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主要斑岩钨矿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主要斑岩型钨矿床地质地球化学资料,斑岩钨矿床产布在特定板块构造位置,受中生代区域深(大)断裂的控制,其成矿与燕山中晚期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体有关,总结综合了我国斑岩钨矿床成矿特征和成矿模式。 斑岩钨矿床常与斑岩型和其他型钼、铜、锡矿床产于同一成矿区带;成矿具有深源岩浆热液成矿和深源岩浆热液一表生改造成矿系列;斑岩钨矿床成矿于斑岩体内外接触带,而以内带为主;矿体形态有板状、脉状、似层状和岩钟状,矿化类型常见为钨型和钨钼型,矿物简单;矿化-蚀变具有分带特征。  相似文献   

2.
东秦岭大别山段中酸性小岩体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秦岭大别山段矿化中酸性小岩体集中分布在秦岭钼(钨)成矿带东段,是我国重要的钼(钨)矿带之一。矿化中酸性小岩体多是受北北西向和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的复式杂岩体。形成环境从浅成—超浅成—深成相,Mo元素丰度由高—低,分为浅成—超浅成斑岩钼(铜)矿化、中—深成斑岩—矽卡岩型钼(钨、铜)矿化和浅成斑岩型钼矿化三种类型。小岩体主导的钼(铜)矿床具有明显的金属(元素)或矿物组份分带,表现为各带间金属元素含量递变及不同矿物组合按序析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  相似文献   

3.
秦岭-大别造山带北缘斑岩成矿带,东起河南商城西到青海同仁.东秦岭印支-燕山期斑岩型钼矿研究已较深入.近年来,在大别造山带北缘信阳地区和西秦岭北缘武山-夏河-合作及同仁地区也已发现一系列的钨、钼、铜、银等矿床(点),他们多为岩浆期后热液成因的斑岩型、夕卡岩型及脉状矿床.我们通过对秦岭造山带北缘钼钨铜银矿床成矿条件、矿床类型的综合研究,认为大别造山带北缘和西秦岭北缘印支-燕山期斑岩型钼、钨、铜、银矿床,是东秦岭造山带北缘印支-燕山期斑岩型成矿带的东、西延伸部分,他们共同构成了一条巨型跨单元的北西西向印支-燕山期斑岩型钼、钨、铜、金、银成矿带,简称秦岭-大别造山带北缘斑岩型钼钨多金属成矿带成矿带.  相似文献   

4.
斑岩矿床     
二十世纪初首次划分出来的斑岩型铜矿床,在铜和钼的探明储量和产量方面都居首要地位.近年来,加拿大地质学家A.Sutherland和R.Cathro等,把与斑岩侵入体有关的、具有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矿石构造的钼矿床、钨矿床和钼钨矿床,都划归斑岩型矿床.J.Woodcock和V.Hollister描述了北美科迪勒拉的斑岩钼矿床.R.Sillitoe、C.Halls和I.Grant把玻利维亚的许多锡矿床也当作斑岩型矿床.J.Sarcia等在铀矿床中也划分出了斑岩型矿床.分析苏联和其他国家的钼、钨、锡、铀、金和银矿床资料表明,其不少矿床具有斑岩型矿床所固有的特征.这些矿床虽然各不相同,但在地质构造、矿化特征、含矿  相似文献   

5.
在千斤乡西钼矿区,运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出6处综合异常,其中位于矿区南部的Ⅵ号异常规模最大,强度最高,有多个浓集中心,推测与深部隐伏花岗岩体引起的矿化有关.在Ⅵ号异常处采用激发极化法圈定了3个幅频率异常区,大致推断出极化体的埋深、产状,并利用EH4连续电导率测量推断出隐伏岩体埋深、产状及有利的矿化部位,经钻孔验证见到了品位高、厚度大的钼矿体.本次工作表明,千斤乡一带具有寻找斑岩型(钨、铜)钼矿的良好前景;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配合激发极化法、EH4连续电导率测量在该地区寻找斑岩型(钨、铜)钼矿床,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崔江利  黄向春 《地学前缘》2013,20(4):299-304
查干花钼矿是中蒙边境地区近年来找矿勘探的又一重要突破,矿床成矿元素主要为钼、铋和钨。利用现有工程资料,对矿床进行三维建模,并以克里金法分析各元素变异函数。变异函数模型拟合结果显示,Mo、Bi和W的块金值依次为0.003 884、0.020 534和0.009 6,各方向上变程依次为125~217 m 、224~125 m和124~178 m。矿床三维模型中成矿元素分布等值线图显示,钼矿化相对连续均匀,铋其次,而钨的矿化分布比较凌乱。钻孔分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钼和铋相关性为0.3,而钨和钼铋均为负相关。结合矿床地质研究表明,钼细脉呈星点浸染状矿化且矿化受斑岩体控制,而钨矿化受石英脉控制。据此推测出矿区内可能存在两次矿化,前期高温钨铋热液脉型矿化受到后期斑岩型矿化的干扰,亲氧元素钨被稀释分散,而亲硫元素铋被部分活化,并随钼一起沉淀。  相似文献   

