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指导南堡凹陷2号构造以东地区东一段油气钻探,在南堡凹陷断圈含油气性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油源断裂类型、砂地比、断圈所处的构造带类型、东二段区域性盖层断接厚度和断层侧向封闭能力作为南堡凹陷2号构造以东地区东一段断圈含油气性综合定量评价参数,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南堡凹陷2号构造以东地区东一段8个断圈含油气性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3个见油气显示的断圈含油气性综合定量评价值均大于2。已钻断圈含油气性综合定量评价值越大,油气显示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3个未钻断圈中T4-51N断圈钻探成功率大,T4-21N断圈钻探有一定风险,T3-12S断圈钻探应为水层。  相似文献   

2.
江陵凹陷西南部梅槐桥富生烃洼陷及近源油气成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江陵凹陷西南部已发现的油气藏紧邻梅槐桥富生烃洼陷分布,且油气储量主要集中在该洼陷生烃中心短轴方向两侧的谢凤桥、南岗、复兴场、采穴等断块和断鼻圈闭中.对梅槐桥富生烃洼陷内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其洼陷内生烃差异性的研究表明:洼陷北部梅槐桥地区是烃源岩沉积时期的沉降中心,烃源岩发育,埋藏较深,生烃能力强,为该洼陷的生烃中心;而南部牛头岗地区烃源岩层厚度小,埋藏浅,生烃能力差.原油成熟度和油源对比研究表明,油气具有近距离运移近源成藏的特点;北部采穴断块、复I断块、谢凤桥断鼻和南岗断鼻油气藏中成熟度相对较高的原油主要来自北部梅槐桥地区;南部八宝断鼻油气藏中成熟度低的原油与牛头岗地区原地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而偏南部丁家湖断鼻油气藏中的原油则为梅槐桥生烃中心成熟度较高的烃源岩和原地烃源岩的混合贡献的原油.因此,可认为梅槐桥生烃中心短轴方向的两侧为目前江陵凹陷西南部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关于断層擦痕,布雅洛夫在其所著之構造地质和野外地质学一書中寫道:“擦痕经常成楔形,其尖滅方向和对面的断層壁滑动方向相一致。……,順着滑动溝向一个方向用手摸时,可以感到滑动溝是平滑的,向反方向摸則是鋸齒般粗糙的。由此可以断定,断層的另一壁的滑动一定是順着面的平滑的这个方向發生的”。在其他的構造地質学書籍中,以及我國各地质院校、系的構造地质学講义中,均有类似的描述。但是,根据我們在野外所作之断層擦痕的观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恩平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背景及已钻目标的油气展布特点,探讨了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新近系油气主要来自文昌组烃源岩,且沿主力生烃洼陷展布,集中在EP17洼南部缓坡带;6套区域海泛泥岩盖层控制油气的纵向分布,下韩江组及珠江组是新近系主力含油层段。基底不整合面及文昌组整体南倾,决定了油气的优势运移方向;"接力式"运移模式通过不整合面、区域性砂体、多期"中转站"及次级断层的复合输导,成为新近系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式。二级构造带决定烃源岩排烃后油气运聚的有利区带,是油气主要的汇聚单元;断圈形成期与烃源岩大量排烃期耦合较好,且断层侧向封堵性较好的新近系圈闭油气富集规模大,控圈断裂制约油气的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5.
详细分析并解释北港高区及其东缘之生油岩、储集岩、断层演化及构造封闭;就石油系统观点,评估其较具油气潜能之先中新统有关构造圈合,可提供探勘该地区先中新统标的之重要参考。北港-永光-朴子间先中新统生油岩以下部白垩系之上段较佳,但仍多为普通至少量级生油岩,以产气为主。万兴-北港南端B断层与E断层之间为较好生油岩区,其下部白垩系之上段有普通级与部分良好级产气凝结油之生油岩,目前之Ro为0.7%~1.0%,约于3Ma前开始生成及排放油气。斗南-民雄间方可能有一古新统及下部白垩系上段之较好生油岩区。Ro为0.8%~1.2%,其生油岩大多于中新世至上新世开始生成及排放油气。云林-嘉义大部分地区之侏罗系及白垩系底部生油岩于埔里运动时期(渐新世海退时期),即生成及排放油气并可能储聚于白垩系储集岩中。本区先中新统岩性复杂。砂岩中之次生孔隙普遍存在,主要是由溶蚀作用与裂缝作用产生,成岩作用受岩性影响较大,与深度之关系较不密切。认为本区先中新统各项储集特性,在MX-3井至YK-1井间之储集性质佳,可为该地区油气探勘之储集层。在震测解释中,以A层顶部、B层顶部及C层顶部(先中断统不整合面)为主,完成其时问顶部构造图,以探讨具潜能的可能储集油气之构造圈合或断层圈合。断层系统在北港附近主要为东西向,至大林区附近转为东北-西南走向,往古坑方面则以东西向及东北-西南向交叉显现。并伴有西北-东南向断层系统。指示其构造机制并不单纯。大林区之断层系统可能比解释之结果更为复杂。需对此区域再详加解释。本区先中新统油气潜能并不如原先之悲观,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应用于探勘作业上。  相似文献   

