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新疆乌恰2次5.1级地震加速度记录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新疆乌恰两次5.1级地震4个强震台的强震动记录,第1次地震4个台记录卓越频率在4.25 Hz-13.59 Hz;第2次地震4个台记录卓越频率为2.45 Hz-3.61 Hz.从谱比曲线可以看出,2次地震在同一观测场地的场地效应基本相似,基岩台场地效应在高频部分有明显放大作用,土层场地在高频部分有明显的减小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8年10月5日在新疆乌恰地区发生的M_S6.8地震,微观震中位于乌恰县境内,距边境18km,宏观震中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努拉村,距新疆乌恰县伊尔克什坦口岸西南约7km处,极震区烈度达到8度(境外).我国境内Ⅶ度和Ⅵ度区面积分别为7354km~2和1031km~2.这次地震的发生与南北向的卡兹特阿尔特弧形断裂带的活动有关.震区建筑物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地质灾害现象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2013年8月30日乌鲁木齐市发生MS5.1地震,乌鲁木齐烈度速报台网有32个强震动台触发获得了主震加速度记录。选取23条强震动记录进行常规处理,统计强震动记录数量随震中距分布,对比分析此次地震峰值加速度(PGA)与新疆土层加速度衰减关系;并利用强震动数据对此次地震进行定位,定位结果对应台站震中距与到时线性度较好;最后分析了典型强震动台站记录特性与建筑物震害及工程震害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1985年乌恰7.4级地震形变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5年乌恰7.4级地震在克孜勒苏河谷阶地上出现地表形变带,主要由地震陡坎、地震断层、地裂缝与挤压脊等形迹组成。长约15公里,最宽达800米。分布形态为一向东北突出的弧形形变带。逆断层走向近东西,倾向160°—210°,倾角30°左右,最大水平倾向断距约2米。正走滑断层走向340°—350°,倾向北东,倾角80°—88°,最大右旋水平位错为1.55米。走滑逆断层走向为280°—305°。倾向西南,倾角30°左右,最大右旋水平位移1.25米。挤压脊多呈东西向分布,最大缩短距离为0.4米  相似文献   

5.
2011年1月1日新疆乌恰县西南发生MS 5.1地震,新疆强震动台网布设在震中附近的10个强震动固定台获取了这次地震完整的加速度记录,记录的最大加速度为80.08 cm.s-2。对10个强震动台的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常规数据处理,计算了地震烈度,并将计算的仪器烈度与现场地震宏观考察烈度进行了比较,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乌恰5.7级地震前喀什-乌恰地区的地震活动情况和地震学参数异常过程。研究认为,5.7级地震发生在1996年9月以来形成的喀什西南4.0级以上地震空区的边缘,此次地震的活动间隔时间为1980年以来之最;震前有6项地震学参数空间扫描和5项地震学参数时间进程存在中短期异常;震前3级地震活动强度有多次起伏。  相似文献   

7.
冉慧敏  马宝柱 《内陆地震》2008,22(4):369-377
利用台阵分析软件、“十五项目”地震分析软件,结合新疆强震台网数据与新疆地震台网数据的交切法和俄罗斯科学院提供的比什凯克科学站地震数据、新疆强震台网数据与新疆地震台网数据的交切法,对2008年10月5日乌恰6.8级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分别采用4种方法进行定位,对定位结果进行比较与讨论。分析后判定,2008年10月5日乌恰6.8级地震类型为主震余震型。并利用新疆地震台网清晰震相对6.3级余震也进行了定位。  相似文献   

8.
大地震前地震信息熵的异常——以乌恰地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地震酝育准备过程中,总是出现种种小地震活动的异常,如条带、空区,成丛、成串等。这些异常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小地震(微破裂)活动随机性的降低、有序度的增加。本文引入信息熵的概念,定量地研究大震前小震活动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以1983年2月和1985年8月乌恰6.8和7.4级地震为例,表明震前地震信息熵确有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9.
对新疆乌恰6.8地震中新疆强震台网记录的加速度数据进行了常规处理分析,介绍了如何使用近场强震观测资料研究地面运动特征,并简介了强震观测资料在抗震工程设计和抗震减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0月5日新疆乌恰县发生Ms6.8地震,震中烈度为Ⅷ度(境外),我国境内最高烈度为Ⅶ度,灾区强震台网中吉根乡强震台记录水平加速度为141gal。地震存我国境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未对公路、桥梁、通信、输电等生命线工程造成严重破坏,仅造成个别民宅倒塌,部分民宅、棚圈及校舍、卫生院等部分公房遭破坏。按照地震现场工作标准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抽样调查、统计计算,得出本次地震在我国境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6728.40万元,恢复重建的经费需要17872.01万元。  相似文献   

