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根据 2 0 0 1年 2月和 7月对崎岖列岛附近海域的水质和底质表层沉积物调查结果 ,采用环境质量单项评价标准指数法 ,对该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 :(1 )该海域水质的 p H值、溶解氧和石油类等环境因子基本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浓度则超标严重 ,该海域水质已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 (夏季比冬季富营养化程度略低 ) ;(2 )该海域底质表层沉积物中除部分站位的重金属 Cu、 Zn含量超标外 ,有机质、石油类和重金属 Pb、 Cd、 Hg的含量均未超标 ,底质环境状况尚好  相似文献   

2.
三门湾蛇蟠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 1 997年 8月三门湾蛇蟠海域现场调查结果 ,采用环境质量指数法 ,对该海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 ,该海域除营养盐及锌含量超标外 ,其它环境要素基本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及底质标准。水体中营养盐含量普遍偏高 ,无机氮含量 98%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活性磷酸盐 66%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沿岸锌矿的开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海域重金属中的锌含量  相似文献   

3.
六横大岙附近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5年4月对码头工程区附近海域的水质和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现场调查,采用环境质量指数法,评价了该海区水质和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水质中无机氮严重超标,超三类标准的超标率达100%。无机磷超一类标准的超标率达100%,有个别测站超二类标准。COD、pH、DO、油类均低于一类海水标准。潮间带水质基本符合一类水质要求。底质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2012年8月对福建罗源湾海域的环境质量调查结果,结合海洋功能区划对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综合分析了海水中富营养化程度,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程度与生态风险效应。结果表明:该海域水质中除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石油类存在超标外,其他环境因子均符合功能区划要求的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中除滴滴涕外,其他因子均符合海洋沉积物标准。20%的站位富营养化指数大于1,该海区的富营养化程度较低。沉积物中铅的富集程度相对较大,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轻微。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3~2015年对沿浦湾浅海养殖区的水质进行的监测与分析资料,采用富营养化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对该海域海水营养状况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养殖区海水的溶解氧(DO)和化学需氧量(COD)含量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超过二类标准的指标为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_4~(3-)-P)和石油类.该养殖区春、冬两季水质指标超标情况较为明显,春季超标指标为无机氮和石油类,冬季超标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该养殖区的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而有机污染程度总体不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对长江流域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浙江省委省政府开展“五水共治”等环境整治工程,陆源入海污染物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近几年舟山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呈好转态势。2007—2013年舟山近岸海域水质均不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2014年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有1 269 km2,仅占全市海域面积的6.1%,海水质量总体形势不容乐观,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较低。通过对舟山海域84个二级类基本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进行统计分析,2012—2014年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分别为35.7%、38.1%和44.0%,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2年春季滨州浅海水域水质监测结果,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的基础上,考虑最大权重因子,采用权重修正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该海域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滨州浅海水域春季环境质量总体为清洁。在11项评价项目中,DO、COD、铜、铅、砷含量在各调查站位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pH、活性磷酸盐、无机氮、锌、镉指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汞和石油类在部分站位符合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是滨州浅海水域的主要潜在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3年8月份开展的水质监测,分析五龙河口海域夏季表层海水中pH值、盐度、溶解氧(DO)、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DIP)、化学需氧量(COD)等因子的含量和分布状况,评价富营养化程度和有机污染程度。结果显示各调查指标均超出了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调查海域有机污染状况严重,海水富营养化水平为高富营养,通过营养盐N/P比值判定为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质状况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2012年9月定海西蟹峙海洋倾倒区及周边海域的水质监测结果,采用水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法对水质污染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并对其潜在性富营养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蟹峙海洋倾倒区及周边海域水质重金属、化学需氧量、溶解氧含量符合《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严重;该海域水质有机污染指数值较大,水质污染严重;该海域处于富营养化水平,富营养化较严重;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为磷中等限制潜在性营养。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海的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岸海域水质中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无机氮、汞、铅、镉、石油类等8项评价因子均有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测值,其中活性磷酸盐、无机氮、铅的超标率分别为66%,62%,57%。主要污染指标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铅、汞,污染指数分别为3.12,2.46,2.18,2.10。  相似文献   

11.
福建主要港湾的水质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0年和2001年福建主要港湾的水质监测资料,对福建16个港湾的海洋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福建部分港湾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局部海域已达到富营养化,要重视和防范赤潮的发生和危害.有些港湾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综合评价指数在0.43~1.07之间.  相似文献   

