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4.
以编制太原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实践为例,探讨了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一些原则,认为减轻地震灾害损失需要全社会的一致努力,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抗震防灾措施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必须把提高.综合抗震能力与应急应变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应增强抗震防灾意识,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突出本地特点等. 相似文献
5.
6.
7.
关于上海市防灾公园规划与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暴露出目前我国城市公园建设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其防灾功能不强。城市公园应是防灾公园。防灾公园是起广域防灾据点、避难场所作用的城市公园和缓冲绿地,应符合城市防灾规划要求。从防灾公园的定义出发,本文重点阐述了防灾公园的3个特点:规模、构造和设施;通过每平方公里公园数量、每万人公园数量、人均公园面积及公园占市区面积比例等多项关键指标,对上海市防灾公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上海市防灾公园的规划、建设提出了2点建议,一是完善防灾绿化网格,二是逐步实现现有城市公园向防灾公园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引言大城市火灾(大面积蔓延的严重火灾)经常在日本主要城市发生并引起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这些教训对日本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部门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日本自然就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防火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规章。这些规章主要有《城市规划法》中的《火灾区划条款》和《建筑标准法》中的建筑物防火措施等规定。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通过赴日考察,介绍了阪神大地震后日本政府在地震立法,制订地震防灾计划,地震应急指挥,地震预报研究以及抗震设防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以期对我们有所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地震研究》2021,44(2)
基于韧性城市建设的内涵与目标,综合多种灾害类型,构建了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内容体系。以宁波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为例,从4个方面提出了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建议:(1)基于灾害综合风险,通过布设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和提升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台风、地质灾害等重点危险区域防御能力,构建韧性城市防御体系;(2)结合风险空间分布与城市长远发展规划,优化整体安全布局,构建基于安全分区的韧性城乡空间规划;(3)构建多灾兼顾的应急保障设施及海空陆铁一体化的应急救援体系,实施分区性部署,强化城市应急保障设施建设;(4)强化智能化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构建强韧性应急指挥与队伍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震灾害管理系统(EDMS)的基本构成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城市地震灾害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利用数据管理系统和实用软件能够解决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图形显示等功能。通过在河南省某城市的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为城市的地震灾害管理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6.
17.
1研究目的2009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中国的减灾行动》中指出,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公众、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紧急救援,深入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队伍达300万人以上,在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人数达1000万以上。2009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灾减灾法》总则第8条写到:“国家鼓励、引导志愿者参加防震减灾活动”,这是有关汶川地震的反思在防震减灾制度建设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具有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基础设施集中等特点。城市安全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城市地震安全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唐山大地震后,在反思惨痛震害教训的同时,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城市抗御地震灾害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抗震防灾技术和方法。本文简要地归纳了破坏性地震对城市的影响,从我国先后开展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防震减灾规划和韧性城市3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城市抗御地震灾害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历程,讨论和评述了在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本文对韧性城市的定义、研究内容、特征、评价指标和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城市抗震中应重点加强研究的5个方面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