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X”型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地区位于东亚三大地块的交接部位。其北是塔里木—中朝地块,其南是华南及东南亚地块,两者之间是土耳其—东伊朗—冈底斯狭长地块;西部之祁连、昆仑和松潘—甘孜褶皱系,呈楔状插入本区,其中昆仑—秦岭褶皱系向东经陕西秦岭延至武当隆起。从全国地质情况看,陕西地区处于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的交接部位,由于其地质位置特殊,构造作用复杂,所以使该区地壳构成了特有的构造型式。最明显者是以佛坪地区为中心,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方面呈现出一个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向两组相互交叉的“X”型构造体系。对这种构造型式,有的学者形象地称它为秦岭“柴束构造”、“蜂腰构造”或“米字型构造”。  相似文献   

2.
<正> 西秦岭北带主要指甘肃省西和一成县及其邻区。先后有葛利普(1931)、赵亚曾等(1931)、叶连俊等(1944)、黄振辉(1959)、王钰、俞昌民(1962)、兰州大学(1962)、李星学(1963)及西秦岭地质队(1964)均在该区进行过地层工作。1967—1970年陕西地质局区测队正式肯定“西汉水群”为西秦岭北带中泥盆世的代表沉积地层,并划分为雷家坝组与榆树坪组两个沉积旋迴及七个岩性段。1970年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甘肃地质勘查局研究所及有关单位在该区首次发现了上泥盆统地层的存在,并划分出了部份下泥盆统地层,推动了西秦岭北带泥盆纪地层研究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天水—宝鸡地区是祁连与北秦岭造山带的接合部位,以其特殊的地质位置、独特而复杂的造山过程和演化历史而倍受中外地质学者的关注。东、西秦岭的地层、构造、变质作用和构造演化可否对比,祁连与北秦岭可否连接和如何连接,祁连—北秦岭造山带找矿前景如何等等一系列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亟待解决。由甘肃省地矿局第一地质队和西安地质学院合作开展的“祁连—北秦岭造山带接合部位基础地质研究”对上述问题给予了肯定的答复。经过课题组两年多的艰辛工作和攻关证实:东、西秦岭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出露于西秦岭地区的秦岭群、李子园群、舒家坝群与东秦岭区的秦岭群、丹凤群、刘岭群相连接,解体后的葫芦河群与东秦岭区的二郎坪群相对应,而见于东秦岭区的宽坪群等地层在西秦岭地区均有相似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涉及范围为北祁连山东段,西起肃南,东至白银地区(图1)。区内甘肃省地质局所属有关队和冶金地质六队以及西北地质科研所等单位先后进行过普查勘探、区域地质调查及科研等工作。本文主要为1976年我队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学员马继祖、兰玉贞等13名同志进行教学、生产实习时,共同收集的资料。提供资料的单位有甘肃省地质局区测一队、区测二队、地质四队、局编图组等,并使用了甘肃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和207工程指挥部以及西北地质科研所等的资料。本文根据收集的资料加以综合编写,由于水平所限,错漏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阿尕泽铜金矿位于青海省共和盆地的最南缘,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秦岭一昆仑东西构造北亚带边缘及北北西向(河西系)构造带交接部位。成矿带属于鄂拉山成矿体系。矿区属于高寒草甸区,采用土壤样测量反映测区被覆盖的地质信息。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出的元素异常及形态,确定成矿主元素Au、As、Sb的浓集中心,根据金矿前缘指示元素As、Sb的形态建立找矿靶区AⅠ、AⅡ、AⅢ、AⅣ,确定铜金矿的成矿类型为构造热液蚀变型金矿。对总结鄂拉山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从国家计委地质局(71)102号文下达编制全国统一区域地层表和古生物图册任务后,西北地区各有关单位纷纷进行规划,积极投入这一工作。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与地质科学院地矿所、甘肃省革委会地质局第一区测队、第一、三、五、七地质队等单位配合,计划在“四五”期间内,提交“秦岭区域地层表和古生物图册”。在总成果提交前,准备陆续提交地层小区域地层地区级的地层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7.
大沙沟石炭纪无烟煤勘探区位于甘肃省武威县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二迭系和侏罗系,白垩系仅出露于小红沟以东。加里东晚期花岗岩在上述沉积盖层周围广泛分布。勘探区构造位置处于祁吕贺兰山字型西翼褶带与河西系武威—临洮构造带交接部位。成煤后的构造变动使该区屡经破坏和改造。形态各异,性质不同,规模悬殊的褶皱、断裂广泛发育,纵横交错,组成一幅复杂的应变图象(图1)。  相似文献   