6.
开化环形迹产于浙西开化上奥陶统复理石中,为发育于泥质岩顶面的椭圆形多圈水平旋槽,一般3-5圈。椭圆长轴可达35厘米,短轴可达18.5厘米。椭圆个体之长轴均沿北东方向平行分布,且和古水流方向一致,是造迹动物在水底觅食时选取最佳方向以减小水流推力所致。痕迹化石和大量的浅海沉积构造共生,说明痕迹产生于浅水环境。  相似文献   

7.
区域地质背景川西地区位于中国西部“歹”字型构造体系头部近南端.钨(锡)成矿带分布在石渠-雅江褶断带内. 区域地层主要是三迭系的巨厚碎屑岩.在断裂带附近有二迭系地层出露.经区域变质和接触变质作用,形成一套板岩、千枚岩以及各类片岩、角岩、变粒岩、夕卡岩、大理岩等浅-中变质岩系.往往在岩体周围形成晕圈状接触变质带.白垩系、第三系地层分布零星. 区域构造线方向,由北西到南东,先由北西向逐渐转为北北西向,最后为近南北方向,呈反“S”形(图1).区内扭动构造型式发育,构造形迹以褶皱为主,断裂次之,其性质多具压性及  相似文献   

8.
潍北凹陷是郯庐断裂带内部典型的走滑拉分盆地,火山岩发育在古近系孔三段。通过对该区火山岩油气藏成藏要素研究,认为孔二中上亚段油页岩和灰质泥岩为主力烃源岩;遭受强烈风化作用的溢流旋回上部亚相为主要储集层,储集空间以裂缝-孔隙型为主;断距较大的反向断块与两套主力烃源岩直接对接,形成良好的圈源配置;断层和风化壳形成的输导网络提供了有利的运移条件;孔二中下亚段暗色泥岩提供了良好的盖层条件。根据潍北凹陷孔三段火山岩油气藏成藏特征,总结出3 种成藏模式,即北部洼陷带近源相控成藏模式、灶户断鼻带断鼻带中源断-相双控成藏模式和南部斜坡带远源断控成藏模式,灶户断鼻带和南部斜坡带是有利成藏区。  相似文献   

