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密度信息可预测储层流体饱和度,因此获取可靠的密度参数已成为全波形反演中首要考虑的问题。为了获得更稳定的反演密度,本文从频率、初始速度模型、初始密度模型和密度速度同时反演四个方面对密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测试结果制定了稳定的反演策略:首先将密度固定,反演速度,此时波动方程中不再含有密度项,因而可以得到准确的速度模型;将其作为初始速度模型进行速度、密度同时反演,可以较好地减小速度对密度的影响。理论模型测试结果充分说明了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地质统计学反演参数选取及反演结果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随机建模技术的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预测结果垂向分辨率高,可细微地刻画储层空间分布,但反演结果随机性较强,因此反演结果的可靠性评价十分重要.笔者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通过设置不同反演参数,对比反演结果,并结合地质规律选取最优反演参数,预测萨北开发区SⅡ和SⅢ油层组薄砂体,以正演模拟为依据,定性和定量分析反演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合理的初始框架采样率和反演井网密度、符合地质条件的变差函数参数,是反演工作高效率和反演结果可靠性高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初至波地震层析成像需要给定初始速度模型,给定的初始速度模型很大程度上影响层析反演的质量、反演是否收敛和收敛速度的快慢。使用层析成像反演近地表速度场时,这里提出了一种利用大炮初至时间自动生成初始速度模型的方法。假定大炮初至是由直达波和折射波构成的,然后用折射波法直接求取初始速度模型,该方法生成的初始速度模型可直接由程序自动实现,无需人为干扰。将该方法应用在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中,由此产生的初始速度模型采用层析成像技术进行迭代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初始模型加快了反演收敛速度,反演结果和真实速度模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峡谷地区大型地下洞室群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地确定地下洞室群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对于地下洞室群的总体布局、支护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依据少量实测地应力资料反演地下洞室群岩体初始地应力场的方法。这种方法假设远古地形是一无起伏的夷平面,认为岩体初始地应力场主要由处于远古地应力状态下的远古地形经过漫长的地形剥蚀形成,而远古地应力场由地质构造运动和岩体自重形成。以有限元数值分析为基本手段,提出了可以考虑构造运动、岩体自重和地形剥蚀等多因素的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反演思路。通过某水电站地下厂房区域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反演的工程实例分析,验证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刘会波  陈俊涛  肖明 《岩土力学》2008,29(Z1):297-302
基于Visual C#2008.NET开发环境,利用AutoCAD ActiveX技术,对AutoCAD2008进行二次开发,开发出快速建立初始地应力场反演计算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面向对象程序,通过该程序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读取一定范围内的网格节点地面高程,能够为有限元模型变地面线处理直接利用,避免了常规人工读取CAD地面高程的繁琐性和误差较大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快速便捷。可以快速自动建立用于初始地应力反演计算的有限元网格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地形貌地的起伏状况,为有限元计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6.
邓铭江  尤平达 《水文》2007,27(2):16-20
运用水权偏差率的概念和反演评价的思想,以塔里木河流域初始水权为“标尺”,对1957~2005年各源流汇入干流的水量进行反演分析,准确地判断各源流实际汇入干流的水量与初始水权偏差变化的转折期,并运用水权偏差率正负变化的幅度,科学定量地评价各源流完成初始水权的达标情况,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也为水权管理和水量统一调度提供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蒙伟  何川  汪波  张钧博  吴枋胤  夏舞阳 《岩土力学》2018,39(11):4191-4200
为准确获得桑珠岭隧址区初始地应力场分布规律,提出在岩爆区初始地应力场的二次反演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法寻优准则对隧址区初始地应力场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利用叠加原理得到在一次反演下的初始地应力场;采用表面应力解除法测量隧道开挖后的洞壁二次应力,记录发生岩爆的部位并据此判断侧压力系数的大小,与在一次反演下相应位置的侧压力系数进行对比,如果两者都大于或者等于或者小于1,则以在一次反演下计算得到的侧压力系数为基准,以其大小不变作为约束条件对初始地应力进行修正,当采用修正后的初始地应力作为应力边界条件,计算得到隧道开挖后的洞壁二次应力与实测洞壁二次应力最接近时,以此时修正后的初始地应力和原位地应力进行回归得到在二次反演下的地应力场。结果表明:当测量原位地应力的钻孔较少且计算区域较大时,一次反演回归得到离钻孔较远位置的应力计算值与实测值存在一定的误差;二次反演在原位地应力的基础上增加实测洞壁二次应力进行修正,得到离钻孔较远位置的应力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更好,所提出的二次反演方法可为类似工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佐迪的电测深自动解释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新的方法建立初始反演模型。将电测深实测曲线转变为纵向电导——深度曲线,由dH/ds得出电阻率——深度的初始反演模型。通过把初始反演模型得到的视电阻率曲线与真实地电模型的视电阻率曲线进行对比,来校正初始反演模型电阻率,校正后的反演模型的视电阻率曲线与真实模型的视电阻率曲线拟合程度有所提高。如此反复进行多次校正,获得与其实地电模型更接近的最终反演结果。模型试验和实际例子表明,该方法的反演拟合误差一般均小于1%,模型试验可达到0.1%。  相似文献   

9.
TTI各向异性参数初始建模为层析反演精细建模提供初始模型,初始模型的优劣直接影响层析反演的效率和精度,研究精确的TTI各向异性参数初始建模方法非常必要。基于常规TTI各向异性参数初始建模方法流程,优化了各向异性参数提取公式,引入了局部层析方法,完善了TTI各向异性参数初始建模方法流程,进一步提高了TTI各向异性参数初始模型的精度,与实际地质情况更加吻合,有利于后期的层析反演精细建模。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基于局部层析的TTI各向异性参数初始建模方法有效且实用。  相似文献   

10.
为使反演得到的岩体初始地应力场更加符合实际,提出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应采用压缩应力场进行叠加,反演得到边界构造荷载的大小不应过大,反演得到应力场的组成应与实测原位地应力的组成一致。依据多元线性回归相关理论,在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反演中,首先揭示了负回归系数、过大回归系数以及不显著回归系数的原因,即若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回归系数,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可能会导致负的、过大的以及不显著的回归系数;然后给出了出现多重共线性的来源,即测得原位地应力的范围过窄会导致自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以及采用多元多方程表示岩体初始地应力场易导致自变量之间接近完全多重共线性;最后给出了检验以及避免多重共线性的一些方法,并通过斑竹林隧道岩体初始地应力场的反演进行应用,发现在岩体初始地应力场的反演过程中,若自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则岭回归可有效替代最小二乘法求解回归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