于硅铝壳的扩张环境;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成分的花岗质片麻岩是在大陆或大陆边缘的挤压环境下,由变质镁铁质火山岩经部分熔融侵位的深成花岗质岩石。由此,提出夹皮沟花岗岩—绿岩带的裂谷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7.
莫桑比克黄金产区位于马尼卡绿岩带,该绿岩带是马尼卡(Manica)-穆塔雷(Mutare)-奥德兹(Odzi)绿岩带的一部分,从津巴布韦东部奥德兹经过穆塔雷一直延伸到莫桑比克西部马尼卡地区,使马尼卡地区成为莫桑比克最重要的金矿成矿带。金矿主要富集在太古代镁铁质和超镁铁质火山岩中的剪切带、条带状含铁建造或在表壳岩与周边花岗岩之间的断裂接触带中。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人们发现金刚石不仅产在金伯利岩中,也可产在不同成分的玄武质岩石中,如苦橄岩,玻质纯橄岩,超镁铁质岩等。近来认识到的含金刚石火成岩的两种主要类型是:火山的和深成的。含金刚石火山岩可分为四组:碱性—亚碱性钾质岩(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类);碱性—亚碱性钠质岩(沸煌岩和橄榄粗安岩类);钙—碱性岩(苦橄岩、玄武岩类);超镁铁质岩(玻质纯橄岩)。含金刚石的深成岩以如下岩石类型为代表:阿尔卑斯型超镁铁质岩;层状深成岩中的超铁质岩;还可能有前寒武纪的超镁铁质小岩体。所有含金刚石火成岩(包括金伯利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我国太古宙绿岩带的基本地质特征,作了概略的总结。在我国太古宙绿岩带主要分布于华北陆台区,各地出露面积较小,一般仅有数十至数百平方公里,其地层发育厚度度为2~7km。绿岩带的层序如下:底部为镁铁质火山岩;中部为安山质—长英质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上部为沉积岩(碎屑—泥),并含有条带状含铁建造(BIF)。绿岩带变质程度较高,一般为高绿片岩—低角闪岩相。它还受到多期构造变形,平卧褶皱,韧性剪切带和推覆构造均有广泛发育。绿岩中伴生的花岗质岩石,主要为TTG岩系的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岩系列。据现有同位素年龄资料,该花岗岩—绿岩地体形成于晚太古代。时限大约在2900—2500Ma之间。绿岩带中赋存的矿产,以金,铁为主。从绿岩带的原岩建造及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它形成于大陆裂谷带或大陆边缘活动带中。  相似文献   

10.
额尔古纳地块基底地质构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额尔古纳地块是额尔古纳-马门-加格达奇拼合地块中的典型代表.研究表明,其基底由前中元古代绿岩及与之伴生的花岗质杂岩组成,它们具有地壳早期演化的地质构造特征.绿岩带为典型的变质基性-酸性火山岩及部分变质沉积岩系构成的火山-沉积建造,火山岩以拉斑玄武岩为主,向上过渡为钙碱性火山岩系列,表现为双峰态型特点.花岗岩类为TTG岩系及石英二长岩-花岗岩组合.花岗岩-绿岩地体内各岩石类型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国外太古宙及我国华北陆台花岗岩-绿岩带内同类岩石极为相似.双峰态型火山岩及绿岩建造组合,以及类似于TH2、FII型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和长英质火山岩特征,结合高铝型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组合,指示了研究区绿岩带的形成环境类似于大陆边缘弧后裂谷型火山-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地盾南部太古宙岩石构成了年代大不相同的发展历史。绿岩—花岗岩杂岩,年代是2750—2650Ma,是苏必利尔构造省大部分的典型岩石,其南部以早太古宙的混合岩化片麻岩为界,后—岩石的年代为3500Ma。花岗岩—绿岩杂岩非正式地称为绿岩层,片麻岩称为片麻岩层。以出露良好的明尼苏达州北部韦米利(Vermilion)区为例,绿岩层是由浅变质的镁铁质和长英质火山岩及碎屑岩和沉积岩构成,后者被伸长的边缘似花岗岩岩基侵入。从  相似文献   

12.
绿岩带是特殊的构造域,是太古宙最重要的含矿杂岩体。全球太古宙绿岩带有极为相似的岩石序列(即超镁铁质到硅质火山岩、化学和碎屑沉积)。近几年,国内对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的研究引起极大的重视,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为了在8·5期间对花岗岩—绿岩带有更深入的研究,笔者参阅了近期西澳、北美、西北欧和南非等地几个经典地区太古宙克拉通的研究成果,就研究内容、绿岩的建造类型、花岗质岩石特征和成矿作用等几个问题整理成文,供国内研究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的学者们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弗林弗隆变质火山岩带中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产在包括岛弧拉班玄武岩以及撤榄玄粗岩组合的早元古代岛弧环境中。在马尼托巴的弗林弗隆镇附近,这些火山岩组合在构造上并置于一个构造单元中。弗林弗隆地区几乎所有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与岛弧拉斑玄武岩组合伴生,共产在代表火山构造和前岩浆弧中火山内盆地的复杂地层层序内。弗林弗隆带的背弧或洋底玄武岩仅赋存有小量的小型富铜块状硫化物矿床。在岛弧拉斑玄武岩组合内,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产在长奖质火山岩单位的组合内,即产在火山岩带的主要地层和成分的突变处。这些突变…  相似文献   

