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内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思维 ——室内生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摆在面前的事实是近两百年来工业社会给人类带来的巨大财富,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但工业化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森林、生物物种、清洁的淡水和空气,以及可耕种的土地,这些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保障在急剧地减少,气候变暖、能源枯竭、垃圾遍地......。如果按过去工业发展模式一味地发展下去,这个地球将不再是人类的乐园。现实问题迫使人类重新认真思考:今后应采取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还是注重科技进步,通过提高经济效益来寻求新的发展契机?我们正在经历…  相似文献   

2.
"毋庸置疑,建筑学和都市化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特里·法雷尔[1]英国建筑师特里·法雷尔(Terry Farrell)(图1)[2]是一名浪漫且富有个性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大师,他独特和充满创意的设计风格使他在英国乃至世界建筑设计界享有盛名。法雷尔有着与众不同的建筑设计观点,他一直着迷于历史、文脉。  相似文献   

3.
<正>"通过自然界,宇宙的自然界和人类的自然界,我们将找出真理。如果我们找到真理,我们将会发现美。"~([1])——摩西·萨夫迪摩西·萨夫迪(Moshe Safdie)(图1)~([2])是国际知名的建筑师和城市学家,他的建筑设计作品极富文化内涵,充满了人文主义气息。从他早期的毕业设计作品实验性住宅到后来的文化综合体,再到耶路撒冷亚德瓦谢姆大屠杀纪念馆,都饱含着一种提升建筑文化内涵的强烈愿望。他的许多设计作品都像微型的城市,将办公、居住、餐饮、文娱和交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等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城市地下化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问题。文章简要叙述了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城市地下空间的应用类型,分析了地下空间的恒温性、隔热性、湿度较大、环境封闭空气流通性差、天然光线不足、缺乏自然景观、没有外部形态等内部环境特点。以西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为例,从自然采光、人工照明、植物水体和界面设计的角度概述了地下综合体室内设计的核心理念和关键步骤。最后提出了如下关于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室内设计的优化思路:(1)空间布局明确,符合人的空间认知习惯;(2)通过扩大建筑入口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引入天然光;(3)运用照明模拟自然光;(4)引入自然元素,使室内外环境自然过渡,增加地下空间的活力,改善封闭感,缓解人的心理和生理障碍;(5)地下空间的各类尺度应符合人体尺度,避免产生不适感;(6)注重行动不便的人群,设置人性化的无障碍设施;(7)设计充足的休憩场所;(8)注重设计本土化,展现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理解全球洪涝灾害的时空演变规律,基于长时间序列全球历史洪灾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在不同空间尺度和年代际、年际的时间尺度上,全面分析了1980—2020年重大洪涝灾害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全球洪灾次数在21世纪前10 a达到峰值,死亡和影响人口在1990s达到峰值,累计经济损失在2010s达到峰值,次均经济损失在1990s和2010s最高;(2)洪灾发生次数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980—2020年期间呈显著上升趋势,每次洪灾造成的人口损失呈现下降趋势;(3)亚洲洪涝灾害严重,洪灾的发生次数、死亡人数、影响人口及经济损失的累计值分别占全球总数的41%、68%、95%和63%,然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诸多国家的洪灾人口损失呈下降趋势;(4)全球重大洪灾呈东西向分布,灾害重心有南移趋势,洪灾由集中趋于分散,影响区域逐渐变广。  相似文献   

