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板块学说的诞生,以及海洋地球物理学及海洋地球物理学家对这场地球科学革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洋技术飞速进步;战后,西方国家的海洋地球物理学家利用这些技术在海上开展了广泛的地球物理调查,积累了大量资料,有了许多重要发现.大洋地震带原来是一条裂谷带;大洋地磁场存在以中脊为中心,向两边正负...  相似文献   

2.
氧从哪里来?     
氧无疑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元素,没有氧,这个千姿百态的星球可能完全是另一种景象。那么氧到底是何时与地球"相爱"的呢?早期的海洋中,存在大量的氧,但大气中却不存在氧气。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地球早期的生命除了绿藻以外就所剩无几了,那会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负面影响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地球工程因被认为是减缓甚至扭转气候变化的切实可行的方案之一而备受关注。为推动地球工程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国际法的完善,文章分析海洋施肥、人工上升流、人工海洋碱化、海洋云增白和海底造墙5种海洋地球工程的技术原理、研究进展及其在具体实施中对现行国际法的挑战。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处于理论模拟阶段还是处于实验阶段,上述海洋地球工程技术都显示其减缓气候变化的潜力,同时也存在对海洋环境和人类生活的潜在风险;由于科学的不确定性和国际法的模糊性,各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与国际法的冲突或适用问题,但目前从科研实践角度分析具体技术涉及的相关国际法问题的研究较少;虽然应在国际法框架下进行探索性研究,然而目前有关地球工程技术的国际法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仍存在很多争议。因此,必须加强对地球工程技术的研究,将技术风险降到最低,并在科学探索中做好环境基线研究,完善技术探索的环境影响评估方法;随着旨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小规模地球工程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更应明确地球工程技术在国际法中的地位,建立合理的法律框架,推进国际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正>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1月正式列入中国海洋大学"211"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2009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得良好成绩。实验室依托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学院建制于1946年,是我国从事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本科教育最早、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5.
吴溪 《海洋世界》2007,(11):31-36
地球是一个"水星球",海洋面积约占地表面积的四分之三。对于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而言,海洋都是至关重要的。进入近代,人类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改变着海洋。  相似文献   

6.
正《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创刊于1981年9月,现由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期刊主要刊登海洋地质学及海陆第四纪地质学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前沿性、创新性和探索性学术论文;刊文范围突出中国海区、大洋地质和"三极"地区基础理论研究特色,注重海区与大陆、区域性与全球变化对比研究。期刊主要栏目有:"沉积与环境"、"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古海洋与年代地质"、"油气与矿产"、"第四纪地  相似文献   

7.
正《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创刊于1981年9月,现由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期刊主要刊登海洋地质学及海陆第四纪地质学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前沿性、创新性和探索性学术论文;刊文范围突出中国海区、大洋地质和"三极"地区基础理论研究特色,注重海区与大陆、区域性与全球变化对比研究。期刊主要栏目有:"沉积与环境"、"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古海洋与年代地质"、"油气与矿产"、"第四纪地  相似文献   

8.
<正>大堡礁是世界七大自然景观之一,也是澳大利亚人最引以为豪的天然景观。它可谓是地球上最美的"装饰品",像一颗点缀在海洋中的天然  相似文献   

9.
正《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创刊于1981年9月,现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期刊主要刊登海洋地质学及海陆第四纪地质学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前沿性、创新性和探索性学术论文;刊文范围突出中国海区、大洋地质和"三极"地区基础理论研究特色,注重海区与大陆、区域性与全球变化对比研究。期刊主要栏目有:"沉积与环境"、"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古海洋与年代地质"、"油气与矿产"、"第四纪地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13,(2):16-17
在海洋基本知识的测试中,只有16.8%的受访者能够准确描述地球上海洋的深度。海洋包围、分割所有的陆地地球上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构成统一的世界海洋;而陆地是相互分离的,故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在地球表面,是海洋包围、分割所有的陆地,而  相似文献   

11.
正《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创刊于1981年9月,现由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期刊主要刊登海洋地质学及海陆第四纪地质学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前沿性、创新性和探索性学术论文;刊文范围突出中国海区、大洋地质和"三极"地区基础理论研究特色,注重海区与大陆、区域性与全球变化对比研究。期刊主要栏目有:"沉积与环境"、"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古海洋与年代地质"、"油气与矿产"、"第四纪地  相似文献   

