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山东镁铁超镁铁杂岩中的辉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黄山东镁铁超镁铁杂岩的辉石化学成分研究,证明辉石的化学成分受寄主岩石类型的制约,从超镁铁岩相到角闪辉长岩相斜方辉石的化学成分由富MgO、SiO_2、Al_2O_3、Cr_2O_3到富FeO、TiO_2、CaO、MnO;单斜辉石化学成分由富Al_2O_3、Cr_2O_3、Na_2O、MgO到富FeO、MnO、CoO。在同一寄主岩石中,单斜辉石比斜方辉石富TiO_2、Al_2O_3、Cr_2O_3、CaO和Na_2O,贫MgO、SiO_2、MnO和FeO。根据辉石化学成分特征得出黄山东杂岩形成于岛弧环境,为上地幔石榴二辉檄榄岩部分熔融形成的拉斑玄武岩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陆琦  周湖云 《矿物学报》1994,14(3):228-233,T001
在山东蒙阴金伯利岩中,首次发现了沂蒙矿类质同象系列新的富Ti矿物(变)种。理想的晶体化学式可表达为:K(Ti5Fe3Cr2Mg2)12O19(简称K-Ti沂蒙矿)(Ba,K)(Ti5Fe4Mg2Cr)12O19(简称Ba-Ti沂蒙矿)从而与原来确定的沂蒙矿K(Cr5Ti3Fe2Mg2)12O19和钡钛铁铬矿(Ba,K)(Cr4Fe4Ti3Mg)12O19g一起构成了金伯利岩中AM12O19磁铁铅矿  相似文献   

3.
陈同森  赵欣 《岩矿测试》1994,13(4):254-258
研究了在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和乳化剂OP存在下,Mg与邻氯苯基荧光酮(o-Cl-PF)的显色反应。在pH12的碱性介质中,Mg(Ⅱ)与o-Cl-PF形成1:3的蓝色配合物,其λ_max=612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_612=1.39×10 ̄5L·mol ̄-1·cm ̄-1,Mg(Ⅱ)在0~0.2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新陶瓷材料氮化硅(Si_3N_4)中微量MgO的测定,其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符。  相似文献   

4.
羟氨镁铝石的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善  曹正民 《地球科学》1998,23(3):253-256
羟氯镁铝石(koenenite)为典型的异类结构基元间层矿物。结构以氯化物层(Na、Mg)Cl2和氢氧化物层(Mg、Al)(OH2)沿c方向规则交互构成,以前的威研究认为构成羟氢镁铝石的两个亚结构有不同的空间群和晶胞参数。本次以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研究结果表明,羟氢镁镁铝石在c方向的重复周期为1.08nm左右,在a方向上没有显示出层失配特点,说明它是一种有序的晶体。对结构基元层层间的静电作用势能  相似文献   

5.
吴建之  赵宏樵 《岩矿测试》2000,19(3):221-223
大洋富钴结壳试样经HCl+HNO3+HF溶解,在0.2mol/LHF和0.13mol/LH3BO3介质中,用感耦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Si、Mn、Fe、Ca、Mg、Al、Ti元素的含量。方法经国家标准物质GBW07249大洋多金属结核验证,其结果与标准值相符,精密度RSD〈3.2%(n=6);已应用于太平洋富钴结壳中多元素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建平 《矿物学报》1996,16(2):191-204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Fe-Mg-Ca在橄榄石和熔体之间的分配及交换平衡,且从热力学角度对其结果进行了理论解释,实验结果显示,Fe和Mg在橄榄石和熔体之间的分配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Ca在它们之间的分配不受温度的影响;Fe-Mg,Ca-Mg及Ca-Fe在橄榄石-熔体之间的交换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压力(〈0.10GPa)对以上分配及交换系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理论解释表明,各分配及交换系数亦随熔体  相似文献   

7.
悬浮液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的钾钙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行  李金 《地质实验室》1999,15(4):222-225
将悬浮液进样技术应用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建立了测定茶叶中K、Ca和Mg的快速分析方法,对悬浮选择,干扰的消除及检测限进行了考查,将样品粉碎,制成琼脂悬浮液。取适量样品悬浮液,加入适量琼脂溶液及消电离剂NaCl或释放剂La^3+溶液配制成试液。本方法的测定结果与灰化法一致,相对误差小于±3.1%,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8.
羟氯镁铝石(koenenite)为典型的异类结构基元层间层矿物.结构以氯化物层(Na,Mg)Cl2和氢氧化物层(Mg,Al)(OH)2沿c方向规则交互构成.以前的研究认为构成羟氯镁铝石的两个亚结构有不同的空间群和晶胞参数.本次以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研究结果表明,羟氯镁铝石在c方向的重复周期为1.08nm左右,在a方向上没有显示出层失配特点,说明它是一种有序的晶体.对结构基元层层间的静电作用势能的定量计算表明,层间作用力相对较弱,为104.90kJ/mol.  相似文献   

