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本文述及涿县地震台地面摆与井下摆所记地震的对比,发现P波首波到时,地面摆比井下摆滞后0.3秒。记录的地震震级时,地面摆与井下摆有0.7级的偏差。从中发现省台网所定震级,北部与南部地区,有0.5级左右的地区性系统偏差。  相似文献   

2.
对大庆台网深井摆和DK-1仪器测定的震级偏差进行了研究。发现井下摆测定震级偏低,原因主要是井下摆记录穿透波缺少地面反射产生的二倍效应。DK-1测定震级偏高,产生偏差原因有两点:冲积层谐振引起地动位移放大;地层结构变化导致位移放大  相似文献   

3.
前言邯郸台网由 8个子台和 1个接收中心组成。其中肥乡和临漳台为 JD-2型井下摆 ,其余6个台是基岩地面摆。临漳台利用的是一口石油废井 ,井深 3 3 3 5m,摆下在 4 4 0 m处。肥乡台井深 4 0 0 m,摆下在 4 0 0 m处。两台的放大倍数分别是 3 5万倍和 1 7.7万倍 ,6个基岩地面摆都在京广线以西的山区 ,井下摆都在京广线以东的平原地区。这是由于邯郸地区的地形决定的 ,因此 ,肥乡和临漳台两个台对邯郸台网的组成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由于地面摆和井下摆的走时和波形等都存在差异 ,因此 ,按面摆的走时和波形来处理井下摆资料 ,就造成了震级和定位结…  相似文献   

4.
对大丰地震台井下摆1983-1992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发现井下摆测定的震级普遍低于江苏省地震局台网的平均震级,且和震中距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对震级偏差的计算得出大丰台的台站校正值。同时,对偏差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江苏省大丰台、盐城台、淮阴台、海安台,射阳台井下摆观测为例。比较它们的观测结果,分析认为井下摆的观测效果不仅与地面复盖层的厚度有关,而且与井下摆周围的环境干扰,观测用井的质量有关。为了提高井下摆观测效果,应尽量减少环境干扰,并注意井的垂直度和固井,文章还指出,沿海地区井下摆受海浪干扰相当显著的。  相似文献   

6.
兰州电传台网天水台井下摆记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某些需要设立地震观测台站而又找不到理想台基的地方,深井摆地震观测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广泛使用。甘肃地震观测台网于1982年以来先后在天水、定西两地使用这种观测技术,并取得比较完整的观测记录资料。本文将天水台短周期井下摆与短周期地面摆B73仪、64仪的地震记录进行了对比分析,所得结果对今后更好地分析、使用、研究这些地震记录资料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近地表沉积层的S速度结构是强地面震动模拟和地震灾害估计的重要参数,尤其是浅部的S波速度结构在工程上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目前大部分资料来源于工程钻孔或工程地震探测,很少有地震波频率范围内的S波速度结构,或者深度达数百米的S波速度结构.通过对天然地震的井下摆波形记录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测量地震波频率范围深达数百米的S波速度的有效方法.收集了首都圈地区44个井下摆的近震记录,利用广义射线方法确认了直达S波及其在地表的反射波震相,并通过测量不同台站上两个震相的到时差,获得了首都圈地区浅层100——500m 深度范围的S波速度结构.研究发现,浅部100m 的平均S波速度低于300m/s.当深度增加到500m 时S波速增加到800m/s,平均速度梯度为0.8 (m/s)/m.研究结果表明,井下摆地震记录波形是研究沉积盆地浅层S波结构的重要资料,将为沉积盆地的强地面震动模拟提供重要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8.
近地表沉积层的S速度结构是强地面震动模拟和地震灾害估计的重要参数,尤其是浅部的S波速度结构在工程上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目前大部分资料来源于工程钻孔或工程地震探测,很少有地震波频率范围内的S波速度结构,或者深度达数百米的S波速度结构.通过对天然地震的井下摆波形记录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测量地震波频率范围深达数百米的S波速度的有效方法.收集了首都圈地区44个井下摆的近震记录,利用广义射线方法确认了直达S波及其在地表的反射波震相,并通过测量不同台站上两个震相的到时差,获得了首都圈地区浅层100—500m深度范围的S波速度结构.研究发现,浅部100m的平均S波速度低于300m/s.当深度增加到500m时S波速增加到800m/s,平均速度梯度为0.8(m/s)/m.研究结果表明,井下摆地震记录波形是研究沉积盆地浅层S波结构的重要资料,将为沉积盆地的强地面震动模拟提供重要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9.
对山西离石中心地震台水管仪与水平摆倾斜仪记录到的同一地震的地倾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同震响应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两套仪器的地震延迟时间、同震响应持续时间与震级及震中距均成正比;水管仪的变形幅度与震级成正比,与震中距成反比;水平摆倾斜仪的变形幅度主要与震级有关,与震中距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河北易县地震台DSQ型水管倾斜仪与VS型垂直摆倾斜仪记录的2005—2015年数据资料,分析两种地倾斜观测仪器同震响应的特征及响应幅度与震中距、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1)DSQ型水管倾斜仪对远震响应幅度大,同震响应幅度与震级呈正比,与震中距呈反比;VS型垂直摆倾斜仪对近震响应幅度大,与震级、震中距无明显的线性关系。DSQ型水管倾斜仪的同震响应延迟时间比VS型垂直摆倾斜仪短,且与震中距呈正比;(2)两种地倾斜观测仪的地震响应持续时间与震级呈正比,VS型垂直摆倾斜仪对中小地震的响应持续时间比DSQ型水管倾斜仪长。  相似文献   