8.
长春地质学院秦岭地质研究队在陕西省地质局的协助和配合下,今年又有新进展。 “秦岭地轴”的组成是中外地质界长期争论的问题。该队初步查明它并非皆属太古界,也不都是古生界,是由两个主要构造层组成的,即包括前寒武系和古生界。 “秦岭地轴”是一个构造活动带,由于纬向构造体系多期构造活动,致使其  相似文献   

9.
甘肃境内北秦岭的泥盆系,沉积厚度巨大,构造复杂。天水以南舒家坝一带地层的时代及层序,由于缺乏化石,长期以来成为区域地质工作的难点。以舒家坝一带最为发育的舒家坝群,原为关士聪、叶连俊命名的西汉水系的一部分。1968年,陕西地质局区测队进行1:20万填图时,将西汉水系以高桥一罗琐大断裂为界,分为南北两个相区,北区舒家坝一带为以砂岩、板岩和千枚岩为主并夹有火山岩及少量碳酸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舟曲县老沟位于扬子板块北西段、中朝板块南侧、松潘-甘孜褶皱带以东的三角区内,属于秦岭褶皱带西段南亚带的白龙江复背斜。地层、构造及物、化环境,对金成矿十分有利;综合区内及邻区地质特征,初步认为老沟金矿是受地层、构造和岩脉复合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西秦岭金矿床成因类型及地质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实 《甘肃地质》1998,7(2):72-80
西秦岭地区处于极为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变质作用复杂,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该区金矿床同其构造单元、断裂构造带、地层岩石、侵入岩浆岩一样,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从南至北依次为碧口—阳坝等6个成矿带。西秦岭金矿床具有类型复杂、控矿条件复杂等特点。其控矿因素主要是断裂构造,其次为中酸性、酸性侵入岩体和地层岩性。依据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条件、成矿机理,西秦岭金矿床共分为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混合热液型等3种成因类型。西秦岭的最佳找矿地区是德乌鲁—柴家庄及大沟里—安家岔—小沟里两个金矿带。  相似文献   

12.
狼娃山铁矿系1958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发现,后经公婆泉地质队(1959),地质部航测大队905航测队(1966),甘肃省地质局第三地质队、物探队(1967)、第二地质队(1977-1980)等单位工作,到目为止肯定该铁矿为一小一中型矽卡岩一热液型铁矿床.鉴于1978年甘肃省地质局物探队认为矿区南部磁异常带深部为一不连续板状磁铁矿体所引起,我们于1979年参加该铁矿床控矿构造的研究工作.为了探讨控矿构造的展布特征、力学性质、成生时代以及构造体系归属问题,我们从断裂构造、节理构造、脉岩控岩构造和矿体形态特征等几方面内容进行工作,配以部分X光岩组分析、包体测温、同位素地质年龄等手段,并作了大量的构造岩薄片鉴定.  相似文献   

13.
陕西小秦岭地区位于秦岭东段,地质构造上处于华北地台南缘,东秦岭东西构造带的北侧,新华夏第三隆起带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东翼南侧之复合部位。东西长约110公里,南北宽约54公里;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较好。金矿是区内优势矿产之一,也是陕西重要的黄金基地之一。 (一) 金矿资源概述区内地层北部为太古界太华群深变质岩系,并遭受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作用;南部主要为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变质火山岩及蓟县系海相碳酸盐地层,东南部有古生界碳酸盐及中新生界碎屑岩分布。  相似文献   

