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於崇文教授,博士导师,生于1924年2月15日,浙江省镇海县人,我国著名地球化学家,第二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理论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的理论观点,并建立了新的地球化学理论体系与方法论;在地球化学动力学中提出并发展了“成矿作用动力学”新的学术领域;提出了区域地球化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应用于南岭地区研究;在地质学与地球化学中系统全面地引进多元统计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为开辟地球化学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发展理论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3.
中国地质大学於崇文教授光荣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金秋送爽,硕果累累,中国地质大学喜报频传。我国著名地球化学於崇崇文教授于1995年10月光荣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本刊特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於崇文教授从教46年来,在我国的地质教育和科学事业上勇于探索,成...  相似文献   

4.
当五月和煦的春风迎面拂来之际,我们欣喜地共贺张本仁教授从教47周年和70华诞.张本仁教授于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同年到北京地质学院任教,在矿物教研室从事矿物学教学工作的同时,兼任苏联专家的翻译,并兼职攻读研究生.在我国地球化学事业刚起步不久...  相似文献   

5.
本期出版“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专集 ,欣逢本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沈照理教授从教 5 0周年和70华诞 ,谨以此表示祝贺 !沈照理教授 1 95 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学系 ,同年到刚刚成立的北京地质学院任教 .1 96 1年研究生毕业于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 ,获地质 -矿物学副博士学位 .沈照理教授 1 979- 1 987年任原武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主任 ,1 988- 1 992年任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副校长 .沈照理教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学科评议组成员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 ,中国…  相似文献   

6.
潘懋  李江海 《地质科学》1999,(3):257-258
1999年金秋迎来了钱祥麟先生从事地质科学教育和研究的第50个年头,作为钱先生辛勤培育的晚辈学生和长期学术合作的同行,我们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钱祥麟教授是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前寒武纪地质学及构造地质学的学术带头人,长期担任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地质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并任《中国科学》、《地质学报》、《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等重要学术刊物编委。在过去的50年中,他出版专、译著6部,发表论文80余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国家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相似文献   

7.
喜逢《国际大陆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讨论会——第三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胜利召开之际,武汉地质学院出版社全体同志,谨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并预祝大会在总结经验、检阅队伍、学术交流、国际交往、团结奋进、推动构造地质发展等方面取得新成就!本社竭诚为全国地质学界服务,并借此机会,将近期和即将出版的部分新书敬告读者,向构造会议献上一束小小的礼花。  相似文献   

8.

把克拉通、下地壳和大陆岩石圈这几个重要的地质名词放在一起做文章的标题,其实只是想强调一个事情,即陆壳形成和稳定化的结果是形成大陆岩石圈。大陆岩石圈是地球圈层的基本单元,是现代板块构造运动的核心构件和核心载体。忽视大陆岩石圈,要讨论地球上大陆与大洋、地壳与地幔、地球的深部圈层与外部圈层、内部圈层间相互作用以及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等问题都无法深入。大陆岩石的最初形成可能在冥古宙早期已经开始,全球大陆的稳定化即克拉通化一般认为完成于太古宙末,并开启了元古宙的新纪元。对大陆壳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已经有很多讨论,但是还存在许多争议。而对大陆岩石圈人们知之不多,文献中常常在早期的小的陆壳形成,即陆核或微陆块阶段,就将其与大陆岩石圈的概念混为一谈。岩石圈的形成固然是大陆形成演化的结果,但是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和物理性质等从最初形成到成熟并成为稳定的地球独立圈层并足以承担板块构造的重任,可能经历了不止一个阶段。本文强调应对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化给予更多的关注,并深化研究大陆地壳形成、克拉通化对大陆岩石圈形成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贾国相 《矿产与地质》2005,19(6):588-591
回眸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地球化学探矿研究室的创建、发展,开拓、奋进的历程,在金属矿产资源的地球化学勘查和油气矿产资源的地球化学勘查所从事的地球化学技术方法和应用开发研究中,为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和油气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做出的重要贡献,谨以此庆贺地球化学探矿研究室第一任室主任欧阳宗圻先生的八十大寿.  相似文献   

10.
正杨振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是变质岩区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理论与实践的专家。他为推动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前寒武纪构造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杨先生1952年进入刚刚成立的东北地质学院学习,1956年毕业留校,同时作为第一届副博士研究生师从喻德渊教授,并受当时苏联专家的指导。毕业后一直在长春地  相似文献   

11.
《水文》1958,(10)
安徽省舒城县千人桥区公所重視群众兴办水文事业的工作,当巢湖系上游工作組去区公所联系工作时,区公公所立即给予大力支持,并通知各乡重视设站工作。下面是区公所以千水办字第005号致各乡人民委員会及红旗电厂的通知。  相似文献   

12.
记为我国岩溶科学做出突出贡献的地理学者──祝贺张英骏教授80寿诞及从教58周年何才华,杨明德(贵州师范大学)张英骏先生,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前中国地理学会理事、贵州省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致力于地理教育与研究已58年,为发展我国及贵州省的地理教育科...  相似文献   

13.
在四百多年前,一个人一生到底能走多远?徐霞客给出了答案:用了整整34年的时间,从北至南,从东到西,16个省份,16段历程,用双脚丈量了生命的距离,也完成了人生的全部价值。徐霞客的整个生命历程只不过短短的54个年头。在他整个游历当中,遭遇过3次盗贼、4次绝粮,其中一次遇盗、两次绝粮都在湖南。  相似文献   

