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汞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凡 《岩矿测试》2003,22(1):58-60
采用密闭微波溶样技术消解动物组织样品,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易挥发元素Hg,用国家标准物质贻贝、牛肝、猪肝对方法进行了验证,加标回收率为98%-103%,分析精度(RSD,n=7)为1.5%-10.9%。  相似文献   

2.
常压微波技术萃取土壤中有机氯农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汪雨  张玲金 《岩矿测试》2006,25(1):15-18
利用常压微波萃取技术提取土壤样品,经佛罗里硅土柱净化后用气相色谱检测(电子捕获检测器)其中13种有机氯农药。试验了丙酮/正己烷混合溶液的提取条件,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功率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并与索氏提取及超声波提取进行比较。在优化的萃取条件下,常压微波萃取20min重复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84.26%-105.2%,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52%-18.6%。方法的检出限为0.033—0.853ng/g。  相似文献   

3.
微波消解-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锰矿石中硅铝铁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锰矿经微波消解溶样处理,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硅铝铁磷含量,方法基体效应小,各待测元素之间没有明显干扰。使用该法分析有证标准物质和实际样品中的SiO2、Al2O3、Fe和P,分析结果与标准值或其他常规方法测定值一致,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方法的回收率为89%~112%,精密度(RSD,n=12)为0.55%~3.25%。与现行的单元素分析方法相比,分析周期短,适用于锰矿的日常检验。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微波辅助提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无机砷的分析方法。用正交试验设计结合单因素试验优化了样品粒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固液比等微波提取条件,研究了共存离子对无机砷测定的干扰情况。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5~40.0μg/g,无机砷的检出限为0.05μg/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9%~105.0%。方法的精密度(RSD,n=11)为0.3%。与水浴提取法相比,微波辅助提取法具有快速、高效的优势。方法已用于分析3个不同产地有代表性土壤中无机砷含量。  相似文献   

5.
吴月强  黄宇光 《岩矿测试》2004,23(4):315-316
对某地锰银精矿及冶炼半成品——粗银粉,采用湿法溶样后,直接采用硫氰酸钾容量法测定Ag,对w(Ag)为0.22%~70.96%的样品,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以及火试金容量法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6.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测定铁矿石中铅锌铜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将ISO、国家标准等方法中同一铁矿石样品分别称样,用不同的方法溶样,再分别测定改进为对同一样品一次称样,盐酸、氢氟酸一次性溶样,应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连续测定同一进口铁矿石中铅、锌和铜含量,可简化操作,减少误差。方法准确、可靠,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等离子体质谱法在地质样品铅同位素比测定上的应用。对仪器的质量歧视效应进行了观察和讨论,并对比了它的两种校正方法。溶样方法对某些样品的同位素比测定结果影响较大,应根据地质研究的要求选择溶样方法。铅同位素比的测量精度(RSD)一般为0.1-1%;与TIMS值的相对偏差为0.1-2%。分析一个样品的时间平均约8分钟。  相似文献   

8.
X射线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铁矿石中主次量组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铁矿粉中的TFe(全铁量)、SiO2、Al2O3、P、S、CaO、MgO、MnO和TiO2等9个组分。以Li2B4O7和LiBO2(质量比67∶33)的混合熔剂熔融制样,将测量全铁量的内标Co2O3制备成均匀的Co玻璃粉,大大提高全铁量的测量准确度和精密度;加入LiNO3为氧化剂,解决了硫元素在制样过程中容易挥发的问题。与化学法相比,该法对铁矿石中主量和次量元素的测量结果满意,方法快速、简便、准确、精密度好。  相似文献   

9.
X射线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煤中砷硫磷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混配有限煤炭标准样品粉末直接压片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仪同时测量煤中的砷、硫、磷、氯。优化了样品粒度、样品量、助磨剂、制样压力和保压时间等实验条件,用可变α系数法进行基体校正。方法测定范围为As0.0015%-0.0051%、S0.21%-1.44%、P0.003%~0.096%、C10.01%-0.11%;检出限为As 1.2μg/g、S22μg/g、P2.1μg/g、C12.0μg/g。与标准方法对照,结果基本一致。方法快速、简便,满足了煤炭检验需要。  相似文献   

10.
铜精矿经混合酸消解溶样处理,标准溶液中加入一定含量的Cu、Fe进行基体匹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矿样中的银、砷、铅、锌。方法基体效应较小,各待测元素之间没有明显干扰,用于分析有证标准物质和实际样品,分析结果与推荐值和其他常规方法测定值一致,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方法的回收率为Ag87%~95%、As91%~103%、Pb92%~110%、Zn88%~108%,方法的精密度(RSD,n=12)为0.55%-1.52%。与现行的单元素分析方法相比,建立的方法分析周期短,适用于大宗铜精矿商品进出口的检验。  相似文献   

11.
利用济宁市翟村铁矿勘查过程中取得的体重测试值与磁性铁品位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y=2.74+0.026x,经显著性、精度检验并结合实际实践,证明该一元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性,预测精度较高。可以用该方程预测翟村铁矿区小体重值。  相似文献   

