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与勘探》杂志,从创刊到现在已经三十年了。长期以来,在冶金部的领导下,由于坚持了正确的办刊方针,这份刊物受到了广大找矿勘探工作者、地质科学研究人员和从事地质教育工作同志们的好评和欢迎。《地质与勘探》作为专业性比较强的刊物,其最高发行量达到二万二千份,并连续多次被评为冶金部优秀科技期刊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广大读者对编辑部同志们辛勤劳动所取得的成绩的肯定,也是刊物起到了良好作用的有力证明。在庆祝《地质与勘探》创刊三十周年之际,我个人并代表广大冶金地质战线的同志,向编辑部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相似文献   

2.
贺词     
《地质与勘探》创刊至今已有40个年头了。在冶金部党组的领导下,在各级领导与广大读者的关怀下,为我国的地质事业发展做出了优异成绩。 回顾40年的发展历程,刊物所以获得各方面的好评和广大读者的喜爱,我认为主要有四条经验:一是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报道思想,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二是得到冶金部党组及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三是得到各兄弟地质部门和  相似文献   

3.
任重道远     
《地质与勘探》杂志创刊以来,已经走过了40年里程。 40年来,《地质与勘探》做为一本深受教学、科研,尤其是找矿勘查第一线广大同志欢迎的专业技术刊物,在国内地质找矿勘探界颇有影响,为推动我国矿产地质勘探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由冶金部地质局和冶金部安环司主持的1987年度冶金地质探矿和安全工作会议,于2月24日至28日在太原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冶金地质各勘探公司、武警黄金部队、物探公司主管探矿、安全工作的领导、处(科)长、工程师、专业干部和部分先进队、机台的代表以及先进个人,共77人。长春冶金地质学校、《地质与勘探》编辑部、中南冶金机械厂也派代表参加  相似文献   

5.
欣逢《地质与勘探》创刊40周年,我以一名老探矿工程工作者的身份,向《地质与勘探》编辑部的领导与全体编审人员致以亲切的感谢、慰问和祝贺。是您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忘我的辛勤劳动,浇灌了探矿工程这支鲜花。  相似文献   

6.
祝贺和感想     
《地质与勘探》在我国矿床学和找矿勘探领域里是很有影响的刊物,受到教学、科研,尤其是广大生产第一线同志的欢迎。作为一名读者,除了衷心祝愿《地质与勘探》在今后的岁月里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为祖国地质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以外,还想借此机会谈一点菲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地质与勘探》1 957年创刊 ,至今已有 45个年头了。值此创刊 45周年之际 ,谨向为《地质与勘探》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届编委和编辑部的同仁表示衷心的祝贺和诚挚的谢意 ,感谢广大作者、读者的关心与厚爱。《地质与勘探》已出版 3 7卷 ,3 77期 ,发表文章 73 0 0余篇 ,计 3 850万字 ,举办讲座及专题介绍 2 0多种 ,是一份深受广大地质工作者特别是一线矿产勘查与科研人员欢迎的综合技术性刊物 ,成为他们了解最新地质理论与技术 ,扩大视野、拓宽思路的好帮手。现在《地质与勘探》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2 0 0 1年进入…  相似文献   

8.
岩矿鉴定是冶金地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质科研的一项基础工作.建国以来,冶金地质系统的岩矿人员,配合矿产资源勘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一解放初期,冶金地质系统几乎没有岩矿专业人员,仪器设备也很少.为适应地质勘探工作发展的需要,1954年在沈阳举办了第一期岩矿训练班,培养了40多名岩矿人员,  相似文献   

9.
冶金地质是我国地质行业中的一个分支,是冶金工业部门的一支专业队伍.它的诞生和发展是同整个国民经济和冶金工业生产建设的发展分不开的.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及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冶金地质队伍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单一的技术方法找矿和勘探施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素质的、有综合找矿勘探能力和管理经验的地质队伍.它为我国冶金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发刊词     
《矿床地质》今天与读者见面了,这是从事矿床地质工作的广大同志的共同愿望。全国从事矿床普查、勘探、教学、科研工作的地质人员人数众多,但长期以来没有专业性的公开刊物作为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场地,这无疑不利于开展矿床地质工作和本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88年4月5~8日,冶金部地质局在成都召开了冶金地质探矿、安全工作会议。会议的目的是贯彻落实冶金地质工作会议精神,总结1987年冶金地质探矿和安全工作经验,表彰先进,号召全体职工奋创探矿生产全国一流水平。参加会议的有冶金部安环司、各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的负责同志和各先进队、先进机台的代表,以及有关研究院所、专业公司、学校、武警黄金部队指挥部、《地质与勘探》编辑部的代表,共78人。会议听取了冶金部地质局副局长成辅民同志所作的题为“深化改革,确保安全,奋力争创全国探矿生产一流水平”的报告。 (一)报告首先估计了冶金地质工作的  相似文献   