9.
池小楼  杨科  刘文杰  付强  魏祯 《岩土力学》2022,43(5):1391-1400
针对大倾角厚软煤层下分层安全综采问题,结合淮南矿区潘北煤矿1212(3)大倾角厚软煤层分层综采下分层工作面地质与工程条件,综合运用基于数字散斑、声发射监测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物理模拟试验、基于煤系地层赋存禀赋建模技术的数值模拟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开展了下分层开采再生顶板破断倾向分区演化、再生岩体变形声发射能量与光纤应变响应规律及应力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顶板破断由其破断岩块滑移、低中位悬臂梁和高位铰接岩梁断裂组成,双梁破断是引起下分层支架失稳的关键所在。下分层中上部双梁破断声发射能量呈高度聚集且持续时间短,光纤感知低位悬臂梁破断且中上部光纤应变峰值高,下分层中上部是支架与再生顶板稳定性控制的重点区域。下分层下部再生顶板破断岩块充填密实且粒径小,是架间与架前岩块漏冒多发区域。下分层再生顶板中形成高应力组成的应力拱,距采空区高度约30 m,双梁破断主要发生在拱内,拱中岩体破断对支架具有一定的冲垮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胡欣蕾  吕延防  付广  王超  刘哲 《地球科学》2019,44(11):3882-3893
通过对断裂带内部结构及其特征研究发现,断层岩是断层构成的重要部分,断层垂向封闭能力的强弱关键取决于油气运移方向断层岩与下伏储层岩石的排替压力差.若断层岩排替压力大于等于储层岩石,断层垂向封闭,其封闭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二者排替压力差值的大小,差值越大,断层垂向封闭能力越强;反之断层垂向开启.断层岩的排替压力大小受泥质含量、压实成岩程度、岩石结构方向性等因素的影响,其泥质含量越高、压实成岩程度越大、断面方向与铅直方向夹角越小,断层岩排替压力越大.基于断层垂向封闭机理及影响因素,综合实验室不同角度泥岩样品排替压力测试结果与岩石力学分解关系,在确定与目标点断层岩具有相同压实成岩程度围岩地层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定量评价断层垂向封闭能力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1号构造内典型断层垂向封闭能力评价中,结果表明:f1断层在不同测线处的断-储排替压力差为-0.114~1.035 MPa,除L7~L11测线处其他测线内断层岩排替压力均大于储层岩石,断层垂向封闭,与油气分布吻合关系较好.通过与未考虑岩石结构方向性方法的比较,证实该方法具有更好的可行性和更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地震断层解释中的不确定性,以松辽盆地杏北开发区三维地震资料为靶区,以断层"转换位移/离距(D/S)"为基础,建立了断层平面分段生长定量判别标准,其中,侧列叠覆、开始破坏和完全破坏3个阶段的临界D/S分别为0.27和1。研究结果表明,1杏北开发区278+273断层是由278断层和273断层侧列叠覆组成,同时验证了断层分段生长定量判别标准的可靠性;2断圈类型由单断下盘翘倾型断圈校正为侧列叠覆断层孤立型断圈,同时断圈范围也明显变小;3断层封闭性评价由整体评价校正为278断层和273断层分别独立评价。因此,断层组合校正对油气田勘探开发方案的精确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谷德振 《地质学报》1951,(Z1):9-22,100,108
江西永豐縣南,古縣至瑤田間之梁坊橋附近,有一變形礫岩層,恰位於走向北10度東及北80度东兩逆斷層啣接處。該礫岩層中之礫石,多為扁平橢圓形,其長軸兩端逐漸尖化,外附絲澤、臘狀、光滑表皮,並有新生之雲母片及長纖維狀物質,於此光滑面上,常具深刻水平擦痕。這些變形礫石,受外力變形後,共長軸近於東西,扁平面平行於北80度東之斷層面舆附近岩層之片理。垂直變形礫石a,b,c三軸及膠結物質延長方向,分製薄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其膠結物為灰白色雲母及許多無光性之黑色物質,呈顯著之流紋構造,內含大小不一之眼球狀石英粒等;石英礫石內之石英晶體,均具極强之波浪消光,於晶體四周,圍繞密擠再結晶之小型石英粒,而示標準磨碎構造。晶體本身含有無數極小之氣孔或包體,並作一定方向排列,而成變形紋理,平行於扭應面;在石英岩礫石內,石英粒均沿一定方向延長,並按其大小作帶狀排列。礫石內部,擁有極複雜之節理舆顯明之断層,這些事實象微着强烈的外力作用。根據弗氏旋轉台再結晶石英粒。軸及雲母底面等之統計舆分析,得知其晶體排列恆受扭應力支配。  相似文献   

