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岩溶堆积型铝土矿是我国华南特有的一种铝土矿工业类型.文章对平果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矿床的含矿岩系、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其开采技术条件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
试论靖西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矿床成因及其控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西岩溶堆积型铝土矿是原生沉积铝土矿在强烈的岩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次生沉积改造矿床,主要赋存于岩溶洼地的红土层中,具有矿床规模大、矿石质量优等特点。矿床成因与岩溶作用、红土化作用息息相关,成矿受矿源层、地层岩性、构造、气候、地貌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山西东餐食铝土矿含矿岩系特征、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特征、矿石类型(品级)和矿床成因研究,得出了该区铝土矿的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提出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李梅 《南方国土资源》2012,(7):23-25,29
文章阐述了广西靖西县新圩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含矿岩系、矿体特征及矿体空间分布特征的控制因素,分析了其形成机制,提出了第四纪发生的多次地壳周期性运动使成矿具有明显的多期性。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北部铝土矿分布于黔中-渝南铝土矿成矿带的南段北部,成矿地质条件较好。通过分析黔北不同矿带基底地层
岩性差异、矿体分布、矿床规模和成矿物质来源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铝土矿矿床下伏基底地层岩性对黔北铝土矿的控
制作用。研究表明,基底地层古风化地貌的空间变化控制着铝土矿的矿体分布和矿体规模,而基底地层的岩性特征决定了所形成
矿床的矿石质量。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构造演化、成矿过程及控矿因素,分析了广西崇左地区堆积型铝土矿特殊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相似文献   

7.
周方 《南方国土资源》2009,(11):33-34,38
文章介绍了桂西堆积型铝土矿矿石粒级的分布规律及其质量的变化情况,指出堆积型铝土矿矿石粒级分布与原生铝土矿的距离和其所处的岩溶洼地、谷地或缓坡地貌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受原生铝土矿和岩溶地貌形态的双重控制。矿石的粒度大小不一,多呈棱角一次棱角状。矿体内部结构较为简单,不同粒级的矿石质量有所差异,矿石粒度多在30-300mm之间,且该粒级范围的矿石质量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下徐马-朱村铝土矿含矿岩系特征、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特征、矿石类型及品级等分析研究,分析矿床成因,最终提出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桂西堆积型铝土矿的成因特点及影响矿石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对堆积铝土矿勘探技术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矿石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古地理资料综合研究认为:不同自然类型的铝土矿指示不同
的沉积环境,致密状与半土状铝土矿的沉积过程与黏土岩类似,形成于半封闭海湾的低能环境,碎屑状与豆鲕状铝土矿形成于相
对高能的滨岸湿地环境。铝土矿的空间分布与粒级有关,碎屑状与豆鲕状铝土矿围绕半封闭海湾分布,在南部新模向斜、张家院
向斜、安厂向斜一线占较大优势。致密状铝土矿在全区广泛分布,由南向西北方向,致密状与半土状铝土矿所占比重皆增加。铝
土矿沉积后,受到淋滤作用影响,促使矿石品质变好。   相似文献   

11.
残积层状铝土矿是原生沉积型铝土矿在岩溶发展过程中残留下来,经风化、淋滤脱硫后在地表氧化带形成低硫高铁型工业矿体。矿体规模较大,储量可观,矿石块度大,含泥率低,易脱泥,矿石质量优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平果岩溶堆积铝土矿是具有独特地质特征的铝土矿床,区内岩溶地貌十分发育,并且形成了多种地貌类型, 本文主要探讨各类地貌特征,研究其发展和演化的规律,分析和论述地貌与成矿的关系,为该类型矿床地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大塘坡矿区钻孔编录与野外地层剖面观察实测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有关大塘坡式锰矿的研究成果,对大塘坡矿区的锰矿相带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对大塘坡地区含锰岩系、菱锰矿体的沉积厚度等值线以及菱锰矿体的品位等值线研究表明,矿体的走向与大塘坡地区沉积盆地长轴方向一致,为北东60°左右,存在一大两小3个锰矿沉积中心。同时对大塘坡地区盆地中心矿体结构构造的研究表明矿体可分为中心相、过渡相、边缘相3个相带,其中中心相以气泡状和块状菱锰矿为主,伴随有软沉积变形层理等特殊构造,一般为多层矿;过渡相以条带状菱锰矿为主,块状菱锰矿为辅,主要为单层矿;边缘相主要为薄层条带状锰矿与炭质页岩互层,主要为单层矿。该相带分布受古天然气泄漏控制,喷溢口的分布与锰矿沉积中心基本重合,且从中心相到过渡相再到边缘相含锰岩系厚度、矿体厚度以及矿体品位逐渐降低,它们的变化规律保持一致,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以桂西平果堆积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矩分析法对采集于太平和那豆分矿区的14 421个堆积矿样品含量数据进行了多重分形分析,探讨了堆积矿中铝、铁和硅元素的分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堆积矿铝、铁和硅元素含量分布符合多重分形模型,说明外生矿床成矿元素含量分布也符合多重分形特征。通过对比分析那豆和太平分矿区堆积矿的铝、铁和硅元素的多重分形谱和特征谱参数,表明那豆分矿区富集铝元素,而太平分矿区富集铁元素。分形特征参数的差别代表了两分矿区堆积矿元素分布的差异性;导致两分矿区堆积矿矿化和元素含量分布差异可能的原因是矿区堆积矿所受风化剥蚀强度的不同,并据此初步探讨了堆积矿在风化剥蚀环境中元素分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平果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系一水硬铝石铝土矿床 ,原矿中含有大量的准胶结物———红土。研究资料证实 ,红土中的三水铝石含量甚高 ,不少地段已达到工业利用的要求。其他矿物质来源于原生沉积铝土矿床 ,并与堆积矿同产于一个层位。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均属层状、似层状和溶斗状矿床,其物理性质与围岩无明显差异。因此,一般物探方法找矿效果不佳。但高精度重力测量却可以探测到具有一定横向密度变化的溶斗状铝土矿体所引起的异常。本文列举了应用微重力测量寻找深部隐伏铝土矿体的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17.