11.
《高原地震》2021,33(2)
基于安西地震台洞体倾斜形变观测所用长基线DSQ型水管倾斜仪和短基线VP型垂直摆倾斜仪的数据产出资料,根据仪器记录的地震事件的最大响应幅度、响应延迟时间和响应持续时间等,对两套仪器的同震响应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套仪器的响应延迟时间与震中距成正比、响应持续时间与震级成正比;水管倾斜仪最大响应幅度与震级成正比;垂直摆倾斜仪最大响应幅度与震级、震中距有关。  相似文献   

12.
云龙地震台水管倾斜仪与水平摆倾斜仪同震响应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用水管仪与水平摆仪记录到的同一地震所激发的地倾斜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管仪与水平摆仪这两种观测系统对远震、近震及地方震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同震响应;对于同一地震,一般水平摆倾斜仪的响应幅度大于水管倾斜仪;同一观测系统的响应幅度与震级成正比,震荡时间与震中距、震级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地震波在地球表面的反射波PP、SS由于需经地球表面的一次反射,因此属于远震记录观测到的震相.而2003年吉林松原发生的小震群和2005年大庆市林甸发生的5.1级地震记录中,发现松原台井下摆和大庆台网中的部分井下摆记录到了一些特殊震相(图1).  相似文献   

14.
鹤岗地震台垂直摆倾斜仪记录同震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2011—2015年鹤岗地震台垂直摆倾斜仪记录的同震响应数据进行整理,垂直摆同震响应与震中距成线性关系;近距离地震(约Δ10°)同震响应以阶跃为主,阶跃大小、方向与地震实际倾斜量存在差异;远震同震响应的振幅与震级呈指数函数关系,振幅与震中距成幂函数关系。分析认为,同震响应(阶跃)不仅与震中距、震级因素有关,还与场地效应和传播路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杨贵  许振栋  林彬华 《中国地震》2016,32(4):674-684
利用福建测震台网2008年10月~2015年12月记录的每个事件至少有6个台站测算震级的3069个区域地震事件,进行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统计,获得了各台站的总的震级平均偏差为-0.31~0.68,并统计各台站测算震级所量取最大记录振幅相应的周期,获得优势周期为0.06~0.38s;通过Moya方法反演各测震台站的场地响应,获得98个台站对1~20Hz频带的场地响应,结果显示场地对某些频带信息有放大或抑制作用;通过比较Wood-Anderson地震仪摆固有0.8s周期所对应的场地响应、各台样本优势周期所对应场地响应的震级偏差与各台总的震级平均偏差,发现台站测算震级相应优势周期的场地响应的震级偏差与台站震级平均偏差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单台震级的偏差与测算震级所量取最大记录振幅相应的周期的场地响应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14-2018年海南五指山形变台DSQ型水管倾斜仪和VP型垂直摆倾斜仪记录的20个地震的同震响应资料,对比分析2套仪器的同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震中距相近时,二者响应幅度、同震响应持续时间与震级呈正相关;除少数地震外,在震级相近或相同时,二者地震响应幅度与震中距呈负相关;地震响应延迟时间与震中距有关,二者均呈正相关;对于同一地震,一般VP型垂直摆倾斜仪的最大响应幅度较大,且同震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7.
天津台网地处燕山隆起与陆架海过渡带的华北平原,燕邻渤海湾,地形差异很大,台网为混合式,跨基岩山地和沉降平原,地壳上部结构复杂。直属子台蓟县台、宝坻台为地面记录,其余均为井下摆记录,各子台所在位置沉积覆盖层厚度差别较大,从0~4000m不等,速度结构差异极大。过去,天津台网定位采用北京地区均匀地壳速度模型,定位结果与全国地震月报目录相比,存在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18.
对鹤岗地震台水管倾斜仪和垂直摆倾斜仪记录到的同震响应资料进行分析,认为:水管仪和垂直摆对不同震中距的地震记录存在较大差异;水管仪稳定性较好,而垂直摆实际灵敏度更高;两种仪器记录的同震响应与震级、震中距及震源深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四川03井水震图测定震级及记震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川03井记录到的水震图上的井孔水位振荡最大幅度 h、最大振幅与初始振动到达的时间差 t_1、持续时间 t_2,根据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计算震级的公式为:M_t=5.1221+0.1628lnh+0.2006lnt_1+0.2286lnt_2结果表明,所求得的震级 M_t 值与资料[1]的震级 M_s 标准偏差为0.24。此方法简便易算,能较好地求出全球大地震震级。同时讨论了川03井记震能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地震震级是利用观测仪器记录地面质点运动参数来确定地震强弱的一种标度。震级标度除了随观测的地动参数(如位移、速度)而导外,还始终与地震波震相、频率及观测仪器联系在一起。即使对于特定的震相(例如体波),震级仍然依赖于使用的地震波频率与地震仪。由于长期以来,有人企图把测定震级的物理基础建立在把“震级”理解为地震波能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