11.
A M S 6.8 earthquake occurred on October 5,2008 in the Wuqia region in Xinjiang.The macroseismic epicenter is situated in the Nula village of the Kyrghyz Republic,7km southwest of the Wuqia Yierkeshitan Port in Xinjiang.The epicenter intensity is Ⅷ degrees (outside borders).The areas of intensity Ⅶ and Ⅵ are 7354km 2 and 1031km 2,respectively.This seismic event is related with movement of the NE-trending Kzikeaerkate fault belt.Buildings in the earthquake-stricken area were damaged or affected to a certain extent by this earthquake,accompanied with some phenomena of geological disaster.  相似文献   

12.
采用Nakamura方法,利用2007年6月3日宁洱地震强震动记录S波资料和脉动观测资料,计算了宁洱震区一些强震动台的场地响应.结果表明,当台站场地为基岩或覆盖层较薄时,由脉动数据和S波数据分别计算的谱比曲线一致性很好.当覆盖层大于35 m的时候,两者的谱比值有差异,即用S波计算的场地放大响应要明显大于用脉动计算的场地响应.  相似文献   

13.
分析总结了2008年10月5日乌恰6.9级地震前背景性异常:1900~2008年新疆6.8级以上地震时空分布表明,于田7.4级地震发生后新疆仍缺少一次6.8级以上地震:2004年12月以来新疆3.5级以上地震累积频次持续低值;乌恰地区6级地震超常平静:2003年以来在乌恰地区形成4级地震空区;2006年以来新疆相继形成2条4级地震条带相交于乌恰地区: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乌恰台地震波振幅比大范围低值;2007年4月至2008年2月.沿卡兹特阿尔特断裂出现2次符合预报指标的异常增强现象:2008年2月以来喀什台地磁垂直分量拟合差值持续低值;2006年9月以来莎车台土层应力2道测值先后出现偏离正常年变现象.  相似文献   

14.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国家强震动台网在甘肃、四川和陕西的64台强震仪触发并获得了主震加速度记录。本文对强震动记录进行了常规处理,统计了强震动记录数量随震中距的分布,绘制了空间地震动加速度等值线图;通过观测数据与霍俊荣和意大利新一代地震动衰减公式对比,分析了峰值加速度(PGA)及谱加速度衰减关系,发现此次地震观测数值远低于常用地震动预测值;利用渭河盆地的远场记录验证了远场地震动卓越周期变大的特点以及场地对记录的影响;参考岷县地区地质特点并通过分析宏观烈度及地震动的谱烈度,初步确定了地震震害与烈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基岩输入参数主要包括基岩面埋深、基岩剪切波速和基岩地震动强度等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某场地在选择不同深度的假想基岩面、不同的基岩剪切波速以及不同基岩地震动强度条件下的场地地震反应结果,得出在不同的基岩输入参数条件下,地表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加速度反应谱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鲁甸发生MS6.5地震后,10月7日云南省内再次发生景谷MS6.6地震。对我国数字强震台网捕获的39组主震记录进行处理后,分析幅值参数、Arias强度以及持时参数的衰减特征,发现两次地震触发台站远场记录的地震动参数均显著低于预测方程,鲁甸地震的近场地震动参数略高于景谷地震;而鲁甸地震地震动参数衰减快于景谷地震,这可能与云南东部地区Q值低于西部地区的区域差异性特征相关。分析结果可以为研究该区域6.5级左右地震动衰减特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汶川8.0级地震强震动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本文对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收集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8.0级地震中获取的420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初步分析。在这次地震中布设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周围地区的50多个台站获得了大于100gal的加速度记录,有46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的断层距小于100km,使中国大陆近断层区域所获得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的数量成倍增加。本文依据这批数据,对汶川大地震强震动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给出了此次地震断层附近地区的PGA衰减规律,并利用此规律模拟了断层附近的加速度峰值,绘制了PGA分布图、竖向PGA与水平向PGA比值图;给出了汶川地震断层附近的加速度反应谱、上盘效应、竖向效应、速度大脉冲效应等地震动特征,这些特征可作为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的依据并供灾区重建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新疆数字强震台网记录的2010年06月10日乌恰Ms5.1地震10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进行处理和初步分析.在分析前对原始加速度记录进行整理,转换数据格式,进行零线校正,计算校正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谱、傅立叶振幅谱、加速度反应谱.在对本次地震的强震动特性进行分析后发现,较大的加速度峰值沿发震断层分布,集中在靠近断层的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