6.
生态空间理论及其在生物入侵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生态空间理论(theoryofspat ialecology)是对生态系统空间关系进行研究的一种理论,主要包括尺度、空间格局和镶嵌动态等。模型是研究空间关系的重要手段,其中莱文斯(Levins)模型、细胞自动机(cel lularautomata)模型和反应-扩散(React ion Di f fusion)模型是 3个基本的模型。尺度是生态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应在相应的尺度上进行思考。空间异质性是不同尺度上的生态学过程的结果,同时它也影响各种生态学过程。随着人们对生物入侵的日益关注,空间生态学理论尤其是一些空间模型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入侵和竞争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概述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评述了土体的稳定与变形,地下水的勘查与治理,开挖支护与地质条件关系,施工对已有工程的影响等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朱小敏 《地下水》2020,(2):236-237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立体绿化的发展情况,在阐述立体绿化概念和应用价值的基础上,讨论了室外墙面绿化、屋顶绿化、坡面绿化、棚架绿化、篱笆绿化五种海淿城市建设中常见的立体绿化形式,以及每种立体绿化形式相应可选用的主要植物,从而分析了立体绿化在未来城市建设中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的立体绿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应用已知方法分离土壤(金含量由克拉克值水平到够矿石品位)中各种存在形式的金。查明金以自然金粒、矿物残留物和腐黑物的混入物、金富里酸和金胡敏酸络合物以及AuCl~-、Au(ClOH)~-、Au(OH)_2~-类无机络合物等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对隐伏金矿床来说,金在土壤中的各种存在形式呈带状分布,建议在为预测目的而解释弱地球化学异常时予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一直都是地球科学研究中关注的重点,地表水中稀土元素的迁移是一种连贯的地球化学行为,也可能受到景观格局的影响。本研究基于景观视角,对广州及周边5个区域的地表水进行采样,结合土地利用数据与数字高程数据,分析各采样区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分布特征,并以各采样点为中心进行不同空间尺度的缓冲区分析,计算各缓冲区内的景观格局指数,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与冗余分析(RDA)定量研究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与地形因子以及景观格局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地表水中稀土元素的空间分异程度与高程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海拔越高,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越高,而与坡度、坡向无明显相关关系。(2)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与景观格局指数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景观异质性程度越高,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越低,反之景观连接度越好,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越高。(3)不同空间尺度下景观格局对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多数景观格局指数与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的相关性在缓冲区空间尺度达到4000 m以上时才最显著,且在4000 m缓冲区中景观格局指数对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的解释度最高。若通过景观规划对区域地...  相似文献   

11.
王洁  李中州  王梦玺 《地质学报》2024,98(7):2110-2127
层状岩体冷却中—晚期晶粥中粒间熔体的排出被认为与铁钛氧化物的大量结晶关系密切,但在岩体冷却早期铁钛氧化物尚未大量结晶时,粒间熔体能否被有效排出、以及如何排出还需要深入探究。扬子地块北缘毕机沟岩体是我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分异程度较高且赋存有钒钛磁铁矿矿床的层状岩体。岩体下部带、中部带和上部带分别由斜长橄榄岩、辉长岩和闪长岩组成。本研究以下部斜长橄榄岩相带为对象,通过对斜长石和单斜辉石进行晶体粒度分布(CSDs)和空间展布形式(SDPs)分析,探讨层状岩体冷却早期粒间熔体的排出方式及其控制因素。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样品中封闭粒间熔体比例(FTL)为9%~13%,暗示岩体冷却早期粒间熔体被有效排出。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的CSD曲线斜率主要为3. 36~2. 45和2. 99~1. 87,截距分别为0. 45~3. 35和1. 06~2. 83,均具有斜率一致而截距变化较大的特征,与机械压实的CSD曲线一致。单斜辉石和斜长石在SDP图解上均显示负相关关系,也与机械压实趋势一致。因此,毕机沟岩体冷却早期粒间熔体的排出机制为机械压实。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毕机沟与全球其他典型层状岩体从岩体规模、粒间熔体和堆晶矿物密度差、晶体堆积速率与压实速率以及晶粥层厚度等方面进行系统对比后发现,在层状岩体冷却早期没有岩浆补给和对流的情况下,当岩体规模相近时,压实受控于堆晶矿物与粒间熔体密度差,密度差越大压实越容易发生;而当岩体规模不同时,规模越大压实越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12.
像许多土层一样,黏性土层的土性参数也具有空间变异性。土性参数的空间变异性主要是由沉积和成岩等地质作用和环境因素导致的,而相关距离的确定是分析土性参数空间变异性的关键。为了分析天津南疆港地区土层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对确定土性参数相关距离的空间递推平均法及其改进方法进行了汇总分析,并结合地质勘查资料,运用改进的空间递推平均法对天津港地区典型土层的垂直相关距离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典型土层地区性代表值,对该地区岩土工程的可靠度分析及勘探点位的选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还结合工程实例讨论了相关距离的贝叶斯估值法,贝叶斯估值法比直接取平均值确定自相关距离的方法更为可靠、合理,应用贝叶斯定理对天津港南疆石化码头淤泥及淤泥质黏土层的自相关距离进行估值,为今后该地区的取样间距选择提供参考,也为可靠度理论在该地区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13.
铝土矿中通常含有一定量的稀土元素(REE),氧化铝生产过程导致矿石中几乎所有的REE都富集到赤泥中,其中喀斯特型铝土矿所产生赤泥中的REE含量相对更高,是潜在的REE二次资源,综合利用赤泥中的REE己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已有的研究表明,REE分布于赤泥的各个矿物相,包括铝土矿保留下来的矿物相或新形成的矿物相.类质同象可能是其中REE的主要赋存形式,含Fe或Ti的矿物是其主要载体矿物,存在少量REE独立矿物,硅酸盐矿物相或新形成的矿物相也是REE潜在载体矿物.目前,赤泥中REE回收利用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包括直接酸浸、焙烧浸出和生物浸出等方法.对比结果表明,直接酸浸和焙烧浸出是有效的赤泥回收REE的方法,但难点是如何增加浸出的选择性,及简化工艺流程.此外,生物浸出的过程更绿色环保,可能成为未来最具前景的回收REE的方法.在回收过程中,设计和发展多元素回收工艺,将Fe、Al、Na、Ti和REE等元素均纳入提取回收流程,并将有用金属回收后所产生的残渣作为制备建筑装饰、催化支撑材料、吸附剂等的原材料,将是赤泥综合利用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歙县和黄山的两个旅游服务中心的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阐述了两种不同的建筑形式,总结了设计中的构思和感想。  相似文献   

