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将晚古生代以来苏门答腊火成岩划分出四个岩浆-构造旋回或岩浆活动期次(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并讨论其板块构造背景。结果表明:分布于西苏门答腊地体海西期酸性侵入岩属于碰撞后地壳的火山弧I-型花岗岩带,其火山岩为大陆拉张带(初始裂谷)中的安山.玄武岩系列,而分布在东苏门答腊地体的大多数酸性侵入岩具有s-型花岗岩的性质。印支期西苏门答腊地体侵入岩为I-型花岗岩,属于火山弧花岗岩。印支期碰撞后板内岩浆活动带(廖内群岛-班加岛-勿里洞岛)的侵入岩以含锡s-型花岗岩为特色。燕山期以后的深成岩-火山岩活动的岩石类型和分布特征,受大陆拉张带(初始裂谷)及其相邻的洋岛的控制。燕山早期细碧岩属于陆缘裂谷火山岩。喜山期火山岩属于陆缘火山弧,其中橄榄玄粗岩落在洋岛玄武岩与洋中脊玄武岩(MORB)交界线附近。  相似文献   

2.
最新地质调查发现鄂北大洪山地区存在晋宁期的俯冲增生杂岩,其主体以一套弧前碎屑岩(复理石)为基质,夹大量白云岩、砾岩、硅泥质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等岩块,岩块与基质、岩块与岩块之间以断层接触。杂岩中大量的镁铁质岩岩块可能形成于洋中脊、洋内弧、洋岛等不同类型与洋盆演化相关的构造环境,首次报道绿林地区杂岩中一套呈岩块产出的洋岛碱性玄武岩。地球化学方面,绿林地区玄武岩具低K_2O、高TiO_2、Nb/Y=0.88~1.06、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重稀土元素明显亏损等特点,整体与夏威夷洋岛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绿林玄武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17个测点加权平均年龄为(817.1±7.2)Ma(MSWD=3.3),代表绿林玄武岩的形成年龄。因此绿林玄武岩可能代表晋宁期的洋岛碱性玄武岩残块,成岩岩浆来源于富集地幔。绿林洋岛碱性玄武岩与大洪山地区其他洋岛玄武岩类岩石组合可能同是洋盆消减过程中的洋壳物质残余,不同类型洋岛玄武岩的出现是洋盆演化阶段性、复杂性的体现,这些岩石建造的厘定为大洪山存在晋宁期缝合带的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的特点及其成因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田丰  汤德平 《岩石学报》1989,5(2):49-64
长白山地区新生代火山岩是一套玄武岩、粗面岩和钠闪碱流岩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玄武岩类分别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和拉斑玄武岩系列。奶头山期玄武岩是幔源原生岩浆直接喷发于地表的产物,其他各期玄武岩是幔源原生岩浆经历了一定程度分异作用的产物。粗面岩和钠闪碱流岩与玄武岩有成因联系,可能是玄武岩浆通过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的。本区新生代火山岩是大陆裂谷构造环境下的产物,是在地幔增温和底辞上升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滇中盆地是发育于康滇地轴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型断陷盆地。中生代期间,它发育了一套断陷型的红色磨拉石建造;新生代以来,发育了一套碱性浅成侵入杂岩和点式喷发的火山杂岩。此类碱性岩主要分布于哀牢山断裂东侧,滇中盆地仅是其分布地区的一个部分。自南华至华坪近25000km~2的滇中地区,分布有此类岩浆岩30多处。目前,已在其中的若干处发现有类型较为特殊的金矿化,姚安老街子地区则已查明为—工业矿床。本文论述了滇中与喜山期碱性岩浆作用有关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北京及附近元古宙裂谷槽中球斑花岗岩套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北京及其以东地区(河北省境内)受东西向断裂制约,侵入了一套元古宙(1.4—1.8 Ga)的球斑花岗岩套,并形成了3条侵入岩及火山岩带。斜长岩/辉长岩及碱性玄武岩与含橄石英正长岩、球斑花岗岩及粗面岩构成的双峰式岩石组合,和钾质A型花岗岩及非造山花岗岩的同位素、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资料,都说明本区存在一个初期裂谷。由上地幔及下地壳低比例熔融派生的混合岩浆,经分离结晶形成堆积斜长岩。缺水的花岗岩浆,分异演化成钾质次碱性花岗岩系列,分离结晶不彻底时,则形成韵律式喷溢行动。  相似文献   

