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我完全同意和擁護李富春副總理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个五年計划的報告和李先念副總理關於1954年国家决算和1955年國家预算的報告。 (一) 在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个五年計划中的地質工作,除了必須为第一个五年計劃提供必需的矿產資源以外,还要为第二個五年計划的需要作好準備,而在某些矿產方面还需要考慮第三個五年計劃的需要。因此  相似文献   

2.
崔克信 《地质论评》1940,5(Z1):45-52
緒言民國二十七年五月初本所有長潭工業區地質調查計劃,由本所及湖南地質調查所同人分幅調查。著者担任湘潭以南之洪塘幅,五月九日前往工作。所用地形圖,係湖南陸軍測量局民國四年所测製者,縮尺爲二萬五千分之一,等高線距爲十公尺  相似文献   

3.
馮景蘭 《地质论评》1939,4(Z1):173-184
月前接到中國地質學會食誌第十八卷第三四期,讀了楊锺健、卞美年、李悅言三君的「湖南之紅色岩層」,及陳國達君的「中國東南部紅色岩層之劃分」(259—324頁)二文,想起我民國十六年冬,在粤北丹霞、南雄、民國二十三年冬,在湖南潭市、湘潭、衡陽、宜章,舆民國二十七年春在廣東坪石,雲南祿豐、楚雄,及民國二十八年春在雲南路南旅行時,所得的一點印像和所發生的意見,茲特寫出,以供討論。  相似文献   

4.
民國二十九年七月,經濟部地質調查所方俊秦馨菱二君,在貴州威爾媽姑鐵鑛山作物理探鑛時,發現木化石一塊。後彭琪瑞君於八月至該處複勘地質,除將該木化石截  相似文献   

5.
根据資料记載,我國磷礦在1919年前后就有了發現和开采,但由于过去处在半封建和半殖民地的統治下,祖國的地下资源听任帝國主义掠夺,磷礦也不例外。因而在旧中國僅个別地質工作者对个別磷礦產地作过一些零星的調查与評价,从未有計划地來進行过磷礦的普查找礦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开展了关于磷礦的大規  相似文献   

6.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这两门科学是解放以后在我国才开始建立的,是我国最年青的科学中的两个。解放前由于腐朽反动統治的結果,既不发展生产,更談不到科学研究,所以实际上是空白点。解放以后经过三年多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各种生产工作都有很快的发展,党和政府提出了第一个伟大的发展國民經济五年計划,其中对地质工作所提出  相似文献   

7.
王鈺 《地质论评》1940,5(3):217-226
引言民國二十九年二月,作者奉命調查蓬安縣境內鹽田及自然氣,於十六日自北碚出發,三月三日返所。全程計十七日,惟费於旅途者多,實地工作僅五日耳。調查時利用參謀本部陸地測量局出版之十萬分之一地形圖,對地層變化及構造概况略加記載,關於鹽井及自然氣之分佈深度等均特予注意。時間倉卒,結果自難詳盡。  相似文献   

8.
水文地質學,在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各項工程中,曾獲得了偉大的成就,尤其在卫國戰爭時期發揮了更大的作用。戰後,隨着國民經濟的發展,這門研究地下水的科學,優越地佔了世界第一位。在中國,這門科學是新興的,還很年青。它是在解放後,尤其是在經濟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隨着國家大規模的工業建設及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为了滿足工業上的要求,才日益發展而壯大起來的。为着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農業集體化的早日實现,地質勘探事业便一年年不斷地增長着,同時在水文地質工  相似文献   

9.
在地質学者中間有一个良好的傳統,就是大約每隔4年举行一次國际地質会議,共同商討各种科学的和实踐的問題。这些國际性的会議是世界地质科学界的重大事件。在这里討論各國学者在地質学理論上和实踐上所獲得的成就,拟定將來共同的地質調查計  相似文献   

10.
李承三 《地质论评》1939,4(5):367-372
民國十九年,国立中山大學组织之川邊调查团,著者曾参輿考察海螺沟、磨子溝及燕子沟諸冰川,磨西面为必经之地,故得跡履全區。當時令曾注意及此区水利,並绘十萬分之一计  相似文献   

