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小波分析具有时频局部化特征,可清晰地给出各种时间尺度周期的强弱分布以及降水量偏多、偏少的变化趋势。应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西安市1951~2006年共56年的年降水量序列进行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年降水量序列在整个时间域内主要受2~6年、6~12年、16~34年时间尺度波动变化影响,不同时间尺度下,降水量偏多、偏少交替变化不相同。年降水量序列主要存在4年、8年、26年左右的主周期,其中,26年为第一主周期。另外,西安市多年降水量呈弱下降趋势,2006年以后的降水应呈正位相,降水量偏多,大约到2018年左右,年降水量总体上都应当偏多。  相似文献   

2.
陈立华  王焰  易凯  赖河涛 《水文》2016,36(6):89-96
依据钦州市58a平均降雨量和3条入海河流控制站径流量长序列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回归、Spearman、M-K及R/S法综合分析降雨径流的趋势性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钦州市降雨量总体呈弱增加趋势,增加率为0.742mm/10a,而茅岭江、钦江、大风江流域径流量存在总体减少趋势,减少率分别为0.2×108m~3/10a、1.1×108m~3/10a、0.4×108m~3/10a。运用复Molet小波分析多时间尺度周期性,降雨量序列存在5个时间尺度,22a和15a时间尺度分别为序列第一、三主周期;径流量序列存在3个时间尺度,其中22a和8a时间尺度分别为径流量序列第一、二主周期。  相似文献   

3.
清代江苏省冬季冷暖等级序列的重建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重建了清代江苏省冬季逐年冷暖等级序列,并利用Morlet复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对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特征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整个清代江苏省冬季气候变化大致可分为2个冷时段(1644—1730年、1821—1900年)和1个暖时段(1731—1820年);(2)重建的冷暖等级序列存在多尺度下的周期变化特征,其中有较明显的周期变化尺度是38~42 a、18~20 a、13~15 a和8 a,38~42 a和8 a特征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相对具有全域性,18~20 a尺度的周期变化在1690—1790年之间比较明显,13~15 a尺度的周期变化在1720年之前和1830年之后比较明显;(3)重建序列的第1主周期为42 a,第2、3、4主周期依次是20 a、 8 a和3 a;在42 a尺度下,清代江苏省冬季气候可划分为6个偏冷时段和6个偏暖时段。  相似文献   

4.
根据阿克苏河流域内出山口水文站1957~2006年的径流实测资料,利用数理统计、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径流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阿克苏河年径流量具有相对稳定且振荡上升的趋势,年际变化小;  径流序列在1993年发生突变,径流量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且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丰、枯水周期变化存在着25a左右的主周期,丰水年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且大量连续出现,最长持续时间达7年,枯水年多以连续2年的形式出现,平水年年数占52%。运用灰色拓扑预测方法对突变前后两个径流时间序列分别进行了模拟和预测,模拟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2.06%,且位于同一突变区间的精度达97.7%,预测未来几年阿克苏河年径流量存在上升趋势,但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额尔古纳河流域近50年水文气象要素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轩玮  李翀  赵慧颖  廖文根 《水文》2011,31(5):80-87
应用预置白处理后的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及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额尔古纳河流域20个水文气象站点近50年水文气象要素(气温、降水和径流)的变化趋势以及典型站点降雨量、径流量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同时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推算了径流量序列的突变点。结果表明,该区域气温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其中海拉尔站可能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气温升高幅度最大。流域年降水总量变化趋势不显著,但某些月份降水量存在明显增加或者减小的趋势,其中显著增加的月份为11、12和1月,显著减小的月份为7、8月;降水趋势显著变化的站点主要分布在该流域的呼伦湖水系和海拉尔河水系。流域年径流量有减少趋势但不显著,然而4、5月份大多数站点径流量出现显著减少趋势。小波分析表明,典型站点年降水量存在25a左右的主周期,年径流量存在20~26a的主周期。各个站点径流量序列的显著跳跃点大都发生在1999年,这与通过小波分析得出的有关突变点的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里下河地区降雨量多时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波分析是一种时频多分辨分析方法,成为近年来研究水文要素长期变化的层次规律和特征的重要方法.本文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对里下河地区1953~2005年降雨量及最大连续15d降雨量趋势进行探讨,得出了里下河地区的年降雨量序列存在着26年、15年和6年的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其最大15d降雨量序列明显存在21年左右的周期变化,进而得出在2003~2012年期间.其涝灾机率会增多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小波变换在河西地区水文和气候周期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小波时—频分析由于其局部优化性质而优于傅立叶分析。应用 Meyer小波 ,对甘肃河西地区近 50 a来年径流量、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做周期分析 ,发现河西地区水文气象序列的变化周期基本在 35a、2 2 a、1 1 a、5~ 6a和 2~ 3a左右的时间尺度上浮动。而这些基本周期正是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或海—气相互作用的周期 ,说明河西地区水文、气象序列的周期变化受天体运动变化的影响。天体运动直接影响降水和气温的周期变化 ,进而在一定的下垫面条件下 ,影响径流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流域径流量时序演变特征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兰  梁虹  黄法苏 《中国岩溶》2007,26(4):341-346
以贵阳水文站近45年年径流量序列为例,利用Mo r let 小波变换对喀斯特流域径流量时序演变特性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表明: ( 1)贵阳水文站年径流主要存在4a和25a 两个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在这两种时间尺度下,径流演变呈现出较明显的丰、枯交替振荡。( 2) 2000年以后的10a左右,年径流量有由丰转为枯、逐步下降的趋势。( 3)年平均径流量的丰、枯周期变化主要受年平均降水量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喀斯特流域年径流量有增加和减小两方面的影响,总体上会使径流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9.
阿克苏河源流区径流量与降水量丰枯变化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阿克苏河源流区出山口沙里桂兰克和协合拉两水文站1957-2008年近50a的径流和降水数据, 借助Z指数法、参数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和小波变换等, 分析了阿克苏河两水文站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变化趋势, 以及二者多时间尺度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50a来, 沙里桂兰克、协合拉径流量和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 两水文站径流量在1993年发生了显著的增多突变, 其中, 降水量突变点沙里桂兰克在1985年, 协合拉在1986年.沙里桂兰克和协合拉降水量和径流量丰枯指数由突变前的"偏枯"和"正常"等级为主转变为突变后的"正常"和"偏涝"等级占优势.沙里桂兰克和协合拉径流量变化分别存在7a和6a的主周期, 降水量变化分别存在7a和4a的主周期.沙里桂兰克径流量和降水量在整个时间尺度上以正相关为主, 协合拉则以负相关为主, 在大于20a的时间尺度上两水文站径流量和降水量均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受气候系统影响的水文系统具有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由于平滩流量与水沙条件变化关系密切,也必然会呈现出多时间尺度演变规律。基于黄河下游主要测站1950~2007年平滩流量及水沙资料,利用小波分析原理分析了平滩流量、流量和含沙量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时间尺度下水沙序列与平滩流量序列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河下游主要测站的平滩流量序列存在5~6年和19~20年的主要时间尺度,且水沙条件多尺度变化规律与平滩流量有密切关系。此外,对黄河上游和渭河支流主要测站的平滩流量与水沙条件的多时间尺度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河段的平滩流量序列与含沙量序列存在不同的相位差,且相位差大小随含沙量增大而减少。揭示的黄河平滩流量与水沙条件的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可为研究河床演变的多时间尺度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Estimation of advance rate and utilization of tunnel boring machines (TBM) are some of the important steps in planning a TBM tunneling project. Estimation of the utilization factor depends on realistic analysis of downtime components. Among the different parameters influencing TBM downtime, tunnel support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 which can take up to 50% of the total excavation time in some cases.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systems specifically developed to link ground conditions with the type and amount of support installed in TBM tunneling, the related downtime for support installation has not been studied in detail. Unit supporting time (UST) is the time required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ground support per unit length of tunnel. Support installation time (SIT) is the time required for installation of a single ground support element. In this paper, approximate ranges of UST and SIT a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recorded ground SIT from a number of TBM tunneling projects. The primary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link UST with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s that have been specifically developed to assess ground support requirements for different tunnel sections using open-type TBM. An accurate estimate of UST and SIT allows for realistic determination of the related downtime and TBM utilization rate.  相似文献   

