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酒西盆地、酒东盆地第三系磁性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运用磁性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对酒西盆地、酒东盆地第三系进行了划分对比,部分修正了前人的划分方案,在此基础上对两盆地第三纪各时期沉降速率进行了估算和比较,并对它们的构造运动特征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2.
曹勇  孙知明  裴军令  李海兵  许伟  张蕾 《地质学报》2021,95(5):1448-1458
柴达木地块早古生代古地理位置和构造归属长期存在争议。前人根据沉积地层和古生物资料认为柴达木地块早奥陶世位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但是这种定性认识还缺少古地磁学的定量证据。本次研究对柴达木地块欧龙布鲁克地区下奥陶统多泉山组灰岩开展了古地磁学研究,通过系统热退磁获得了8个采点的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其构造校正后的古地磁平均方向为Ds=345.3°,Is=-14.5°,κs=54.8,α95=7.5°。这一高温特征剩磁分量远离现代地磁场方向,且所有样品的特征剩磁分量均为反极性,其单一反极性特点与全球奥陶纪磁性地层研究确定的早奥陶世反向极性期相吻合,本文认为这一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很可能代表了研究剖面早奥陶世时期的原生剩磁。根据奥陶纪地磁极性特征,确定柴达木地块早奥陶世的古地磁极位置为-43.4°N/116.9°E(dp/dm=3.9°/7.7°),相应的古纬度为7.4°N±5.5°(参考点:37.2°N/96.6°E),表明柴达木地块在早奥陶世位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位置。综合古生物和沉积学资料,提出柴达木地块早奥陶世可能处于华南地块北部,冈瓦纳古大陆澳大利亚陆块西北的古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地块晚新元古代古地理位置的古地磁新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鸿钧  黄宝春  赵千  薛鹏飞 《地质学报》2019,93(9):2123-2138
塔里木地块新元古代的古地理位置一直都存在争议。本文对新疆阿克苏地区晚新元古代苏盖特布拉克组上亚组两个剖面286块古地磁样品进行了系统古地磁学研究,从151个样品中分离获得了三个剩磁组分。其中,中温组分未通过褶皱检验,为新生代的重磁化结果;高温特征剩磁组分HTC1和HTC2均通过了褶皱检验,且HTC1组分还在95%置信水平上通过了倒转检验。但HTC2组分对应古地磁极落在塔里木地块晚泥盆世—中石炭世古地磁极之间,而HTC1对应古地磁极,λp/φp=4. 5°S/93. 0°E(dp/dm=7. 6°/9. 9°)显著区别于塔里木显生宙以来的古地磁极。为此,我们将HTC1组分解释为岩石形成时期获得的原生剩磁;根据砂岩碎屑锆石测年结果,其年龄为~588 Ma。结合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以及邻近陆块的古地磁数据,我们认为塔里木地块在新元古代很可能位于Rodinia超大陆的外围,澳大利亚 东南极板块的西北缘;在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过程中,随着原特提斯洋的扩张不断向西北方向漂移,直到~580 Ma完全裂离于澳大利亚古陆。  相似文献   

4.
闽粤晚白垩世古地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福建沙县至上杭、广东兴宁至河源上白垩统采集古地磁学定向样品390个(39个采点),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研究表明,闽粤两地的晚白垩世地磁学数据具有廊的重合性,福建:古地磁偏角11.7°,地磁倾角42.9°,地磁极位置北纬79.4°,东径210.3°;广东;古地磁偏角10.7°,古地磁倾角44.0°,古地磁有位置北纬80.1°,东径193.4°,该古寺磁学数据反映了中国华南地区自晚白垩世至今曾经厍过  相似文献   

