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地质》2012,(2):20-20
为贯彻落实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着力提高耕地质量"的要求,加强补充耕地质量监管,推动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稳量、提质、增效",国土资源部组织全国15个省市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北京市试点单位大兴区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系统、形成相关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结合国内外有关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的相关研究理论,设置了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的监测指标,研究了监测样点的选取和耕地质量综合指数的计算,并结合WebGIS技术,对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系统的结构、功能进行了初步设计,提出了系统的总体框架,并阐述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建立了基于WebGIS的耕地质量监测系统对耕地质量进行长期定位监测,以期为区域耕地质量保护工作提供一个可视化、便捷式系统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快速准确评定耕地质量等级,了解浙江省耕地质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研究提出基于快速信息识别技术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方法。在《农用地分等规程》指导下,借助GIS技术实现评价因素的定量化;结合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设置评价因素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构建无损、快速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模型;通过具体应用,检验了研究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性。浙江省松阳县实际案例的对比分析表明,基于快速信息识别的耕地自然质量等别与传统的农用地分等的吻合度在68.4%左右,评价结果科学可信。说明提出的基于快速信息识别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方法客观、有效,为今后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在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区域优选的原则和方法探讨基础上,对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区域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为慈溪乃至全省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工作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慈溪市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重点保护区域以3等为主,但总体等级偏低。该区域耕地无限制性障碍因素,属于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区域划定首选对象;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重点提升区域以2等为主,主要分布在市滩涂地和观海卫镇滩涂地。该区域耕地受分布零散、田块不规则、耕地综合质量降低等影响,存在一定提升障碍;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重点优化区域以2等为主,主要分布在半山区、山区乡镇。该区域耕地受地形和区位的影响,耕地综合质量较低,改造难度较大。建议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重点保护区域应发展以规模化经营为主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重点提升区域应发展以提升耕地质量为主的农业综合整治开发示范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重点优化区域应发展以生态退耕为主的农业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5.
通过开展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对全面掌握和科学量化耕地质量等级状况,实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耕地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逐步建立耕地质量等级定期动态调查评价制度、耕地质量等级与产能年度更新报告制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由数量管理为主向质量为主、数量为辅的转变,对提升耕地资源保障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红花岗区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采集各类样品共2036件,获取数据信息46878项,评价了红花岗区耕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特征,结果表明:全区耕地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以二等和三等为主,三等及以上占比96.38%;耕地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以安全利用类为主,占比82.75%;耕地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等级以三等为主,三等及...  相似文献   

7.
基于现行农用地分等体系,系统分析了上海耕地质量影响因素。结合上海地方特点,研究设计了上海耕地质量监测方案,确定了土壤pH值、盐渍化程度、有机质含量作为监测指标,划定了耕地质量监测区,并布设了相应的监测单元与监测样点。结合2006年农用地分等成果与近年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成果,对监测区内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实例分析,验证了监测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日前,国土资源部发布了《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和评定工作,历时10年,共投入人力130多万,资金约4亿多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2亿元,第一次全面摸清了我国耕地等别与分布状况,采用先进技术方法,第一次实现了全国耕地等别的统一可比。  相似文献   

9.
为详细了解毕节市耕地土壤的元素含量特征及质量状况,本文通过1∶50000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得了全市耕地土壤中元素的高精度分析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毕节市耕地土壤中硒、镉、铜、锰、钴、钒处于较高含量水平;元素的高含量及分布与成土母质、土壤酸碱度、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关系密切,其中成土母质为主要影响因素。选取养分指标氮、磷、钾及环境指标酸碱度、砷、镉、铬、铜、汞、镍、铅、锌等对毕节市耕地土壤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显示全市中-酸性耕地占比8531%,三等及以上耕地占比8218%,耕地土壤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土壤养分和土壤环境质量是耕地土壤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其中土壤养分质量中等-较丰富等级占比9204%,磷、钾较缺乏-缺乏等级占比较高是制约土壤养分质量的重要因素;土壤环境质量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占比8237%,镉高含量区的分布是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系统分析毕节市耕地土壤元素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耕地土壤质量进行量化评价,为该地区农业生产中选择适宜的利用方式开发耕地资源和发展山地特色农业产业提供了地球化学支撑。  相似文献   

