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内蒙古赤峰地区发育一系列受断裂控制的热液脉型萤石矿床,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潜力较大。本文利用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解译(地-物-化-遥)综合找矿方法进行浅覆盖区萤石矿体的定位预测研究,对寻找隐伏矿床和探寻萤石接替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俄力木台地区是林西水头萤石成矿带的南段延伸,第四系覆盖严重,是开展浅覆盖区隐伏矿体找矿预测方法实践的理想地区。研究区域的萤石矿体在垂向上呈现分带特征,自上而下分为硅质顶盖、头部矿体、中部矿体和尾部矿体4部分。俄力木台地区的硅质顶盖露头以发育强硅化角砾岩、次生石英岩和石英网脉带为特征,头部矿体露头见萤石粗脉体产出,二者矿化露头的高差30~50 m。WorldView-2遥感影像揭示俄力木台地区含矿断裂带的空间展布与线性变化特征,矿化带中-北段呈近SN向,南段主要呈NNE-NE向。地-物-化综合剖面中矿化露头、甚低频低阻异常带、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土壤Ca元素高值异常带和土壤偏提取地球化学测量F元素高值异常带分布一致,该异常组合可作为本区含矿断裂带和隐伏萤石矿体的重要预测标志。结合甚低频电磁测量扫面,俄力木台断续出露的矿化蚀变带与SN向甚低频低阻异常带相吻合,预示该区可能发育隐伏-半隐伏萤石矿体。在俄力木台东段重点预测地带布置的钻孔见矿效果良好,目前揭露的部位为硅质顶盖、头部矿体或构造狭缩带,较高品位的萤石主矿体尚未揭露,其深部具有良好的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江西相山邹家山-石洞断裂带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祥荣  林舸  龙期华  周叶 《铀矿地质》2006,22(5):281-289
邹家山石洞断裂构造带(又称邹石构造带)由几组大致平行的断裂组成,总体走向为30°~40°,倾向NW或SE,倾角65°~85°,深切基底达10 km,属区域性NE向走滑断层。根据断裂构造的发育程度、构造联合控矿作用等特点,自北向南将邹石构造带分为石马山段、邹家山段、书塘段和石洞段。研究构造带的铀矿化蚀变特征及构造控矿规律发现,邹石构造带在不同地段控矿形式不同,按容矿位置可分为两类,即主断裂容矿和旁侧次级断裂容矿。邹石构造带的铀矿化作用明显分为两期,邹石构造带附近的铀矿床均存在铀赤铁矿型矿化蚀变,表明邹石构造带对成矿的重要作用。相山矿田各矿床内矿带的展布表明,主要矿带走向的法线方向总是指向相山盆地的特定区域。在总结已知矿床规律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邹石构造带仍然是相山盆地最具找矿潜力的地区之一,书塘地区是邹石构造带的首选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3.
化石沟铜矿是近年来甘肃西部发现并评价的最具影响的铜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海西晚期的英云闪长岩和英云闪长斑岩中,近南北向的弧形断裂控制含矿岩体和地层的展布。硅化、绢英岩化、黑云母化蚀变与成矿呈正相关关系,且具斑岩型矿床的蚀变分带特征。表部发育的次生氧化带、硅化、绢英岩化、黑云母化及弧形构造带与含矿岩体的组合是矿床的直接找矿标志,激电异常及化探异常、重砂异常是矿床的间接找矿标志。目前各类找矿标志显示,化石沟矿区及外围具较大的找矿潜力,通过勘查找矿,化石沟铜矿有望成为大型乃至超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构造-蚀变岩相填图方法在南秦岭汉阴黄龙金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一轮全国危机矿山找矿工作的开展,低成本、高效率的就矿找矿理论和方法对于一些老矿区的深部和外围找矿尤为重要。矿区构造-蚀变岩相填图的范围就是矿区勘查范围,在填图过程中把控岩构造、控矿构造、矿化蚀变等信息作为填图重点,以矿区地质图为底图,把野外填图过程中收集到的有关控矿构造、矿化蚀变等信息分期次,分不同特征等标示在底图上,形成控岩控矿构造实际材料图,在实际材料图基础上,编制矿区构造-蚀变岩相图,从而寻找主要的控矿构造和与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岩相带,并为下一步矿区外围和深部找矿、工程布置提供靶区依据。黄龙金矿区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南秦岭构造带,矿区志留系梅子垭组地层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并叠加有区域变质和热液变质作用。本研究采用构造-蚀变岩相填编图的方法,在矿区填编出了3条脆-韧性剪切带和黑云母变斑晶化、硅化等蚀变岩相带,并认为脆-韧性剪切带、黑云母变斑晶化带、硅化带及蚀变岩相叠加带等蚀变与金矿体存在密切关系,是矿区下一步外围及深部找矿的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5.
