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于煤的镜质组平均反射率不能精确反映镜质组中反射率的分布状况,因此在配煤炼焦研究中,利用镜质组平均反射率作配煤参数往往会有一定的偏差。通过对北京焦化厂原料煤的深入研究和实验,笔者提出一个新的煤岩配煤参数,即煤的镜质组平均反射率绝对标准差(Ro,sd)。该参数是一个将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量化的参数,既可反映煤的变质程度,又能反映原料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特征。经验证,利用该参数作为配煤参数能取得更佳炼焦效果。  相似文献   

2.
镜质组反射率是煤的重要物理性质参数之一。以往认为,镜质组三维反射率模式类似于一轴晶负光性的光率体,其最小轴垂直于层里面。近年来,已广泛报道在中、高变质阶段烟煤,甚至在某些低变质阶段的烟煤中,具有二轴性反射率模式的事实,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反射率模式的空间位置是受复杂因素的影响。镜质组反射率与煤的分子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在煤化作用加深时,受煤中形成的芳香族类高分子片层大小和排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淮北矿区4个矿井共15块煤定向样品的镜质组反射率测试数据,在相容性调整的基础上,开展煤样镜质组反射率三维椭球体进行拟合。结合区域及采样地成煤后构造演化分析及煤样变形类型特征,深入研究煤镜质组反射率三维椭球体的方位和形状对应力、温度和变形结构的响应,并探讨其内在机理。结果显示:煤镜质组反射率三维椭球体最大—中间反射率所在平面的倾向多与区域应力来源方向相近,其原因可能归结于煤中芳香片层向垂直于岩石圈当中近水平构造应力和上覆地层压力的合力方向优势发育。垂直于挤压应力方向延伸的断层的干扰、煤变形程度和多期应力场的叠加效应是导致少数样品指示异常的主因。在多期应力场叠加影响区域,镜质组反射率定向会向后期应力方向发生不同程度偏转。但对于强变形构造煤,煤体颗粒间的移位旋转会削弱镜质组反射率重新定向偏转的程度,使其镜质组最大—中间反射率平面倾向主要指示前期应力来源方向。岩浆热异常是导致最大—中间反射率所在平面陡倾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弗林参数,多数样品表现为扁椭球型,仅是煤正常演化的反映,而长椭球型则主要反映了岩浆热异常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MPV—COMPACT型显微光度计对峰峰矿区通二井田煤镜质组反射率进行较系统的测试,发现井田内煤 3个光轴体主轴互相垂直,最大反射率轴倾角多数集中在 68°~69°之间,倾伏向有 3个方向,即近 280°、近 90°和近 180°。测区内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椭球体的变形特征属于拉长型应变和压扁型应变。该井田煤镜质组反射率椭球体有限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煤系地层中,煤的最大镜质组反射率的方位除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有关外,还与其所处的局部构造位置有关。在断层附近,反射率RomaxRomin的差值随着距断层的距离增加而减小,且在断层面的两盘发生突变。这一特征有助于煤矿井下构造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显微图像的光学性质和测定煤的反射率等方法,研究了新疆中生代煤中半镜质组特征。结果表明:新疆中生代煤中含有一定量的半镜质组;均质半镜质体占总体(均质镜质体与均质半镜质体之和)的49%~64%,均质半镜质体的最大反射率(Rmax)比均质镜质体的高0.08%~0.13%;均质半镜质体的Rmax介于均质镜质体和结构镜质体之间,结构半镜质体的Rmax比结构镜质体的高0.28%~0.34%。由此可以得出:在三大组分划分方案中,应将均质半镜质体归入镜质组的均质体中,同时认为,按显微组分三大组分划分方案中,将结构半镜质体归入惰质组的半丝质体中更合理;在测定煤的反射率时,不能将均质半镜质体作为反射率的测定对象。本项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本地区煤炭的炼焦配煤、煤炭液化和深加工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镜质组反射率及其测定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镜质组反射率指示面的基础上,综述了镜质组各种反射率的名称及其关系式。在实践中,根据煤样品的切面方向、入射光性质和测试方法的不同,可测得各种不同的镜质组反射率。作者根据现有材料概述了目前国内外所常用的和最近所提出的一些测定镜质组反射率的方法及其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中侏罗统的煤层多为不粘煤、弱粘煤,其煤岩组分以丝炭居多,也见有镜煤透镜体,以镜煤反射率可将其变质程度分为Ⅰ、Ⅱ、Ⅲ阶段,它与惰质组含量有很大关系。惰质组含量高、煤化程度低是造成二氧化碳分解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滇西地区进行新构造运动研究时,用煤的镜质组反射率(Rm)定量计算了滇西高原上新世末的隆升幅度,结果为1500~1700m左右。 煤的镜质组反射率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和有效作用时间,在测得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并确定有效作用时间后,利用 N.H.Bostick等(1979年)所作的有效受热时间、最高岩石温度与镜质组反射率之间的关系图,可计算出成煤时的最大古地温(T)。  相似文献   

