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不少水文测站的缆道测流设备都采用袖珍计算器进行水深和起点距计数,而缆道绞车的运行一般都还用手动控制。由于缆道设备在运行中,电动机的运转速度和计数器的计数速度是比较快的,靠人工监视手动操作控制电机停、转,往往难以准确定位。特别是山区性河流,水面漂浮物多,操作人员既要观察漂浮物,又要观读计数器就更加困难。针对这个  相似文献   

2.
梁国华  章树安 《水文》1997,(5):45-48
自70年代以来,水文缆道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测流设施,但大部分已年久失修,技术落后,亟待更新改造,本文回顾了我国水文缆道发展历程,总结了水文缆道技术经验,根据多年来研究成功的新技术和新仪器设备,提出了水文缆道更新改造的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3.
随着水文缆道的普及和应用,测流信号的产生、传输、接收已成为缆道测流的主要问题。没有一个稳定、可靠的信号系统,必将严重影响缆道测流的进行。信号系统不稳定、不可靠的主要原因,一个是水下发送设备的结构形式;另一个是传输与接收都没有解决好,其中的主要症结则在传输上,而传输损失往往又是人为因素居多。水文缆道的技术指标曾要求缆道信号的传输效率要大于10%,也说明人们认识到信号的  相似文献   

4.
水文缆道测流信号传输和接收是否稳定、可靠,直接影响到水文缆道测流资料的质量,不少水文测验工作者为此对信号传输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探索研究。然而,由于江河水文情况极其复杂,测流信号稳定、可靠的接收技术,特别是不绝缘缆道、低输入阻抗条件下微弱信  相似文献   

5.
《水文》2008,28(1):F0003-F0003
EKL-3A型全自动水文缆道测验系统是专为水文缆道测流研制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和PLC可编程控制器作为完成自动化缆道测流的控制核心,配合交流变频调速、光电编码测距定位、流速自动测算、音频信号传输等成熟技术和计算机测流控制软件及流量成果自动生成软件等构成。系统可通过计算机对缆道测流装置进行全自动、半自动、手动测流控制,各种测量方式均可最终生成断面流量报表和断面流速分布曲线图。  相似文献   

6.
程进豪  安连华 《水文》1996,(2):63-64
一种水文缆道主索保护装置程进豪,安连华,张广海(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水文水资源局)1问题的提出水文缆道是一种重要的测量过河设备。目前,我国已有各种水文缆道(包括吊船过河缆道、自动化缆道、水文缆车等)近3000座,在水文测验中起了重大作用,它不仅减轻了劳...  相似文献   

7.
董建  董立丰  刘沂轩 《水文》2012,32(3):69-70
缆道测流方法是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测流方法。水文测验缆道作为水文测报工作中重要的基本设施之一,随着水文现代化的发展,原始的手摇缆道逐渐实现了自动化,但测流缆道架空缆索保养仍靠人工实现,危险性强、作业难度大,遥控自动除垢加油器的研制成功,实现除垢与加油自动同步进行,提高了缆索保养的效率和质量,延长了缆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水文缆道信号传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戴建国 《水文》2001,21(4):22-25
利用缆道回路传递流速,水面、河底、采样等多信号问题,至今尚未彻底解决,严重影响了我国水文缆道测验技术的发展,根据近期研制的全自动水文缆道测流系统和近20多年的缆道测验实践,提出了缆道的交流等效概念和多信号的产生与传输以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水文新仪器设备,在水利部水文司和水调中心的关心和支持下,LSS型缆道测流取沙仪设备推广使用暨产品验货技术培训班于1991年8月27日~31日在重庆水文仪器厂举办。参加这次技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水文缆道测量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以致不能正常操作运用,或使用效率不高。本文拟就目前缆道测量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设想,供各地在改进缆道测量工作中的参考。一、缆道信号可靠传输问题在缆道测流中大多采用缆道钢绳—水—大地作为信号传输回路即所谓“无线传输”。如下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1.
重庆水文总站设计制造的JL-1型调压式采样器,用于岸上缆道操作采样的测站,优点很多,现已在许多测站推广使用。但在实践过程中,有时出现容积显著偏少(在仪器机械结构和电控开关完全正常的情况下),其原因何在?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渡峰 《水文》2004,24(1):55-56
介绍了一种水文缆道流速仪防水草装置。该装置安装在水文缆道测流用流速仪前方,既可防止水草缠绕流速仪桨叶、确保流速仪正常工作,又不影响测流精度,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装卸方便的特点,是一种很实用的流量测验防护设施。  相似文献   

