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康英  王正尚 《华南地震》1998,18(4):64-68
分析了1997年11 ̄12月在广东台山市三合镇附近发生的最大震级为4.1级小震群的活动特征、地质构造背景和震源机制解,并将其与1970年7 ̄12月发生的最大震级为4.0级的台山震群进行了对比,计算了两次小震群的序列特征参数,结果表明,1997年震群具有前兆震群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主要地震震源机制、震源深度以及序列参数,对最近2年发生在四川省隆昌地区的3次4级以上地震序列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序列特征及地震视应力计算结果,对区域地震危险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四川沐川5.7级震群子序列的震源参数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993-1995年发生在四川沐川县的5.7级震群,由3次5.0级以上地震序列构成。1993年首发5.0级地震序列频率衰减慢,1994年5.7级主震序列衰减快,1995年5.0级强余震序列双衰减缓慢。首发5.0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增强显著。但在5.7级主震和强余震前的震区地震活动不突出。震源机制解给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向,呈近走滑兼倾滑型,利用小震波形记录资料,研究了Pn,Pg,Sg波段拐角频率和应力降值随时间的变化。各波段计算值变化幅度大体一致,形态略有差异,首发5.0级地震前起伏较大,在5.7级主震前后变化不显著。这与此期间地震活动图像的变化过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温州珊溪水库ML3.9震群震源参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羽云  朱新运  张震峰 《地震》2004,24(3):107-114
采用地震波谱方法测定了温州珊溪水库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分析了震源应力降特征及地震矩与震级的关系。研究结果认为:珊溪震群地震矩和震级统计关系为logMo=1.07ML 10.3;占地震总数60%的小震应力降为0.018~O.049MPa,珊溪震群属于低应力背景下的地震活动;珊溪震区应力降分维数D=0.85,属于低值,反映了震区介质强度和应力分布的非均匀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数字地震台网在2013年5月19日至7月15日记录到河北赞皇县发生震群活动,ML-0.9级以上地震229次。震群附近30km之内之前没有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区呈北北东向分布,在其南部存在北西向分支,抵达赞皇附近,发生过少量ML1~2级小震。与较为平静的地震活动背景相比,赞皇震群尤为突出。通过分析震级—频度关系,震群呈现低b值特征;利用振幅比法反演震群ML2级以上11个基本一致的震源机制解,并进一步反演震源区应力场,结果与华北构造应力场完全吻合。结果显示,震群呈北北东方向分布,震源机制也有相应的节面对应,大多数倾向北西西,表明震群为右旋走向滑动。同时,低b值和震源机制一致属于震兆现象,应注意加强赞皇附近区域的震情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6.
福建仙游震群序列发震构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双龙  邱毅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6):1306-1311
福建仙游地区自2010年8月开始出现地震序列活动,2012年地震活动水平有所提高,2013年以来地震活动水平进一步提高,ML3.0以上地震集中活跃。福建数字化地震台网对这些地震进行了较完整的监测,记录到丰富的观测资料。通过利用P、S波到时数据对ML≥1.0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发现地震序列空间位置和震源深度呈现出不同的时段性分布特征。同时利用福建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到的波形资料,采用"剪切-粘贴"法,获取了ML≥3.5的震源机制解和最佳震源深度。通过震群序列活动特征、震源位置分布、震源区断层活动分布以及震源机制解特征综合判断认为:仙游震群序列为库水下渗促使断裂滑动引起的构造地震,属于水库诱发型构造型地震,发震构造为穿过库区的NW向石苍断裂。  相似文献   

7.
对前郭M_S5.8地震后6个月(2013年10月31日~2014年4月30日)内的地震事件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利用吉林区域地震台网提供的地震目录研究了序列活动特征。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区呈NW走向分布,长轴约11km,短轴约6km。震源深度为5~15km。结合区域构造特征认为,该序列可能与NW走向的通榆-长春隐伏断裂活动有关,序列具有b值较低、5级地震频次高、发震时间集中的特点。序列主要起伏活动可以分为3个时段:主震后10天,余震强度衰减不明显;此后的2次起伏活动,地震活动分别表现出平静-增强(震级爬升)-发生强震和增强(震级爬升)-平静-再增强(震级爬升)-发生强震的特点;在序列早期阶段,震级-频度无法拟合成1条直线,G-R关系在低震级段和高震级段呈现2个线性段;在M_S5.8地震前h值有变小的趋势,且接近1;而M_S5.8地震后h值明显增大;M_S5.5地震后15天序列衰减比较慢,p值为0.76;M_S5.8地震后15天序列衰减较快,p值为1.17。  相似文献   

8.
用初动符号的变化识别前震和震群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作者根据80年代以来山西遥测地震台网所记录到的11次3级以上地震序列的初动资料,研究了各个地震序列的初动特征。认识到,不同类型的地震序列其震源机制的一致性特性不同,初动矛盾符号比的减小与增大,可以作为判定该序列后面是否还有较大的地震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使用福建东南沿海地壳速度结构模型,利用双差定位方法(hypodd),对2010年8月—2013年12月福建仙游地区震群序列进行重新定位,讨论仙游震群序列的变化特征。定位结果显示,仙游震群序列主要围绕金钟水库蓄水区周缘活动,震源位置和深度表现出一定时空阶段性分布特征,并具有一定水库地震性质。  相似文献   

