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对公元512年5月12日山西北部的一次7(1/2)级强震的有感区、破坏区、极震区、佘震分布区以及震前山西北部的地震活动形势作了分析研究,提出这次强震的震中位置大体是北纬38°50′,东经112°50′,在今代县境内,取名代县地震。发震构造为北北东向。  相似文献   

2.
公元1119年2月吉林省前郭县卡拉木地震震级的计算和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1119年2月,在吉林省前郭县卡拉木附近地区曾发生一次强烈地震。据史书记载,对照“历史地震烈度——震级简表”,结合区域震例的一般规律,采用古登堡公式计算,得出这次地震的震中烈度为Ⅸ度,震级为7级。  相似文献   

3.
2003年10月9日17时41分23秒,石棉县境内发生一次4.2级地震,仪器测定震中位于北纬29°02′;东经103°13′,石棉地震台测震记录ts-tp为2.7秒.截至10月13日11时,石棉单台记录仅有ts-tp到时差1.6、2.4秒的0.8和0.5级地震各一次.经现场实地考察,宏观震中烈度为Ⅳ度.经调查,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房屋破坏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2010年7月30日河北省易县相继发生ML3.8、3.3地震,震中距离易县地震台仅7 km,震中附近主要以形变观测台站为主.虽然地震震级相对较小,但是12个形变测项均有不同程度的同震响应,这在中小地震的同震响应分析中是较为突出的震例.根据河北台网的地震波形资料对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根据速报震中和重新定位震中分别计算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震源断层初步断定为NEE向断层,断层表现为正断兼右旋走滑.  相似文献   

5.
1125年兰州7级地震震中位置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史料考证 ,确定了 112 5年兰州 7级大震时被震毁的益机滩堡的位置 .根据史料记载的该次地震的破坏范围及实地考察结果 ,认为该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可能在现今河口及八盘峡、西固、阿干镇一带 ,在这一范围内 ,黄土滑坡密集分布 .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历史地震资料的考证和实地调查,论证了公元1219年宁夏固原地震应为一次地震,而不是二次或三次地震。现行地震目录所给的地震参数宜做如下修正:发震时间为8月7日11时左右;地震重破坏区(Ⅷ度区)位于固原、平凉和隆德一带,极震区介于三者之间的固原附近;震中烈度ge;Ⅸ度,震级可达7级左右。本次地震重破坏区长轴方向为北北西向,大致与该区的六盘山逆掩推覆构造带的走向相吻合,其新构造活动导致了1219年固原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1303年山西8级大震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书勤 《中国地震》2005,21(2):224-234
通过对1303年山西8级特大地震历史记载、文物考古调查资料的归类整理和考证研究,以及对遭受大震破坏的古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分类及其破坏程度的分析对比,讨论了以往相关研究中对历史资料利用时存在的不足。根据历史文献分析,确定了大震前后160年间山西境内的41次地震事件,其中包括新增3~6级地震27次。这些地震在8级大震前后有明显地从南向北迁移的现象。以宏观破坏记载和考古调查资料的考证为依据绘出的等震线图清楚地表明,极震区和宏观震中位置应该在霍州-孝义附近。  相似文献   

8.
2010年7月2日、2012年1月8日先后在新疆和硕县境内发生MS4.7和MS5.0两次地震,新43泉距两次地震震中均小于200 km,利用小波变换对气氡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两次地震前3~6个月气氡资料出现异常.又对2012年轮台、和静两次5级以上震例进行验证,结果令人满意,认为小波分析方法是地震前兆数据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据广东省地震台网测定,1986年1月28日07时13分,在北纬21.7度,东径111.8度,发生5.0级地震。震中位于阳江县西南20公里的洋边海。这是我省1970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在震前一个月内发生Ms1.0~1.8级地震7次,震后在93天内,发生3.2~3.7级地震3次,2.1~2.9级地震3次,1.0~1.9级地震16次,震级不大,频度也不高。  相似文献   

10.
大同-阳高地震重力异常f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昌才  郑金涵 《地震学报》1992,14(3):369-372
1989年10月18日,在大同-阳高之间发生了中强震群:一个6.1级及六个5级地震,震中区约在东经11350',北纬3953'.这次地震在极震区引起了Ⅶ度的破坏,受灾较重的地区为册田(Ⅷ度).在震前的1982年,我们曾在距震中约10km 的西坪地震台实施过流动重力测量;地震发生之后,在国家地震局科技司的支持下立即进行复测.这两次测量,使我们可以比较地震区重力场是否发生过变化,并为震后的震情监视提供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1.
1983年9月21日18点58分,彭县丽春公社境内发生了一次3.7级有感地震。微观震中:东经103°52′;北纬30°57′。宏观震中在丽春桂花隆丰公社间,估计烈度V度。该地震属前震——主震——余震型。距震中9公里的中和无线电厂地震测报站DD——1型微震仪单台测定的地震序列共29次,前震10次,M≥2级4次,其中3次有感。距震中42公里的岷江齿轮厂地震台单台同时测得地震18次,M≥2级共6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西南及缅甸部分地区7级以上强震的分布及震前中强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得出:1.强震发生之前中强地震在空间上呈现两种分布形式,一种分布于极震区端点的延长线上,另一种则散乱地分布于震区附近;2.中强地震断层面积出现峰值点的当年及次年将在云南、四川发生7级以上强震;3.云南与缅甸强震的发生在时间上存在着交替性,即缅甸强震的活跃期是云南强震的平静期;4.云南与缅甸中强地震的发震频次与强震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当缅甸境内中强震频度高于云南,则未来强震在云南发生;当云南境内中强震频度高于缅甸,则强震将发生在缅甸。  相似文献   

