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民众科学意识的提高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人类在研究自然世界的时候,不再把自己置身其外。不考虑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就永远无法完全认识自然已经成为更广泛的共识。这种在科学哲学上从西方人与自然的对等向东方的“天人合一”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2001年岁末,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二级学会,复杂性与系统科学哲学研究会在广州宣布成立。这标志着中国有了以复杂性为主题的学术组织。12月25~28日由70多位学者参加的成立大会汇集了我国系统科学哲学、熵与交叉科学和自组织研究方面的学者。他们协商把3个方面的研究力量汇集为一个以复杂性为主题的研究会更好。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调谐下召开了这次成立大会。会间选举了理事长、理事、秘书长(新疆气象局张学文、陈晓梅被选入副理事长和理事)。由新疆气象工作者组织的全国性的熵与交叉科学研究会自1987年成立以…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由英国皇家学会创办的世界上第一本科技期刊《哲学学报》(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将迎来创刊350周年(图1)。1660年,Francis Bacon爵士为促进新试验哲学组建了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学会的第一任秘书官Henry Oldenburg作为第一任编辑,于1665年3月开始编辑出版《哲学学报》,该刊曾经发表过牛顿、达尔文、法拉第等著名科学家的文章,同时也建立了重要的科学优先权及同行评议原则,这些准则日后成为了更多科学期刊的核心基础。1886年,《哲学学报》被划分成两  相似文献   

4.
气象尽管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但人们把对气象现象的认识延伸到许多科学和文化领域,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年历、医学、文学、农学、建筑学等文化现象中都有大量关于气象的内容。气象环境变化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生理变化而激发产生心理活动,而且通过对人们劳动对象和活动环境的影响,在人们心理上产生比较强烈的感受,并造成相应的社会心理反映,正因为有这种心理的能动反映,使人类气象文化创造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刊记者陈晓梅报道:为总结交流熵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21世纪所面临时机遇和挑战,提出新世纪复杂性和非线性科学、熵与交叉科学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熵与交叉科学研究会、数学哲学研究会、新疆气象学会共同组织召开的“全国第七后熵会暨数学哲学会——复杂性与非线性哲学研讨会”、8月26-29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北京、沈阳、广州、上海、湖南、湖北、新疆等有关科研、高等院校、出版社的代表36人参加了会议。新疆科学技术协会魏上贵秘书长、新疆气象局帕尔哈特·吾斯副身长出席会议并…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专门哲学著作与非专门哲学著作的存在性。着重强调了非哲学著作对哲学研究和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业学大寨运动多作贡献,给各级党委领导农业生产当好参谋,我们在过去予报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用毛主席的哲学观点为指  相似文献   

8.
《吉林气象》2015,(2):2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60年,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该刊始终关注学术发展前沿,注重现论探索和创新。已在文史有关甚础学科及西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方而形成明  相似文献   

9.
新书架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丹东市气象局谢世俊著《中国古代气象史》已经出版。这是一部气象通史,力图从人类与自然关系,与社会生产生活活动的联系来阐明气象科学的发生、发展及条件。该书探讨了气象科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10.
朱熹曾被认为是儒家大头目之一而挨了不少批,他的哲学功过本文不予评述。此人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他对自然的观察,真可谓细致客观。因此,在认识上确有独到之处。朱熹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水汽蒸发上升遇冷而凝结成云的人;也是第一个提出  相似文献   

11.
自然控制论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if article.graphicalAbstractinfoCn && article.graphicalAbstractinfoCn != ""}}{{@ article.graphicalAbstractinfoCn}}{{/if}}  相似文献   

12.
城市大气气溶胶细粒子的化学成分及其来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凤莲 《气象》2002,28(11):3-6
大气气溶胶细颗粒物(PM10、PM2.5)是近年来大气气溶胶研究的热点。细粒子中含有多种化学元素与化合物。细粒子中的化学成分随时空变化而变化。细粒子主要来自车辆尾气、化石、油料及生物质燃料燃烧等人为排放源和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3.
人类在极端环境气象中的适应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因海拔高而带来的缺氧、低温和大风,给人类生活带来诸多困难。在这种极端环境气象中,人们为了生存和工作,必须了解和掌握缺氧、低温和大风等与人类的关系,并逐渐摸索人类如何适应上述极端环境气象的规律,从而在这种极端环境气象条件下自由自在地生活与工作。若能如此,可谓“天人合一”了。    相似文献   