12.
Zharov  V. E.  Oreshko  V. V.  Potapov  V. A.  Pshirkov  M. S.  Rodin  A. E.  Sazhin  M. V. 《Astronomy Reports》2019,63(2):112-133
Astronomy Reports - A pulsar time scale is considered, including possibilities for its realization and possible applications to fundamental problems in astronomy and physics.  相似文献   

13.
14.
“深时”(Deep Time)研究与沉积学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孙枢  王成善 《沉积学报》2009,27(5):792-810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在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人类文明的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对这种变化的发展趋势及其环境与资源效应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仅仅对现代和第四纪气候研究是有局限性的,全面了解地球表层及气候系统需要研究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地球表层系统的发展演化。基于这样一种需求,从沉积记录研究前第四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球古气候变化及重大地质事件,并为未来气候预测提供依据的“深时”(Deep Time)研究计划在国际地球科学界逐渐形成。“深时”研究将聚焦地球气候系统中的重大科学问题,通过地质历史时期极端气候事件探讨气候变化的极限和速率、大气成分和大洋成分变化、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以及生物圈、固体地球与太阳的联系等,最终揭示地球气候系统与地球系统的联系。“深时”研究将通过解译、定年和模拟的基本方法,发展完善大陆科学钻探项目,获得保存良好、高分辨率的沉积记录是重中之重。可以预见,“深时”研究将与“深空”(Deep Space)、“深海”(Deep Sea)和“深部”(Deep Interior)研究计划一样,成为未来国际和国内地球科学重大研究领域。同时,在开展“深时”研究过程中,沉积学也将扮演核心学科的角色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Forest ecology suffers from a lack of long-term community records. Preserved pollen data are richer in such information than is generally realized. By applying suitabl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to pollen records, one can learn much about competition, succession,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in past tree communities. In this study, preserved pollen records from Everitt Lake, Nova Scotia, are analyzed as time series. Time domain studies reveal the post-fire responses of individual tree taxa. Correlograms yield models of past forest succession patterns. The models explain some effects of changing fire frequency, thus suggesting mechanisms by which fire, competition, and climate combine to produce long-term forest composition changes. Frequency domain studies suggest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sturbance cycles, stand composition, and forest mosaics. Fire frequencies are seen to be highest where fire-dependent species abound and most regular where tree stands have uniform, not mixed,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18.
A Strontium isotope study of a high-K diorite complex at Yeoval, N.S.W. (Australia) points to clear time differences (40 m.y.) between the diorite suite (gabbro-diorite-grano-diorite) and surrounding granites. Such a time interval, in association with other data, precludes a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rock groups whereas the data support a common origin for the diorite suite and associated andesitic volcanics. The low (0.705) initial Sr ratios for the diorite suite and volcanic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other diorite and andesite occurrences.  相似文献   

19.
20.
该介绍一种电话遥控的多功能定时控制器的硬件原理及软件编程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