12.
根据厦门同安湾和大嶝岛海域2004年夏季的监测资料,按有关环境质量标准,用质量指数法对水质和沉积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监测海域表层海水环境质量较好,水质综合质量指数为0.55,主要污染物为活性磷酸盐,个别站无机氮超标.表层沉积物综合质量指数为0.682,单项因子总磷和总氮超标,重金属的铜和个别站的铅超标.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5年5月、8月和10月对胶州湾近岸海域的水质调查结果,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富营养化指数进行了该海域的水质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PO43--P在局部海域有超标现象,DIN则超标严重;E值在0.24~64.92范围,该海域水体呈富营养化。与往年相比,湾内部分水域COD、DIN及PO43--P含量有所提高,应根据海域纳污能力,实施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90年7月辽宁省海岛调查资料,本文讨论了北黄海大鹿岛海水营养盐(PO4-P,SiO3-Si,NO3-N,NH4-N,NO2-N)分布特征,并对海域环境质量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春季黄河口附近海域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5月在黄河口附近海域获得的水化学参数,研究了该海域营养要素的分布特征与富营养化水平.NO3-N、NO2-N与SiO3-Si表层浓度在河口处均存在高值区,随淡成水混合逐渐降低,表明主要来源于黄河冲淡水;NH4-N与PO4-P在河口处则低于调查海区平均水平,说明黄河冲淡水不是其主要来源.黄河口南部浅滩区域(平...  相似文献   

16.
对胶州湾底层水溶解氧、总氮、总磷、溶解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铁及孔隙水中溶解无机氮、磷酸盐、铁和沉积物粒度、有机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除铵氮外,孔隙水浓度明显高于底层水中浓度,其中硝酸氮、亚硝酸氮、活性磷酸盐、铁在孔隙水中的浓度分别为在底层水中浓度的17.8、9.3、12.5、7.7倍,暗示孔隙水中的物质可能向上覆水体扩散。在横向上,底层水及孔隙水中硝酸氮、亚硝酸氮、铵氮、活性磷酸盐都呈东岸高西岸低的分布规律,在西南部出现低值。Fe在底层水及孔隙水中的分布规律为东低西高,然而在沉积物中则与此正好相反。氮、磷、铁主要补给源有河流输入、工业生活污染排放、海洋生物自身分解以及孔隙水的释放。影响氮、磷、铁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物源、河流输入及水动力条件,同时受到沉积物粒度的制约。相关分析显示,溶解氧、有机碳、铁对水体中磷及氮的分布具有某种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1989年4、7、10月和1990年1月(春、夏、秋、冬)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零点生态调查和水质监测结果的资料整理而成。经研究证明,该海域是河-海混合水域,盐度从小于3至12之间变化,受杭州湾的涌潮、风浪的影响,水体混合比较强烈,悬浮颗粒物质的含量比长江口高。由于该测区所处的海岸、海底地形,生态系统、径流输入以及水体交换状况不同,故其海洋学特征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王靖雯  牛振国 《海洋学报》2017,39(5):149-160
潮间带是重要的滨海湿地类型之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环境变化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遥感技术已经成为滨海湿地监测的重要手段。针对潮间带遥感监测中存在时相限制的瓶颈问题,本文结合卫星过境时潮位信息,通过建立GIS模型,将利用遥感方法提取出的瞬时水边线校正至平均高、低潮线,改进了通过遥感数据恢复潮间带高程和范围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多期Landsat TM以及OLI遥感数据,对盐城滨海潮间带进行了遥感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2015年江苏盐城潮间带面积为809.27 km2,相比1995年减小了47%;(2)1995年以来盐城滨海潮间带面积总体呈减小了趋势,其中1995-2000年潮间带面积减小幅度最大,约为205.67 km2;(3)潮间带主要分布在盐城滨海南部晚庄港-新开港,占全部潮间带面积的66%;同时潮间带面积的减小也主要发生在这个区域,减小的潮间带面积占减小总面积的84%;(4)潮间带范围的变化受人为和自然双重因素影响;海平面上升和滨海湿地的大量围垦,造成了潮间带的挤压效应,使得潮间带面积迅速减小,湿地围垦等人为因素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