11.
書報述評     
本文係著者在莫斯科第十七次國際地質學大會時的一個有系統的報告,將蘇俄煤田最近發展的情形,產額及儲量等叙述甚詳。吾人閱後,可知蘇俄近數年來,對於國防工業的注意,及其地質科學的進步。茲節譯如後,以資參考:  相似文献   

12.
楊鍾健 《地质论评》1936,1(3):323-330
早年考查中國地質的人士,對于新生代地質,多不甚注意,尤其是新生代後期的地層大半以含義很廣的黄土及冲積層,去包括一切上新統及以後的堆積。到民國八年左右,因在各地採集化石和研究地層的結果,把上新統下部,蓬(蒂口)系三趾馬紅土的層  相似文献   

13.
發刋辭     
中國地質學會於創辦之初,卽發行會誌,刋載會員平時調查研究之所得,及每屆年會與常會宣讀之論文,因所載多爲專門著作,爲便於國際流傳計,率多用英德法三國文字發表,此實爲  相似文献   

14.
李承三 《地质论评》1940,5(5):439-440
民國二十八年冬,作者同葉連俊君調查雲南地質鑛產,在鹽津北約三十里之臨江溪(村名),勘察羅要溪一带煤田。晚歸時,發見厚層玄武岩(?)堆積於該溪兩侧,長距約三四百公尺  相似文献   

15.
西康松林口之地文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見齊 《地质论评》1939,4(2):101-108
松林口位道孚縣舆泰濱實驗区接壤处,为康藏大路所必经之地。由此南去康定計四日程,北至道孚縣不足百里,一日可達。此處地文現象颇饒兴趣,徐瑞麟氏会详論之。民國二十七年夏,作者随李承三氏入康,往返均過此地。虽行程匆促,末遑勾留,而沿途所見,不無足述,爰略記如次:  相似文献   

16.
謝家榮 《地质论评》1936,1(1):41-54
中國之地質事業,肇始於民國初元,而第一篇地質報告—丁文江正太路沿線地質礦産—卽一有關經濟地質之報告也。後地質調查所成立,一切計劃,莫不以礦産這勘查,爲重要之目的,换言  相似文献   

17.
尹贊勳 《地质论评》1936,1(3):277-294
民國二十三年夏丁文江翁文灏雨先生應滇省政府之建議,派著者及路兆洽君赴滇調查地質。在滇工作年餘,於二十五年一月回京銷差,即著手整理標本,鑑定化石,製圖及編輯報告。研究結果一時尚難發表。惟近來參考圖書,隨時記錄關於雲南地質鑛  相似文献   

18.
民國二十四年,巴爾博等研究洛淅川地質時,對秦嶺東部一带第三紀初期地層之分佈,及各盆地之構造情形,曾有結論見於地質彙報第二十五號,兹不更述。著者现僅就第三紀初期盆地之發生原因及第三紀中期造山運動,再爲伸言。  相似文献   

19.
譚鍚疇 《地质论评》1936,1(3):331-338
民國十九年秋,隨同吾師丁在君先生赴西南調查地質,經三峽,至奉節,見長江北岸有採鹽坑井,鹽井所在,爲三叠紀棕紫色砂岩層,在輪船上搖望,井似不深;其時在君先生即囑余注意四川自流井鹽礦成因,並指岸上鹽井所在地位,以所取鹽水當出  相似文献   

20.
常隆慶 《地质论评》1938,3(3):251-292
緒言民國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下午二時半,四川茂縣所屬之疊溪,忽然發生大地震,事前無微震,嗚聲及任何预告,即時山崩城陷,岷江断流,積水成湖。一切建築及人畜,皆羅浩刦,劇震時間僅及一分鍾。疊溪周圍三十里内之山陵川澤,全部崩壞。直接感受破壞震之地,南至茂縣,北至鎮平,東至樺子林馬(?)山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