6.
A-型花岗岩由Loiselle和Wones首先提出,它是与Ⅰ-型、S-型并列的另一种成因类型。这种花岗岩产于裂谷中,是非造山的,具富含碱质和无水或缺水的特点。我们在研究攀西裂谷双峰式岩浆杂岩套的过程中,查明攀枝花—西昌地区也有这种类型的花岗岩存在。攀西A-型花岗岩沿裂谷轴部大致呈南北向展布,由南而北有渡口攀枝花、德昌茨达、西昌太和岩体等。。在空间上与含钒钛磁铁矿的层状侵入体紧密共存。岩体多呈不完整的环状杂岩体,面积由数平方公里至几十平方公里,呈规模不大的岩株、岩枝。岩体侵吞海西期层状侵入体和峨眉山玄武岩;有上三叠统西南组砂砾岩不整合覆盖;全岩Rb-Sr年龄229.5Ma,属印支期。  相似文献   

7.
昌宁—孟连地区火山岩系基本特征及构造环境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兴林 《云南地质》1997,16(2):165-183
昌宁-孟连地区是我国研究古特提斯演化的重点地区之一,该区不同时代火山岩的性质为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1)变质火山岩,由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及偏碱性玄武岩所组成,时代可能为晚一中元古代,具有大洋中脊型玄武岩特征;(2)下石炭统火山岩,由橄榄玄武岩-碱性橄榄玄武岩组成,具裂谷洋盆玄武岩特征;.(3)上二叠统火山岩,为一套高镁质偏碱性的基性一超基性火山岩,具快速张裂之裂谷洋盆玄武岩特征;(4)上二叠统-三叠系火山岩,为一套碱性中基性火山岩,以爆发相为主,其喷发环境显示由浅水相向陆相的转化,具弧后裂谷火山岩特征。上列各期火山岩展示,昌宁-孟连地区大地构造发展是从残留洋盆经历过两度“打开-闭合”的过程。晚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该区从被动大陆边缘裂陷逐渐发展为局部具有新生洋壳性质之裂谷系环境。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石炭纪双峰式火山岩及其板块构造背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海南岛西部的石炭纪火山岩为一套大洋拉斑玄武岩-流纹斑岩的双峰式火山岩。玄武岩中的不相容元素和稀土元素的丰度和比值,以及稀土分配模式与大陆裂谷的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说明海南岛晚古生代裂谷作用的存在。玄武质岩浆来源于地幔深部,演化程度较低,受下地壳物质混染。流纹质岩浆不是玄武岩浆结晶分异产物,而是受裂谷区高热流影响,由陆壳部分熔融形成。  相似文献   

9.
赣东北地区中晚元古代的岩浆作用与构造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调研认为赣东北地区中晚元古代岩浆岩包括:蓟县纪-青白口纪早期的斜长花岗岩、蛇绿岩套、拉斑玄武岩、钙碱性火山岩、强过铝花岗岩;青白口纪晚期的双峰式火山岩、岩浆混合岩、钾玄岩和基性岩墙;南华纪的碱长花岗岩和地幔岩等。它们分别是与B型俯冲作用有关的弧盆系、与造山后伸展的的裂谷系及非造山大地构造环境中产生岩浆岩组合,显示该区在蓟县纪-青白口纪早期发生两次B型俯冲作用和青白口纪期的大规模裂陷以及南华纪造山活动的已趋稳定。中晚元古代是一个分期明显、岩类完整、演化连续的造山旋回。  相似文献   