10.
伽师强震群序列的破列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伽师强震群序列中13次5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其中有8个走滑型地震、5个倾滑型地震。走滑型地震的北北西向节面与Ms≥5.0级地震震中分布的斜列线一致,伽师强震群序列可能是北北西向右旋走滑断层及与其斜交的张性正断层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台湾海峡7.3级地震序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粤闽台网和汕头地震遥测台网资料,讨论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南部7.3级地震的序列特征及震源机制等问题,分析认为,此次地震为大陆地壳下部破裂的产物,与北东向断裂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2.
钟贻军 《华南地震》1996,16(4):56-60
1993年8月1日至11月间,广东省连山县发生小展群活动,最大震级为ML3.6级,极震区烈度为Ⅳ度。各次地震震中位置基本上无变化,皆为24.7°N,112.2°E,震源体位于太保花岗岩侵入体中,体积小,约为20~30km3,震源深度较浅,约为5~10km。文章认为,连山小震群活动与华南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西部地区的强震活动有一定的联系,但不具备前兆震群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3.
2013年9月4日,福建仙游发生ML5.0级地震,这是福建数字地震台网建成以来记录到的该区域最大地震.本文就此次地震的记录波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仙游ML5.0级地震的震相出现规律符合一般近震记录特征;在波形中分析出sPn震相,并据此测定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1.1 km,与Hyposat方法测定结果一致;用初至首波估算出震区的地壳厚度约为25.2 km.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1992年福建省南日岛5.2级地震序列特征,认为这是一次孤立型地震,震前存在多学科的前兆异常,异常群体特征具有长、中、短临阶段性及形态复杂性.地震学异常持续时间长,前兆学科短临异常突出,可能是少震区地震前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2003年6月青岛崂山4级震群序列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震群监测、地震影响、地震地质构造、序列特点及性质判定等方面对2003年6月青岛崂山王哥庄发生的4级震群进行了介绍及初步分析。此次地震的活动强度、频次、持续时间均为青岛历史上所罕见。地震时整个青岛市普遍有感,震中区有一定破坏,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疆伽师强震群的震源破裂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国内外短周期P波初动符号及全球数字地震台网 (GDSN)的宽频带数字记录资料 ,研究了 1997年 1月 2 3日至 1997年 11月 4日伽师强震群的震源机制解和伽师强震群中的 5个强震、后续地震及其周边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从震源机制解来看 ,伽师强震群主要有走滑和正倾两种破裂类型 ,主压应力轴方向主要为NNE向和近垂直 ,而主张应力轴为NW向并近水平 ,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存在差异 ,具有明显的局部特征。从破裂过程看 ,伽师强震群的破裂过程相对简单 ,破裂面积不大 ,上升时间较短 ,是由一点向四周快速扩散的脆性破裂 ,无明显的伸展方向 ,与阿图什地震完全不同。研究结果表明 ,伽师强震群与震源附近的地壳结构在垂向和横向上的非均匀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而阿图什地震与塔里木盆地的现今构造运动关系密切。伽师强震群是在震源区附近地壳上部垂向和水平向力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多次沿NNE向的快速脆性破裂 ,从而形成了以张性破裂和左旋走滑为主的震源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研究1997年新疆伽师地区连续发生的强震群的震源破裂特征,利用全球数字地震台网(GDSN)宽频带数字资料及区域台网资料,较详细地研究了伽师强震群的震源机制及震源破裂特征.结果表明:伽师强震群的震源机制解主要有走滑和正倾两种破裂类型,其共同特点是主压应力轴方向沿北北东向,主张应力轴沿北西向,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存在差异,具有明显局部特征;从震源破裂特征来看,伽师强震的滑动尺度、上升时间和持续时间均较小,震源破裂面积不大,是由一点向四周快速扩散的脆性破裂,无明显伸展方向;伽师强震群的破裂断层面为北东向,与震源深度梯度变化带、地壳接触变形梯度变化带、等烈度线以及地震扩展方向吻合;伽师强震群是在近南北向挤压环境下,在震源区附近剪切和张扭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多次沿北东向的脆性快速破裂,从而造成了伽师强震群以张性破裂和左旋走滑为主的震源特征.  相似文献   

18.
伽师强震群震源破裂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入研究1997年新疆伽师地区连续发生的强震群的震源破裂特征,利用全球数字地震台网(GDSN)宽频带数字资料及区域台网资料,较详细地研究了伽师强震群的震源机制及震源破裂特征.结果表明:伽师强震群的震源机制解主要有走滑和正倾两种破裂类型,其共同特点是主压应力轴方向沿北北东向,主张应力轴沿北西向,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存在差异,具有明显局部特征;从震源破裂特征来看,伽师强震的滑动尺度、上升时间和持续时间均较小,震源破裂面积不大,是由一点向四周快速扩散的脆性破裂,无明显伸展方向;伽师强震群的破裂断层面为北东向,与震源深度梯度变化带、地壳接触变形梯度变化带、等烈度线以及地震扩展方向吻合;伽师强震群是在近南北向挤压环境下,在震源区附近剪切和张扭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多次沿北东向的脆性快速破裂,从而造成了伽师强震群以张性破裂和左旋走滑为主的震源特征.  相似文献   

19.
1976年盐源—宁蒗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四昌  王绍晋 《地震》1995,(3):275-279
使用地震活动图象和震源机制资料的构造分析方法,研究盐源-宁蒗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结果认为:6.7级地震破裂面是北北东向左旋走滑断层,5.6级6.4级地震破裂面是两条北西西向右旋走滑断层,构成以北北东向断为主干的共轭破裂组合,该序列受弥渡-木里地壳深部活动断裂带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