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1 毫秒
1.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2012,(1):F0002-F0002
郑绵平院士 男,汉族,1934年11月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著名盐湖学家和矿床学家,中国盐湖科学研究及其盐湖矿产资源开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57年被分配至地质部矿床地质研究所,1987年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2.
郝梓国 《地质论评》2003,49(6):615,621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岩石学家和矿床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王恒升先生,于2003年9月21日上午9点20分在北京安然辞世,享年102岁。  相似文献   

3.
《地质与资源》2011,20(3):158-F0002
<正>裴荣富,男,1924年8月出生,1948年获清华大学理学院理学士学位,1999年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当选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为矿产勘查地质学和成矿学专家.历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工程师、主任工程师、研究员、副所长、所长  相似文献   

4.
梅燕雄 《矿床地质》2009,28(4):513-514
裴荣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国内外著名的矿床学家和矿产勘查学家,曾任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兼矿产勘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主席,现为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和世界海洋矿产资源图项目首席科学家.在裴荣富院士从事地质工作65周年之际,矿产资源研究所组织编撰学术专辑以示祝贺.作为裴荣富院士的学生,笔者代表众弟子撰写此文,以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共同主办的“庆祝郭文魁院士、宋叔和院士诞辰80周年暨从事地质工作60周年庆祝会”于1995年7月3日在北京召开。国家科委、地质矿产部、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数10个单位的代表到会祝贺。 郭文魁院士、宋叔和院士都是我国著名的矿床地质学家。几十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在他们的身后留下了铜官山、白银厂等著名的矿山,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所需的矿产资源和探索矿床的形成规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郭文魁、宋叔和先生曾先后出任中国  相似文献   

6.
10月19-22日,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贵州省矿产勘查开发局等单位发起,并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矿床会议”在贵阳金阳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地质行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地质和矿业企事业单位的千余名专家学者齐聚贵阳。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裴荣富、郑绵平、赵文津院士,科学院院士刘从强、许志琴等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7.
《地质论评》1999,45(6):561-562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地质论评》主编、著名矿床地质学家郭文魁院士于1999年9月1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郭文魁先生生于1915年6月18日,河南省安阳县人。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45年至1947年留学美国。1951年参加九三学社,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当选中  相似文献   

8.
李锦轶 《地质通报》2004,23(12):1237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于2004年11月26日上午召开座谈会,隆重纪念李春昱院士百年诞辰。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吉林大学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李春昱院士的生前同事、学生和家属代表共计50多人出席。座谈会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耿元生研究员主持,地质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王洁、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张炎英、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学龙,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王鸿祯、肖序常、任纪舜和李廷栋,李春昱院士的家属代表廖复疆和李春昱院士…  相似文献   

9.
《地质论评》2008,54(3)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地质学家、岩石学家和矿床地质学家,九三学社优秀社员,第二届至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前所长、研究员,前<矿床地质>主编、<地质学报>总编、<地质论评>代主编宋叔和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二零零八年二月五日十九时二十分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三岁.  相似文献   

10.
陈毓川     
《地质与资源》2012,(4):F0002-F0002
陈毓川(1934-),浙江省平湖市人(原籍宁波),矿床地质专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1959年毕业于乌克兰顿涅茨理_T大学。曾任地质矿产部总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全国金矿地质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大洋协会副理事长,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裴荣富院士、梅燕雄研究员等完成的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500万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编制及全球矿产成矿规律研究与评价”成果报告,于2008年5月16日通过评审验收。评委高度评价该项编图和研究成果,认为成果报告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20 0 3年 1 0月 1 3~ 1 5日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发起并组织 ,由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与开发局、云南省会泽铅锌矿、福建紫金矿业公司及国家 973项目“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大型矿集区预测”项目办共同承办的“峨眉地幔柱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涂光炽院士、翟裕生院士、刘宝 院士及 1 0 8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川地质学会及成都理工大学等各方领导到会祝贺。会议期间 ,共…  相似文献   

13.
李锦较 《地质论评》2005,51(1):76,85-76,85
2004年3月30日和2004年5月8日分别是黄汲清院士和李春昱院士百年诞辰纪念日。为了缅怀两位前辈对中国地质事业的贡献,弘扬他们的优秀品德和严谨学风,沿着他们的足迹继续为中国地质事业和为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于2004年11月26日至11月28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纪念纪念黄汲清院士、李春昱院士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相似文献   

14.
李锦轶 《地质通报》2004,23(12):i001
2004年3月30日和2004年5月8日分别是黄汲清院士和李春昱院士百年诞辰纪念日。为了缅怀两位前辈对中国地质事业的贡献,弘扬他们的优秀品德和严谨学风,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于2004年11月26—28日在北京召开了“纪念黄汲清院士李春昱院士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地球学报》2016,37(1):68-68
正据中国科学院12月7日消息,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结果揭晓。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高锐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锐,1950年生,1981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1981年起至今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导师(2000年起);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筹)主任。高锐长期从事地球物理与深部构造研究,主要运用深地震反射剖面研究青藏高原及其他大陆岩石圈结  相似文献   

16.
《矿床地质》2011,30(3)
2011年6月修订《矿床地质》创刊于1982年,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发行,出版日期为双月末。  相似文献   

17.
《矿床地质》2011,30(6)
2011年12月修订《矿床地质》创刊于1982年,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发行,出版日期为双月末。本刊主要报道矿床学领域的新观察、新发现和新认识,包括矿床地质(包括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8.
《矿床地质》2012,31(5):1135
2012年2月修订《矿床地质》创刊于1982年,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发行,出版日期为双月末。本刊主要报道矿床学领域的新观察、新发现和新认识,包括矿床地质(包括  相似文献   

19.
《矿床地质》2008,27(2)
2008年4月修订《矿床地质》创刊于1982年,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发行,出版日期为双月末。本刊主要报道:矿床地质基础理论;金属、非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地质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矿产  相似文献   

20.
2013年6月14—15日,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与成都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七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在四川成都隆重召开,利用会议间隙,召开了中国地质科学院与海外华人地质学家座谈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常务副院长朱立新、李廷栋院士、院属各单位与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