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土高原降水与地理因素的空间结构趋势面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降水分布效应的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趋势决定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东南部及东部暖湿气流是支配黄土高原降水的主导气流,其中东南气流作用稍强。坡向、坡度、植被条件及地形对降水也有一定影响,如秦岭北坡、太行山西坡等背风坡可使降水比理论值减少5%~7%;干旱及荒漠区减少14%左右;而高原中的突立山系(如六盘山—陇山)则使降水增幅约16%。 相似文献
2.
3.
4.
血沉参考值(温氏法)与中国地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制定中国血沉参考值标准(温氏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研究了中国健康成年人的血沉参考值(温氏法)与5项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海拔高度是影响血沉参考值(温氏法)的最主要因素,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增大,血沉参考值(温氏法)在逐渐减小。用数学回归的方法推导出了10个一元回归方程和2个多元回归方程。如果知道了某地的地理因素,就可以运用回归方程估算这个地区的血沉参考值(温氏法).依据血沉参考值(温氏法)与地理因素的依赖关系,以海拔高度为主要根据,参考其它地理因素和人口密度分布状况,把中国分为青藏区、西南区、西北区、东南区、华北区、东北区等6个区。 相似文献
5.
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 总被引:54,自引:7,他引:54
中国地理学取得了骄人的进展,表现在科研方向的突破、对国家建设的贡献、研究手段的革新、对科学和教育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但当前中国也存在基础研究薄弱、学科整合不足、学术走向迷茫、竞争能力堪忧、全球视野欠缺、地理教育错位等问题。国际地理学对科学界所确定的关键研究问题表示出更大的关注,科学界也将更加了解地理学及其视角能对科学知识做出的贡献。地理学所关切的科学问题直指今天决策者的紧迫需求。地理学家以多种方式对解决实际问题做出贡献。国际地理学的发展聚焦在:揭示复杂系统中的不平衡和动态,认识全球化 (包括环境、经济、人口、政府和文化等)的潮流及其影响,建立从地方到全球的空间连续系列研究,利用包括时间系列数据在内的纵向数据进行过程比较研究,加强地理学理论、技术和研究成果对决策的影响,加强地理教育,包括努力提高公众的地理学能力,改进高等院校地理学家的训练,提高地理理解力,加强地理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6.
陈家其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3,5(2):52-61
四川盆地农业区最早的农业至少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期。在其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秦汉、隋唐、北宋是三个农业发展的高潮时期。复杂多样的农业自然条件使农业历史悠久且类型多样,而水利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开发和农业发展中,都起着先导作用。明末战乱和自然灾害将农业破坏几尽。清康雍时期,外省移民纷至沓来,促进了农业区的全面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老年男性血沉参考值与地理环境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健康老年男性血沉参考值为例,收集中国各地用温氏法测定的健康老年男性血沉参考值,运用BP神经网络模拟分析其与地理环境的海拔高度、年日照时数、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要素间的非线性、复杂性关系特征,通过5层神经网络,经过500次及1 300次自学习建立模拟规则后,用此规则很好地模拟健康老年男性血沉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知道中国某地的地理要素, 就可用此模型估算该地区老年男性血沉参考值。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血沉参考值的模型自动定义具体的结构和参数,减少血沉参考值预测中的人为性,计算方便;同时,通过对不同地理要素的组合,模型可以寻找预测误差最低的地理要素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8.
乡村聚落地理研究的国外动态与国内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根据国内外乡村聚落地理研究的内容变化和理论进展,初步划分了乡村聚落地理研究的主要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乡村聚落地理研究的动态及我国乡村地区发展的现实,对我国乡村聚落地理研究进行了回顾与评价,并提出若干重点研究内容与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黑龙江垦区农场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中国粮食生产格局已由南粮北运转变为北粮南运,东北黑龙江垦区已成为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稳定该区域的粮食产量、可持续发展该区域粮食种植,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农业政策,需研究黑龙江垦区粮食产量影响因素,以黑龙江垦区内113个农场为研究对象,选取23个与农业生产关系最密切的影响因子,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不同因子对农场粮食产量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除了播种面积和耕地面积外,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最显著的影响因子,进一步分析表明大型农机对农场粮食产量影响较大。应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化投入,鼓励精准农业种植模式发展,以保证黑龙江垦区的粮食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10.
干旱沙区陆面蒸散量与土壤水分关系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利用电子称重式蒸渗仪(Lysimeter)测定田间蒸散量(ET),并用中子水分仪同步测定沙面下10~150cm土壤水分含量,求得含水率W(%)。通过研究沙区不同植被区域内,土壤剖面不同深度土体含水率W与ET的关系,估算出了三种处理(油蒿栽植区、柠条栽植区、裸露沙区)的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对蒸散过程的贡献值,模拟出了土壤含水量对区域陆面蒸散量的相关关系式 相似文献
11.
戈壁地表砾石粒径与遥感多光谱数据、植被指数及地学因子存在相关关系,但这些因子间可能存在着多重相关性,如利用这些因子直接建模估测戈壁地表砾石粒径,则可能出现病态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因子,既可保留多个相关因子的主要信息,又可避免因子间共线性的问题,达到降维、简化模型的效果。因此,本文以新疆哈密市境内山前洪积扇戈壁地表砾石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30 m分辨率DEM为基本数据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选择的43个遥感及地学因子(主要包括影像各波段信息、DEM、NDVI、 GEMI,影像经K-T变换得到SBI、GVI、WVI三个分量,通过纹理分析得到的各个波段的均值、方差、信息熵、相关性及对比度等纹理因子,以及利用DEM提取的粗糙度等)中,筛选提取其主成分。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至第五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8.0%,以前5个主成分作为自变量,借助SPSS软件中的多元回归分析功能,建立戈壁地表砾石粒径估测的回归模型,模型经方差分析及相关性检验,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基于建立的估测模型,进行了戈壁地表砾石粒径估测,经验证,实测值与估算值紧密相关。研究可帮助我们了解戈壁的特征,为戈壁区改造利用,认识沙粒迁移、沙漠扩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