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卫  董永超  范军锋  张航泊 《地下水》2013,(1):150-151,160
大坪隧道地处秦岭南麓中山区,为引汉济渭工程中三河口水利枢纽至黄金峡水电枢纽控制性工程之一,地层及构造较为复杂,通过水文地质综合调查方法,分析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及地下水动力学法对隧道涌水量进行预测计算,预测结果表明隧道较大涌水点主要集中在断裂构造密集带及灰岩溶隙发育区段,进而为隧道施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因浅部含水层为民用水井的主要水源,故本文在对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基础上,结合井田及周边居民用水情况,通过对采煤沉陷形成的导水裂隙带高度的计算及结合煤炭生产现状产生的影响,分析煤炭开采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并在预测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居民产供水。  相似文献   

3.
曹兴旺  王恒  杨明明 《地下水》2012,(4):187-190
盘龙铅锌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城以南桐岭镇的盘龙村~湾龙村一带。矿体赋存于下泥盆系上伦组白云岩中,顶底板围岩均为白云岩,矿体延伸展布受白云岩及层间挤压破碎带的控制,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相对复杂。通过资料收集与水文地质调查,综合分析盘龙铅锌矿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对本矿的涌水量进行预测。结果得出:大岭矿段矿坑总涌水量枯水期为950 t/h、丰水期为1 200 t/h。  相似文献   

4.
周锦屏 《福建地质》2009,28(3):234-238
以某高速公路水文地质勘察为例,介绍隧道穿越导水断层条件下的涌水量预测方法及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总结了某抽水试验管井涌水量呈指数型,反映该管井处断裂带补给范围有限,当水位降深达隧道高度时,涌水量不会增长。  相似文献   

5.
6.
本文运用因素分析及回归模型优化方法,得出缓倾斜煤层开采顶板导水裂缝带高度与煤层开采厚度及顶板岩层单向抗压强度的加权平均值之间的最佳回归方程和相应的回归系数。该回归方程经与实测资料验算对比具有较高的精度,且中误差小,为煤矿提供了一种预测顶板导水裂缝带高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管斌  王迪  朱成林 《地下水》2020,(4):27-30
南自来山铜钼矿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部梅街镇,根据矿区内出露的岩层、岩性组合及含水特征,划分四个含水岩组,分别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和岩浆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研究表明,矿体所在的仑山组白云石大理岩裂隙岩溶水为直接充水水源,其上覆的高家边组泥岩、粉砂岩裂隙水为间接充水水源,大气降水为矿坑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矿坑边界条件概化为东西两侧为隔水边界,南北两侧为进水边界。对矿山未来首采-25 0m中段涌水量采用两侧隔水边界中间为稳定流潜水完整井的"大井法"估算进行预测,可为矿山设计部门提供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近三十年来,勘探队和矿山部门在320铀矿床进行地质及水文地质勘探和矿山开采过程中所取得的矿床水文地质资料,主要从区域地质和大地构造方面,对该矿床极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导水构造和蓄水构造的控水特性以及含矿硅质带温热水的“水源和热源”补给条件进行了探讨,并据此对矿坑涌水量进行了预测。笔者还根据该矿床矿坑涌水量的“袭夺”现象,以及在上游来水方向上区域地下水与矿床水之间具有显著的水位“同步升降”等现象,提出了矿山排水与城市供水相结合及热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方案,供矿山综合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姚本明 《地下水》2018,(5):22-25
宋家沟钼矿位于我国最重要的钼矿产区-黄龙铺地区,通过对宋家沟钼矿水文地质条件及充水因素分析,发现该矿区具有承压性质的基岩,基岩裂隙-溶隙含水层为矿区主要含水层,富水性中等,为矿床充水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在区内开展抽水试验求取水文地质参数,采用解析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对浅部潜水和深部承压涌水量进行预测,结果可知:区内潜水含水层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计算可知单位长度矿坑最大涌水量预测为0.347m^3/d;而承压水的水量相对比较稳定,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矿坑疏干排水量可视为矿坑正常及最大疏干排水量,为0.155 m^3/d。研究结果为矿山未来生产及矿井充水防治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质学报》2019,(3):452-458
斑竹林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以岩溶水及裂隙水为主,富水性中等-强。通过综合勘察及分析,获取了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分别采用简易水均衡法、地下水动力学法、经验公式法等对隧道涌水量进行预测。经综合分析,推荐隧道正常涌水量为13 175 m~3.d~(-1),最大涌水量为38 241 m~3.d~(-1);隧道涌水主要集中在可溶岩含水层及洞身浅埋段块石土孔隙水含水层,约占全隧道正常涌水量的77%;隧道在施工中有遇岩溶暗河、涌水、突泥的可能,应加强止水、抽排水措施,防止并减轻造成地表水漏失、地面塌陷等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煤层回采工作面顶板涌水量超前预测精度低,预测结果的时间空间概念不清,对生产实际的指导性不强等问题,从煤层回采的时空变化和地下水流演化过程入手,从理论上分析了以大井法、廊道法为代表的解析法预测工作面顶板涌水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浅埋煤层回采过程中顶板含水层充水水量由脉动式静储水量释放与渐增式动态补给水量共同组成,并给出了随矿井采掘过程进行的渐进式矿井涌水量时空动态预测方法,不仅计算了全矿井涌水量的大小,也给出了涌水量的时间变化过程和空间分布特征。大大提高了预测结果的精度,对生产有实际指导意义。结合一实际矿井的采掘规划与生产接续计划,引进了新增水量、干扰水量及残余水量的概念,计算预测了矿井2011年-2015年生产过程中矿井涌水量及其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蒋中明  肖喆臻  唐栋  何国富  许卫 《岩土力学》2022,43(4):1041-1047
准确预测洞室涌水量和库区渗流场的空间分布特征是确保地下水封油库施工期安全性和运行期经济性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为真实地反映地下水封油库围岩随机分布裂隙的渗流效应对涌水量预测和渗流场空间分布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裂隙单元模型(EFE模型)的裂隙岩体渗流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湛江水封油库的三维渗流场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对比工程实测资料,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靠性,进而预测了实例工程在运行期的涌水量。计算结果表明,EFE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裂隙对洞室岩体局部渗流场的影响,反映库区渗流场及洞室涌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特性。研究成果可为水封洞库渗控措施的精准设计以及运行期污水处理设施配套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广西某石灰岩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对该水文地质单元的水文地质模型进行概化,推导出了定水头补给半无限带状含水层中完整井流公式,并运用该公式对开采条件下矿坑涌水量作了评价。最后,运用传统的逐个干扰井叠加法对该公式的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映射叠加次数足够多时,其计算结果极为相近。但就其计算方法而言,映射叠加方法较为繁琐,而运用该公式计算则显得较为方便。  相似文献   