13.
花岗岩类源岩与深部地质作用关系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瑞照  彭松柏 《湖南地质》1998,17(4):276-279
花岗岩类源岩研究是成岩成矿物质演化过程研究的基础,各种各样花岗岩的存在归因于花岗岩源岩存在多样性,在不同层圈发生交代,熔融,同化,混染作用;同时,成矿元素亦存在不同深度层圈的多来源,在花岗岩成岩成矿过程中,岩石圈地幔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雷斌 《岩土工程师》2001,13(2):52-53,51
根据岩溶地区嵌岩静压预制管桩施工中出现的断柱情况,分析了断桩的产生原因,提出了预防和处理措施,断桩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元谋变质核杂岩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常 《云南地质》2003,22(1):107-115
元谋变质核杂岩构造系统由核部杂岩、拆离断层下盘韧性剪切带、拆离断层以及上盘拆离滑脱系四大部分构成。研究表明:核部杂岩控制了本区与基性-超基岩、花岗岩有关的Cu,Pt,Pb,W,Mo及稀土等矿床;韧性剪切带与后期浅表部的脆性断层控制了本区Au,Cu等矿产的产出;主折离断层、次级折离断层与后期浅表部的脆性断层构成一个集导矿、储矿为一体的构造系统,共同控制了折离滑脱系中Pb,Cu,铂铜镍、赤(磁)铁矿及部分非金属矿的产出。本文结合Lister的混合流体模式,元谋变质核杂岩的成矿机理,指出本区矿产勘查远景及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一) 试验概况提高硬岩钻进效率,是绳索取心钻进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改善钻头唇面形状结构,则是克服“打滑”现象,提高机械钻速,减少升管次数,增加钻头在井底工作时间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研制了不同唇面的人造金刚石孕镶钻头,  相似文献   

17.
王超  吕延防  付广  王有功  刘哲  孙同文  胡欣蕾 《地球科学》2017,42(10):1787-1801
油气成藏期断层古侧向封闭能力的强弱对于油气的聚集和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尚无有效的评价方法用于定量分析断层古侧向封闭性,并且在利用断层侧向封闭油气SGR(Shale Gouge Ratio)下限方法预测油柱高度过程中,发现断层侧向封闭油气能力与油气分布呈现部分不吻合现象,即井在预测范围之内,但是该井却不含油气.经过深入研究表明: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在油气成藏期断层古侧向封闭能力弱(达不到侧向封闭油气下限)造成的.因此,在断层侧向封闭油气SGR下限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恢复油气成藏期的古地层厚度、断层古断距、古泥质含量曲线,建立一套断层古侧向封闭性的评价方法,并以冀中坳陷文安斜坡文13断圈为例,利用断层古侧向封闭性评价法对断圈的古侧向封闭能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文13断圈在油气成藏期侧向封闭油气高度为0 m,与井试油结论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定量评价断层古侧向封闭性是可行的,对于准确评价断圈封闭油气能力、降低断圈油气钻探风险以及丰富和完善断层侧向封闭理论均具有实践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双旗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双旗山金矿床位于闽东火山断坳带中前寒武纪基底隆起部位。金矿赋存于燕山晚期长英质岩体外接触带变质岩中。矿质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结晶基底矿源岩。成岩与成矿时差很大。矿床定位于晚白垩世。它属于后生变质热液-次火山热液复成因矿床。本文还探讨了成矿模式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左洪发 《安徽地质》2009,19(3):186-189
安徽省怀宁县小园易(铜)矿位于怀枞坳褶断束的隆起区之“洪镇褶断束”的北段,月山岩体北枝与西枝的内凹转折处。是长江中下游含矿岩体之一,以铁、铜为主,并含有多种金属元素。本文对怀宁县小园圣走(铜)矿的矿床特征、成因以及控制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客观把握含油气系统中断裂处的油气纵向分布规律,在断盖配置渗漏油气机制及其渗漏油气时期构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厘定断裂开始破坏泥岩盖层封闭时刻、断层岩开始封闭时刻和断裂活动停止时刻,确定断盖配置渗漏时期,并结合源岩排烃史,建立了一套确定断盖配置渗漏油气时期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南堡5号油田,研究F3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