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利用石阡国家气象站2019年1—12月DFC1型光电式数字日照计(简称自动观测)和暗筒式日照计观测(简称人工观测)的日照资料,对比分析时、日、月、年日照时数的差异,结果表明: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的日、月日照时数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有非常好的相关性;自动观测年日照时数低于人工观测值,自动观测有日照天数和早、晚日照时数明显多于人工观测值,自动观测比人工观测分辨率更高和灵敏度更好,更客观反映日照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该文利用铜仁市西5县5个国家站2019年自动与人工观测的日照数据,对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发现:自动与人工观测年日照最高值均出现在沿河,最低值则出现在印江和德江;在同一观测环境中,各县2种观测方式得到的年日照时数差值不大,相对差值在6.5%范围内;不同季节的2种观测方式的日照时数多寡分布规律一致,不同月份日照时数多寡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从空间分布上对比分析2种观测方式得到的月日照时数,各月最大值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电白2019年7月—2020年6月的人工与自动观测日照数据作对比分析,特别是对日出日落时段的日照数据差异进行较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自动观测日照总时数稍小于人工观测日照总时数;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月日照总时数显著相关,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差异;逐日日照差值主要集中在-1~1 h之间;在日出日落时段,较低能见度和较大相对湿度对人工观测日照数据有较大影响;在气温较高、云系变化快的季节和时段,人工操作不当可能加大与实况的误差,使得人工观测日照数据比自动偏多;在阴雨天或日出日落时段,受自动仪器灵敏度更高及人工操作影响,人工观测日照数据比自动偏少。由此可见自动仪器明显比人工精度高、性能稳、更加灵敏。建议在进行该要素质控和误差订正时,应分不同时段不同天气状况进行。  相似文献   

4.
利用万州国家基本气象站2019年的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日照时数,利用差值和相关系数检验等方法分别从逐小时、逐日、逐月日照时数分析评估自动观测(光电式数字日照计)与人工观测(暗筒式日照计)2种观测方式获取的资料序列差异,并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动观测日照时数总体上大于人工观测日照时数,两者逐小时、逐日、逐...  相似文献   