9.
吐哈盆地侏罗系煤中超微类脂体特征和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吐哈盆地侏罗系煤进行超微层次有机岩石学分析,发现微米级以下超微类脂体普遍存在于无结构镜质体和一些粗粒体之中。常规光学显微镜下难以分辨超微类脂体,在镜质体反射率Ro0.50% ̄0.70%时,煤中超微类脂体数量一般为8% ̄12%。超微类脂体的光性演化明显领先于壳质组形态组分孢子体和角质体,它是吐哈侏罗系煤中重要的生油组分。  相似文献   

10.
在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和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方面,镜质体反射率指标被公认是唯一可对比的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评价指标。为准确测定窑街矿区海石湾井田油A层腐泥煤的有机质成熟度,采集井田钻孔煤岩样品,开展显微镜下显微成分反射光、荧光光学特征观测。测试发现,油A层腐泥煤中存在2种不同特征镜质组,一种为发荧光的镜质组,反射色低、反射率测值低;另一种为不发荧光镜质体,反射色高、反射率测值相对偏高。油A层沉积环境分层明显,上部为腐泥煤,显微成分以藻类体为主,含有大量的黄铁矿,反映深部沼泽强还原环境;下部显微成分以腐泥基质、基质镜质体、角质体为主,相较于上部,藻类体及黄铁矿含量明显降低,反映出其沉积物源发生变化,藻类等低等生物输入比例降低,高等植物物源比例增高,反映为相对较弱的还原环境。根据井田地层沉积环境、油A层腐泥煤显微组成及其与下部煤二层腐植煤的镜质组成熟度对比分析,认为油A层腐泥煤中不发荧光镜质体的反射率能够反映其真实的成熟度,与下部煤二层处于同一变质阶段。研究认识为开展腐泥煤有机质成熟度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思路,当煤岩层中高等植物含量较少,或者与其相邻地层成熟度差异较大时,建议将局部测试结果与整个煤系各煤/岩层进行比对,同时结合其镜质体荧光特征和沉积环境综合判断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从法国洛林煤田大量的煤质资料中,选取三个例子来讨论煤层煤质特征与围岩的关系。相对于泥质顶板的煤层来说,砂质顶板的煤层往往煤质变差,表现为具有较低的挥发分产率、较差的结焦性、较高的碳含量、较低的氢含量和较高的镜质组反射率。其原因是砂质顶板的煤层在成煤时期的还原程度较低,丝质组含量较高,其中的镜质组也受到氧化作用而使反射率增高。   相似文献   