15.
张雪  李潇  刘钊 《城市地质》2018,(2):104-108
新一代GIS领域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规范性的空间数据库建设,它可以提供有效的途径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信息的共享和服务。本文基于空间数据库建设方法,以北京市综合水文地质图为例,介绍了从数据库要素分类及划分、数据库字典、元数据,以及从理论研究到实际成果展示的建设过程。北京市城市地质系列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城市建设规划、经济建设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必将产生长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稀土元素在热液中的迁移与沉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全球稀土资源需求不断上涨,此外稀土元素作为研究地球起源与演化等有关地球科学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深受地球科学界的重视。而热水溶液体系中稀土元素迁移、富集、沉淀及分馏机制等相关理论知识的不断完善对于理解稀土成矿作用、稀土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微量元素示踪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稀土元素在热液体系中迁移、沉淀以及轻、重稀土分馏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不同稀土络合物的稳定性、溶解度以及搬运稀土元素的能干性进行了阐述,最后展望了"稀土元素在热液中迁移与沉淀"研究中仍需完善及拓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发生发展过程具有空间特性, 其影响因素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复杂性。作者开发的地质灾害图象分析系统(GHMIAS)是以典型地质灾害为主要对象、以空间信息管理和分析为主要功能的应用性地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有独特的空间分析模型扩充, 融矢量、栅格和Windows图形用户对象为一体, 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相互转换, 具有丰富的制图功能和高质量的制图输出, 可以快速生成灾害专题图件。  相似文献   

18.
土壤空间变异研究中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系统地介绍了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定童地研究土攘空间变异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这一领域目前研究的几个重点问题,并简单介绍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在GIS技术环境下开展资源定量评价, 实现资源评价工作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是矿产资源勘查与预测的重要发展趋势.为了给地质勘查与预测人员、定量建模人员、GIS分析与操作人员提供共同研究和技术讨论平台, 提出了在矿产资源预测全过程使用的建模技术.介绍了建模技术的基本概念、空间模型建立、图形建模技术以及建模技术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中的应用, 介绍了GeoDAS GIS中的建模技术基本功能以及建模技术在空间对象相关分析、证据(信息) 图层提取、不规则地质单元划分、预测后验概率绘制等矿产资源预测工作中的应用实例.应用结果表明, 建模技术为地质预测人员、定量建模人员、GIS操作人员开展综合研究和空间决策提供了公共的平台, 有助于实现模型的共享和操作过程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20.
变异函数在异常空间插值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勖  杨毅恒  丁建华  李楠 《世界地质》2007,26(3):298-303
针对数据空间架构中异常点对地质数据解译过程的干扰,以协方差数学理论为基础,提出界定空间数据分布方法-变异函数。着重阐述变异函数的求取过程,对新疆贝克滩水系沉积物化探数据处理,预测误差均值为0.1032、平均预测标准差为21.12、标准均方根预测误差为0.9841。预测值与样品实测值误差较小,界定的空间数据分布与实际矿床(点)分布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