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化光华一带出露有一套变质玄武岩-含榴黑云变粒岩-石榴二云片岩的岩石组合,被称之为光华岩群,经笔者重新厘定,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双庙岩组、同心岩组,前者为一套变质气孔状玄武岩(斜长角闪岩),后者为黑云变粒岩及石榴二云片岩、砂岩,为一套杂砂岩及泥岩建造,其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早期,与集安岩群时代相当,分别属古元古代早期裂谷盆地的边缘相和盆地边缘相沉积.  相似文献   

2.
通化地区早元古代变质杂岩可划分为集安岩群和老岭岩群。前者遭受了一期四个阶段的进变质作用和三幕变形作用,变质达高角闪岩相;后者主要经历的是一期两个阶段的进变质作用和二幕变形作用,变质达绿片岩相。两岩群变质作用的p-T-t轨迹都具有逆时针演化的趋势。本区大地构造环境属被动大陆边缘与古岛屿之间内海(边缘海,性质的古拗陷带和裂陷带。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前寒武纪地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吉林省前寒武纪地层可见有太古宙变质表壳岩系、古元古代中深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吉南新元古代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组成的盖层沉积岩系和吉北造山带新元古代变质火山-沉积岩系4种类型.其中太古宙地层龙岗陆块具有多陆块拼贴的特点,可划分为龙岗岩群(四道砬子河岩组、杨家店岩组)、夹皮沟岩群(三道沟岩组、老牛沟岩组)、板石沟岩群、南岗岩群(鸡南岩组、官地岩组)、清原岩群.分别代表白山镇地块、夹皮沟镇地块、板石沟地块、和龙地块和清原地块的变质表壳岩系,其中除龙岗岩群可能为中太古代外,其余地质体的时代均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层有集安岩群、光华岩群和老岭岩群,前两者为古元古代早期裂谷环境沉积,分别可进一步划分为蚂蚁河岩组、荒岔沟岩组、大东岔岩组、双庙岩组和同心岩组,沉积时限为2 300~2 100Ma;后者为古元古代晚期内克拉通凹陷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林家沟岩组/达台山岩组、珍珠门岩组、花山岩组、临江岩组和大栗子岩组,沉积时限为1 900~1 800Ma.吉南新元古代地层的岩石地层学属性基本清楚,按新元古代三分的观点,其中细河群及其以下地层时代为青白口纪.浑江群时代为震旦纪,吉南地区缺失南华系.吉林省北部造山带中沿色洛河-海沟-青龙村-江域一线的元古宙地层事实上为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构造岩片堆叠体,属于构造地层学范畴;具有层状地层特征的仅有敦化地区的塔东岩群、蛟河地区的新兴岩组、九台地区的机房沟岩群、辽源地区的西保安岩组以及安图地区的万宝岩组,时代可暂置于新元古代.  相似文献   

4.
南秦岭凤凰山地区元古代构造基底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在原划武当岩群中获得的 1 6 86± 4 5Ma (锆石U -Pb)同位素测年资料 ,结合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区域地层对比 ,从中解体出姚坪岩组。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构造特征、变质变形特征研究及形成环境探讨认为 :南秦岭凤凰山元古代武当岩群 (包括姚坪岩组、杨坪岩组 )变质火山岩系为古—中元古代时期多岛洋构造环境过渡基底建造 ;耀岭河岩组浅变质火山岩为本区Rodina事件的产物。该成果对南秦岭构造基底的组成、发展、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出露于河南鲁山地区的原"太华岩群"在地质研究和新的同位素年代学测年新进展的基础上,已将其分解为古元古代变质表壳岩为主的上部岩系和以新—中太古代TTG岩系为主的下部岩系,二者之间为不整合接触,两套岩系地质特征很不相同,时间相隔5~7亿年,因此原"太华岩群"这一统一地质单位已不再适用,需重新厘定。建议以新—中太古代TTG岩系为主(70%)和伴生少量变质表壳岩(约30%)的下部岩系改称太华杂岩;上部的古元古代变质表壳岩系,因其标准剖面在鲁山,可以用"鲁山岩群"替代"原太华岩群上亚群",这一群级地层单位曾被涂绍雄(1996)建议过。重新厘定后的地层名称,将不再出现命名上的混乱,也便于对比。  相似文献   