10.
基于3S技术的甘肃省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成林  卜春燕  汪延彬 《冰川冻土》2017,39(6):1374-1380
为全面掌握甘肃省耕地质量变化情况及其驱动因素,从宏观层面上建立"省-区-县-渐变类型区-地块"监测体系,以甘肃省标准耕作制度三级区为单位选取监测县,运用"重点分等因素划定"方法划分监测县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区、确定驱动因素,通过在县域范围内布设监测单元,对监测单元耕地质量渐变的驱动因素进行监测,并对其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渐变做出趋势性评价。最后,以监测县耕地质量变化情况为基础,运用克里金空间插值方法对甘肃省耕地质量进行空间局部估计,对耕地质量变化空间分布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相比2015年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全省监测县耕地等别平均提高了0.14等。河西走廊区中部、陇南山区南部等别有较大幅度提高;晋陵丘陵沟谷区、陇东黄土旱塬区东部、甘南高原区中部等别有较大幅度降低;南部地区变化的幅度整体高于北部地区。(2)甘肃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且整体偏低;全省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耕地灌溉保证率多为一般满足和不满足,但得益于近年来全省修建大型引、供水工程,全省耕地灌溉保证率有了提高;耕地质量分布区域性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1.
加强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基于耕地的准公共物品属性以及耕地保护的强烈正外部性,要切实取得耕地保护的实效,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要构建耕地保护的社会化扶持机制,形成人人自觉参与耕地保护的社会氛围,并激励耕地实际耕种者的耕地保护行为,奠定耕地质量与生态保护的基石。针对耕地质量与生态保护面临的挑战,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与优化城镇化环境并举,促进承包地经营权的长期流转;二是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培育耕地质量与生态保护的监管主体;三是推行生态耕种,维持耕地健康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
臧玲 《河南地质》2011,(5):50-50
本刊讯郑州市金水区国土资源局通过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多管齐下,增加农田保护投入等措施,使金水区耕地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局积极完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层层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区政府与各镇(办)、镇(办)与村组层层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并建立了区、镇、村三级基本农田保护动态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13.
沂源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目前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地矛盾日趋尖锐,耕地保护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为有效保护耕地资源,在对该县耕地资源质量和耕地后备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等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13年6月20日,为加强耕地破坏损毁鉴定工作,依法向司法部门移送案件并提供依据,切实保护耕地,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广西国土资源厅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耕地破坏损毁鉴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耕地破坏损毁认定条件、破坏程度等级、鉴定程序等,此《办法》的施行可大幅提高全区国土资源规范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15.
沂源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目前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地矛盾日趋尖锐,耕地保护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为有效保护耕地资源,在对该县耕地资源质量和耕地后备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等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6.
耕地质量和数量的逐年降低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我国着手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对耕地保护主体进行补偿,以缓解耕地质量和数量下降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而合理的耕地保护补偿分区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必要前提。本文以湖北省作为研究区域,选取2009、2013及2017年三个研究时点,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对湖北省13个市(州)进行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耕地盈余区、平衡区、赤字区在数量变动上基本保持稳定,耕地盈余区主要分布在鄂中和鄂西南地区,耕地平衡区和赤字区分布在鄂东地区。  相似文献   

17.
耕地坡度等级因子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生产能力调查和土地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是耕地整治规划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工作的重要控制因子之一,而耕地坡度级别的获取通常具有精度要求高、数据量大、工作复杂困难等特点。利用DEM (数字高程模型)结合GIS构建耕地坡度级别快速获取模型,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数据坡度级别赋值,提高大面积、地形复杂地区耕地坡度级别获取及赋值效率,推动耕地调查、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魏姗 《河南地质》2013,(11):19-19
陕县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辖13个乡镇258个行政村,总人口34.31万人,国土总面积1763平方公里,耕地保护面积33221.97公顷,人均耕地1.45亩。14年来,该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责任不含糊”的总体要求,积极构建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连续14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9.
《山东地质》2009,(1):1-3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始终是关系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山东省紧紧抓住国家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的有利时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积极探索挂钩试点新模式,既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又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和耕地保护,走出了一条保护土地资源和保障科学发展和谐统一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以来,我省各地进行了将通过整治节约的少部分农村建设用地以指标调剂的方式按规划调整到城镇使用的政策探索,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以下简称增减挂钩试点),在加强耕地保护、推动节约集约用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