7.
河南卢氏夜长坪钼钨矿床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肖中军  孙卫志 《华北地质》2007,30(2):141-148
夜长坪钼钨矿床是豫西地区进行隐伏矿预测并取得找矿成功的典型案例。通过对矿床特征及成矿控制条件的分析研究,认为该钼钨矿床位于地幔隆起与凹陷区之间的地壳厚度增大部位,受矿源层官道口群龙家园组白云岩,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侵入的燕山期中酸性隐伏小岩体控制,矿体就位于隐伏小花岗斑岩体接触带的夕卡岩中,属(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床。在此基础上,结合矿区外围的地质物化探测量成果,提出夜长坪钼矿区外围南部十八盘-大角寺一带为钼钨找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董想平 《地质与勘探》2017,53(4):657-666
青海江里沟钨多金属矿床目前是青海境内规模最大的钨矿床,其规模达中-大型,大地构造位置属秦祁昆复合造山系秦岭造山带西段。本文从江里沟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等方面入手,总结矿床控矿因素及矿化富集规律。矿体受岗察复式花岗岩体与围岩接触带控制,矿化围绕岩体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岩体向外形成了斑岩型钼矿化-云英岩型钨矿-矽卡岩型钨铜钼矿-角岩型钨矿-脉状铅锌矿的矿化系列,以矽卡岩型为主要类型。其矿床成因为与晚三叠世江里沟复式花岗岩体晚阶段花岗斑岩和细粒花岗岩的侵入及岩浆后期热液有关的多位一体矿床,为下一步的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青海同仁县江里沟钨-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欢 《地质与勘探》2010,46(5):872-879
江里沟钨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秦岭西段,矿床形成时的大地构造背景为三叠纪南部大洋俯冲的岛弧带。矿区由主矿区和周围几个矿点组成,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三叠统隆务河群和下二叠统大关山群。多金属矿化主要与矿区南部一个多期侵位的复式花岗岩岩体有关。主矿区以钨、铜矽卡岩矿化为主,分布在岩体北西部附近围岩地层中,同时发现在岩体中有裂隙矿化、石英脉型矿化和浸染状矿化几种型式。主矿区具有典型的成矿分带性特征,表现在成矿元素分带、成矿蚀变分带和成矿构造分带。据此建立了矿床斑岩-矽卡岩-热液脉型综合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粤北大宝山斑岩钼钨矿床赋矿岩体出露面积0.18km2,矿化主要以细脉状及浸染状产于斑岩及其内外接触带中。系统的薄片观察表明,该岩体岩性比较复杂,有碱长花岗斑岩、普通花岗斑岩、白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及白云母花岗闪长斑岩。本文分析了碱长花岗斑岩及白云母二长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U-Pb年龄,碱长花岗斑岩锆石年龄为166.6±2.1Ma,MSWD=1.17;白云母二长花岗斑岩锆石年龄为166.2±3.1Ma,MSWD=2.3。两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基本一致,表明大宝山斑岩钼钨矿床岩体形成于燕山早期。据斑岩矿床年龄、斑岩矿床在十杭带时空分布特征及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背景,提出大宝山斑岩钼钨矿床岩体的形成可能与侏罗纪太平洋洋壳向南西俯冲而引发的的十杭带深断裂构造活动复活有关。  相似文献   