5.
张晓娟  李娜 《气象科技》2019,47(6):912-915
利用1998年6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郑州国家基本气象站国产直接辐射表、芬兰Milos500双金属片日照传感器与国产人工暗筒式日照计观测的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两套仪器观测的日照时数与人工暗筒式日照计观测的日照时数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差异的可能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人工暗筒式日照时数与Milos500双金属片日照时数日差值的平均值为1.6h,国产直接辐射表与Milos500双金属片日照时数日差值的平均值为2.1h,Milos500双金属片日照传感器观测数据明显小于人工暗筒式和国产直接辐射表的数据,其差值通过95%的T检验,差异显著;人工暗筒式日照计与国产直接辐射表观测的日照时数日差值的平均值为0.2h,两套仪器观测数据差异不显著,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9年1—6月杭州地区日照时数自动与人工平行观测,对比了期间6个台站DFC1型光电式日照计与暗筒式日照计的观测数据。结果表明:1)自动与人工观测日照数据一致性高,但也存在一定差异。两种日照数据大小关系不能一概而论,与天况(中、低云量)密切相关。2)在日照时数超过10 h的晴空天况下,二者差值最小,表现为自动观测值略大0.3 h/d;3)在日照时数不足10 h的有云天况下,二者差值较大,各站人工观测累计值较自动数据平均偏大48.9 h。进一步分析发现,两种日照计测量原理及记录方式的不同是造成差值出现的主要原因。光电式日照计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灵敏度,在晴空天气里测量到了略多的日照时长;而暗筒式日照计受测量精度和"光斑效应"的影响,使得在有云天况下获取的日照时数明显偏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四川温江站日照计观测日照时数与其一级辐射站的直接辐射表观测日照时数资料,对二者观测结果的差异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日照时数各项目的日照计观测比直接辐射表观测值偏高。日合计值平均偏高0.22小时,月合计值平均偏高6.3小时,年合计值平均偏高78.8小时。两者观测日照时数月平均差值夏半年相对较大,冬半年相对较小,夏半年各月差值的离散情况大于冬半年。两者观测日照时数值线性相关显著。两种观测方式测得的日照时数有差异主要是由于观测原理、技术方式的不同引起,但操作不规范、设备安装不当、天气影响等因素也会导致观测结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通过利用黔南州12市、县2019年自动站与人工的日照观测月整编数据从理论上分析黔南州自动站与人工日照观测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黔南州1-12月自动站观测的小时日照次数均高于人工观测到的次数;自动站观测的小时日照次数从1月起表现为明显、稳定的逐月上升趋势,并在在8月达到全年峰值;在观测小时日照时数时,人工与自动站的观测数值接近,误差小。总体来讲,光电式日照计比暗筒式日照计有着更好的感光能力,所以自动站的日照观测数据更为客观和准确,但二者之间的日照观测数值仍有着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准确记录日照时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各基层气象台站所使用的日照计均为暗筒式日照计。这种仪器可利用太阳光在涂有感光药剂的日照纸上留下感光迹线来测量日照时数 ,笔者在统计日照时数时 ,有时发现当天的太阳光照时间与其实有日照时数不符的异常情况。本文在假定日照测量仪安装无误的前提下 ,仅从气象观测员在观测日照时数时所依据的有关操作规范出发 ,指出了准确观测日照时数应注意的若干问题。1 日照时数观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1 .1 日照迹线起止时刻的辨认日照迹线的开始和终止时刻的准确辨认是保证日照时数统计无误的关键。而在一些特殊天气条件下对其迹线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2019年1~3月四川全省156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日照时数平行观测资料,对比评估了自动与人工观测日照时数的小时、日值一致性及分级一致性,分析空间分布规律和不同日照时长对一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台站人工日照时数略> 自动观测,人工观测值较自动值偏小的台站、二者间均方根误差较大、小时相关系数较低的台站均多出现在盆地地区;攀枝花、甘孜、阿坝、凉山(以下简称“攀枝花、三州”)等日照充足的地区相较于多阴雨的盆地,人工与自动日照时数更接近;攀枝花、三州区域人工观测在日照时长较长的情况下更准确,盆地区域人工观测在日照时长较短的情况下更准确;日自动日照时数> 8h时,人工观测值较自动值易出现偏小,全省人工观测值与自动观测值之间的误差更小,相关性更高;日自动日照时数< 8h时,人工观测值较自动值易出现偏大,在2~8h时,全省人工与自动观测值之间的误差更大,相关性也更差。   相似文献   

