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岗岩类侵入体中与剪切带有关的含金石英脉常与镁铁质岩墙有密切关系,镁铁质岩墙对含金剪切带的位置、方位和运动学特征有重要影响。加拿大瓦勒多地区布拉马克深成岩体含有数条具经济意义的含金剪切带,其中大部分伴随和叠加有闪长岩墙。所有矿床中的矿体都由石英-电气石-黄铁矿脉组成,它们均具斜向逆冲方位,其走向、倾角及滑移方向都化较大。岩体内剪切带和矿脉的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都比对变形均匀的侵入体所预示的简单共轭型  相似文献   

2.
花岗岩类侵入体中与剪切带有关的含金石英脉;常与镁铁质岩墙有直接关系。这些岩墙对含金剪切带的位置、方向和动力性质都有深刻的影响。在某些地区的深成岩中含有几条具有经济意义的含金剪切带,其中多数是沿着和重叠在闪长岩岩墙上。所有矿床的矿化都是由石英一电气石一黄铁矿脉组成。剪切带的几何形态和动力性质以及脉在深成岩体的排列,从深成岩体中含金剪切带测量的压力张量反映,它们受到深成岩体两边相同剪切带南北向挤压,这些表明深成岩体中的复杂剪切带和脉的类型反映了闪长岩墙的影响。沿着一条容矿剪切带,矿体的倾状与滑动方向…  相似文献   

3.
王柘  阳明  王本达 《云南地质》2015,(1):104-108
董家院金矿区地处扬子地台与秦岭及松潘—甘孜褶皱带结合部,区内金矿体主要为含金石英脉,矿脉形态复杂,以单脉、组合脉和脉群形态产出。矿体的空间分布受区内北东—南西向展布的一组脆—韧性剪切带的控制。Ⅰ级主剪切带和Ⅱ级次级剪切带是矿区金矿形成的导矿构造,而Ⅲ级和Ⅳ级剪切带却是金矿的容矿构造;该金矿床为与剪切带有关的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金矿赋存于晚古生代第一期闪长岩体、小新街断裂两侧次一级断层破碎带含金石英脉中.原生矿石中以粒状自然金为主,粗粒—细粒.尚见叶片状、针尖状、不规则状金.含金石英脉有四个成生阶段,以第二、第三阶段含金性较好.矿床属中—高温闪长岩次级压扭性断裂中石英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5.
穿透性剪切带中膨胀部位的几何形态常常决定含金脉和含金角砾岩的形状、体积和规模。剪切组构的分布,它们的空间排布和运动要素的方向,指明膨脉部位的地点,还能预测潜在矿化的几何形态。剪切带的几何形态及由此产生的矿脉的阵列将以西澳大利亚太古宙克拉通的例子予以介绍。可看出,矿脉定向及分布的制图,能有效地予测剪切带的式样并确定矿化部位的几何形态。  相似文献   

6.
<正> 湘西沃溪金、锑、钨矿床(湘西金矿)是我国南方著名的多金属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区构造发育,沃溪大断层纵贯矿区东西,层间断层十分发育。褶皱沿岩层走向和倾向呈舒缓波状,形成一系列以十六棚公为中心的倾伏裙边式横跨褶曲,严格控制矿体在空间上近等距分布。六条主矿脉为产于板溪群(矿源层)层间断层中的似层状石英脉,并发育很好的节理脉,网脉。据成矿期的活动形  相似文献   

7.
湖南西部钨锑金矿床赋存于雪峰弧形构造带之前寒武系浅变质岩系中,受到韧-脆性剪切构造控制,具有明显的地层层位效应。区域变质和动力变形过程中,大规模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变形促使矿源层中的Au活化迁移,连同SiO2,K等活性组分和岩石中的H2O一起形成含金动力变质热液,当其进入伸展型脆韧性剪切带及其剥离构造带、张扭性断裂带时,形成充填交代型含金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研究表明,矿床具有特定的元素共生组合,矿脉(体)沿倾向延伸大且普遍具有侧伏成矿现象,沿控矿构造方向侵入的长英质脉岩带与成矿有一定的联系;载金的硫(砷)化物以富集轻硫同位素为特点,氧化-还原反应是金成矿的主要化学机制等特征性成矿标志。矿床广泛发育中低温热液蚀变,黄铁矿、毒砂矿物和As元素是找金的标型矿物和指示元素。矿床成因主要属于受韧-脆性脆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8.
Juneau金矿带中含金石英脉系形成于阿拉斯加海岸山脉的西部边缘、长160km、宽5~8km的地带。脉系与地形边界上中白垩纪逆断层附近的剪切带在空间上有成因联系。岩脉方向和剪应力大小、分布方向说明了最大主应力轴呈北东—南西走向,且近水平分布,而最小主应力轴近垂直分布。这种局部的应力排列方式与远源的始新世的板块排列方式相一致。岩脉形成的同位素年龄说明了流体循环发生在52.8~56.5Ma,这与早始新世板块运动方式的改变有成因上的联系。岩脉形成与金矿带中稍晚时期迅速的剥露作用以及大体积的深成作用是同步的。我们提出一个模型,在这种模型中,相关的构造事件使沿现在被剥露的剪切带容易发生断层阀运动和形成脉岩。  相似文献   