14.
殷玉忠 《地下水》2019,(3):22-24
基于信湖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利用数值法和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分别进行矿坑涌水量预测,并就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利用数值模拟法预测得到的信湖矿的矿坑涌水量为11 000~3 236 m^3/d,水动力学方法得到的信湖矿的涌水量为13 152 m^3/d,两种预测方法所测算出的结果偏差不大,总体认为数值法的计算结果比较可靠。同时可将水动力学法当做数值法计算矿坑涌水量预测的一种检验印证方法,两种计算方法结合起来会使矿坑涌水量的预测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建立符合蒙陕接壤区煤炭开采防治水技术体系,以纳林河二号矿井首采工作面为例,开展了覆岩破坏规律、水文地质条件、涌水量预计、顶板水预疏放等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钻探取心、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和钻孔彩色电视探测手段,实测得到首采工作面导水裂缝带高度为103.23 m,裂高(导水裂缝带高度)采厚比为18.8,导水裂缝带可沟通3段含水层,其中直罗组底部含水层钻孔涌水量92.0~136.0 m3/h、水压4.0~5.6 MPa,呈\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确定白涧矿区水文地质边界条件的基础上,运用实测资料对Visu-almodflow模型进行识别和验证,同时修正了含水层的参数,修正后的模型较为可靠,可用于白涧矿区涌水量的预测。依据矿区奥灰含水层边界条件和渗透系数的不同,设计了-200m和-400m水平面不同边界及渗透系数三个方案对矿井的涌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方案2的涌水量比较合理,能较真实的反映白涧铁矿矿体分布区水位疏降至-400m时的涌水量情况,预测其涌水量为7505m3/h。   相似文献   

17.
为避免山西临汾胜利煤矿10号煤层采动过程中受上覆6号煤层采空区透水的威胁,利用板壳理论、断裂力学理论分别建立导水裂隙带高度和底板破裂深度的力学模型,计算10号煤层Ⅰ—Ⅵ区开采过程中导水裂隙带高度分别为46.77 m、48.86 m、56.05 m、56.14 m、56.33 m和55.20 m,6号煤层Ⅰ—Ⅳ区的破裂带影响深度分别为1.57 m、1.14 m、1.85 m和1.26 m。通过构建上覆煤层采空区积水危险性类型的划分准则,对10号煤层采动过程中受到上覆6号煤层采空区积水的危险性进行判定分析,结果表明:6号煤层Ⅰ—Ⅳ区对10号煤层的积水危险性类型均为突水型,会对10号煤开采过程产生安全威胁;6号煤层的不可采区域对10号煤层Ⅴ区和Ⅵ区的影响类型为原岩渗透型,对10号煤层Ⅴ区和Ⅵ区的回采不会构成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我国东部许多大水矿区煤炭资源日渐枯竭,衰老矿井涌水量变化巨大的现状,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矿井涌水量预测组合模型——GM (1,1)–Markov–新陈代谢组合模型以及用于预测结果综合评价的指数Z。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组合模型的预测结果优于其他模型,减小了序列数据波动性大、新旧信息更替差异所造成的误差,能够较好地解决时间跨度下采空区残留涌水、意外突水等不确定因素对衰老矿井涌水量预测精度和可靠性的影响。将该组合模型及其他模型应用于开滦集团荆各庄衰老矿井涌水量的预测,结果显示:GM (1,1)–Markov–新陈代谢组合模型的综合评价指数最高,达到0.475;荆各庄矿2011—2015年的矿井涌水量将分别为13.055 m3/min、12.730 m3/min、12.579 m3/min、12.493 m3/min和12.503 m3/min。  相似文献   

19.
袁广祥 《地质与勘探》2015,51(5):993-998
隧道涌水量预测对隧道的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相关勘察规范要求在一定阶段预测隧道涌水量。目前有多种方法用于预测隧道涌水量,但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通过对这些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对实际隧道工程涌水量的预测,对于裂隙岩体中的隧道,要准确预测隧道涌水量,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地下水位和渗透系数。以钻孔水位为基础,利用物探技术,建立等效的虚拟基岩裂隙水连续水位线。渗透系数一般由钻孔水文地质试验测得,在涌水预测时,应根据优势结构面产状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