12.
《地质与勘探》2006,42(6):102-102
原《地质与勘探》总编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林镇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林镇泰同志1935年10月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62年4月毕业于莫斯科有色金属学院稀有放射矿产地质勘探专业。曾任冶金工业部北京矿山研究院、冶金工业部地质研究所技术员、情报组组长;1970年5月起任《地质与勘探》编辑部负责人、副总编;1982年5月起任《地质与勘探》总编、冶金工业部资料馆副馆长、冶金部遥感中心副主任(正处级)等。林镇泰同志长期从事《地质与勘探》编辑工作,曾任冶金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矿…  相似文献   

13.
刘志强 《地质论评》2024,70(1):250-250
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合办、协办期刊《地质学报》《地质论评》《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杂志》《岩矿测试》《西北地质》《沉积学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地质与勘探》《石油实验地质》10本中文刊物入编2023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即第10版)之 “地质学”类的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4.
贺词     
值此《地质与勘探》创刊四十周年之际,我作为你们几十年的老朋友和忠实读者,向贵刊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编辑部的同志们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和敬意! 四十年来,《地质与勘探》编辑部在冶金工业部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为冶金工业发展及其矿产地质勘查服务的宗旨,已经出版发行了349期,发表了大量影响大,水平高,实用性强的优秀文章,介绍了大批国内外地质找矿勘查工作的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和新经验。特别是针对不同时期国民经济和地质工作发展的需要,及时开辟新的专项栏目,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的科学研讨和提出对策建议,并出版了一些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著作和《国内外地质消息》等系列专刊,及时为广大地质工作者提供了  相似文献   

15.
告读者     
根据冶金工业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冶金局的指示和冶金地质工作发展的需要,《地质与勘探》現在复刊和讀者見面了。在党的“九大”团結胜利路綫的指引下,冶金地质战綫广大革命职工深入开展批修整风,坚持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认真貫彻、执行伟大領袖毛主席关于“开发矿业”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冶金工业生产建设发展的需要,冶金地质工作,必须走革命化的道路。辽宁地区冶金地质工作,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由于逐步加强了生产矿山及其外围的找矿勘探工作,不断地扩大了矿区远景,增长了储量,不但使已有的生产矿山能够持续生产和扩大生产,而且还发展了新  相似文献   

17.
黄金地质是由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主办的技术性刊物 (季刊 ) ,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 :CN11— 36 2 3/ TD,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 0 6— 5 5 8X。 1996年全文入编《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在第八届冶金科技期刊质量检查、评比中 ,荣获优秀期刊奖。《黄金地质》辟有理论研究、地质·矿床、地球化学、勘探论坛、物探·化探、遥感、数学地质、经济地质、岩矿工作、测试分析、探矿工程、动态综述等栏目。《黄金地质》为季刊 ,每季度末出版 ,每期 80页 ,约 12万字 ,每期定价 5 .0元 ,全年 2 0…  相似文献   

18.
贺词     
我很喜欢《地质与勘探》这个刊物,原因很简单:它办得生动活泼,颇有朝气;它不板面孔,学究气不浓;既面向生产实践,又重视基础理论;文章有理有据,有声有色。据了解,很多读者也是这样认为的。  相似文献   

19.
告读者     
《世界地质》自1982年下半年创刊以来,迄今已经发行了10期,在本期以前,它是一种不定期内部交流刊物。过去三年多来,由于有关领导、读者的爱护和支持,以及编辑人员的努力,使《世界地质》得以顺利地成长并日益壮大,在报导、交流和推动地质科学技术的发展方面,尽了自己的力量,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世界地质》编辑委员会在此向爱护和支持本刊的各级领导和读者致以衷心的谢意。  相似文献   

20.
1986年1月13日,《铀矿地质》编委会正北京召开例行年会。会上,《铀矿地质》编辑部就1985年刊物公开发行以来的编辑出版工作情况向编委会作了汇报,编委会就提高刊物质量及今后刊物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指出,《铀矿地质》是广大铀矿地质工作者阐述科研和生产成果及探讨方法理论认识的园地,是交流经验的重要窗口,为了进一步办好刊物,提高刊物质量,关键是提高刊登文章的质量。当前,特别对富铀矿的赋存规律、区域预测选靶区及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等方面的文章应给予足够的注意。会议希望,《铀矿地质》的广大作者、读者以及从事铀矿地质工作的广大科技和生产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