9.
桂北龙胜地区剪切带型金矿找矿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桂北龙胜剪切带型金矿划分为石英脉型、石英薄脉型和石英细脉网脉型金矿。根据不同级别剪切带构造控制矿化集中区、矿床、矿体分布以及矿脉形态、产状和矿化类型等特片,总结出上部石英脉型、中部石英薄脉型、下部细脉网脉型金矿的矿化分带模式。指出龙岩剪切带型金矿爱脆-韧性剪切带控制,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朱永峰  刘焰  孙世华 《矿床地质》1998,17(Z3):565-566
骆驼场Cu-Fe-Ni-Au矿床产在幔源闪长岩体内部,矿体顶部发育规模巨大的热液角砾岩,棱角分明的闪长岩角砾被粗大的石英和由鳞片状方解石组成的脉胶结。矿体沿破碎带展布并与石英脉伴生,晚期石英脉中出现萤石和钠长石集合体。  相似文献   

11.
韧性剪切带中含金石英脉的就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韧性剪切带中含金石英脉的地质特征分析为基础。重点讨论:a.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环境中的韧性剪切带内,变形岩石的韧—脆性转变既受温度、压力条件控制,又受高压流体相的广泛介入影响。对于多阶段金矿化过程,流体相的存在对岩石力学性质的转变具有更重要的意义;b.Roberts(1987)论述的含矿Riedal裂隙系(D、P、R、R′和T、P′)中不同类型裂隙内含金石英脉的就位机制有很大的差异;c.Ramsay的破裂—愈合机制可以很好地解释沿R、R′、T和某些沿D、P就位的含金石英脉的形成;d.本文作者提出液压扩容破裂机制是沿D、P方向就位的某些含金石英脉的重要就位过程。  相似文献   

12.
韧性剪切带金矿床中熔融包裹体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尕山金矿床地处天山东部中天山地体与南天山弧后盆地接触带附近,矿床产于北西西向滑移脆性剪切带中,剪切带长约100h、宽约10b,以右旋平移剪切为主,局部表现出由南西向北东的强烈推覆剪切作用,沿剪切带发育糜棱岩系列岩石,出现典型的剪切变形组构。矿床被性质不明的推测断层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矿体主要分布于志留-泥盆系中,为平行于剪切带面理的石英脉或破碎带蚀变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13.
鲁山县黄土岭韧性剪切带与含金石英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清海 《河南地质》1992,10(4):259-263
本文系统介绍了黄土岭韧性剪切带与含金石英脉的主要特征,阐述了含金石英脉与韧性剪切带内在的成生关系,指出了韧性剪切带内的次级R、R‘、P、P‘和D组剪切裂隙是含金热液运移的通道,富集的有利场所,是含金石英脉最有利的赋存空间,最后确认含石英脉属同韧性剪切型金矿脉。  相似文献   

14.
北东金矿位于霍勒扎德盖—红石山华力西期金、钨、铜、镍、铁成矿带内,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赋存形态与岩浆岩和构造密切相关,严格受岩浆岩体和构造控制。本文通过对矿山生产中揭露的矿脉和构造进行分析,初步认为含金石英脉赋存在岩体内两组斜交的张扭性构造带内,根据构造特征和岩浆岩体的分布范围,预测矿体的赋存部位,指导探矿生产。  相似文献   