6.
在对肉切村岩群的岩石组合、变质特点以及区域综合对比研究基础上,根据其中锆石U-Pb法年龄值686Ma、黑云母斜长变粒岩全岩Rb-Sr法年龄值796±103Ma,认为其原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时代属震旦纪;前人划分的震旦—寒武系肉切村群,实际上是前寒武纪变质岩地层,聂拉木地区并未出露寒武纪地层。将前寒武纪地层划分为聂拉木岩群和肉切村岩群,并将聂拉木岩群划分为友谊桥岩组、曲乡岩组、康山桥混合岩和江东岩组4个构造岩石地层单元,将肉切村岩群划分为扎西宗混合岩和塔吉岭岩组两个构造岩石地层单元。  相似文献   

7.
秦岭岩群和碧口岩群层序时代析重新厘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岭岩群和碧口岩群因构造复杂、化石贫乏,多年来对其层序和时代的意见极不统一。笔者通过地层清理,并结合前人所获得的成果,对这两个岩群的层序和时代进行重新厘定。秦岭岩群包括云母石英片岩、大理岩、片麻岩三套岩石组合,据同位素年龄和区域地层对比定为早元古代;从原秦岭岩群中分解出峡河岩群,据同位素年龄定为中晚元古代。碧口岩群包括变火山岩和变沉积碎屑岩两套岩石组合,据同位素年龄和微古植物化石定为中晚元古代;从  相似文献   

8.
“八五”期间在辽西1/5万区调过程中,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地层学研究、微古植物和同位素测年,以及原岩建造和地球化学研究,将测区一套浅变质岩,从太古宙原建平群中解体出来,建立魏家沟岩群,划归为中元古代。按其原岩组合划分为上、下两个岩组。下岩组为一套碳酸盐岩、碎屑岩和泥质岩建造的浅变质岩,形成于被动陆缘构造环境。上岩组为变质的钙碱性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这些岩层在中元古代晚期遭受了强烈的造山运动改造,发生了变质与变形。魏家沟岩群的建立对探讨华北板块北缘古大陆边缘地壳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吉林省早前寒武纪地质包括太古宙花岗-绿岩带、早元古代集安群和中元古代老岭群。太古宙花岗-绿岩带,划分为早太古代和晚太古代花岗-绿岩带,二者在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特片,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方面均有一定差别,为不同火山-沉积旋回产物,花岗质岩石属高铝型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类;早元古代集安群,通过构造解析和变质变形的研究,从下至上重新划分为蚂蚁河组、荒岔沟组和大东岔组,为解决地层重复划分和金属找矿工作提  相似文献   

10.
通化地区珍珠门组并非老岭群的顶部层位,其上确实存在花山(大栗子)组、临江组.并且与珍珠门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这一发现,为重新厘定集安岩群、老岭群的地层层序以及区域地层对比.提供了直接的地质依据,也为老岭群的古地理再造以及地质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同时也为在这一地区寻找古岩溶型矿产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1.
柞水北部秦岭群中丹凤岩群和龙潭子序列的确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柞水地区北部秦岭群分布区进行1:.5万区调填图,从前人划分的古元古代秦岭群中解体出丹凤岩群和一套中酸性侵入体,并从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同位素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在丹凤岩群中获得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444±29Ma,在中酸性侵入岩体中获得错石U-Pb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407±19Ma。为研究丹凤岩群时代归属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辽东古裂谷西段辽河岩群地层学研究的几个问题及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成文  王天武 《世界地质》1996,15(2):8-15,34
在讨论了辽河岩群变质、变形、剩余沉积特征基础上提出了构造变质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及采用岩群、岩组、岩段等单位名称系统。提出辽河群1个岩群、3个亚岩群、9个岩组的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化地早元古代变质杂岩可蚜为集安岩九和老岭岩群。前者遭受了一期四个阶段的进变质作用和三幕变形作用,变质达高角闪岩相;后者主要经历的是一期两个阶段的进变质作用和二幕变形作用,变质达绿片岩相。  相似文献   

14.
吉南地区早元古代变质岩系的划分和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润 《吉林地质》1995,14(4):1-15
吉南地区早元古代变质岩系(集安群,老岭群),在近年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以构造为纲,通过对构造变形的调查研究和构造解析,在澄清区域构造形成的基础上,依据变新方向和指标新标志,在正确恢复地层层序的前提下,遵循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原则,为形中的不同和岩石组合和沉积环境的差异,经反复分析对比,重新厘定为两个岩群,八个岩组。  相似文献   

15.
祁连与北秦岭结合部位陇山岩群与秦岭岩群对比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育于陇山地区 (祁连山 )的变质基底岩系—陇山岩群 ,其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变质作用及构造环境与北秦岭造山带秦岭岩群非常相似 ,属同一大地构造带 ;被后期构造改造位错形成现在状态  相似文献   