13.
张章新 《水文》1996,(6):63-64,51
单电源极板式交直流水下信号器张章新(福建省水文总站)水深、流速测量是测流工作的两项基本内容。缆道测流是远距离操作,测流中必须把垂线水深和测点流速转化为电信号即水深信号和流速信号,然后通过工作索和铅鱼、水体、大地形成的信号回路传送到室内信号接收器。由于...  相似文献   

14.
HK-Ⅰ型水文缆道数控仪,是为配合水文缆道施测流量而研制的一种集成化、多功能、小型测量仪器。用它配合水文缆道施测流量时,不仅可直接用数字显示间距、水深和流速(或转数),而且又可视需要,根据预置数字,实现垂线位置和测点位置自动停车。因本  相似文献   

15.
李里  范宏 《水文》1995,(5):41-44
STD总线工业控制计算机在水文缆道上的应用李里,范宏,夏初旭(辽宁省水文总站)STD总线工业控制计算机是航天部502所研制的,它具有小型化、模块化、组合化、标准化的特点。从1990年开始,我们将其用在铁岭水文站作为测流缆道运行的控制主机,实现了缆道测...  相似文献   

16.
袁东良  马永来 《水文》1998,(6):51-52,41
@袁东良@谷源泽@马永来¥黄委水文局¥黄委河南水文水资源局1问题提出水文缆道是水文测站测流、取沙的重要技术设备,一般由主索、支架、导向滑轮、基础、锚锭等部分组成(见图1);按其型式可分为吊船缆道、吊箱缆道、重铅鱼过河缆道等。由于缆道跨河布设于野外,受风力作...  相似文献   

17.
蒋齐之 《水文》1993,(6):25-28
本文介绍的PC-1500计算机控制水文缆道测流系统,能以一个起动命令完成包括运行、采样、记录、计算、成果打印及绘图等项内容的测流全过程。系统在软件的支持下,以较少的硬件开销实现了缆道测验工作的自动化,并具有根据需要选定测线、测点、测速历时和中断恢复及容错等功能。本系统操作简便,使用BASIC语言,实用性强,易于掌握,并已在河、渠、库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刘东生  陈守荣  荣新武 《水文》2000,20(4):24-27
水文外业测验的一直是水文测站的主要工作之一,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外业8测量的技术含量,减少繁重计算工作量,保证资料的规范化,是值得探讨的课题。长江委中游局在已研制成功的WK-1型缆道微机测控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有系统的硬件更新、软件优化,研制成功了WK-2型水文缆道微机测管理系统,经过崇阳水文站的运行及比测资料的收集,证明了该系统的优越性,实现了测流过程的自动化,减轻了测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许多水文测站,测流时采用起重索、河水、大地、铅鱼水下极板、水面极板等构成通路的测深、测速信号回路。这样的信号通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悬索的偏角、提高测量精度。而搞清信号的传输效率问题,对于水文测验精度的提高、水文电测仪器的设计、水文缆道的综合利用等,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为此,我们曾对长江主要测站测船、缆道测流时的信号传输效率做过一次调查研究和分析,对信号传输回路的各个参数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20.
水文缆道信号包括水面、河底、流速以及取样控制等。信号问题包括由“发生”、“接收”、“传输”三部分。前二部分可纳入电子技术,有单元电路可借鉴应用,本文不予赘述。而“传输”则是目前信号问题的关键。水文缆道信号传输多利用缆道与水体构成通道,即水文测流工作中习称的“无线测流”。常以缆道中的一条被处理成同地相对绝缘的索道兼作信号索用(以下称信号索),另一条线路以水体、大地、接地装置引入操作室(下称地线)。所谓传输的技术处理,即在信号线的组件上应用绝缘材料以提高其绝缘度;同时做好接地装置以降低接地电阻,确保信号可靠稳定,提高缆道信号的传输效率。一、信号线的技术处理1.信号索的选择横跨测流断面的缆道中,最上面为承重主索,其下为循回索、起重索。在没有专门设置防雷索的测站上,承重索宜优先作防雷用,将主索二端经支架接地。在这种情况下,循回索则兼作信号索。为便于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