12.
<正>碳捕获技术或将使海洋"中毒"目前提出的减缓全球变暖的地球工程方法之一是在海洋中加入大量铁,以促进浮游植物生长,从而能捕获更多的碳。但是此种方法可能带来致命的"副作用"。在太平洋北部海域进行的新实验发现,水中的浮游植物会产生名为软骨藻酸的分子,这种神经毒素会给沿海地带的动物和人类带来毒害。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光鼎是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和海洋地质学家,青年时自取笔名"石樵",以寄托献身地质事业的雄心壮志。如今80高龄的刘光鼎仍思维敏捷、有论有据,活跃在地球科学的论坛上指点江山。渤海物探开先河1964年,在南京新筹建的地质部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刘光鼎担任地球物理研究室主任,同时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科委海洋  相似文献   

14.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新领域和最广阔空间。在生物学家眼里,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在经济学家眼里,海洋是资源的宝库;在环境学家眼里,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在战略学家眼里,海洋是解决人类面临的三大危机的希望所在。可以预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经济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要大贡献。 海洋事关国家主权、经济和安全,牵系着民族的兴衰。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世界强国必须是海洋强国,最近几年国际形势的变化更充分地表明了这一点。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技乃至于…  相似文献   

15.
1998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其目的在于呼吁各个政府和人民共同行动起来,保护由于人类活动而遭到严重威胁的海洋,而且海洋遭到破坏的程度远比人们想像的要严重得多。一、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不但占据地球表面积的71%,含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96.5%,而且也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生命的演化过程在漫长的时间内均是在海洋里进行的,而且都栖息在海洋中。那时,地球陆地上几乎到处都是山岳和荒漠,42亿年后,陆地上才出现多种多样的生机勃勃的生命,而且几乎都是由海洋生命演化而来的,人类的最早祖先也…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一项研究表明,由极端火山活动引起的地球海洋变化引发了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这一发生在2.52亿年前的事件横扫了地球上超过90%的海洋物种和2/3的陆地生物。研究人员表示当时地球海洋吸收了火山喷发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这改变了海洋的化学组成成分,导致它们酸性更强,从而给地球上的生物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项由英国爱丁堡大学合作进行的研究是首项  相似文献   

17.
海洋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和地质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最新收录的1968—2017年SCIE文章,采用文献计量与引文分析等工具,分析了约1.3万篇相关文献,发现:①"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海洋地质学研究整体发文一直保持着正增长势头,并带有明显的周期性规律;②亚洲和中东欧国家和地区是海洋地质发文的主力,中国和俄罗斯是发文最多的国家和合作网络的中心,且中国的近5年发文遥遥领先;③"一带一路"海洋地质研究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地球科学、海洋学、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学等领域,内容包括中国沿海、马尔马拉海、死海、日本海等地区的海底地质构造与特殊地貌、海洋沉积物来源与分布输运、海底矿产油气资源、海底地质运动与地形演化以及古海洋古地质环境分析等方面。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海洋地质研究区域内合作薄弱,建议我国结合实际情况加快推进沿线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研究,并注重各国科研机构之间的研究特色制定相应的合作战略目标,以获得更好的科研成效,提升我国的海洋地质研究地位。  相似文献   

18.
《海洋地质前沿》2014,(2):70-70
<正>2013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于近日揭晓,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的《中国南部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该系列图是迄今为止比例尺最大、范围最广的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是对我国近年50年来在南海海域及周边的地质、地球物理工作的最新成果集成。据了解,《中国南部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属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项目"我国海域1∶100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工作内容之一,该  相似文献   

19.
全国中小学、青少年朋友们:海洋,地球生命的摇篮,人类未来的希望;海洋,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重返海洋”是21世纪的呼唤,是人类共同的心声。人类将进入一个共同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新纪元。1994年第49届联合国大会全票通过决议,将1998年定为“国际海洋年”,其主题是:强调海洋在造就地球生命中所起的作用,突出海洋环境的整体性,加强海洋开发的国际合作。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积约71%,以其博大的胸怀哺育着人类。然而,人们对海洋的了解远不如陆地。在我国,特别是青少  相似文献   

20.
通过深入分析海洋中碳、营养盐、微量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性对酸化响应的研究进展,指出海洋酸化不仅会影响海洋中的碳化学,而且能影响海洋中营养盐、微量元素等的地球化学特性和过程;海洋酸化一个重要的、但被低估的结果是能大范围地改变海洋碳系统之外的无机和有机化学环境;不同海域的生物和地球化学系统对酸化产生不同的响应,同一物质循环的不同过程对酸化的响应可能截然不同;酸化给海洋带来的影响是极其复杂多变的,而且这些影响之间还存在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对海洋酸化的自然响应是很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独立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很多单一物种或单一因素酸化响应的简单概括或总结,远不能描述海洋酸化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规律。海洋酸化微量元素响应研究,应该具体到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如碳泵、生物泵、硝化作用、固氮作用以及元素赋存形态转化等)及关键要素(如POM,DOM及CDOM等)等的响应,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更全面地了解海洋酸化对海洋中物质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