10.
若拉岗日裂谷带位于拉竹龙-西金乌兰-金沙江结合带的中段,该带作为一条重要的大地构造分界线已被地学界所注目.在西金乌兰地区发现了蛇绿混杂岩带,在金沙江、甘孜理塘等地保留有较完整的洋壳残片(蛇绿混杂岩套)和岛弧火山岩建造,其西延的若拉岗日一带,没有见到这些地质体.基性岩(脉)和少量超基性岩脉是三叠纪热侵位的产物,地球化学等特征表明,它们不是MORB型基性岩,更多地体现板内裂谷特征;石炭系—下二叠统基性火山岩以碱性系列玄武岩为主,具裂谷型双峰式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表明,它们形成于板内或板内裂谷;酸性花岗岩类侵入岩极不发育,构造岩浆带不发育.  相似文献   

11.
在攀西地区,自海西期以来出现两套与大陆裂谷作用有关的岩浆岩共生组合,即基性岩套与碱(酸)性岩套。与基性岩套有成因联系和紧密伴生的印支期碱性正长伟晶岩脉和碱性花岗伟晶岩脉等,普遍具稀有、稀土和铀钍矿化,有的已形成中小型铌钽矿床:碱(酸)性岩套以超基性碱性岩、碱性花岗岩为代表,并具与碱性花岗岩有关的稀有、稀土矿床和铀钍矿化。本文对上述碱性杂岩有关的成矿系列,划分了矿床成因类型,并对主要控制因素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鄂西黄陵花岗岩基同位素年龄谱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Isoplot程序重新计算了鄂西黄陵花岗岩基主要岩套的Rb-Sr等时线年龄和锆石U-Pb一致曲线年龄,测定了各种类型脉岩的侵入年龄,最后获得该岩基岩浆活动的年龄谱是主体太平溪英云闪长岩岩套和黄陵庙花岗闪长岩岩套的侵位年龄分别是(833±29)Ma和(819±7)Ma,大老岭石英二长花岗岩岩套是(786±54)Ma,脉岩套侵入年龄从花岗闪长斑岩的813 Ma开始,到770Ma的辉绿岩和772Ma的石英脉侵入,整个岩基抬升作用完成,岩浆活动基本结束.在印支期(217±7)Ma时,岩基上NNW和NNE向大断裂发生了强烈的再次活动.Nd,Sr同位素证据表明,除大老岭岩套外,其他三个岩套的岩浆演化是连续的,这些岩浆起源于晋宁期扬子板块北缘发生的大洋板块消减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巴音沟蛇绿岩岩片是北天山早石炭世蛇绿岩带的组成部分 ,是天山石炭—二叠纪裂谷系北缘的早石炭世“红海型”洋盆的地质记录。早石炭世晚期的巴音沟蛇绿岩套被侵位于早石炭世浅海—陆相裂谷火山 -沉积岩系 (火山岩单元 )之中。该蛇绿岩套由超镁铁岩、辉长岩 (具共生斜长花岗岩脉 )、闪长岩、辉绿岩、枕状玄武岩和块状熔岩组成。早石炭世裂谷化和北天山洋盆的开启产生了拉斑玄武质岩浆及少量演化岩浆。微量元素和 Nd、Sr、Pb同位素成分揭示 ,存在两种幔源 :1火山岩单元的早石炭世裂谷镁铁质熔岩产生于软流圈OIB型板内源的较低度部分熔融 ;…  相似文献   

14.
攀枝花裂谷支双峰式火山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枝花裂谷支中为数众多的基性—超基性层状侵入体和峨眉山玄武岩,及与它们形影相伴的歪碱正长岩,菱长斑岩,以及晚期分异而成的粗面岩、碱流岩等,共同组成了同构造体系孪生岩浆杂岩、它们是随康滇大陆古裂谷带的发生和发展,玄武岩浆沿古裂谷构造张裂带侵位和喷溢;并具有几种岩浆演化模式的特征产物。分布在攀枝花裂谷支  相似文献   

