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正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科研究的"落脚点",具有核心地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域联系"。因此学好初中的区域地理不仅为学习高中地理打下坚实基础,而且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  相似文献   

2.
赵丽娟 《地理教学》2011,(18):29-31
一、问题的提出 区域地理的教学是对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最好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事物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地理特征是区域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易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地理特征教学浮于表面,难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本文基于思维进阶的视角,从空间尺度、地理要素、具象结构三个维度解构地理特征的内涵及思维进阶水平,梳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地理特征教学的内容要求,并从地理特征教学的不同尺度区域和思维教学工具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启示,以期帮助教师在地理特征教学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区域地理预测的特点和方法张宝光(天津师大地理系)一、区域地理预测的特点区域地理预测的任务是估计和评价某个地区自然环境在其形成发展进程中和在人类经济活动影响下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区域预测即有时间特性,又有空间特性。区域地理预测可以具有不同的样度,视国民...  相似文献   

5.
正区域地理是指研究整个地球或行政分区的自然地理(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植被等)和人文地理(民族、人种、人口、城市、交通、经济发展等)的地理学科分支。《201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文科)》地理的考试范围中明确指出:"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但浙江省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的是综  相似文献   

6.
流域交通运输地理在区域交通运输地理的理论框架下,以流域或流域的部分区域为研究区开展交通运输组织及其发展规律研究。论文从交通网络、运输联系及区域效应3个方面梳理了流域交通运输地理的研究进展。 ① 交通网络相关研究围绕综合交通发展水平与格局、网络连接特征与可达性、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与供应链等展开,多式联运正成为流域交通运输地理研究的新热点;② 运输联系主要研究客货运输联系规律和交通流,流域物流地理的研究重点正从物流产业布局与企业选址向物流网络与空间组织、物流供应链转移;③ 区域效应偏重于经济增长效应,资源环境生态效应研究较为薄弱。基于流域交通运输地理研究的侧重点,结合当前研究进展与流域发展需求,流域交通运输地理学未来应重视流域港口体系与水运发展,关注综合交通网络构建与运输组织以及多式联运,探究不同层级流域交通运输间的关联性,同时应加强流域交通运输的资源环境与生态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7.
地理学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综合思维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而地理联系图的构建有利于综合思维的进阶,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作为高中地理课程"选择性必修2"的教学主题,"区域发展"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高阶水平的重要依托.因此,本文以"区域发展"为例,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视角出发,提取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区域演变、区域差异、区域联系以及区域发展六大教学主题的地理联系图构建要点,进一步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梳理了地理联系图的构建路径,以期为综合思维的进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曹传道 《地理教学》2014,(20):26-29
基于区域地理在高考命题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本文以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为例,归纳总结出区域地理的四个重要命题方向,即描述区域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规律;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的过程和原因;分析区域各要素间的联系;分析区域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提出了每一命题方向下的复习策略。  相似文献   

9.
陈晓滢  邓钧 《地理教学》2023,(18):62-64+19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构建更贴合学生学习和发展需求的区域地理课堂,以学生为探究主体,推动地理课堂转变。然而,目前初中区域地理教学面临课前学情把握不精准、课中地理教学程式化、课后教学反思隐形化三大问题。点阵笔作为一种实时记录书写信息的智能技术产品,能够为精准把握学情、实时调控学习思维、科学评价教学效果提供新的可能。基于此,本文以广州乡土地理为例,提出基于点阵笔的区域地理教学模式并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很快。已由原来的单一计划经济,进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历史发展时期。商品的流通已成为促进区域商品生产、满足市场消费、加强区域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在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研究和划分按商品流通的客观规律自然形成的商业经济地理区域;是地理科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地域是商品经济活动的载体,科学地划分不同层次商品经济区域,它对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进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区域性,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以及地理原理都与一定的地域相联系,高考对学生地理知识的考查也要以“区域”作为载体才能实现。运用经纬线进行区域定位便成了地理考试的“门槛”,考生应试的成败首先是看能否跨越这道“门槛”,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  相似文献   

12.
王卫兴 《地理教学》2014,(6):24-26,32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教师最难把握的教学内容之一。本文在明确并解读课程标准和考纲对区域地理学习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提炼出区域地理考核特点,并基于上述研究提出区域地理复习策略,分别为:建立区域地理知识模型,掌握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和阐释方法;建立区域整体性与差异性的思维方法,分析和比较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建立区域发展分析模型,提升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区域地理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孤立地讲述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等等地理要素,罗列事物、堆砌地名的现象。这种忽略地理事物之间的综合联系,不重视认识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八股”式教学,是很难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尝试了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突出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揭示各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人地关系结构网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地理对称原理分析了江西、湖南两省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以及城市分布方面的对称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评价两省在区位条件以及区域发展方面的非对称性。最后首次就两省地理环境对称性及区域发展非对称性的原因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西与湖南在相同区域地质构造的背景下引发了两省在地质、矿产、地貌、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对称;自然地理要素的对称导致了两省城市、铁路分布的对称;而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机遇引起两省在人才地理方面的不对称、不同的发展环境引起两省在文化地理方面的不对称、人为的政治经济活动引起两省在经济地理方面的不对称。以上三个因素是最终导致赣湘两省区域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区域地理特征是近年高考的重点内容。由于区域地理内容庞杂,不同的区域特征各异,该内容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瓶颈。为此,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在学习某一区域时认真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牛民吉 《地理教学》2014,(22):48-51
一、区域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单析"和"横比""单析"是指在区域地理研究中,在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对地理要素做单一的"静态"分析。"横比"则是在"单析"的基础上对不同区域的组成要素做差异性比较,找出区域的特定地理条件,为区域发展指出科学的方向,如教材环节1"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金春 《地理教学》2011,(21):42-46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是地理空间呈现开放性特征的内在体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与产业转移,是区际联系的主要体现,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沈小平 《地理学报》2000,55(3):365-374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教育与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在当今经济与环境的全球化过程中,对区域地理课程的需求有了明显上升。区域地理教育的重要性也引起了方面的重视。美国大学区域地理教育的发展与变迁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地理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二是某个区域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以及与美国的关系。在过去30年中,随着近年来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它在国际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以及亚洲与美国贸易额的的迅速增长,亚洲地理课在  相似文献   

19.
陈桥驿  王守春 《地理学报》1994,49(4):383-385
评《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陈桥驿,王守春(杭州大学地理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区域地理研究的重要性为国内外许多地理学家一再强调。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开展区域研究,应当是历史地理学发展的一个方向。《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邹逸麟...  相似文献   

20.
桂海金 《地理教学》2022,(11):34-36
高考评价体系确立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考查内容,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建立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与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构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基于综合思维素养设计的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基于区域认知素养设计的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并从多角度认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