太子河流域是华北地台区本溪组最发育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典型剖面分析入手,对本溪期的沉积相进行分析讨论。本溪的牛心台剖面海相层位出现最早,晚期出现浅水生物碎屑滩沉积,底部之滨海湖沼相中的铝土矿厚度大品位高;大葫芦套村剖面以泥岩广泛发育,且灰岩层数多而薄为特征,代表滨海平原湖泊的沉积;田师付太平沟剖面以下部发育一完整的三角洲沉积而有别于其它地区;在最北部的暖河子剖面,下部为滨岸冲积平原的沉积,代表了近陆环境中的沉积。本溪期沉积可分为两个演化阶段,早期沉积受古地形的制约,为一填平补齐作用,沉积环境主要为滨岸冲积平原、滨海湖泊、沼泽以及三角洲;晚期是随着海侵范围的扩大和地形差异的缩小,基本上为一海湾—泻湖环境,但局部有浅水生物碎屑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黄岗潜凹陷岩盐矿床是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近年发现的一大型岩盐矿产地,预测岩盐矿总资源量超过240×10~8t。本文在总结黄岗潜凹陷岩盐矿勘查成果的基础上,对区内岩盐矿沉积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岩相分布规律等进行了初步总结分析。岩盐矿赋矿层位为古近纪官庄群大汶口组中段,岩性为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灰白色膏质泥岩、石盐岩互层,是一套含石盐、石膏的浅湖—咸湖相沉积建造,其盖层为新近纪黄骅群和第四系。岩盐矿层赋存形态简单,呈层状产出,产状稳定,走向近EW向,倾向近S向,倾角平缓,一般3°,局部断层附近可达10°。区内揭露岩盐矿层31层,埋深1079.75~1730.86m,单矿层平均厚度0.25~24.64m,单层最厚53.96m,累计平均厚度175.45m,单孔累计最大厚度320.23m,是山东迄今单孔控制最大的厚度,NaCl平均品位44.11%~96.08%。岩盐矿石矿物成分较为简单,主要盐类矿物成分为石盐和硬石膏,杂质矿物主要为黏土质矿物;矿石主要化学组分为NaCl,其次为CaSO_4,其他组分含量甚微;矿石结构主要为中粗粒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岩盐矿划分为结晶块状石盐矿石和石膏石盐混生石盐矿石2种自然类型,矿石工业类型初步确定为石膏质石盐矿石。黄岗潜凹陷盆地为一套浅湖—咸湖相沉积,大致反映了含盐水体淡化—浓缩—淡化的蒸发沉积过程;平面上初步划分石盐岩相区和膏泥岩相区2个岩相分布区,其中石盐岩相区靠近成盐盆地局部沉积中心,发育厚层岩盐矿。黄岗潜凹陷西南部含盐地层总体表现为向南倾伏的单斜形态;区域重力资料显示,该区靠近盆地局部沉积中心,具有较大的岩盐矿找矿潜力。区内岩盐矿层厚、质纯、埋深适中,初步评价具备建设盐穴储气储能库的地质条件,矿床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辽宁省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的研究,将省内金矿划分为 4个成矿系列组合, 5个成矿系列类型, 7种成矿系列, 13个亚系列和 17个矿床(式)类型,并阐述各成矿系列的主要特征及规律,为金矿的预测和勘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鲁(山)宝(丰)地区铝土矿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3290万t,远景储量200万t以上。本文分析了铝土矿资源及开采现状,结合我国铝工业发展现状及对氧化铝、原铝的需求状况、平顶山地区能源条件,利用矿床经济评价方法,对建立铝土矿矿山企业和氧化铝厂的可行性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