13.
依据历史地震文献,对滦县历史上发生的2次6.0级以上地震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参数进行复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同时,依据文献记载,提出这2次地震的序列特征。结合本地历史有感记载和唐山地震前滦县地区仪器记录地震的本地地震资料,分析滦县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并结合河北省境内几次7.0级地震前在震中及其附近的地震活动特征,对发生7.0级以上地震震中的地震活动特征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4.
1303年山西赵城8级地震及其有关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303年9月17日在欧亚板块内部的中国山西省发生了一次毁灭性地震。它是地震界迄今所公认的8级大震中年代最早的,也是15世纪以前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多、记载较完整的一次特大地震。该震使山西省大部分地区遭到了严重破坏,陕西、河南、河北等省的一些州、县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共死亡27万至47万人,伤者数十万众。经考查,发震时间在1303年9月17日地方时间晚8时左右(即元朝大德七年八月初六日戌时),震中位置在北纬36°18.5′,东经111°46.5′(即今洪洞县和霍县之间,元朝时为赵城县境);震中烈度为11度,震级8.1级,震源深度29公里,发震断层的走向为 N13°E 倾向 S77°E。  相似文献   

15.
1986年11月7日山西运城出现了一次震群活动.至1987年2月1日共发生地震801次.最大地震为4.7(M_L),位于东经111°03′、北纬35°11.5′,震源深度5.5公里,震中烈度达5度强.由于运城震群的震源较浅,3.0级以上地震在震区普遍有感,甚至2.0级左右或2.0至2.9级间的地震也不同程度地有感.因此,这次震群活动对当地群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震》1990,(2):49-64,T002
1989年6月9日22时46分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发生5.2级地震。仪测震中:北纬19°16.4′,东经102°13.2′,宏观震中:北纬29°15.6′,东经102°15.5′,震中烈度Ⅶ度。它发生在1986年度地震重点监视区的中段,是石棉附近1951年3月16日5.1级地震后,38年来的第一次 M≥5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震局立即组成包括雅安地区行署地震办、石棉县地震办、姑咱地  相似文献   

17.
公元1725年康定7~1/2级地震,至今其震中及发震构造尚未定论。通过历史地震记载资料以及发震地区地震与地震形变带的对比分析,认为这次地震归属鲜水河断裂带无疑,而且应是该断裂带南段色拉哈分支断裂上的地震,震中在龙启马沟—色拉哈一带,称之为色拉哈地震。同时认为,这一发震段现今为一明显的大震空段,仍潜存着大震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2003年9月2日在阿克陶发生了5.9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Ⅶ度。地震形成的雪崩、滚石,压死了大牲畜数百头,并造成Ⅵ度区的部分房屋裂缝。地震发生在新构造活动强烈的帕米尔高原东部北北西构造带上,该构造带的断裂性质多为右旋走滑的全新世活动深断裂。该次地震微观震中和宏观震中之间有一定距离,依据宏观震中位置判定,发震构造为布伦口断裂。  相似文献   

19.
高常波  钟以章 《地震地质》2000,22(4):405-412
1999年 11月 2 9日和 2 0 0 0年 1月 12日在辽宁海城 -岫岩交界地区分别发生了5 6级和 5 1级地震 ,两次地震的震中烈度均达到Ⅶ度 ,等震线长轴方向为NWW向。根据地质构造、新构造、深部构造、震源机制和等震线延伸方位等资料 ,分析了区域和震区的地质构造背景以及发震构造 ,认为这两次地震是由 1975年海城 7 3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再次活动而引起的 ,仍与北西向活动断裂有关  相似文献   

20.
1605年琼山地震是数百年来海南岛北部及其邻区发生过的最强烈的一次地震。据广东地震局丁原章等的最新研究结果,这次地震的宏观震中在东寨港附近(东经110.5°,北纬20.0°),震中烈度为十度,震级为7 1/2级;史料明确记载发震时间是明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夜亥时。近一、两年来,广东省地震局重新收集、整理、订正了这次地震的有关史料,写出了一本丰富的史料汇编。本文正是以这些史料中的房屋破坏资料为基础,用正态模糊集贴近度方法,对这次大地震的六度以上烈度区进行了模糊评定。这是我们单独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来近似划定历史大地震的烈度分区的第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