14.
《古地理学报》2006,8(4):486-486
在中国石油大学资深教授、第四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奖者、著名沉积学家及古地理学家冯增昭先生执教55年暨80华诞之际,来自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大学、长江大学和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油气、中国  相似文献   

15.
正火,向来是煤炭地下王国里的头等禁忌,在煤矿里几乎人人"谈火变色"。但是,有一项煤炭绿色开采技术——煤炭地下气化,却偏偏要在煤层内人工点火,将处于地下的煤炭进行有控制的燃烧,通过对煤的热作用及化学作用而产生可燃气体。探索出"发展洁净、高效的煤炭生产和利用技术,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一条重要途径。"这就是中国矿业大学(北  相似文献   

16.
王竹泉同志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从事地质工作达60余年,特别在煤田地质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新中国煤田地质事业的奠基人。在他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尊敬的心情,回顾他一生的工作业绩,以表示对他的怀念和敬意。  相似文献   

17.
卢良兆教授是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前身为长春地质学院)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变质岩石学和变质地质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成绩卓著。他精心培养了9名博士生、20多名硕士生以及大量本科生,桃李遍布国内外,他们已经成为地质事业的科研骨干。他同时致力于变质作用和变质岩成因及其与大地构造和地壳演化关系的研究,在前寒武纪变质地质、变质作用类型划分、变质作用P-T-t轨迹及其地球动力学的研究,第一代中国1400万变质地质图编制,我国早前寒武纪孔兹岩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认识,发表重要学术论文40余篇,专著4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部级一等奖以及李四光奖等多项奖励,对推动我国变质地质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热心岩石学和变质岩等专业学会的工作,长期兼任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变质岩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和副主任,积极参加和支持专业的各种学术活动,对推动各单位之间的学术交流和P-T-t轨迹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和卢良兆教授相识较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共同参加了以董申保院士为首的中国1:400万变质地质图的编制与研究项目,历经数年。之后共同参与地质矿产部组织的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牵头的多项科研项目,多次参加他培养的博士生毕业答辩和由他主编的若干专著的评审,学术交往十分密切。卢良兆教授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在1:400万变质地质图编制工作中,他作为主编之一兼任编图业务组长,在编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是第一次编制全国范围的变质地质图,不少地区资料不全,各省提交的1:200万编稿图详略程度参差不齐。卢良兆同志在董申保院士的直接指导下,充分发挥他经验丰富、学识广博的优势,解决了许多难题,与编图组其他成员齐心协力,终于圆满完成了编图任务,大家公认他在中国1:400万变质地质图的编制与研究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目前他培养的多名优秀学生正在与我们合作编制新一代中国1:500万变质地质图,他被聘任为编图专家组的成员。卢良兆教授为人正直,待人诚恳,教书育人勤勤恳恳,科学研究严谨务实,踏实肯干,勇于创新,这种精神和作风使我深为钦佩,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今年正值卢良兆教授八十寿诞暨从事地质工作六十年之际,他的学生、同事和同行有感于他毕生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贡献和在变质地质学研究方面的显著成就,倡议以论文汇集成专辑的形式,作为纪念并籍以表达对他的崇敬和祝贺。倡议发出后,各方面积极响应,投稿数量远远超出了预期设想,达到了60余篇。经同行专家严格评审,并征得《岩石学报》编辑委员会同意,最终接受48篇论文,作为“变质岩石学”专辑在《岩石学报》2009年第8、9期连续出版。第8期出版论文26篇,集中报道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以及相关研究领域在变质作用、岩浆作用、构造变形、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综述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第9期出版论文22篇,集中报道中国中央复合造山带及其青臧高原在高压-超高压变质演化、岩浆作用、变形构造、同位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以及地质温压计在高压-超高压岩石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综述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总之,这两期专辑,内容十分丰富,收集了国内在变质地质学及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是卢良兆老师的同事、同行和学生为庆祝他的八十寿诞暨从教六十年纪念而做出的贡献。最后,再次祝卢良兆教授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相似文献   

18.
贝特曼教授逝世八年之后,由詹欣教授和他修订的第三版经济矿床学又复出版了。詹欣与贝特曼教授在耶鲁大学同事十四年,詹欣是犹他大学地质和地球物理学教授。这本有名的教科书的最新版保留与第二版全部相同的组织结构,教科书的很多内容保持原样未动,基本反映出了当代最新成就。新版增加了细菌成因矿床、海底喷气矿床和火山成因矿床等三章。斑岩铜矿的章节也扩充了,反映了儿个地区最近发展情况。缩短了第二版中的以下部分:矿物的局部集中;矿床的褶皱和断层;矿物资源  相似文献   

19.
王照波  王江月 《地质论评》2019,65(3):603-622
鉴于王乃昂教授、李吉均院士等否定了蒙山拦马墙等冰川遗迹的冰川成因,本着学术的辩论是接近科学真相的有效途径,故撰写本文。重点就王乃昂教授在其论文中采用人工采样坑作为地震撞击坑的证据问题、冰川擦痕认知的局限性问题进行了阐述。详细描述了蒙山存在的擦痕、颤痕、新月形裂纹、新月形裂口、新月形凿口、钉头鼠尾擦痕等类型丰富的冰川遗迹,并与四川海螺沟现代冰川槽谷各类擦痕、美国缅因州的颤痕等进行了对比。就争议较大的拦马墙巨石垄的组构特征、形成过程与形成时代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冰川与洪水、泥石流之间的动力学差异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脱离了"冰是固体"这一基本的认知范畴,必然导致泥石流论的泛滥。蒙山类型丰富、形迹清晰的冰川擦痕,为我国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研究提供了实物样本。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