15.
乌拉山金矿床矿脉主要赋存在上太古界乌拉山群,并受控于平行乌拉山—大青山山前深断裂的剪切断裂构造带。全区共发现含金脉体百余条,并呈等距离成群成带出露。含金脉体有3种:含金石英—钾长石脉;含金蚀变碎裂石英—钾长石脉和含金石英脉。金矿体一般长几十至几百米:厚1—3.2米,金品位8克/吨。 多项测试表明,上太古界乌拉山群变质岩系是该矿床的矿源层。  相似文献   

16.
延边海沟金矿控矿构造类型及成矿动力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明  吕建生 《世界地质》2007,26(3):275-281
海淘金矿为大型贫硫化物的石英脉型金矿床受NE—NNE向构造控制。该金矿有3种类型控矿构造:①NNE向脆-韧性剪切带构造控矿,主要控制43号矿脉,矿脉发育在中元古界色洛河群变质岩系与花岗岩之间的接触带,其控制矿体金的品位高,规模不大;②脆性复合叠加构造带控矿,矿体发育在二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体中,控制矿体规模大,品位高,是矿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构造;③层间虚脱构造控矿,矿体发育在中元古界色洛河群大理岩层之间,碳酸盐为有利的控矿围岩,矿体的规模小,向北倾伏的褶皱构造倾没端是最有利的找矿远景区。在区域挤压应力背景下,深大断裂的多次活动导致色洛河群变质岩系中金的活化,富金的岩浆热液沿壳断裂上侵。在145Ma左右,由于地壳的拆沉作用,造成岩石圈减薄,形成区域性伸展动力学背景,合成矿流体向NE—NNE向次级断裂系统扩溶带迁移,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使金沉淀.形成了海沟金矿。  相似文献   

17.
小秦岭金矿田近EW走向的倾向南与倾向北金矿脉群金储量占全部储量的90%以上。以往大量矿床勘探工作未揭露到两组矿脉的交汇部位,有关断裂切割关系及组合形式始终存在疑问。通过采矿坑道的调查发现两组控矿断裂为共轭剪切关系。在平面和剖面上南倾与北倾矿脉均呈舒缓波状延伸,交叉部位充填无明显互相错开的膨大石英脉。两者在空间分布上还具有等间距性,北倾脉分布间距为200~400m,南倾脉间距为400~500m。共轭剪切断裂具有早期韧性、晚期脆性两个发展阶段:早期韧性阶段最大主应力(σ_1)为近直立状态,σ_1方向两组韧性断层共轭夹角约107°;晚期脆性阶段的破裂面继承早期韧性断层作伸展活动,充填含金石英脉,保持了原韧性阶段共轭剪切角。研究认为:早白垩世大规模花岗岩岩浆底辟侵位导致形成了热穹窿构造,以共轭韧-脆性断层为代表的伸展断裂系统发育于整个金矿田;含金石英脉可能并非形成于多级热液导矿渠道,而是以超临界流体(气态)充满热穹窿,降温后方成为热液。有关共轭剪切矿脉的认识不仅具有局部追索找矿意义,而且其分布的普遍性拓宽了找矿思路和范围。  相似文献   

18.
卿敏  白万成 《黄金地质》1995,1(3):54-60
选择了小秦岭含金石英脉脉石英的显微镜下特征、红外光谱及近脉(矿)围岩全岩爆裂温测等3种包裹体研究方法,对比研究了东闯金、铅矿区和杨砦峪矿区不同含金性石英脉、含矿脉中的富矿、贫矿地段及矿体不同部位的包裹体特征,提出出了石英脉含金性评价及差别矿体剥蚀程度的包裹体指标。  相似文献   

19.
对产于辽宁丹东三股流花岗闪长岩体外围的五龙与四道沟大型金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测温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表明,五龙与四道沟金矿床成因存在一定差异。五龙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与四道沟金矿床早期石英脉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三股流岩浆活动,而四道沟矿区主矿化阶段成矿流体来源可能与矿区燕山晚期中酸性脉岩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0.
引言麦克因蒂尔一霍林格尔矿山杂岩位于提敏斯霍林格尔境内、珍珠湖斑岩的西南部,于1909年地表发现含金石英脉才开发的(图1)。走向延伸向东北成为霍林格尔矿山的中矿带,随后,在1910—1911年延至麦克因蒂尔境内。地下开发和勘探结果发现沿珍珠湖斑岩北部和南部接触带含金岩脉进一步倾伏延伸。麦克因蒂尔矿山铜矿带是1960年在珍珠湖斑岩内发现的,从1963—1982年进行了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