15.
新疆额尔齐斯地区裂谷火山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富蕴县西部上石炭统喀喇额尔齐斯组的变质火山岩,是一套多旋回双峰式古裂谷型火山岩.基性成员为玄武岩。酸性成员为流纹岩.基性岩套由拉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组成.微量元素分配模式证明了地幔成分不均一性;玄武岩浆来自石榴二辉橄榄岩44%的分批熔融;证明古裂谷是在岛弧基础上演化形成。从而说明额尔齐斯断裂带经历了俯冲-碰撞-裂谷三个演化阶段.晚期的碱性玄武岩喷发,标志裂谷作用的消亡.  相似文献   

16.
新疆于田普鲁-阿羌石炭纪裂谷地质特征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疆于田普鲁—阿羌石炭纪裂谷 ,发育于塔里木板块晚古生代被动陆缘之上。裂谷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即早石炭世裂谷形成发展阶段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裂谷敛合阶段 ,形成发展阶段主要为双峰式火山岩建造 ,敛合期以钙碱性安山岩、基性玄武岩为主间夹灰岩、砂砾岩等。该裂谷为塔里木南缘晚古生代活动带的一部分。活动带内大量火山岩浆活动为以铜为主的多金属成矿提供良好条件 ,同时深大断裂活动使金刚石成矿成为可能。对该活动带的深入研究不仅对古特提斯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指导找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熊耳群火山岩系以熔岩为主,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双模式火山岩套:下、上熊耳群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钾细碧岩及细碧岩、钾角斑岩及角斑岩,属碱性玄武岩浆系列,其源岩浆来自地幔,在上升过程中曾在中间岩浆房停顿并与壳层物质混染。中熊耳群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钾石英角斑岩,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岩浆来源于下地壳的熔融。火山岩系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分布特征表明熊耳群火山岩系产于活动大陆边缘裂谷带,豫西-陕西这一裂谷带从下熊耳群至上熊耳群火山活动从北向南移动,从东向西扩展,上熊耳群形成时裂谷深度最大,东西范围也最广。中熊耳群形成时期裂谷带为相对闭合阶段,壳层熔融物质上升喷发。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南部福州花岗质杂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Martin  H Bonin  B 《地球化学》1991,(2):101-111
中国东南部福州复式岩体主要由两个岩套构成:(1)钙碱性岩套(丹阳岩体、福州岩体)侵位于约105—100Ma前(Rb-Sr年龄)。这些花岗岩显示了有斜长石和角闪石分离的分异作用。Sr和Nd同位素证据说明老地壳物质在岩浆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2)碱性岩套(魁岐岩体、笔架山岩体)侵位于90Ma前。这个岩套主要由超溶线过碱性花岗岩组成。这些过碱性花岗岩的岩浆分异作用很微弱,特征是稀土含量高。Sr和Nd同位素资料表明,在岩浆形成过程中地壳物质带入未起重要作用。 由岩石成因研究可见,福州复式岩体是逐渐连续侵位于地壳上部。钙碱性岩套是侵位于俯冲带的典型岩套,而碱性岩套则与较大的地壳深断裂有关。  相似文献   

19.
AMCG组合是指斜长岩-纹长二长岩-紫苏花岗岩-花岗岩组合,是“格林威尔洋”闭合之后,加厚的岩石圈隆起滞留长达200 Ma,其内产生的大量岩浆形成AMCG侵入岩套,在考察地区发育有早期的钙碱性岩浆系列和晚期叠加A型岩套。Svetlana V. Bogdanova(2002)的英文原文如下:Anorthosite-man-…………  相似文献   

20.
AMCG组合是指斜长岩-纹长二长岩-紫苏花岗岩-花岗岩组合,是“格林威尔洋”闭合之后,加厚的岩石圈隆起滞留长达200 Ma,其内产生的大量岩浆形成AMCG侵入岩套,在考察地区发育有早期的钙碱性岩浆系列和晚期叠加A型岩套。Svetlana V. Bogdanova(2002)的英文原文如下:Anorthosite-m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