5.
据沉积特征、含矿率等单因素图件,分析了两淮地区太原组至上石盒子组1、2段沉积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太原期为硅质碎屑与碳酸盐岩复合沉积的陆表海景观。山西组至上石盒子组1、2段不同时期该区南、中、北三带出现了前缘进积、湾决口进积、枝网状分流和弯曲状分流三角洲平原等不同古地理景观。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地块古地磁研究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柴达木地块获得的6个古地磁数据,结合已知的古地磁数据阐述了柴达木地块及与相邻板块间的演化模式.结果表明柴达木地块从震旦纪到石炭纪一直处于赤道附近和低纬度地区.石炭纪时,柴达木、杨子及走廊过渡带三地块均处在赤道附近,三者可能是连在一起的.而华北板块与上述三地块至少有10°左右的纬向差,因此,华北与柴达木、杨子和走廊过渡带当时还没有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田辉  陈建平  于淼  于萍萍  严琼 《地质通报》2011,30(5):683-693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古大陆的复原与再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特别是GIS强大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功能为古大陆再造系统的研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常见古大陆再造软件的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以古地磁和欧拉旋转为基本模型的古大陆再造系统,通过对古地磁极、欧拉极等一些地质与几何要素的计算来定量描述板块的位置、运动轨迹、运动速度等属性,同时能对这些地质要素的数据和板块的数据进行管理,方便查询、检索、分析与展示,并以羌塘、拉萨、喜马拉雅3个地块为例对古陆再造系统的应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田五红  牛修凯 《地球科学》1999,24(2):149-150
在河北武安大淑村刘家沟组布采点13个,采样91个,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华北陆块与陆块在早三叠世时尚未形成一体,自上三叠世至今,华北陆块以反时针,扬子陆块以顺时针,各自旋转了数十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近年来国际上新兴起的利用沉积剩磁与非磁滞剩磁以及饱和等温剩磁的比值推求古地磁场相对强度的基本原理以及该方法应用于石灰岩洞穴二次沉积物磁性分析上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并使用我国广西石笋样品求出了中国6000年以来的古地磁场相对强度的变化规律。该规律具有三个特点:1.若干个以1000年为短周期的运动,复合于一长周期运动之内;2.存在五个极大值及五个极小值;3.目前地磁场相对强度近于极小值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Halls^〖1〗提出的《根据会聚重磁化圆求剩磁方向的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据此编制了求剩磁方向、古磁极及古纬度的程序。这种方法可应用于需要求出诸会聚大圆的最佳交点的任何问题,因此除了古地磁学外,它还可应用于构造地质学、板 以及天文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地块上石炭统的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塔里木地块西北缘柯坪地区的3条上石炭统康克林组剖面进行了古地磁研究。95个定向岩心样品的逐步热退磁和交变退磁揭示出3个磁性组分,第一个是具有低解阻温度谱或低矫顽力谱在现代地磁场作用下形成的粘滞剩磁A(D=10°;I=56°,α95=4°);第二个是红色石英砂岩的具有反极性的高温组分B(D=217°,I=-43°,λ=56°,Φ=184°E;A25=6°详细研究表明,该分量受附近晚二叠世脉岩侵入的重磁化;第三个是灰岩高矫顽力谱的反极性组分C(D=241°、I=-51°,λ=41°N,Φ=160°E,A(?)=4°)。这一分量通讨倾斜检验,在95%概率水平上明显不同于塔里木地块目前已有的石炭纪以后的古地磁方向,它代表了原生剩磁。研究结果表明:(1)晚石炭世塔里木地块已和哈萨克斯坦地块、苏联西天山地块以及西伯利亚地块发生碰撞:(2)苏联西天山地块相对塔里木地块曾逆时针旋转了70°(欧拉极位置λ=8°N,Φ=69°E),而塔里木地块则相对西伯利亚地块逆时计旋转了21°(欧拉极位置λ=20°N,Φ=34°E)。从该区已有的晚古生代至早三叠世占地磁数据看,这些地块之间的相对旋转运动发生于早三叠世之后。  相似文献   