12.
矽卡岩型铁矿的铁质来源与迁移富集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艳  张招崇 《岩矿测试》2012,31(5):889-897
矽卡岩型铁矿是我国最重要的富铁矿类型,其铁质来源及迁移富集机理是目前最核心、也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本文在矽卡岩矿床复杂性和多成因性研究的基础上,对浅部铁质活化、迁移和富集机理进行整理归纳,建立了流程图;分别探讨了不同类矽卡岩型铁矿铁质的最大可能来源,认为与中酸性侵入体有关的该类铁矿,铁质主要源于浅部侵入岩;与酸性侵入体有关的该类铁矿,矿床附近的原始赋铁层位可能提供了大量铁质。但并非所有与酸性岩有关的此类铁床附近都存在赋铁地层,故本文对铁质深部来源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结合"岩浆矽卡岩-富碱侵入岩对"的概念,提出了全新的深部铁质活化、运移和富集的可能模式,即深部岩浆同化钙质岩石融离出的富铁矿浆上升并运移到浅部侵入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附近,与该系统中的热液相遇并反应,热液吸收矿浆中的铁质生成富铁的复合热液,后复合热液在接触带因物理化学条件的剧变而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3.
铁尾矿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针对铁尾矿具有组分复杂且铁含量较低的特点,本文采用离子液体[Emim] PF6-邻二氮菲超声萃取分离体系,对铁尾矿样品中的铁进行萃取.为提高铁尾矿中铁的萃取率,考察了离子液体用量、温度、pH值等萃取条件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体系中加入0.8 mL邻二氮菲、1.0 mL离子液,控制温度80℃、pH值为7.3、萃取时间为30 min时,铁矿泥中微量铁的萃取率可达92.74%,而且共存离子K+、Na+、Ca2+、Mg2+、Zn2+不影响水相中铁的测定.对使用后的离子液体进行反萃取研究发现,当反萃取时的pH>11时,回收的离子液体稳定性降低;而低温加热对使用后的离子液体反萃取影响较小,使用后的离子液体经NaOH处理回收,其红外谱图与使用前基本一致,表明回收的离子液体可重复使用.与传统的液液萃取方法相比,本萃取方法具有离子液体用量少、萃取率高、易回收等特点,可用于铁尾矿中金属铁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4.
在苏丹东部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中,新发现的BIF铁矿是与火山岩密切相关的Algoma型铁矿,矿石品位TFe 37.78%,对进一步研究努比亚地盾的形成时代和古地理环境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苏丹79区块发现的含铁石英砂岩,呈北东向带状分布, 角度不整合于努比亚地盾之上,通过与西澳CID型铁矿对比,存在交错层理和底砾岩等明显的再生沉积特征,矿石品位TFe 31.91%~39.33%;通过对BIF型铁矿、CID型铁矿和努比亚杂砂岩三者部分元素及氧化物含量的分析对比,以及控矿地质因素分析, CID型铁矿是由BIF铁矿风化剥蚀后搬运沉积于附近古河道内;苏丹努比亚地盾区CID型铁矿的发现,为今后找矿工作提供了新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沉积环境中铁的微生物矿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自然界水体中生活及实验室培养的铁细菌细胞,可以沉淀各种铁矿物,其中以铁的氢氧化物和氧化物最常见。细菌的荷电表面可以吸附金属,并且它们新陈代谢产生的排泄物进入周围环境还可诱发生物矿化作用。细菌在水系中普遍存在并具有固有的生物成矿能力 ,因此,它们在控制现代和古代沉积环境中铁的循环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铁矿石化学物相分析中硅酸铁的分离测定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宝贵 《岩矿测试》2010,29(2):169-174
对铁矿石化学物相分析中硅酸铁的分离测定方法进行了简要述评。介绍了测定硅酸铁矿物相的重要性、硅酸铁的分离和测定方法研究进展等;通过验证实验和测试数据对比,进一步介绍了化学分离测定方法中的亚铁加合计算法的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引用文献55篇。  相似文献   

17.
江西新余铁矿田铁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书明 《地质与勘探》2011,47(2):187-196
本文总结了新余铁矿田矿层和含铁岩系变化特征、矿层顶板、底板和含铁岩系标志层特征以及矿田东、中、西段构造特征,分析了铁矿的沉积成岩作用以及构造演化历史,解释了新余铁矿田的各种成矿地质特征,并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说明矿田成矿地质系统的内在规律,认为该矿床属于火山-沉积变质铁矿,其物质成分较稳定,体现出规律性的变形...  相似文献   

18.
示波极谱法测定铁矿石中微量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建琴  梁云生 《岩矿测试》2002,21(3):236-238
报道了H2SO4-Te(Ⅳ)-NH4I体系极谱法测定铁矿石中的微量砷。试验表明,采用HNO3、HCl混合酸分解试样,溶液中大量铁不需分离,在测定体系中Fe^3 允许存在量为6mg。方法经部级标样分析验证,结果与推荐值相符,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4%。  相似文献   

19.
赵书林  马厚蓉 《岩矿测试》1990,9(3):183-186
本文研究了5-(6-溴-2-苯并在噻唑偶氮)-8-羟基喹啉(Br-BTAQ)与Fe(Ⅲ)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 3.6的邻苯二甲酸氢钾-HCl缓冲介质中,Fe(Ⅲ)与Br-BTAQ能形成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位于635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26×10~4 L·mol~(-1)·cm~(-1),铁量在0—2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采用NaF和H_2O_2掩蔽Al和Ti后,直接用于硅砂、粘土和硅砖中氧化铁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西澳大利亚州铁矿分布规律及矿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澳大利亚州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皮尔巴拉和南部的伊尔岗两个太古宙克拉通。皮尔巴拉克拉通BIF型铁矿在汤姆普赖斯山、恰那和布鲁克曼的矿石矿物组合为假象赤铁矿一微板状赤铁矿,马拉曼巴的为赤铁矿一针铁矿,CID型铁矿在罗布河和杨迪矿石类型主要为褐铁矿;伊尔岗克拉通BIF型铁矿在库里阿诺的矿石矿物组合为针铁矿一假象赤铁,比温和曼迪尕的为磁铁矿±假象赤铁矿和针铁矿±赤铁矿。BIF型铁矿为浅生一变质成矿,而CID型铁矿则是先前形成的BIF经侵蚀、搬运、沉积和埋藏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