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生来 《安徽地质》2021,31(3):265-269
本文以安徽省怀宁县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孕灾地质条件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怀宁县以往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基础之上,进行总结性分析研究,阐述了崩塌、滑坡孕灾地质条件和泥石流孕灾地质条件的基本特征,初步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研究认为,不同地质条件对地质灾害的控制方式和影响程度不同,区内崩塌、滑坡孕灾地质条件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地形地貌、易崩易滑地层、致塌致滑构造、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风化程度和大气降水等七类,泥石流孕灾条件为局部特殊汇水地形地貌条件、山坡中下部松散堆积物物源条件和持续大暴雨带来的水源条件等三类.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后期怀宁县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同行在孕灾地质条件调查和研究方面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邢台西部山区地质灾害形成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台西部山区每年汛期受降雨因素影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制约着山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本文根据调查分析邢台西部山区地质灾害发生、发育的特点,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形成的成因、暴雨在地质灾害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暴雨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指出地质灾害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降水和人类活动,地形地貌因素是灾害发生的内在原因,降水是触发灾害的外在条件,人类活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暴雨及强降水是促成地质灾害发展的动力条件.高空低槽、中低层低涡、切变线、台风等天气系统是暴雨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论述了区内地震、地面变形、崩塌、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地方病等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分析了它们发生和发展的地质环境背景。包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并对人类经济活动引起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发展趋势、地面变形等问题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主要地质灾害采取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三门峡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文章着重论述了三门块市地震、地面变形、崩塌、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地方病等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分析它们发生和发展的地质环境背景。包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并对人类经济活动引起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发展趋势、地面变形等问题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主要地质灾害采取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广东省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水土流失等。其中以崩塌、滑坡及地面塌陷为主,多分布在粤东、粤西和粤北等广大中低山区和丘陵区。具有点多面广,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特点。据不完全统计,“九五”期间全省共发生较大规模突发性地质灾害217处,死亡497人,伤597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7.43亿元。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主要分布于湛江市区。至2001年,沉降中心最大累计沉降量达178.7mm;工程作用引起的地面沉降(软土地基压缩变形),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及潮汕平原地区。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是降雨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致灾地质作用特征将全省划分为5个地质灾害区:粤北中低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发育区(I);粤西低山丘陵滑坡、泥石流灾害、地面塌陷为主地质灾害发育区(Ⅱ);粤东低山丘陵崩塌、滑坡灾害、水土流失为主的地质灾害发育区(Ⅲ);沿海台地平原区软土地基沉降、风暴潮地质灾害发育区(Ⅳ);珠江三角洲平原台地地区软土地基沉降、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发育区(V)。论文还提出了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石玲  王涛  辛鹏 《地质力学学报》2013,19(4):351-363
根据近7年来陕西省宝鸡市12区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总结宝鸡地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及其危害性。研究结果显示,宝鸡市地质灾害发育类型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等4类,总体发育特征具有群发性、突发性、周期性和链生性。其中,滑坡和崩塌数量多、危害大,泥石流相对发育较少,不稳定斜坡多与崩塌相伴生,大多发展为崩塌灾害。每年汛期在强降雨作用下,都可能诱发表层小型滑坡和崩塌,特别是城镇居民房前屋后的小型黄土滑坡和崩塌,以及山区公路切坡导致的残坡积层滑坡崩塌频繁发生,是宝鸡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减灾防灾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宝鸡市地质灾害频发,引起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主要原因是地形地貌稳定性差,其新构造活动、地震是产生各类灾害的内在因素,大气降水、地下水、地表水、人类生产活动等是其产生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北川县城地质灾害调查与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汶川8.0级地震造成了北川县巨大的破坏,导致上万人死亡,整个北川县城变为废墟。现场地震科考分析显示,造成北川县城区建筑物和道路严重损毁,以及人员重大伤亡的三个主要原因为:①强地震产生的振动破坏效应;②活断层错动产生的地表破裂效应;③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造成了北川县城区上千人死亡、大量房屋被埋、多处路段被毁。在分析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基础上,对地震引发的北川县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次生地质进行了现场调查,查明了地质灾害分布和发育特征,初步分析了王家岩滑坡和景家山崩塌的地震地质灾害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9.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西秦岭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非常严重的地区,科学认识这些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对于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的科学防御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对西秦岭地区的断裂构造格架和活动特征及其与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和发育强度研究表明,虽然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复杂耦合作用之结果,但区域断裂构造格架和活动特征对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空间和强度分布具有主导控制作用,其主要表现在:1)滑坡、崩塌、泥石流多沿区域断裂带呈带状发育,断裂构造活动强的地段是地质灾害发育强烈的区域 2)断裂带的长期活动造成的岩体破坏和复杂的构造结构面体系不仅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物源条件,而且提供了地质结构条件 3)断裂构造突发活动,即地震活动是诱发大规模区域滑坡群和崩塌灾害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对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研究,不应孤立地探讨其中单一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展,而应把它们放在区域地质构造环境演化过程中统一认识,尤其是应把区域断裂格架、断裂带结构和断裂活动性作为地质灾害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兰州市区近8年来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系统归纳了兰州市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及其危害性,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区地质灾害发育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等4类,总体发育特征具有普遍性、反复性、突发性和周期性。其中,滑坡和泥石流数量多、危害大;崩塌相对发育较少;不稳定斜坡多与滑坡、崩塌相伴生,大多演变为滑坡。兰州市区在每年汛期中的强降雨作用下,均有地质灾害发生,特别是居民建房削坡、加载以及公路切坡地带频繁发生,是区内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减灾防灾关注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使其地质、地貌和气候发生了剧烈变化,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岩屑流和冰湖溃坝等地质灾害频发.利用遥感技术对青藏高原西部地质灾害的分布、形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对灾害形成的背景进行了探讨.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育于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及昆仑山的高山峡谷之中;冰湖一般分布于雪线附近;岩屑流发育在雪线之下基岩裸露区的陡坡上;融冻泥流则位于海拔更低的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的过渡地带.高原内部的造山带为灾害提供了地形条件;冰川和大气降水为灾害提供了水源;冰川作用和频繁的融冻作用为灾害提供了物源.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是地质灾害发育的内因,高海拔高寒气候是灾害发育的外因.  相似文献   

12.