14.
张家诚 《气象》1996,22(12):3-5
该文强调科学指导思想的重要性,讨论了中国古代气候知识中的辩证思想,并指出现代气候问题中的辩证性质,最后,根据西文学者对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高度评价,论述气候学面临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5.
Climatic variations in the range of 10 to 100 years duration are perhaps of greatest consequence to mankind because; (1) they have a tendency to be regional in nature, (2) they affect third-world countries as well as mor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3) they prevail over the planning horizons used in water resources, agriculture and many other disciplines. Documentation of the range of variability experienced regionally for various regions in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as well as North Africa are examined. The recent high water-levels of the Great Salt Lake and other lakes in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and the prolonged recent drought in North Africa are examples discuss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IPCC第四次评估综合报告解析   总被引:69,自引:2,他引:67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于2007年11月17日在西班牙正式发布。综合报告将温室气体排放、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与地球表面温度直接联系起来,综合评估了气候变化科学、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综合报告指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行动刻不容缓;能否减小全球变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在今后二三十年中在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投资。这对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有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登义 《高原气象》2007,26(6):1305-1310
在我国藏东南地区,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脉与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相交,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穿流于其问,这种特殊的地形条件具有的屏障和水汽通道综合作用对降水分布和气候自然带分布带来特殊的影响.屏障作用阻挡了西南季风的暖湿气流,带来山脉两侧(南北向或东西向)降水和气候自然带分布的巨大差异;同时,在该区,山地屏障作用与水汽通道作用同时存在,两者综合作用形成了特殊的降水和气候自然带分布,为形成人类的理想天堂一大香格里拉地区做出了自然贡献.  相似文献   

18.
The diversity of the different takes on the ethical concepts of equity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 in the environmental literature requires that a unifying framework, to properly map their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loci in environmental ethics, is defined. Specifically, the concepts of equity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 have often been conflated into one even though they rest on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and have different denotations, connotations and implications. The inconsistent use of these constructs is perverse in both scholarly discussions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policy formulation and detracts from conceptual clarity and their analytical usefulness. The aim of this paper, therefore, is to provide a mapping of the different takes to the moral aspect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decisions. Attempt is made to clarify the conceptual and philosophical denotations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and equi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hilosophy, law and moral ethics. Our analysis leads to the construing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as a broad overarching concept encompassing all justice issues in environmental decision-making, including both procedural and distributive justice, which is what is usually meant by equity. The resulting framework allows us to grasp the competing, conflicting and incomplete approaches to environmental justice as captured in the North–South conceptions of the construct more effectively. It is our hope that our conclusions would be valuable to researcher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politics.  相似文献   

19.
基于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需求,气象与健康交叉融合发展问题倍受关注。首先从哲学思想和医学理论的引领、生物气象学发展对理论形成的贡献、殊途切入内涵趋同的探索过程等方面就其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与理性提升;然后,就气象与健康交叉学科发展中、尤其是作者团队新探究所提出的部分新概念进行了初步阐释,旨在抛砖引玉、吸引更多同行学者互动,促进此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大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20.
极地大气科学考察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登义  邹捍  周立波 《大气科学》2008,32(4):882-892
本文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1984年以来的极地大气科学考察研究工作概要地作了回顾;第二部分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近5年来在极地大气科学方面研究的主要进展;第三部分是对未来极地大气科学考察研究的重点问题的展望与建议;第四部分是结论与讨论。作者认为,未来极地大气科学考察研究的重点问题应该包括:(1)南极北极冰雪变化差异成因,(2)北极冰雪变化异常与我国气候变化关系,(3)南极冰雪变化与人类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