塞拉利昂中部马卡利地区出露有大片的太古界花岗-绿岩带地质体,其金矿资源丰富。通过矿产勘查和成矿规律研究表明,金的来源与太古界花岗-绿岩带地体密切相关。岩金矿床类型为含铁建造金矿床,主要赋存于绿岩带的绿片岩中及含铁建造的片岩中,受褶皱和断裂构造控制;砂金矿的类型为河流冲积型砂金矿,主要分布在花岗-绿岩带内及其周边河流中的全新统冲积层中下部砂砾石层中。重砂异常和地球化学异常区内具备良好的岩金、砂金成矿地质背景和找矿前景,实施砂金-岩金综合找矿方法,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区内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及其元素的相关性,认为元素(地球化学)异常(高值区)严格受东昆中断裂带、东昆南断裂带、布青山南坡乌断裂带,以及阿尼玛卿蛇绿岩带和东昆中蛇绿岩带,古-中元古代地层、岩体接触带、热液活动、脉岩等因素联合控制。根据异常特征与成矿地质条件,圈定了找矿远景区5个,且为该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徐桂林  石晓兰 《华北地质》2005,28(3):160-167
冯昌金矿区位于河北省武安市东北部。利用重砂、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方法,通过对武安冯昌一带系统扫面和重点加密工作和1:1000比例尺填图,找到十余处含金蚀变矿化带。根据探槽取样分析数据圈定出5个金矿体。矿体产于闪长(玢)岩外围的三叠系长石砂岩破碎带中,褐铁矿化是地表的找矿标志。该类金矿是河北省金矿类型中少见的一种较特殊的类型,对其深入探讨和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8.
天山是全球第二大金矿富集区,世界级和大型-超大型金矿床东西成带横贯中国新疆中部—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构成巨型跨境金成矿带。天山巨型跨境金成矿带和重要金矿床形成的地质环境、成矿的控制要素、找矿勘查的标志都是学术界和工业界高度关注的重大地质和找矿问题。通过广泛、深入地文献调研和境内外天山较全面野外地质矿产调查与研究,本文认为中-哈-吉-乌天山大规模金成矿主体形成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古亚洲洋闭合后的陆块拼贴变形过程,部分形成于中—晚二叠世陆内走滑变形过程。中天山南、北缘古缝合带及其附近的大型脆性/韧-脆性变形带是巨量金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多期叠加复合成矿是天山变形带容矿金矿床的显著特征。地壳初始富集、构造变形活化、岩浆热液叠加是天山变形带容矿金矿床的主控因素。“碳质细碎屑岩+脆韧性变形带+海西末期岩体”是中-哈-吉-乌天山变形带容矿大型-超大型金矿的找矿标志组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叙述 "银厂坡-石门冲断褶皱带"断裂展布样式、构造组合特征基础上,总结了区内构造控矿特征,指出不同级次断裂控制了矿带、矿床及矿体的分布.在此基础上,把"银厂坡-石门冲断褶皱带"分为6个断裂带(矿带),10个构造复杂区(找矿靶区),初步认为"构造化学找矿方法"是区内行之有效的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海西期超基性岩侵入于太古界桑干群地层中。金矿化分布于超基性岩体内、外接触带的破碎带中。本文讨论了超基性岩体的地质特征,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及含矿性;论述了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刘天国 《云南地质》2008,27(3):302-308
哀牢山北段发现诸多金矿,其中,以接触蚀变带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火山碎屑岩型为主,构造及超基性岩控制金成矿,硅化、黄铁矿化、铬云母化为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董建春 《云南地质》2010,29(4):400-403
金矿赋存于挤压——滑脱构造破碎带中。成矿受构造、地层(岩性)、地球化学条件和围岩蚀变等条件控制。该区具有较大的找金潜力。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地球化学评价和预测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总结国内外勘查地球化学矿产资源评价和找矿预测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勘查地球化学角度出发,将矿产资源评价划分为6个级次。提出了全国性、成矿带和矿田级次矿产资源地球化学评价和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谭勇  谭波 《云南地质》2011,30(1):22-24,27
金及多金属矿化破碎蚀变带与逆断层关系密切,柱状、针状白色毒砂及细微粒黄铁矿是金的重要标志性矿物,成矿带具有良好的成矿地球化学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的控矿、容矿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新疆扎吉斯坦铀矿床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种明 《铀矿地质》2000,16(3):136-142
本文通过对扎吉斯坦铀矿床所处的地质构造条件、盆地沉积特征、铀源和还原剂、水文地质条件及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等控矿因素进行分析 ,指出成矿条件最为有利的沉积旋回及有利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16.
广南县老寨湾金矿位于滇、黔、桂“金三角”重要成矿区带上,金矿体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或层间构造破碎带中,构造控矿明显。矿体围岩均为下泥盆统坡松冲组第一段(D1ps1)硅化石英砂岩;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热液叠加改造型金矿床,断层构造、硅化等矿化蚀变及地球化学异常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范玉华 《云南地质》2014,(4):447-451
扬子地块的西南边缘活动带,在印支板块、欧亚板块多次碰撞下,导致其不断被破裂、挤压、拉伸,并伴随强烈的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独特的成矿环境,表现为多期性、继承性和分带性成矿特征,因此区内尚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
黄琴辉 《云南地质》2010,29(4):499-502
研究区浅部以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热液脉型Cu、Au、Pb、Ag矿床为主,深部形成斑岩型Cu、Mo矿床。矿体受地层及断裂构造双重控制。硅化、黄(褐)铁矿化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是主要的围岩蚀变,亦为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
东川拖布卡金矿矿化层位与找金方向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薛步高 《云南地质》2005,24(3):243-253
超大型拖布卡金矿的发现,表明东川地区具备找金前景.“黑层”是金的成矿前提,断裂加蚀变是成矿必备条件,基性与中性岩脉在容矿层中的侵位,是找富金的重要标志.金成矿全过程应是多旋回(晋宁、华力西、燕山、喜马拉雅山)成矿作用,且受剪切破碎带控制的黑层型金矿.  相似文献   

20.
在对该区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对该铅锌矿化带的成矿构造背景、矿化体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总结,认为该矿受区域构造断裂控制,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脉状铅锌多金属矿床.该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化体较多,矿体在走向和倾向延伸方向仍可有新突破,并有找到新矿体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