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 1∶5万里庄幅为例 ,阐述了运用GIS系统对区调过程中各种资料的处理与编辑方法 ,并介绍了数字制图方法及工艺流程 ,提出了GIS系统在 1∶5万区调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GIS在1:5万榆关镇幅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GIS系统在1:5万区调中的应用,阐述GIS系统在区调过程中对各种资料的处理与编辑,包括野外资料的采集,图层的划分及图形与图像图件的编制。建立了榆关镇幅综合信息库。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矿部“地矿工作信息化工程”总体部署,地调局设立了区调数字地质图系统的研究项目。其目的是通过试验研究解决1:5万区调数字地质图的数据标准问题,制订统一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推广应用GIS技术,重点论述了项目的目标,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图层划分、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5.
PRB数字地质填图中的遥感技术应用研究——以云南1∶5万罗平幅区域地质调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李超岭等,2003;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发的以PRB数据模型为核心的“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系统(RGMAP)”解决了以往区域地质调查停留在手工作业、野外数据采集方法落后、地质点定位精度低、成图工序复杂等问题,从而利用计算机技术使区调全过程实现了信息化。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四川广元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实践,论述了遥感技术的应用和工作方法,重点讨论了遥感地质解译方法,遥感技术在区域构造格架的建立、岩石地层单元的划分对比、地质体的填绘等方面的应用。实践表明,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应用遥感技术能使工作者在填图前获得有关地质构造的超前信息,提高工作者预测地质体的能力和圈定地质体界线的精度,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填图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南海1∶100万永暑礁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00万永暑礁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揭示了该区地壳的浅、中、深层地质特征。浅层主要研究海底地形、地貌、表层沉积物、矿产资源、潜在地质灾害等;中层主要研究新生代地层、断裂体系、岩浆岩、含油气盆地远景等;深层则研究磁性基底、深层断裂、莫霍面分布特征等。本成果在以下几方面有重要突破:①通过对比新生代以来的地层,确定各沉积盆地地层特征和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预测油气资源前景;②分析表层沉积物类型,预测本区未来可能具有开发价值的固体矿产资源;③利用磁性基底和莫霍面数据分析本区地壳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5(1):135-137
着重调查了以阿坝盆地为代表的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其环境变化,新建立了若干生物组合;对第四纪冰川堆积物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初步建立了气候地层单位;首次于壤塘县曼迪乡上三叠统侏倭组的滑塌堆积层中,采获异地埋葬珊瑚群化石,建立三叠纪双壳类两个生物带;调查了侏倭组、新都桥组、如年各组3个岩石地层单元基本层序、剖面韵律结构及沉积构造;获得若末柯火山岩和小石头山花岗岩Rb-Sr等时线年龄. 相似文献
10.
着重调查了以阿坝盆地为代表的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其环境变化,新建立了若干生物组合;对第四纪冰川堆积物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初步建立了气候地层单位;首次于壤塘县曼迪乡上三叠统侏倭组的滑塌堆积层中,采获异地埋葬珊瑚群化石,建立三叠纪双壳类两个生物带;调查了侏倭组、新都桥组、如年各组3个岩石地层单元基本层序、剖面韵律结构及沉积构造;获得若末柯火山岩和小石头山花岗岩Rb Sr等时线年龄。 相似文献
11.
数字地质填图技术中的数字剖面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填图系统(RGMAP)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运用数字填图技术、自主研制开发的数字地质填图的GIS系统,它使传统的地质调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RGMAP由两大部分组成地质路线系统和地质剖面系统;每一部分包含两个子系统野外掌上机系统和室内桌面系统。数字剖面系统的野外掌上机系统的使用,使实测剖面的全部野外观测记录实现了数字化采集。数字剖面系统的桌面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厚度,自动生成剖面图和柱状图,极大地提高了地质剖面的测量与剖面图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世界先进国家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普遍趋。笔者根据世界先进国家在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采集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实际,基于3S技术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信息化的新一代野外数据采集(器)技术,从改变传统的填图手段,提高研究精度、研究程度,加快研究(工作)周期和改变成果表现形式的技术方法研究着手,对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数字化采集技术、数据模型、技术流程、实现的工具与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区域地质调查标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填图是一项旨在查明国家基本地质情况的超前性、公益性、战略性、多用途的基础性地质工作,为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城市规划、国土开发利用、地球科学发展等提供重要支撑。完善的技术标准是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技术保障。中国的地质填图技术标准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基本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当前地质填图技术标准未能与实际工作同步跟进,出现技术标准难以满足当前地质填图工作需求、地质填图标准不统一、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新形势下,根据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地质填图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经验,学习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地质填图理念、方法和标准,结合中国地质填图工作实际状况与需求,在分析梳理地质填图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地质填图标准体系框架和推进地质填图标准更新与完善的建议,以满足现代地质填图需求。 相似文献
15.
RGMAP数字填图系统在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的应用,逐步改变了常规区域地质调查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实现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数据处理直至图件出版全过程的信息化,其最终形成的数字地质图及其相应数据库支持数据查询、检索和专题数据的提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本文以RGMAP在崇阳1:500000填图中的应用为例,介绍了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的一般性方法和流程,并对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5(1-2):135-137
着重调查了以阿坝盆地为代表的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其环境变化,新建立了若干生物组合;对第四纪冰川堆积物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初步建立了气候地层单位;首次于壤塘县曼迪乡上三叠统侏倭组的滑塌堆积层中,采获异地埋葬珊瑚群化石,建立三叠纪双壳类两个生物带;调查了侏倭组、新都桥组、如年各组3个岩石地层单元基本层序、剖面韵律结构及沉积构造;获得若末柯火山岩和小石头山花岗岩Rb-Sr等时线年龄。 相似文献
17.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的核心任务是挖掘、利用前人资料和对前人资料的二次开发。在1:25万玉林市幅数字地质填图试点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基于数字填图系统的前人地质资料利用与数据采集的工作方法。其工作流程和工作步骤可分为6个阶段:①前期准备阶段;②室内地质资料录八阶段;③野外数字地质调查阶段;④室内资料整理阶段;⑤图件编制阶段;⑥成果提交阶段。该工作方法与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相比,提高了地质调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已基本上达到了在1:252万区调修测区推广应用的“实战性”要求。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攀西地质调查所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5(1-2):123-134
新发现海相侏罗纪地层;在理塘蛇绿岩群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以及厘定甘孜-理塘裂谷时代;厘定了岩浆岩石序列,总结了岩浆岩组合及时空演化序列;初步研究的花岗岩构造岩浆环境;并厘定了金沙江结合带、甘孜-理塘结合带;确定了构造格架并进行了构造组合划分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