14.
小宛南山金矿是产于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地体,受敦煌群D岩组上部层位和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床.矿源岩为绿岩带的镁铁质火山岩,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热液,主成矿期属中元古宙.基于金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微量元素特征、硫铅同位素组成和包裹体特征,以金赋存层位、容矿岩石、韧性剪切构造、蚀变作用为基础,通过分析成矿地质条件,证明金矿床应属变质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太古宙绿岩带是世界上主要含金岩系,有“金矿带”之称。夹皮沟—金城洞花岗绿岩带同样是驰名中外的金矿带,著名的夹皮沟金矿就产于其中。该带呈向北凸弧形,西起石棚沟,东止金城洞,长约250km,宽3.O—30km。它由下部镁铁质基性火山岩、中部中酸性火山岩及上部火山—沉积的含铁岩和少量沉积岩组成。在漫长的地质史中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变质程度为中高—中低角闪岩相。该带中矿床(点)均产于下部或中下部。金矿带被花岗岩和两江断裂截成三段,即西段石棚沟金矿田(Ⅰ),中段夹皮沟金矿田(Ⅱ)和东段金城洞金矿田(Ⅲ)(图1)。大中型矿床均产于Ⅱ矿田中,因此Ⅱ矿田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黄陵断隆北部太古界花岗岩-绿岩地体的发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属于扬子地台基底的黄陵断隆北部太古界混合奥长花岗岩及其残留围岩——王家湾群所组成的地体,是一个遭受了斜长角闪岩相变质的花岗岩-绿岩地体。本区上太古界酸性侵入岩体是白岗岩-奥长花岗岩套(AT岩套)。绿岩带中的超镁铁质岩是含SiO_2稍高的辉岩质科马提岩。  相似文献   

17.
<正> 在新墨西哥州中部的Hell峡谷地区,前寒武纪火成硫化物矿体被淋滤并在近地表形成浅成低温热液脉。Hell峡谷地区的Manzano山脉西侧发育有元古宙绿岩带,该绿岩带是以晚新生代Rio Grande裂谷为边界向东翘起的断块。裂谷表现为地壳变薄和张性断裂,并伴有岩浆活动,即浅成岩体的侵入、火山岩的喷发以及热流的出现。热泉矿床及地下热水沿裂谷边缘分布。 该地区的前寒武纪岩石由下向上为:①千枚岩和石英岩,厚500m;②Hell峡谷绿岩,镁铁质变质火山岩,厚约1500m,其中有少量的镁铁质侵入岩、富铁变质燧石以及变质沉积岩夹层;③Lacorocah变质凝灰岩,由变质英安质和流纹质岩石组成,厚度为  相似文献   

18.
新书介绍     
太古代绿岩带(Archean Greenstone Belts),该书由K.C.Condie编著,是近年来较全面论述太古代绿岩带问题的一本书。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区,主要论述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区的总特征,太古代高级区的特征,太古代克拉通盆地组合、基底问题,地球物理特征,太古代花岗岩—绿岩省等。第二章绿岩带地层,本章介绍了有代表性的地层剖面,旋回特征,绿岩带之间的关系以及总的地层特征。第三章火山岩和浅成岩,主要介绍超镁铁和镁铁火成岩,安山岩,长英质火山岩和浅成岩。第四章沉积岩,主要介绍碎屑岩和非碎屑沉积岩,论述了太古代海洋和大气圈问  相似文献   

19.
引言罗彼斯金矿床位于伊什珀明西北大约5.5公里的北密执安太古宙伊什珀明绿岩带内(图1)。伊什珀明绿岩带是由几千米的主要水下的变质镁铁质到长英质的火山岩组成,被太古宙(27—25亿年)的辉长岩和长英岩墙以及橄榄岩和花岗深成岩侵入。这些岩层遭受到强烈的多期变形作用。在绿岩带赋存许多金和贱金属产地,但是最有意义的是罗彼斯矿体,它从1882—1897年开采,已产黄金1250公斤,白银6200公斤(金6克/吨,银28克/吨)。最初生产主要是从8个透镜状,垂直雁行排列的石英脉内开采的。后来在已  相似文献   

20.
张能  李剑波  杨云松  那福超 《岩石学报》2012,28(4):1291-1304
弯岛湖蛇绿混杂岩带是金沙江缝合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蛇绿岩混杂于上三叠统变质碎屑岩夹变质火山岩中,成份主要为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岩石类型有变质橄榄岩、变质堆晶质辉长岩及其伴生的岛弧型花岗岩系。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蛇绿岩主要为低Ti(岛弧-弧后)型、富集型洋中脊(E-MORB)拉斑玄武岩;与之共(伴)生的基性喷出岩、辉绿岩脉属板内洋岛型裂谷型碱性玄武岩及其过渡类型系列。在变质辉长岩获得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值为232±11Ma,代表了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的形成年龄,可能为洋壳初始俯冲变质的时间。在蛇绿岩上覆的硅质岩中发现有中三叠世拉丁晚期至晚三叠世卡宁早期的放射虫化石,表明弯岛湖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可能形成于中三叠世多岛洋盆或弧后盆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