9.
集安岩群石榴石以富铁为特征,均属铁铝榴石。形成于高角闪岩相的石榴石成分比较稳定,<FeO>平均含量32.20%,MgO5.17%,X_(Mg)平均值0.23;结晶于低角闪岩相的石榴石(FeO+MgO)含量33.50%,(MnO+CaO)6.91%。石榴石微区成分不均匀,晶体内具有一些微区成分环带,这种环带不是各进变质作用阶段p-T条件平衡或近平衡的产物。石榴石边缘存在着明显的扩散环带,表现为晶体边缘相对晶体核部,Ca含量和<FcO>含量增高,MgO含量降低,X_(Mg)值变小,反映本区变质峰期后经历的是一个近等压冷却的地质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NH4)2CO3为沉淀剂和以吡啶聚苯乙烯螯合树脂为柱床分离Ca^2+、Mg^2+的各种条件,制订了吡啶聚苯乙烯螯全树脂分离-原子发射光谱测定Rb、Cs的方法。其检出限为0.06μg/g(Rb)、0.02μg/g(Cs)相对标准偏差分别是8.76%、10.5%。方法应用于碳酸盐岩中Rb、Cs的测定,其结果与其它方法十分相近。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中钙和镁的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进了离子色谱分析地下水中钙和镁的方法。以IonPac CS12A为分离柱,稀盐酸为淋洗液,电导检测器检测,对地下水中的锂、钾、钠、钙和镁进行同时测定。方法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较高的灵敏度,钙、镁的浓度分别在0~500mg/L和0~250mg/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钙的检出限为1.50μg/L,镁的检出限为0.89μg/L。对不同浓度钙、镁水质标准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同时对实际样品进行不同稀释倍数分析验证,方法精密度(RSD,n=8)为0.19%~1.89%,无显著的基体效应影响。方法可满足全国地下水调查评价规范要求,适于地下水样品中锂、钾、钠、钙和镁离子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2.
使用自制的全自动探针原子化装置,将探针原子化技术应用于测定高纯金属镁中痕量铅,利用样品中的基体镁转化成的硝酸镁作为基体改进剂,进一步改善了铅的分析性能。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的仪器条件和探针原子化分析条件,并与管壁原子化法进行了比较。方法检出限为4.3×10-12gPb,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8.2%,高纯金属镁中加标回收率在93%~104%。  相似文献   

13.
金绍祥 《岩矿测试》2011,30(3):357-360
用化学物相分析法测定瓮福磷尾矿中钙、镁、磷元素形态含量。结果表明,磷尾矿中钙主要以白云石的形式赋存,并有少量以方解石、磷酸盐形式存在;镁主要以白云石的形式赋存,并有少量以磷酸盐、硅酸盐形式存在;磷主要以磷灰石的形式赋存,并有少量以铁氧化物、独居石、磷钇矿形式存在。各元素形态加标回收率为97.6%~107.2%,相对标准偏差(RSD,n=12)为0.77%~4.85%。各元素形态分析结果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表明采用化学物相分析法测定瓮福磷尾矿中钙、镁、磷元素形态含量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铬铁矿中钙、镁、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艳 《安徽地质》2006,16(4):270-272
通过在标液中加入相应的Sr来消除离子干扰,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CaO、MgO、MnO的含量,方法经国家标准物质验证,其RSD<2%(n=6)。其结果与标准值相符。方法达到了准确、简便、快速、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5.
杨载明 《岩矿测试》2012,31(4):617-620
根据棕刚玉难熔的特点,采用二次熔矿方式对样品进行分解,经盐酸酸化的浸提液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硅、铁、钛、钙、镁、锆的含量。第一次加入硼酸-碳酸钠(质量比2∶1)熔矿,熔剂中大量硼酸的存在可以确保棕刚玉样品无需研磨而分解完全;但所得熔融物极难提取,通过提高熔剂中碳酸钠的比例后进行第二次熔矿,使熔融物酸化浸取变得快速简单。对硼酸-碳酸钠混合溶剂的比例、熔矿温度和时间、称样量和样品粒度等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为0.0003%~0.0051%,精密度(RSD,n=11)为0.88%~4.78%。用标准物质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与国标法对比验证,测定结果相符。该方法样品分解充分,对样品的粒度适应范围宽,可满足生产控制快速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卤水-白云石法氧化镁产品中降低锰含量的工艺条件,通过白云石加硝酸钾煅烧或氢氧化镁沉淀中加PAN络合、氯仿萃取的方法降低氧化镁中锰含量。该工艺操作较简便、氧化镁中含量降至0.007%以下,氧化镁纯度达98%以上,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7.
李东 《岩矿测试》2001,20(1):71-73
报道了高频红外分析仪同时测定煤中碳和硫的方法,可测ω(C)为0%-80%,ω(S)为0%-2.0%。方法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RSD,n=8)C<1.7%,S<1.3%。  相似文献   

18.
袁欣艺  谌观秀 《岩矿测试》1999,18(3):232-234
采用粉末压片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长石的化学组成,可获得高准确度和高精度度的分析结果,测定值与化学法及推荐值相符,重复10次测定主,次量组分的RSD〈0.6%,痕量组分RSD〈3%。方法简便快捷,分析时间仅为传统湿法化学分析的1/8,满足工艺过程中批次配料需要。  相似文献   

1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载金炭中铜铁钙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珍珠 《岩矿测试》2012,31(2):263-267
样品经灼烧灰化后,用盐酸、硝酸溶解残渣,在稀王水介质中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载金炭中的铜、铁、钙和镁。试验了烘样温度、灼烧坩埚的材质、温度和时间、测定介质及共存元素干扰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载金炭的烘样温度宜选择150℃,石英材质的坩埚耐侵蚀性高于瓷坩埚,且空白值低、结果稳定,载金炭中共存元素不干扰铜、铁、钙和镁的测定。该方法用于样品的分析,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8%~2.69%,加标回收率为97.1%~104.5%,各元素的测定值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结果基本一致。方法简便,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20.
应用高频燃烧-红外碳硫分析仪测定农用地土壤质量调查样品中碳、硫的含量,解决了土壤样品中碳、硫测定过程中存在的基体影响和低电磁感应等问题。对样品称样量、助熔剂的加入量、氧气流量等测定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了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相对误差(RE)小于10%,相对标准偏差(RSD,n=8)总碳小于2%,硫小于9%。方法能够满足农用地土壤质量调查样品的分析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