14.
南大巴山前陆冲断带构造样式及变形机制分析   总被引:35,自引:9,他引:26  
大巴山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和四川盆地的过渡部位,形成于印支-燕山期,定型于喜山期。按照构造变形样式及其组合特征,从北东向南西可依次划分为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南大巴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又包括叠瓦断层带、断层-褶皱带和滑脱褶皱带等3个亚带)和四川盆地东北部低缓构造区等3个构造带(区)。南大巴山冲断带地表构造以类侏罗山式褶皱为显著特征,主要发育叠瓦断层系、断层相关褶皱、被动顶板双重构造、反冲断层系和冲起构造等变形样式。北东-南西向挤压应力和滑脱层是控制南大巴山及其前缘构造变形的主要因素,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建立了南大巴山及其前缘地区依次从震旦系-下寒武统-志留系-中下三叠统逐渐抬高的多层次滑脱前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秦巴地区主要地质—构造特征梗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活动论和时空观,从8个方面总结了秦巴地区主要地质-构造特征。介绍了3大综合地层区的概貌,划分太古宇至元古代的地层类型及形成环境。从沉积盆地性质、基底构造格局等方面分析,指出中秦岭构造亚带为南、北板块拚接带的特定构造单元。根据宏观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将本区火山岩的形成归纳为8种构造环境。概括了中酸性及碱性、偏碱性侵入岩类的时空分布和地球化学成分及成因类型等特点。从复杂的断裂系统、多期的叠加变形、多期构造-热事件和地壳极度缩短四方面,说明秦岭-大别山构造带是巨形强应变带。概述了秦巴构造演化8个阶段的主要点及基本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铁矿主要分布于北山、祁连山及秦岭区,其中以沉积变质型及沉积型铁矿最重要,占总储量的极大部分,沉积变质型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区;而沉积型主要分布于秦岭区。接触交代型与热液型以及火山岩型铁矿则主要分布于北山区,次为西秦岭与祁连山区,为富矿的主要对象。此外尚有岩浆型钒钛磁铁矿点,但规模均较小。本文主要据甘肃省1972年1∶50万编图资料加以整理,其中利用了省地质局文蜀屏及区测二队梁鼎新、刘晓祥等同志整理的资料。由于我们政治与业务水平所限,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甘肃地质》2007,16(1):F0003-F0003
1月19—21日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和甘肃省地质学会联合举办了“地质理论与方法技术”培训班。邀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宋鸿林、张长厚两位教授,讲授了伸展构造、韧性剪切带、成矿构造研究,逆冲构造、走滑构造及其控岩控矿等内容,甘肃省地矿局、甘肃有色地勘局、甘肃煤田地质局、甘肃省核工业地质局等单位技术人员70余人参加了学习。  相似文献   

18.
<正> 自黄汲清教授于1945年首次提出地槽褶皱系的多旋回发展概念以来,得到了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的广泛引用。他指出我国多数地槽褶皱系都具有多旋回发展的特点。经过对天山、祁连山、秦岭等地槽褶皱系的深入研究、对比之后,初步建立了多旋回发展的模式。现以横断山区地槽为例来讨论该褶皱带中的多旋回发展特点。 横断山区位于青、藏、川、滇四省、区交接地带,其地质构造位置,正处在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段拐弯部位,恰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拼合地带。根据作者在“三江地质志”构造组最近总结的资料,可把横断山区的构造单元划分如下(图1):  相似文献   

19.
甘肃境内北秦岭的泥盆系,沉积厚度巨大,构造复杂。天水以南舒家坝一带地层的时代及层序,由于缺乏化石,长期以来成为区域地质工作的难点。以舒家坝一带最为发育的舒家坝群,原为关士聪、叶连俊命名的西汉水系的一部分。1968年,陕西地质局区测队进行1∶20万填图时,将西汉水系以高桥-罗坝大断裂为界,分为南北两个相区,北区舒家坝一带为以砂岩、板岩和千枚岩为主并夹有火山岩及少量碳酸盐岩的复杂岩系,生物化石极贫乏,变质程度不一,厚达8000余米,命名为舒家坝组,划分  相似文献   

20.
罗镇宽 《西北地质》1992,13(1):25-31
本文按板块-地体构造观点,将秦岭地区划分为5个构造带。划分了6种重要矿床类型。并以成矿大地构造位置、成矿地质条件、主要矿床类型等因素为基础划分了8个主要成矿区(带)。论述了各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