12.
在综合研究了贺兰山北段晚石炭世晚期和早二叠世早期植物群的特征和性质的基础上 ,对此植物群进行了古生态学方面的分析研究。采用了传统的埋藏学研究模式 ,对不同地区植物化石分别进行了埋藏学的研究 ,得出本区植物群的主要埋藏类型为原地埋藏 ,其次为亚原地埋藏 ,有极少量为异地埋藏。其化石群落基本能反映当时植物群的生活面貌 ,再结合分异度的数据恢复了古群落。此外 ,根据植物群的特征分析 ,得出当时的古气候应为赤道低纬度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及石炭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及石炭系包括5个组,自下而上分别为上泥盆统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石炭系巴楚组、卡拉沙依组和小海子组。其中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地质时代为晚泥盆世,巴楚组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早中期,卡拉沙依组地质时代为晚杜内中期至巴什基尔期,小海子组地层时代为巴什基尔末期至莫斯科早期。岩石类型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还有膏盐岩,并夹薄层火山碎屑岩。沉积相主要为海陆过渡相组合,包括河流、三角洲、滨岸、浅海、碳酸盐岩台地、台地边缘6种相和12种亚相及33种微相。晚泥盆世东河塘期至石炭纪发生过4次较大的海侵,海侵范围由下而上逐渐增大,至晚石炭世小海子期海侵规模最大。东河塘期开始海侵,海水由西而东侵入,此时周缘碎屑物质供应充分,主要为无障壁海岸和障壁海岸沉积,西南缘为浅海相沉积。巴楚期晚期,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物源向北或北东方向退却,陆源碎屑物质注入急剧减少,形成了一套富含生屑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了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卡拉沙依期中期海侵规模比巴楚期更大,海水深度加大,西部为开阔台地亚相沉积,其余地区为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卡拉沙依期晚期和小海子期海侵达最大,向东扩展,大部分地区为开阔台地亚相沉积,东部地区为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塔北大部分地区缺失。  相似文献   

14.
北秦岭晚古生代海槽与华北陆块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召柿树园组发现晚古生代孢子化石,证实存在北秦岭晚古生代海槽。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对接,导致华北陆块北缘自早石炭世接受海侵,海水由北向南侵进,注入北秦岭海槽。中石炭世—二叠纪在华北陆块沉积盆地内形成由北向南穿时,由下而上演化的陆表海—三角洲—河湖相沉积体系,伴随沼泽化和泥炭化,形成由北向南穿时的煤层。  相似文献   

15.
中朝地块与扬子地块在古生代晚期是太平洋古陆的一部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正坤 《地球学报》1984,6(2):45-54
<正> 目前有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在环太平洋周边地区存在大小不同的地块,有人研究发现这些地块在古生代晚期—早中生代时,均处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带。笔者与马醒华于1980—1981年期间曾同澳大利亚学者合作,共同对中朝地块的山西太原地区及扬子地块的四川峨眉山地区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古地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地块在二叠纪晚期也是处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带,从而在环太平洋的周边又找到一个太平洋古陆碎块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依据中国早石炭世珊瑚群特征的研究,岩关期珊瑚地理区系可分(一)北方珊瑚大区——中国北方珊瑚区:①兴安珊瑚分区以Ankhelasma和Homalophylites等北美分子为主的单体不具鳞板的珊瑚;②准噶尔珊瑚分区以Kasinela,Hebukephyylum等欧亚分子为主体的单体无鳞板珊瑚。(二)特提斯珊瑚大区——中国南方珊瑚区:①华南珊瑚分区以Cystophrentis-Pseudouralinia为代表的珊瑚群;②西部珊瑚分区以Beichuanophylum-Siphonophylia-Humboldtia为代表的珊瑚群。大塘期珊瑚地理区系可分(一)特提斯珊瑚大区——K.Y.珊瑚区:①北天山—吉中珊瑚分区以Yuanophylum-Gangamophylum-Siphonophylia为代表的珊瑚群;②南部珊瑚分区以Yuanophylum-Keichouphylum为代表的珊瑚群。(二)冈瓦纳珊瑚大区——藏南珊瑚区:①冈底斯—口念青唐古拉珊瑚分区以Rhopalolasma-Mirusophylum为代表的小型单体无鳞板的珊瑚群;②喜马拉雅珊瑚分区以Longiclava-Cumminsia为代表的单体不具鳞  相似文献   

17.
滇西保山地块下石炭统的新发现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在保山地块的东部发现了一套与原下石炭统明显不同的沉积组合,定为下石炭统张家田组,岩石以出现较多碎屑岩、凝灰岩及夹两层蚀变玄武岩为重要特征,产丰富的牙形石化石,可分为三个生物带,时代为早石炭世岩关期一大塘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