11.
利用湖北省武汉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直接辐射表与暗筒式日照计观测的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了两者的差异特性。结果表明:直接辐射表观测日照时数比日照计观测日照时数偏低,日合计值平均偏低0.87h,月合计值平均偏低16.3h,年合计值平均偏低195.6h。两种观测值的月平均差值夏季差异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春夏季的相对偏差程度和离散程度均大于秋冬季。在晴天、温度0℃、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直接辐射表观测值高于日照计,在多云、阴天、温度0℃、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直接辐射表观测值低于日照计。两种观测数据线性相关较显著。仪器观测原理、天气条件影响、观测习惯等因素,造成了观测数据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田皓 《湖北气象》2001,(1):33-34
由江苏省无线电研究所研制生产的ZQZ -CⅡ型地面有线综合遥测气象仪 (以下简称Ⅱ型遥测仪 )于 1999年 10月中旬在荆州市基本站投入对比观测。通过一年多 ( 1999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1月 )的对比气象观测 ,Ⅱ型遥测仪的各种基本性能已被测报人员所了解。经对比遥测数据和人工观测数据发现 ,两种观测数据差异不大 ,可见Ⅱ型遥测仪能够满足荆州站气象业务的需要。由于Ⅱ型遥测仪同人工观测相比 ,两者采集气象要素数据的原理不同 ,这决定了现行人工站所采用的仪器日常维护方法已经不能适用对Ⅱ型遥测仪的维护。另外 ,Ⅱ型遥测仪运行正常与…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01年人工观测和遥测气温资料的对比分析 ,归纳出不同季节、白天和夜间以及天气突变和平稳变化时人工与遥测气温记录的差异特点 ,试图找出影响其变化的一些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01年人工观测和遥测气温资料的对比分析,归纳出不同季节、白天和夜间以及天气突变和平稳变化时人工与遥测气温记录的差异特点,试图找出影响其变化的一些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有线综合遥测站现场对比试验结果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郭锡钦  曾书儿  王金钊 《气象》1994,20(5):24-27
介绍了3台遥测气象站样机的现场试验结果。这些样机已中标并为中国气象局所初选。除试验结果外,还介绍了试验安排,试验方法和试验质量。试验表明,当这些遥测站处地正常运行条件下,观测准确角度可以基本满足CIMO对自动站的要求,旬,月平均值与人工观测值滑有明显差异。但是,这些遥测站在运行中经常出现故障,所以,它们不能用于业务工作中,现在改进样机正在现场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6.
1引言 现在,自动站虽已投入正常业务运行,但日照的观测仍为人工观测。 目前,台站观测日照时数采用的仪器大多是暗桶式日照计,它是利用太阳光通过仪器上的小孔射入桶内,使涂有感光剂的日照纸上留下感光迹线来计算日照时数的。  相似文献   

17.
对黑龙江省2019年1-4月84个国家气象站暗筒式日照计(人工观测)和DFC2型光电式数字日照计(自动观测)的日照时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观测比人工观测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自动观测达到分钟级。自动观测的日照时数高于人工日照0.1 h,数据完整率达到96%以上,24 h日照时数一致性均值较高,一致率在71%-83%之间。中午时段的一致性好于早晚。  相似文献   

18.
利用铂、铜、热敏3种电阻传感器的遥测地温仪与台站现用玻璃地温表,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用不同安置方法进行大量的对比试验,探讨地面、草面、地中不同深度温度的最佳观测方法。得出:地面温度应用体积小棒状传感器的多点采样平均来代替单点一次采样;地中温度表用直埋式与套管式无大差异;草温为农业服务有重要意义等结论。为遥测地温的观测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铜川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铜川3站1964--2003年40a逐日日照观测记录进行分析,结合影响日照的总云量、低云量、烟雾日数、沙尘日数和降水日数等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铜川日照的变化和影响日照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铜川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在1964—1984年变化相对平稳,后期出现3~4a周期性变化,90年代中期以后为缓慢增长阶段;季度分布很不均衡,冬季和秋季最小,夏季最大,春季的3月日照时数呈增长趋势;日照时数自北向南逐渐减少,90年代中期以后增幅呈现北部的宜君增多显著,南部的耀州区增长缓慢;云对日照的影响不是简单的量化对比,与云种类有很大关系;雨(雪)、雾、沙尘、烟箍等天气现象均对日照有影响,降水和雾日对日照影响主要是秋季的连阴雨天气,沙尘、烟霾日数远远少于雾日,对日照时数的影响只在冬春季,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利用深圳国家基本气象站WUSH-RZ日照仪与暗筒式日照计的日照时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两种观测仪器的日照时数统计方式不同,将日照仪的日照数据按10分法换算后,两者差值为0.26 h/d,与两种仪器观测的感光阈值特征相符;(2)日出时段两者差值为-1.8min/h,日落时段两者差值为4.2 min/h,在其他时段,差值在-0.6~2.4 min/h之间;(3)两种资料的差值随云量的增加逐渐增大;差值随能见度的增加逐渐增大;温度≤25℃时,两种日照资料的差值随温度升高的趋势变化较小,当25℃时,两种观测资料的差值随温度升高的趋势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