11.
杨荣华 《地质与勘探》2012,48(2):207-216
[摘 要]卢氏地区位于华北陆块与秦岭构造带结合部,具有独特的成矿构造地质背景,已发现矿床、矿点百余处。东秦岭中生代斑岩钼矿及相关的脉型铅锌矿具有明显断裂控矿特征,在断裂的交汇部位、断裂膨大处或拐折处通常可形成大矿和富矿。在卢氏地区这种构造控矿特征得到地球化学判据的支持,水系沉积物测量表明,钨、钼、铅、锌等地球化学异常规模大、强度高,清晰的分带和明显的浓集中心都与区域断裂构造系统有着密切的相依关系。这种钨钼铅锌异常的空间分布成为良好的构造找矿标志,并可为本地区及中国东部进一步开展此类矿床找矿勘查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卢氏-栾川地体铅锌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卢氏—栾川地体是一个独立而独特的成矿地质单元,通过研究认为地体内铅锌矿床(点)的空间分布与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关系密切。首次提出区内铅锌矿除分布于远离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并受中、上元古界大理岩地层控制的脉状铅锌矿床外,还有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呈环带状分布于钼(钨)矿床外围,这三种矿床共同构成一个与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有关的成矿系列。其中矽夕卡岩型铅锌矿床的找矿前景广阔,是进一步找矿的重要类型。  相似文献   

13.
吉尔吉斯斯坦天山有着良好的金属矿产成矿条件,已发现众多的金属矿床,其优势矿种为铁、金、铜、锡、汞、锑、铅、锌8种矿产。在分析该国地质矿产资料的基础上,对吉尔吉斯斯坦造山带北中南天山优势矿产的时空分布和典型矿床进行研究,总结其区域成矿特征,研究了各成矿期的相应优势矿产岩浆作用、火山作用与矿产的关系、区域内成矿规律和区内成矿条件,探讨吉尔吉斯斯坦的找矿潜力。认为吉尔吉斯斯坦找矿还有很大潜力,金矿应在吉尔吉斯全境寻找,铁、铜、铅锌应在北、中天山加大探矿力度,钨、锡、汞、锑在南天山还有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4.
Tungsten ore resources are abundant in China with relatively complete types of deposits. Skarn type and quartz vein type deposits are dominated in the tungsten resources, whereas quartz vein type wolframite deposits are most important in terms of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Skarn type tungsten deposits are concentrated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Nanling region, such as South Hunan, South Anhui and the eastern Qinling region, while quartz vein type tungsten deposits occur mainly in South China, such as West Fujian, South Jiangxi, North Guangdong and South Hunan. The most important metallogenic epoch of tungsten is the Mesozoic, while the metallogenic tectonic setting is featured by an intracontinental environment after orogeny with sever tectonic movements, deep-seated faults and frequent magmatic activities, especially Mesozoic granitoids closely related to tungsten-tin mineralization. 22 metallogenic series of ore deposits characterized by or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ungsten were defined based on precise statistic information of 1199 tungsten mining areas and thorough the summary of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Based on studies of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tungsten deposits, skarn type (or greisen type), quartz vein type and massif-type of tungsten deposits are thought to be the key prediction types. 65 tungsten-forming belts and 22 key ore concentration areas were ascertained and a distribution map of tungsten-forming belts of China was compiled, which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of potential tungsten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疆矿床成矿系列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认为在不同时代、不同地质构造单元中重复出现的矿床成矿系列,可称为矿床成矿系列类型。新疆主要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带有鲜明的古生代造山带成矿作用特点,它们联系于新疆各造山带古生代地壳发展的拉张型过渡壳-洋壳-汇聚型过渡壳-古生代新陆壳的各特定阶段,与各阶段地质构造作用密不可分。矿床成矿系列类型本身也随着地壳发展、地壳成熟度的提高而有规律地演化  相似文献   