12.
煤的显微煤岩学特征与焦炭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  为探讨煤的煤岩学特征与焦炭强度之间的关系‚对北京焦化厂所用华北地区26个矿 点的原料煤的煤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10kg 小焦炉焦炭的强度进行了测定。通过对 M 40 ≥80%矿点煤的统计分析‚表明活性成分含量的最佳范围是63∙40%~69∙40%‚镜质组 平均反射率基本处于1∙12%~1∙36%之间。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谱不仅可以直观地反映活性 成分的大致分布状况‚而且也可以反映原料煤的混合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泥盆纪聚煤作用的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泥盆纪是中国聚炮期之一,它标志着晚古生代聚炮作用开始,并不断发展。到石炭二叠纪达到高峰,导致中国重要聚煤期的出现。华南泥盆纪沉积十分发育,其聚煤作用受地壳运动和海水进退的控制,显示了从西南到东北规律的迁移。泥盆纪煤层是浜海或浅海环境的产物,某些煤含有多量的角质层物质,故称为角质残植煤,这与沉积环境及原始成煤质料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区煤的显微组分结焦性热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西栋  潘银苗 《地球科学》1997,22(2):181-184
为探讨煤的显微组分的结焦性,对不同变质程度煤的镜质组、壳质组和惰性组分别进行了显微镜热台加热试验.在加热过程中,活性组分经历了3个明显不同的变化阶段,即变形阶段、胶质体形成阶段以及固化阶段.随煤变质程度的增加,镜质组的初变温度和胶质体形成时的温度逐渐增大,而固结温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壳质组在低变质阶段因受热而挥发掉,但随煤级增高其变形程度减弱;半镜质组在受热过程中也有变形和少量胶质体形成,而惰性组只发生微弱变化.在低变质阶段,活性显微组分形成的焦炭显微结构以各向同性为主;随变质程度的增高,焦炭显微结构中各向异性成分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15.
煤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起 《现代地质》1992,6(4):437-443
本文从4个方面扼要地讨论了煤变质作用的近期进展。在煤级参数方面对镜质体反射率及其缺点和弥补的方法做了介绍,简述了近来提出的新的煤级参数。在煤化作用机理与特点方面概述了涉及煤化作用的煤结构研究新进展及其在煤化过程的演变中与镜质体反射率、挥发份的内在联系;煤化作用跃变与沥青化作用;“惰性组的煤化径迹”——煤化作用的一个新的方面。新的煤变质作用类型探讨。煤变质因素和煤化作用平衡,煤变质作用研究应用于其它地质学科。最后提出了应进一步研究的煤变质问题。  相似文献   

16.
黄铁栋  王平  李慧  陈俊  周欢  韦欣 《新疆地质》2011,29(3):324-326
通过对主煤层煤岩组分对比发现,沙尔湖煤田煤显微煤岩组分以惰质组分为主,组分因埋深不同有差异.利用镜质组与惰质组组份含量比例关系,推测煤层在沼泽积水较深还原环境中形成.煤中惰质组分含量较高,说明成煤期地壳缓慢上升,沼泽积水变浅的氧化环境.煤田自西向东主煤层形成时期沼泽积水深浅(地壳升降)变化韵律一致,早期深水中心偏向东部(葛洲坝煤矿方向),晚期深水中心偏向西部(格鑫煤矿方向),东部持续缓慢抬升使成煤阶段处于氧化环境,惰质组含量逐渐增高,并明显高于西部.同时,煤中无机质含量较高,反映当时为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成煤环境.据巨厚煤层产出、聚煤中心赋存(直接在二叠系老地层上)和煤层稳定性及变化趋势多方煤层特征,认为沙尔湖煤田巨厚煤层的形成具异地成煤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煤化作用的化学实质和改进荧光分析技术,对煤的可溶有机质进行了化学分析和荧光测定。通过采用镜质组反射率(R°max)及其它煤变质指标,得出了河东煤田北区煤级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本区煤的变质作用与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不同变质程度煤所形成焦炭的结构、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气煤到肥煤阶段(Ro,m:0.77%~1.16%),焦炭气孔壁厚度逐渐增大;进入焦煤阶段(Ro,m>1.16%),焦炭气孔壁厚度降低。气煤、13焦煤形成的焦炭结构以各向同性体为主,焦煤、肥煤炼出的焦炭以粒状镶嵌结构为主。由气煤和高变质程度的焦煤形成的焦炭,其气孔以微孔和大孔为主,气孔分布标准差Ds最大;肥煤炼出的焦炭,其气孔分布大小较均一;13焦煤和低变质程度的焦煤成焦后,气孔分布状况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9.
灵武煤田煤中镜质组与丝质组的甾萜类化合物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灵武煤田含煤岩系延安组煤岩显微组分的甾萜类化合物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沉积环境中镜质组与丝质组的甾萜类化合物特征及不同沉积环境中同一显微组分(镜质组或丝质组)的甾萜类化合物特征有着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