16.
吉南地区古元古代地层层序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冰仪  周晓东 《世界地质》2009,28(4):424-429
依据变质岩石组合特征及其在地层序列中的堆叠关系, 吉南地区古元古代集安岩群自下而上可划分为蚂蚁河岩组、荒岔沟岩组、大东岔岩组, 其沉积时限为2 350~2 150 Ma, 经历了低压相系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 并被晚期花岗岩侵入(2 160 Ma) ; 老岭群自下而上可划分为达台山组/林家沟组、珍珠门组、花山组、临江组、大栗子组, 其沉积时限为1 900~1 800 Ma, 经历了中压相系低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集安岩群伏于老岭群之下, 原岩建造为一套大陆拉斑玄武岩-蒸发岩-(钙质)硬砂岩-复理石组合, 属裂谷环境沉积; 老岭群的原岩建造为一套石英砂岩-白云岩-页岩组合, 属陆内坳陷沉积。  相似文献   

17.
古元古代达肯大坂岩群为柴北缘构造带的变质结晶基底,是柴北缘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在德令哈以西的鱼卡河—锡铁山—沙柳河一带和大柴旦等地对达肯大坂岩群做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对于柴北缘东段的研究还相对薄弱,缺乏东西段的对比研究。通过对布赫特山一带达肯大坂岩群中片麻岩和斜长角闪片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和区域对比,认为研究区的岩性、矿物组合、变质程度与德令哈以西鱼卡河—锡铁山—沙柳河一带达肯大坂岩群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布赫特山一带达肯大坂岩群主要为一套碎屑岩夹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变形强烈,其形成环境为岛弧与活动性陆缘的过渡环境,且岩浆来源为壳幔混染。由采集的2件Sm-Nd同位素样品得到了2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085±14Ma和2027±19Ma。由此可知达肯大坂岩群为古元古代柴北缘地区的变质结晶基底,是柴北缘古元古代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陈跃军  孙春林  刘跃文  孙罡  王秀萍 《世界地质》2006,25(3):213-220,244
辽宁北部清河镇—吉林南部山城镇一带的一套变质地层最早被称为古元古代辽北“辽河群”,后来又称为早古生代清河镇群、太古宙沙河岩群 寒武纪开原岩群、中新元古代开原岩群等。最新研究证明,这是一套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内的、不同时代、不同属性的地质体的拼合物。以清河断裂为界,北部属于陆缘活动带,可划分为新元古代西保安岩组、寒武纪佟家屯岩组和晚二叠世尖山子火山岩;南部为华北板块辽北清原地体,除太古代TTG岩系和少量的表壳岩外,还有一套变质石英砂岩大理岩变质火山岩为主的地层,即一个新的特殊岩石地层单位。本文作者提出新命名为古元古代芦家堡子岩组。  相似文献   

19.
原划分的阿拉善群包含了时代、成因各异、构造样式有别、变质程度不同的变质地层和变形深成片麻岩体。作为一个岩石地层单元已不合适,应予解体并重新厘定。根据目前的研究,原阿拉善群可划分成3套变质地层单元和两个变形深成片麻岩杂岩。本区最古老的岩石地层单元为迭布斯格岩群,由深变质的变质表壳岩系组成,是区内的基底岩系。初步的锆石SHRIMP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它们形成于27亿年左右,属于新太古代。新建立的巴彦乌拉山岩组主要由变质火山岩组成,是区内的火山岩系。目前获得的年龄为2264Ma和2271Ma,属于古元古代。重新厘定的阿拉善岩群主要由变质碎屑岩和变质碳酸盐岩组成,是陆缘沉积岩系,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或更晚。波罗斯坦庙英云闪长质-花岗质片麻岩杂岩,由早期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和晚期的花岗质片麻岩组成。早期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形成于18亿年左右,晚期的花岗质片麻岩大致形成于古生代期间。毕及格台花岗闪长质片麻岩杂岩主要由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等组成,初步的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显示它们的主期形成于8 ̄10亿年的晋宁期。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是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以孔兹岩系发育为特征的早前寒武纪变质杂岩发育地区之一。区内,除大面积出露的孔兹岩系之外,还残存有一套由各种石英岩、变粒岩组成的浅变质碎屑沉积地层,前人将其划归乌拉山岩群第四岩组或高角闪岩相孔兹岩系。笔者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发现这套浅变质地层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孔兹岩系之上,应是孔兹岩系经历了下地壳麻粒岩相变质变形并隆升到地表之后沉积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并把这套浅变质地层定名为美岱召岩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