16.
赣北大湖塘矿集区超大型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12  
江西北部大湖塘地区发现世界级超大型钨矿床,使赣北成为继赣南之后我国又一重要的钨成矿省。大湖塘矿集区包括北区、南区和大雾塘矿区,正在开采的矿床有北区的石门寺矿床(己探明WO3金属量为74.255×104t)和南区的狮尾洞矿床(己探明WO3金属量31.09×104t),正在找矿勘查的矿区有北区的大岭上、大雾塘矿区平苗、东陡崖、一矿带等。矿化类型有细脉浸染型、石英大脉型、蚀变花岗岩型、云英岩型及隐爆角砾岩型钨(铜、钼)矿等多种类型,黑钨矿与白钨矿矿体共存、钨铜共生是该矿区成矿的显著特征。区内出露的沉积地层为新元古代双桥山群浅变质岩,岩浆岩为晋宁期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多种岩性的花岗岩。燕山期主要有两期,早期为斑状花岗岩,成岩年龄约144Ma,如狮尾洞矿床的似斑状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石门寺矿床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等,晚期为狮尾洞和大岭上矿床产出的中细粒花岗岩或花岗斑岩,成岩年龄约135~130Ma。这些岩浆的源区很可能来源于双桥山群的泥质变质沉积岩。富钨铜等成矿元素的双桥山群泥质变质岩部分熔融可初步形成含矿花岗岩浆,岩浆在高度结晶分异过程中则可使得钨铜等金属进一步富集在岩浆热液中,通过两期岩浆与成矿作用,最终形成超大型的大湖塘钨矿床。  相似文献   

17.
随着地质大调查的开展,豫西地区新的找矿进展和预测成果不断涌现,使之成为我国重点找矿地区之一,需要对其开展系统的成矿区划和部署研究工作。本文以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在该地区划分新的重要成矿部署区带,厘定边界并将其命名为"豫西Au-Mo-W-Pb-Zn-Ag-Fe-铝土矿-石墨成矿带"。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综合研究,在区内划分了10个成矿亚带,初步建立了Au-Mo-W-Pb-Zn-Ag-Fe-铝土矿-石墨成矿带成矿谱系,其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发育和多系统控制的特点,在时间演化上表现为多旋回性、继承性、新生性和叠加性特点,主要成矿期有前寒武纪、寒武纪-早石炭世、晚石炭世-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其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大爆发期。研究区主要成矿类型为岩浆热液型金银铅锌矿、斑岩型-矽卡岩型钼钨矿、层控热液型和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古风化壳残积型铝土矿、沉积-变质型铁铜石墨矿和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等。结合区域找矿进展和潜力评价最新成果,认为本区金、钼钨、铅锌银、铝土矿、铁、石墨、煤矿潜力巨大,为下一步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同时在本区划分了25个远景区,其中14个为重点远景区,11个为一般远景区,对研究区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华北克拉通南北缘是中国最重要的钼成矿带,特别是近年来在南北缘陆续发现了大量的钼矿床,显示了巨大的钼资源前景。其中三叠纪钼矿床的不断发现引人注目。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床在空间上总体呈EW向展布,矿床产出受区域东西向断裂控制,钼矿床的形成与三叠纪酸性侵入体关系密切,多产于花岗岩体中、斑岩体内外接触带或附近,矿床类型包括斑岩型和石英脉型。在华北克拉通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床总体上呈NW向展布,受区域NW向断裂控制,钼矿床的形成与晚三叠世酸性侵入体及碳酸盐脉有关,矿床产于斑岩体内及附近,矿床类型包括斑岩型、石英脉型及碳酸盐脉型。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主要形成于248~220Ma,而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床主要形成于226~210Ma。其对应的成矿动力学背景为印支期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同碰撞造山过程和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同碰撞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19.
烟台福山北部地区金及多金属矿成矿系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台福山北部地区地处胶东栖(霞)-蓬(莱)-福(山)成矿带北段。该区粉子山群大面积出露,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形成一完整的热液成矿系统。对区内邢家山(钼钨)、王家庄(铜锌)、杜家崖(金)等典型矿床(式)研究发现:该区金属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燕山晚期斑岩关系密切,由高温至低温成矿作用在空间上展布规律明显,共同构成了与中生代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金及多金属成矿系列。从现有研究成果看,中低温热液脉型、斑岩-矽卡岩型以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及多金属矿应作为该区找矿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0.
王吉琚  余和勇 《矿床地质》1992,11(4):331-340
青龙—阜新构造岩浆成矿带,展布2类5型中生代花岗岩27处,分5次侵入,燕山期第2序Ⅰ型细粒二长花岗岩与成矿直接有关。两大矿源层——建平群中的钼铜金硫和长城系中的铅锌锰铁。壳源重熔花岗岩浆以多种方式将多源成矿物质汇集成多种类型的多金属矿床,在空间上形成紧密共生有规律展布的花岗岩成矿系列。在水平方向上以花岗岩体为中心划分出四个成矿带和相应的三套围岩蚀变组合。火山机构中由下而上呈现两层楼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