杨爱春  任贵良 《云南地质》2010,29(2):185-189,145
大瑞铁路大保段位于云贵高原西部边缘,著名的横断山脉南段,地势错综复杂。主要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形成的本质因素是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外部因素包括大气降水、植被破坏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青岛市崂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基于地质灾害递进分析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崂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探讨。崂山区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发育的类型主要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据调查,区内地质灾害及隐患点83处,其中已发生灾害17处,新的灾害隐患66处。崂山区地质灾害基础因子主要是地形坡度、地质构造、地面高程、岩体、植被、水系和坡形,诱发因:于主要是大气降水、人类工程活动和地震。大气降水是变化频繁的敏感因子。通过分析崂山区日降水量、持续累计降水量与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发生时间的关系,结合国内其他地区的分析结论,初步选定崂山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降水量临界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崂山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并以图形和表格两种形式在网上对外发布成功。通过回访调查,预报基本准确,服务效果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和避免了灾害损失,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绝大多数地质灾害由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协同作用诱发,降雨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激发因子,气象预报预警可有效预警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商城县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发育,以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图为基础划分为4个地质灾害预警区。充分考虑降雨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对重点预警区及次重点预警区采用临界日综合有效过程降雨量模型判据法,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德钦县位于青藏高原南延部位横断山纵谷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条件脆弱,是云南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搜集和了解德钦县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对该县进行了全面的野外地质灾害调查,查明了该地区滑坡、崩塌、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等,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及特征。针对德钦县的实际情况,提出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建议,为该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和促进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历年以来江西省有具体记录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事件进行梳理,共整理出地质灾害事件25 587起。江西省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崩塌次之,泥石流较少;规模和灾情等级以小型占绝对优势,中型很少,大型以上极少。地质灾害的发育与区域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年降雨量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密切相关;依托于极端天气,江西省地质灾害大体以4~5年为周期呈现一个高峰年;地质灾害在汛期高发,其中5月份和6月份为高峰月;地质灾害多在降雨过程中突发,少有延滞性;强降雨和人工切坡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与西部省份的地质灾害相比,江西省地质灾害有其显著的发育特征:一是规模和灾情等级绝大多数为小型,二是汛期集中发生,且具有突发、多发和群发性,三是与人工切坡等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太湖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区南缘,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切割较大,山体陡峭,岩石风化强烈,加上人类工程活动活跃,降雨集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地质环境条件,在内外动力作用下,导致该地区存在或者发育多种地质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矿山环境问题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其中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是这一地区较为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因地质灾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本文分析了县域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对该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分区评价,并就如何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光  廖坤炎 《第四纪研究》2019,39(5):1246-125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日趋强烈,中山市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呈加剧趋势。根据中山市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结合中山市环境地质特征,对中山市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统计分析表明,4~9月是汛期雨季,是中山市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高发季节。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坡高10~30 m的斜坡带上,均分布于山体坡脚,临近居民区及建筑物,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本地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强、规模小、危害性大等特征,为中山市今后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气降雨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本次研究依据多年的地质灾害监测资料和气象数据,经过筛选和分析,选取巴东县有时间记载的274处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其中209处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有关,占总数的76.3%。本文通过随机选取其中61处地质灾害与降雨量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巴东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的临界降雨量和有效过程降雨量,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完成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为巴东县政府做好地质灾害预警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区域属于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易发,对地质灾害发展趋势研究是必要的。本文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分析区域构造稳定性对地质灾害的影响;采用现场实地踏勘、卫星航片及无人机等技术调查区域内地质灾害分布;对地质灾害点进行观测和访问,调查当地居民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改造,对地质灾害活动痕迹进行观测,确定地质灾害引发因素;从区域地质条件、基本环境条件和诱发因素等方面建立区域内泥石流、崩塌、滑坡三类地质灾害发展趋势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实地调查打分法获得各评价指标权重,结合信息法对各影响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分析得综合得分,评判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展趋势。本研究方法能够圈定严重威胁地质灾害区域,为预防地质灾害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